天天看點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作者:豆貓小娛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電影《奪冠》是一部以中國女排的故事為對象的體育電影。

電影以作為球員的郎平和成為教練的郎平作為故事主線對兩代女排人“奪冠”的艱苦曆程作了情節展現。

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杯即将拉開帷幕。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此時,在漳州訓練基地,一群中國女排姑娘在袁偉民教練的指導下,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滾翻、一遍又一遍的擊球,即使精疲力竭,身上滿是傷痕,姑娘們一刻也不敢停歇,隻為奪得日本女排世界杯的冠軍,為國争光。

比賽臨近,作為陪練的陳忠和未能獲得與中國女排一同前往日本比賽的資格,隻好與其他百姓一起在工廠的廠間守着那台黑白電視機與遠在日本比賽的中國姑娘們并肩作戰。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電視機的那端,中國女排姑娘們拼盡全力,與日本隊展開了激烈的決賽。

在比賽的關鍵節點,隊員陳招娣頂着腰傷,堅持把比賽打完;主力郎平由于體力不支,發揮差強人意。

在關鍵時刻,教練袁偉民對郎平說:“十八歲我把你招進國家隊,對你訓練這麼苦,為的就是今天。”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這句話給了郎平力量。在決勝局中發揮出色,最終幫助中國女排打敗日本隊,奪得了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杯的冠軍。

2016年,郎平作為中國女排的主教練,帶領中國女排遠赴巴西參加裡約奧運會女排的比賽。

而在此之前,郎平曾任美國女排的主教練,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率領美國女排打敗中國女排。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但郎平始終心系中國女排,老隊友陳招娣的離世更加堅定了郎平回國帶隊的信念,最終,郎平于2013年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并大膽地對中國女排的人才選拔、培養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改革。

2013年至2016年間,郎平堅持落實改革計劃,反複試錯,最終組建成一支強有力的隊伍赴巴西迎戰。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毫無疑問,與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的小組賽是中國女排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2008年以來,兩隊交手記錄巴西隊以18:1占據絕對優勢。比賽空前艱難、激烈。

在郎平的指導下,女排女排們奮勇作戰,尤其是主力隊員朱婷将郎導的話“為自己而打球”謹記在心。在決勝局中發揮出色,幫助中國女排奪得裡約奧運會的冠軍。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電影《奪冠》的人物符号解讀

電影是一個集合人物、叙事、文化等多種元素于一體的特殊藝術表現形式。

影視作品通過一系列符号化的語言以及“隐喻化”的表達手段,來表達導演對現實世界的思考以及情感的傳遞。

《奪冠》這部電影在人物符号和叙事符号方面都表現出它不同于一般電影的魅力。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整部電影所表現的文化符号和消費符号也可圈可點。

者投向第一種身份并表現他們的具體的言行時,其焦點是虛的,為的是要表達超越這些具體言行之上的情緒、思想"。

影視作品中對人物的塑造并不僅僅是對角色的展現,而是人物符号所引申的内涵,符号學的創始者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一個抽象的符号系統。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它包括"能指"和"所指"兩大基本要素。

能指是通過自己的感官所把握的符号的物質形式,所指是符号使用者對符号所涉及對象形成的心理概念。

是以,電影不僅是對現實中為人們提供感覺整體的摹寫,而且還是具有組合性的符号系統。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電影作品通過展現符号系統之間的運作,來表現電影中的"能指"和"所指"。

電影《奪冠》的主要人物角色具有鮮明的人物特性,老教練袁偉民在80年代的時代背景下對于“大我”與“小我”的處理,不僅完成了人物的形象塑造,同時也順應了影片的主題表達。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陳忠和這一角色的設定,就反映的主題來看,與郎平的角色互相呼應,都為“舊時代與新時代對比”這一主題服務。

而朱婷這一角色的設定又"所指"了另外一個主題思想:一個國家的文化自信來源于個體對文化的自信。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袁偉民:“大我”與“小我”的交織

影片以第三視角的方式介紹了袁偉民的登場。

以20世紀80年代的漳州訓練基地為環境背景,鏡頭先是給到女排隊員們訓練的畫面,緊張且有節奏的音樂配合扣球的現場音,表現了高強度的訓練内容,營造出高度緊張的訓練氛圍。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在做好這些鏡頭鋪墊後,鏡頭特寫到袁偉民,“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袁偉民教練此話一出,他的人物形象也就躍然紙上,這是袁偉民給觀衆的第一印象,即電影的“所指”。

這一形象的塑造,導演并沒有停止鏡頭的描摹、當國家體委科教司王幹事向袁偉民介紹計算機時,提到計算機相當于一千個人腦,能夠分析出運動員的技術特點、習慣線路和戰術變化。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并指出美國教練員塞林格已經将計算機的技術運用到訓練當中,對中國女排的運動員們以及袁偉民教練本人都了如指掌。

但得知将計算機運用到女排上來不現實時,袁教練将網提高了15厘米,讓隊員刷起摸高,這一系列鏡頭的刻畫加深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我們這麼幹,計算機能計算出來嗎?”這一台詞更加強化了教練的"魔鬼"形象。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以上兩段鏡頭的描寫,都是以備戰第三屆日本女排世界杯為背景的。

在“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口号的指引下,在赢得世界觀卷,為國争光的使命的驅使下,袁偉平教練向觀衆展現“大我”。

在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杯決賽上,中國對陣日本,雙方前四局戰成2-2平,最關鍵的第五局上,日本隊主場作戰,氣勢如虹,比分穩穩壓制住中國隊。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作為球隊絕對進攻核心的郎平體力下滑,個人攻擊方式也逐漸被對手猜透,中國隊的進攻頻頻失利。

袁偉民教練目睹到頻勢,果斷将郎平換下,并語重心長地說出這番話:“十八歲我把你招進了國家隊,對你訓練這麼苦,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今天。”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可以看出,袁偉民作為一名教練,自始至終都是将家國情懷與國家責任放在了個人價值之前,他把中國女排的勝利當作實作“大我”的途徑。

像郎平這種中堅力量型運動員在比賽時也是背負着重大責任的。

在教練思想的教化下,不能實作“大我”便是對個人價值的全面否定,這是舊時代的不足,打排球究竟為誰而打?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袁偉民給出的答案是為國、為了讓隊員聽從安排,他選擇強壓性、機械式地訓練隊員,他或者他所代表老一輩體育人,選擇用沉重的心理枷鎖鞭笞隊員前進,并沒有主動引導隊員追尋自我價值的實作,這樣的排球或者說這樣的體育,是有缺憾的。

除夕之夜,教練安排隊員們的父母與隊員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鏡頭先是描繪了家人團聚、其樂融融的畫面,而後将鏡頭推到站在門外往屋裡看的教練身上,此時無聲勝有聲,溫情的音樂加之緩緩而近的鏡頭,表現出了教練充滿人情味、細膩的一面。

而後,教練将女排隊員聚集到一起談心,袁偉民教練向隊員吐露心聲,1966年中國男排的世界第九讓他對中國排球充滿信心,但之後十年沒球打的艱難境地一直讓教練耿耿于懷。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對比國外發達的經濟,無比落後的中國女排隻能拼命,才能彌補訓練條件的不足。

國家落後的經濟實力,使得國人更加需要文化自信的支撐。由此,袁偉民教練這一人物角色的塑造也便有了歸宿。

“赢得世界冠軍”不僅是中國的需要,更是袁偉民教練内心的渴望,這是“小我”。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國家的需要讓袁偉民“魔鬼教練”的形象深入人心,他高舉中國大旗,對中國女排隊員進行超乎人類正常接受強度的訓練,替國人争一口氣,這是“大我”的表現。

而當“大我”占據上風時,它會成為人們前進的力量,“大我”的實作即是"小我"的成全,時勢造英雄,在時代的大背景下,袁偉民這樣的人物也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一類人,這是"能指"所蘊含的"所指"。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陳忠和:老派教練——時代的行路人

陳忠和初次結結識中國女排隊,是因為借調期參與相關工作。

但被袁偉民教練任命為中國女排陪打教練,從此與中國女排結緣。

但在任職期間,陳忠和深受袁偉民教練訓練思想的影響,訓練方法也與袁偉民教練的訓練方法相仿。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在袁偉民教練安排的年夜飯當天,陳忠和深受感染,并向隊員加油:"隻要能讓你們拿冠軍,你們讓我做什麼都可以。

1980年,距離第三屆女排世界杯的125天,陳忠和作為陪打教練此時已具有成熟的訓練體系,他輔助袁偉民教練為中國女排做訓練指導。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這一系列鏡頭的描述即表現了陳忠和教練對于訓練技術的傳承,同時也為之後陳忠和留在國内任教做了陳述性鋪墊。

1981至1986年,中國女排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連冠隊伍,女排精神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1987年,郎平遠赴美國留學,陳忠和留在國家隊繼續效力,并帶領中國女排在2003年奪得第九屆女排世界杯冠軍。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時隔十七年,中國女排重返世界之巅。

2004年,中國女排實作驚天大逆轉,最終以3:2戰勝俄羅斯隊,奪得雅典奧運會女排冠軍。

至此,直至郎平回國任教,中國女排并未出現較好的成績記錄。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影片多次利用字幕作為時間軸線,并部分還原曆史賽事的現場。

一方面直接表明了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遷,同時也為陳忠和後期為郎平"讓賢"的劇情埋下伏筆。

2005年,郎平受邀成為美國排球史上首位國家隊女性主教練,并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帶着美國隊與陳忠和率領的中國女排隊會面。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賽場上,雙方隊伍緊咬比分,到了美國第五局的賽點時,美國隊拿下關鍵一球赢得比賽。

陳忠和教練身上背負了國家的包袱,“給我把球咬回來”。無意中展現出中國女排打球更多的是為國,為他。

其中,“不拼沒機會了”也是80年代郎平所在的那支隊伍背負的包袱,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陳忠和教練的老派執教風格。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這裡再一次延續了上一伏筆,陳忠和"讓賢”,并支援郎平對國家隊的訓練體制進行改革。

2013年,郎平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新官上任三把火,郎平憑着多年在美國執教的經驗與接受的訓練思想,一上任便對中國女排的發展提出了改革計劃。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在女排專家研讨會上,郎平對中國女排國家隊提出了大範圍的培養、改革方案。

在場的各位專家紛紛表示反對,而陳忠和卻對郎平的改革方案表示支援,認為郎平是中國女排最佳的主教練人選,并且主動退出了競選。

電影《奪冠》,在人物和叙事符号方面,表現出不一般的電影魅力

電影前期對陳忠和教練的“袁偉民式”訓練方式進行了鏡頭刻畫,而這一片段即是陳忠和不同于袁偉民的地方。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陳忠和教練雖不是時代的領路人,但也是時代的行路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