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文章養成計劃#
偶然讀到這一句“一條愚園路,半部近代史”,想起二十年前的國慶,第一次一家四人來上海,打車時想去豫園,老公卻說去愚園路,害的的士師傅帶我們到愚園路卻隻好又送我們去豫園的經曆。
于是簡單看了看攻略,就這麼坐上13路公交,到了中山公園,然後慢悠悠走到愚園路了。
愚園路很長,綠樹成蔭,人來車往中,有種難得的靜逸安詳。
大部分的建築都是二三十年代的,有了快百年的曆史,每座有故事的房子,有故事的裡弄,路牌下都注有曾經的曆史。
這是充滿傳奇的一條路,它不到三公裡卻橫跨長甯、靜安二個區,據說是上海市規定的永不拓寬的64條馬路之一。
曆史上無數民國和現代著名的人物,都在這裡駐足停留,
亨昌裡的34号,中共第一本《布爾什維克》雜志社址,
汪精衛的花園洋房,解放後成了長甯區少年宮,
岐山邨,有錢學森,杜重遠、杜聿明、沈殿霞等舊居。
還有幾棟洋房是段祺瑞、蔡元培的住處。
石油大王洛菲克公館,解放後成了上海警備區後勤部,還是我們年少時著名的南京路上好八連的軍營。
工商人士容毅仁的堂哥等知名人士合作建造的弄堂錦園。
外面看着很低調的749弄,裡面曲裡拐彎的住着76号大漢奸周佛海、李士群和吳世寶。
我在想,當年他們應該也都是身家有一個小目标的,不然如何能有實力在這裡陸陸續續,請來知名設計師,建起各自的豪宅,據說這裡有108棟洋房和60幢曆史建築,它們都在默默展示它銘刻的曆史,窗内晃過寫下上海灘長達半個世紀圍牆天井裡的故事人物,它們曾有的輝煌美麗,弄堂深處磚牆罅漏間的一呼一吸,讓愚園路就這樣成就了歲月的傳奇。
我今天是從中山公園往靜安寺方向走了一個來回,總體感覺中山公園到江蘇路這段,比較完好有看頭,江蘇路到常德路這段,比較一般,有時間走走,沒時間可以不逛。
今天我是走到了常德路旁,買了一杯奶茶,走到愚園東路盡頭,又回走到中山公園。
愚園路除了那些優秀的曆史建築,沿街還能看到很多創意店鋪,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愚園路。
西園大廈
我停留加油的奶茶店,謝謝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