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元媒體觀察之:傳統媒體的生死劫與重大機遇——百億級網絡版權平台或将誕生

開元研究陳愈超

       2013年,對于中國傳統媒體來講,無疑是糟糕的一年,對于平面媒體,各種報紙雜志被關停的消息不斷傳來;對于電視媒體,廣電總局釋出的《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調查顯示,北京地區電視機開機率,三年内從70%下降到30%,這是一個有代表性的資料,這可能意味着未來幾年,電視台或許也将會進入一個大面積虧損的境地,對此,開元研究有一篇文章《一個令人震驚的資料,可能會引發電視媒體的雪崩》http://info.mediavalue.com.cn/333001.html,有興趣者,可以讀一下。

        目前,中國媒體進入到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即傳統媒體将面臨一次生死劫!生老病死不僅是人要面臨的自然規律,對于任何市場主體而言,也同樣遵循這一規律,也就是說會經曆市場導入期,快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并最終退出市場。毫無疑問,傳統媒體已然進入衰退期。

        但在這篇文章裡,我想說的,想做的,既不是緬懷傳統媒體以前的美好時光,也不是感歎傳統媒體目前的境況是如何悲慘,更也不是講述傳統媒體在未來應該如何展開自

救。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在目前的媒體市場環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百年未遇的天賜良機,一個打造年收入百億級網絡出版平台的機會。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百年未遇的機會,這百年未遇的機會是什麼樣的機會,請耐心聽我講述。

         網絡出版的現狀如何?

        中國目前的網絡出版現狀,可以用一首古詩來概括: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網絡出版各主角的現狀

       (一)主角之一 —— 版權方現狀

       從中國目前的出版現狀來看,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傳統媒體依然是主體的内容生産商。一家百人左右的報社,每年為生成内容,付出數以千萬計的人力成本,生産大量的版權内容。這些内容在網際網路上幾乎是被完全免費使用的,大門戶或許會支付象征性的費用,每年給一家大報社10萬元?小報社估計是不太可能拿到版權費的,即便可以拿到,相比報紙雜志社巨大的成本付出,在網絡上擷取的回報也可以忽略不計。

        但這些版權内容在網絡上産生了巨大的流量,這些流量産生了兩個效應:一個效應是分流了傳統媒體的閱聽人,降低了傳統媒體的廣告價值;另一個效應,這些内容為網站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收益,使免費獲得内容的網絡媒體,迅速發展壯大,為傳統媒體在廣告市場培養出了一個強大的競争對手。可怕的是,這個強大的競争對手正在成為傳統媒體的最終掘墓人。

       (二)主角之二 ——門戶網站和大的垂直門戶現狀

        目前大新聞門戶(如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還有各類垂直門戶,地産門戶(搜房)、汽車門戶(汽車之家)等等。

        這些門戶可以聚集幾乎全部報紙和雜志的新聞内容、優質文章,以及電視及廣播的優質視聽内容,形成無所不包,随時随地都可以擷取海量内容的巨型載體。大新聞門戶,目前流量巨大,廣告收入巨大,從最新财務報告來看,這些門戶網站,每季度的收入數以億計,甚至十億計,這些收入中,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傳統媒體的版權内容的貢獻。這些版權内容,每年需要花費傳統媒體數以億計人力的成本制作,而門戶網站隻需要花極小的代價和成本,甚至免費,就可以使用。這正像中國一古詩所說,“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

        由于門戶已經擁有了巨大的流量和影響力,任何單一一家報紙或雜志,與這些門戶相比,都不具備議價能力。原因是,如果單家報紙雜志找這些巨頭談判,結果就是這家媒體的内容會被排除在這些巨頭的網絡之外,這不會給這些網絡巨頭業務帶來任何影響,反倒降低了這些傳統媒體品牌在網民中的影響,去談的報紙雜志不僅得不到好處,反而可能會影響到傳統的廣告收入,得不償失。

        由于缺乏版權的保護,使門戶網站成為中國網絡的一大特色,版權保護嚴格的國家,比如美國,門戶是沒有辦法形成的,原因是網站的廣告收入是不足以支付版權費的。是以,在版權保護嚴格的國家,優質新聞内容,最終使用者是需要付費閱讀的,網絡報紙,網絡雜志也就可以生存。而中國新聞門戶的存在,卻斷送了付費網絡報紙存在的可能性。

       (三)主角之三 —— 中小網站+網絡廣告聯盟

        與大門戶網站相比,中小網站的數量龐大,數以百萬計,但這些網站通常不具備大門戶網站的廣告營運能力,但他們擁有的巨大流量,同樣隐藏着巨大的廣告價值,與此相适應,網絡廣告聯盟應運而生,Google 的adsense和百度聯盟則是網絡廣告聯盟的代表。這些廣告聯盟,每年擷取的廣告收益,也都數以億,甚至十億計為機關。

        中小網站更不可能,也沒有能力支付版權費,但他們通過免費轉載大量版權内容擷取流量,網絡廣告聯盟通過把這些流量轉賣給廣告主,擷取廣告收益,并與網站分成。這種模式把版權方排除在外。從本質上講,中小網站是版權内容的“小偷”,而廣告聯盟則是“銷贓者”。

        市場規模及傳統媒體被竊的利益有大多?

        (一)這個市場目前有多大?

        目前,中國大陸網絡廣告市場,已經是一個向千億級邁進的廣告市場,通過版權内容産生的廣告收入,也将數以百億計。

        (二)傳統媒體被竊的利益有大多?

        我以一個報紙為例,按google adsense目前與中小網站合作的情況看,根據一些資料顯示,網站的千次展示可以收到0.4-0.8美元,約2.5-5元人民币,這部分收入約占廣告主支出的30%,千次展示,廣告主約支出7-15元左右,如果按版權者收取20%版稅來算,千次展示收到2元的估算是合理的,我們做個簡單估算,如果一家報紙每篇文章在網絡上的平均閱讀量到10萬次(對數以億計網民的中國,這個數字隻是保守估計),相當于可以收到200元的版稅,每天約100篇,一年365天,200元X100篇/天X365天/年=730萬/年。加上曆史存積的版權内容收入,兩者合計起來則可達到千萬級收入。

        為什麼說,建立一個網絡版權平台是一個天賜良機?

        原因有四:一是市場有強烈的呼喚,二是各種技術環境、人才環境成熟,三是政府樂觀其成,四是名利雙收。

        (一)市場有強烈的呼喚

        目前網絡媒體,通過版權内容獲得的廣告收入,被作為頭部的搜尋引擎和門戶網站和作為長尾參與者的中小型網站所瓜分,貢獻最大的版權内容的生産者,卻被排除的利益的配置設定鍊之外。

        目前網絡出版,取得百億計規模的廣告收入,本質上是對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雜志整體行業進行了盜竊行為,這損害了報紙雜志整體行業的利益,是造成報紙雜志目前經營艱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顯然這種模式不具備可持續性,因為持續下去,作為内容主要生産者的報紙雜志都會死掉,電視媒體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單家媒體都缺乏與新媒體的議價能力。

        即便每個被竊取的網絡版權收益高達千萬,單家報社也是無法維權的,原因是侵權對象的數量可能是數以十萬計的,在弱版權保護的今天的中國,一個一個去維權,成本是高過收益的,這也就變得行不通了。

        但是,如果有集中的版權代理人出現,那情況将會出現逆轉。如果大部分中國報紙雜志授權這個代理人來代理網絡出版的版權問題,那麼,如果大門戶和廣告聯盟不支付相應的版權費,這個代理人,就可以用很小的代價,讓他們付出昂貴的代價,因為中國還是有版權保護法的,新聞門戶互相之間也是存在競争的,如果哪家新聞門戶被要求清除全部來自傳統媒體的内容,你想象一下,這樣,新聞門戶還能生存下去麼?如果廣告聯盟,在它們展示的廣告網頁裡,被找到數以萬計甚至十萬計百萬計的侵權内容,并被要求支援懲罰性版稅時,這時候會是怎樣的情景?

        進入2013年,傳統媒體面臨生死劫,傳統媒體比任何時候,都更希望有議價能力的代理人出現。這就是市場的強烈呼喚。

       (二)各種技術環境、人才環境均已成熟

        從技術環境來看,搜尋技術,廣告技術,都有了很多成熟的解決方案,使打造這個網絡出版平台,沒有任何技術障礙,面對數量衆多的版權方和海量的版權内容,從内容管理到收入配置設定管理,都可以做到精确無誤。

        從建構網絡出版平台的人才環境來看,成熟的網絡廣告市場,已經培養了大量的各類可用人才。

       (三)政府樂觀其成

        傳統媒體的大批倒下,是不符合目前政府利益的。從政府角度來看,政府當然不希望看到傳統媒體日漸衰落的局面出現,因為傳統媒體的可控性比較強,如果傳統媒體失去話語權,那麼輿論的控制難度也将被極度放大。

        從整體媒體産業的生态鍊條來看,如果内容生産商的收益得不到保證,新聞品質也就得不到保證。這樣,一方面就難以做到我國政府要求做強做大新聞産業的政策導向,另一方面虛假新聞,标題黨也會泛濫成災。

        是以,傳統媒體的網絡版權代理的出現,應該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歡迎和支援。

        (四)名利雙收

        從名的角度看,如果這個平台成功搭建,将會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中國的版權保護狀況,對繁榮我國文化産業将是一個曆史性的貢獻。

        從利的角度看,這是一個百億級已經存在的市場,如果這個平台成功搭建,按照市場規模測算,三五年之内,是有機會成為一個百億級規模以上的公司。

        誰可以在這件事上取得成功?

        這顯然是一個大機會,我也堅信中國必然要出現這麼一個平台。但作為大機會,它也必然有許許多多需要解決的難點。我認為,要想做成這件事,起碼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要有搜尋技術積累的公司。

        二、要與傳統媒體有良好接觸經驗的公司。

        三、要有能力連續三到五年,每年燒掉以億元機關資金的公司。

        其實說白了,最有可能把這事做成的,是網際網路目前已經形成規模的幾大巨頭們。

        發令槍已經響起,看誰跑在最前,看誰會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