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比13英寸該選誰?15英寸MacBook Air首發體驗

作者:機智貓

今年的WWDC足夠精彩,除了各大系統的例行更新,蘋果還釋出了多款硬體裝置。由于Vision Pro太過亮眼,被它搶去了大部分的風頭,但是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在短期内能買得到、買得起的,還是MacBook Air。

新版MacBook Air和去年的13英寸版相比,仍然沿用了蘋果自研的M2平台,最大的變化就是将螢幕尺寸更新到15英寸。如此一來,蘋果官方在售的MacBook Air就已經有三款了:13英寸的M1/M2版和15英寸的M2版,起售價格從7999元到10499元,為不同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對比13英寸該選誰?15英寸MacBook Air首發體驗

作為一名集齊了在售MacBook Air的資深蘋果使用者,這幾天細細品味了15英寸版MacBook Air之後,也發現了不少釋出會上沒有提到的東西,這其中有許多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察覺到的小細節,很有必要在它開售之前來跟大家聊一下。

Apple晶片帶來的極緻輕薄

15英寸MacBook Air沿用了此前13英寸MacBook Air的外觀,簡單來說就是舍棄了經典的楔形設計,采用接近于矩形的等寬機身,在13英寸版的基礎上整體尺寸擴大了一圈。

從參數上看,15英寸MacBook Air的三圍是340.4毫米、237.6毫米、11.5毫米,整機重量也做到了1.51千克,相較于此前的13英寸版隻厚了0.2毫米,長寬也隻增加了2、3厘米,仍然保持着Air系列極緻輕薄的設計理念。

對比13英寸該選誰?15英寸MacBook Air首發體驗

光看數字可能沒什麼概念,在這裡跟大家說說這幾天我的實際體驗:從去年入手了M2版13英寸MacBook,我幾乎每天都會和它一起上下班,這幾天換成15英寸MacBook之後,還是原來的背包,日常背着它幾乎感覺不到明顯的重量變化,背着它擠地鐵也不在話下,仍然可以輕裝上陣。

能有這麼輕薄的體驗,最大的功臣應該就是Apple晶片了。由于采用了ARM架構,能夠兼顧性能和功耗,是以蘋果大膽地使用了無風扇設計,内部空間不會那麼緊張,同時也能減重不少。

對比13英寸該選誰?15英寸MacBook Air首發體驗

左為13英寸MacBook Air,右為15英寸MacBook Air

整體尺寸變大之後,C面的觸控闆面積也有所增加,不光是有效觸控面積更大,對于操作精度也有提升。觸控闆的控制精度可以大緻了解成滑鼠的DPI,也就是滑鼠滑過一英尺的距離,在螢幕上移動了多少個像素點。

我仔細對比了13英寸和15英寸的MacBook Air的觸控闆體驗,手指滑過相同一段距離,15英寸版的光标相對更“跟手”一些,在浏覽頁面或者拖放視訊進度條時都會有比較明顯的感覺,定位更為精準。

對比13英寸該選誰?15英寸MacBook Air首發體驗

從上到下分别為M1版13英寸MacBook Air、M2版13英寸MacBook Air和15英寸MacBook Air

其他,15英寸版MacBook Air在外觀方面就和13英寸版保持一緻了,比如兩個雷靂/USB 4端口+3.5mm耳機插孔、1080P高清攝像頭、三麥克風陣列……這些在此前的13英寸版MacBook Air評測文章中都有提到,可以點選首頁檢視,就不重複了。

螢幕大2英寸差距有多少

新款MacBook Air的螢幕尺寸從13.6英寸更新到15.3英寸,接近兩英寸的提升,在日常使用中能有多大的變化呢?

我們直接來看對比:使用M2版的13英寸/15英寸MacBook Air打開同一個Safari頁面,15英寸版顯示的内容要多4~5行文字;在制作PPT時,15英寸版的右側的編輯區域更大,左側預覽界面也能多顯示兩頁;打開哔哩哔哩播放視訊,15英寸版的左下角評論區和右側相關推薦都會多顯示兩行……

對比13英寸該選誰?15英寸MacBook Air首發體驗

左為13英寸MacBook Air,右為15英寸MacBook Air

類似的例子非常多,蘋果并沒有偷懶,直接将UI界面等比例放大,而是針對15英寸的螢幕進行了重新排版,很好地利用了多出來的顯示面積,展現出更多有效資訊。比如我一直很依賴的台前排程功能,左側就能多顯示一組背景應用,使用15英寸版MacBook Air,在多種應用場景之間切換也會自如很多。

當然,還有一點衆所周知的提升——螢幕越大看視訊越爽,這的确是不争的事實。全屏播放視訊時,大屏帶來的視覺震撼會更明顯,再加上15英寸版MacBook Air更新到了6揚聲器系統,在看視訊/聽音樂的時候會更有沉浸感。

左為13英寸MacBook Air,右為15英寸MacBook Air

像我經常需要進行視訊剪輯,螢幕尺寸以及音質的提升對我來說都稱得上剛需。15英寸版MacBook Air提供了更大的預覽視窗,底部也能多一條軌道,已經能滿足我的大部分剪輯需求了,工作效率自然能夠大幅提升。

就算不剪視訊,在平時編輯文檔、浏覽網頁、收發郵件等各種場景,都能顯示更多的有效資訊,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15英寸的大屏都能帶來直覺的提升。

性能不再是輕薄本的束縛

輕薄設計和高性能就像是跷跷闆,較難做到兩者兼顧。特别是在PC平台,高性能遊戲本、設計師電腦往往比較厚重,而輕薄本一般也隻能輕辦公,或者進行簡單的影音娛樂。

對比13英寸該選誰?15英寸MacBook Air首發體驗

但是在Mac平台,這點反而是最不用擔心的地方。從去年M2晶片首發到現在,也已經有一年時間了,半導體數量、每秒運算次數這些參數就不多說了,我們直接來看看它在15英寸MacBook Air上的具體表現:

Geekbench 5單核得分1943,多核得分9007,這個成績完全符合預期。展現在具體的使用場景,用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視訊剪輯軟體實測下來,渲染速度和M2版13英寸MacBook Air基本保持一緻,和M1版13英寸MacBook Air相比提升在15%以上。

當然,可能不少人對于視訊剪輯沒什麼概念,日常也幾乎用不上這些軟體,日常使用場景也就是輕辦公和影音娛樂,那麼M2版15英寸MacBook完全能夠勝任你的需求,在多數場景都是“性能過剩”的,正因為如此,機身也不會有明顯發熱,不用擔心是以降頻造成卡頓。

對比13英寸該選誰?15英寸MacBook Air首發體驗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擔心蘋果軟體的相容性問題,在M系列晶片剛釋出的時候,的确存在App不夠豐富或者出現異常BUG的問題,但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基本得到改善,像是WPS、網易雲音樂、騰訊會議、抖音……幾乎你叫得上名字的常用App都能在Mac平台使用,操作邏輯也和手機端保持一緻,不用太多的學習門檻就能快速上手。

當然,Mac目前對于部分工業領域或者政企軟體的适配性仍有待提高,這點需要提前做好功課。至于遊戲,現在Mac上也不如PC多,但是在WWDC23上,蘋果也為全新的macOS Sonoma賦予了全新的遊戲模式,并且為開發者提供了遷移工具,相信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大作登上Mac平台了。

MacBook Air全系選購建議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使用MacBook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網頁浏覽和影音娛樂場景,對于生産力的需求更多還是展現在文字編輯以及簡單的圖檔、視訊處理。在此前,最好的選擇就是13英寸版MacBook Air,畢竟價格便宜,也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對比13英寸該選誰?15英寸MacBook Air首發體驗

從左到右分别為M1版13英寸MacBook Air、15英寸MacBook Air和M2版13英寸MacBook Air

但是想要大屏的話,就隻能考慮16英寸版的MacBook Pro版。這樣一來,自然會造成性能浪費,預算也會随之拔高。15英寸版MacBook Air出現之後,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既有Air系列的輕薄設計,也用上了“基礎款”M2晶片,既控制了預算,也保證了性能,是目前Mac陣營的最佳選擇。

是以,15英寸MacBook Air比較适合有移動辦公需求,又比較看重大屏體驗的使用者;同時,也很适合學生使用者使用,在提供影音娛樂的同時,也能偶爾剪輯一下Vlog。在這裡,我也建議圖像設計、音/視訊制作相關專業的學生,可以盡早地接觸蘋果的軟體系統,因為相關領域的大佬們多數都在使用蘋果生态的軟硬體産品,這對以後的職業生涯是很有幫助的。

對比13英寸該選誰?15英寸MacBook Air首發體驗

至于13英寸的兩款MacBook Air,主要就是M1和M2晶片的差別。前者比較适合隻需要輕辦公、看看視訊的使用者,或者說對于Mac沒什麼概念,隻是“想要一台蘋果電腦”的使用者,主流的社交、娛樂軟體,它都沒問題;

而後者則提供了相對充裕的性能空間——即便如此,我覺得目前M2版13英寸MacBook Air的成本效益并不如15英寸版,因為大家一般都會選擇512GB版,同樣的M2晶片,13英寸款售價11499元,而15英寸款則是11999元,差價隻有500元,如果不是特别看重便攜,為什麼不選擇買新款的15英寸MacBook Air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