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圍棋人⑧劉亞峰:棋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作者:弈客圍棋
中國圍棋人⑧劉亞峰:棋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本期專訪人物——劉亞峰:1977年生,山西太原人;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圍棋協會秘書長;弈雲圍棋創辦人。

【中國圍棋人訪談】是全新打造的圍棋文化專欄,訪談對象是在自己園地兢兢業業耕耘的圍棋人,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每一篇訪談都能觸動一片人群的心靈,找到自己的感觸共鳴。

太原隊投師學藝 幸蒙張原生教誨

劉亞峰的父親是一名中學數學老師,也是一個棋迷,八十年代初有業餘1段的棋力。受父親影響,劉亞峰和姐姐劉娅莉一起學棋。初次接觸圍棋,劉亞峰也隻有5歲不到。而後姐弟倆一同被送入太原市圍棋隊,成為正式的圍棋運動員并接受正規系統的訓練。

中國圍棋人⑧劉亞峰:棋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劉亞峰童年在圍棋訓練中度過

劉亞峰8歲進入太原市圍棋隊,每天下午放學後他都要趕到隊裡訓練,日複一日,風雨無阻。他曾在文章中如此回憶訓練生活:

每天必坐的4路公共汽車、在西海子(太原圍棋隊訓練室所在的建立路遊泳場)跟隊裡師兄弟們奔跑玩耍的各種遊戲(打沙包、藏貓貓、追跑打鬧),夏天烈日炎炎下露天遊泳場内熙熙攘攘的人群,冬天寒風淩冽中滑冰場上飛馳而過的一道道身影,構成了記憶中那段美好的日子。

然而,記憶最深的,還是每日必做的死活題(題量不大,但是很難)、對局時清脆的落子聲和拍表聲交織成的交響樂、一群大小不一的孩子圍在張原生老師的周圍聽複盤,他手裡不時輕輕搖動的扇子還有說不完的圍棋故事。

在這裡,劉亞峰遇到了最尊敬的恩師——張原生教練。張原生是山西圍棋界泰鬥級元老,門下有王東亮、葉錦錦、周傑、張旻、白光源、張宏傑等一大批職業棋手,山西唯一世界冠軍黨毅飛也曾受教于他,培養出的業餘強豪更不計其數。

張原生是典型的本格派棋風,最喜歡日本六超。而劉亞峰的棋,局部創意多、計算好;但喜歡鬥力,愛折騰、不講理。在追求境界、不戰屈人的張老師眼裡,這種棋路總是過于霸道。張老師對劉亞峰寄予厚望,認為這個徒弟行棋若再合理一些,可以變得更強大。

在劉亞峰看來,張原生既溫和又嚴厲,令人既敬畏又愛戴。課堂上張老師輕搖折扇,穿插着給孩子們講趙治勳、武宮正樹等大棋士的事迹。平日裡張老師嚴格要求孩子們的舉止習慣:不許說話;不許劃拉棋子;更别說挪棋子耍賴,品行不端的學生則會被勸退。

除了堅實的圍棋基本功,劉亞峰更從中學到了為人之道:要尊重對手,尊重圍棋,對棋子和棋具有敬畏之心;做人也是一樣,要行得正做得端。

國小整整5年時間,劉亞峰代表省市參加了許多比賽,到過全國很多城市。也正是張原生老師領着這些孩子們南北征戰。在劉亞峰和劉娅莉的回憶中,漫長的火車旅行常常找不到座位,彌漫着香煙、泡面和汗味的車廂裡,大家要一起擠上20多個小時直到終點。在一次去銀川比賽的旅途中,為了把僅有的兩個硬座讓給女孩,時值隆冬,張原生老師帶着幾個男孩在車廂接口處窩了一夜。火車轟鳴在空曠的西北高原上,凜冽寒風灌進車廂,張老師的腰也是以落下病根……

中國圍棋人⑧劉亞峰:棋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張原生女兒大婚,師門上下歡聚

每年大年初一,所有師兄弟們做的頭一件事就是到張老師家去拜年。這個習慣一直延續至今,隻要他從美國回來,大家就會去拜望。張原生的言傳身教仍然影響着如今從事圍棋教育的劉亞峰。比起圍棋水準,劉亞峰更關注孩子的素質提升和道德操守。“我教的學生,棋可以下得臭,人不能臭。”恩師的德育理念在他這裡繼續得到傳承。

神童杯力克神童 卻拒羅建文邀約

在兒時參加過的所有比賽裡,劉亞峰印象最深的是1987年第二屆“神童杯”圍棋邀請賽。

在80年代,“神童杯”是80年代全國規格最高的少兒圍棋賽事。第二屆“神童杯”圍棋邀請賽一共邀請全國23個省市,68名小棋手參加,還特邀了香港地區和海外共5名小棋手參賽,他們的年齡都在6~12歲之間。1987年6月3日至~9日,第二屆“神童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參加這屆比賽的有常昊、羅洗河、劉菁、周鶴洋等棋童,日後都成為一代名将。閉幕式上人大副委員長阿沛·阿旺晉美出席并頒獎。

令劉亞峰印象最深的是赢下羅洗河的那盤棋。劉亞峰此時雖已從山西省體工隊重返太原市圍棋隊,但還是通過選拔後代表山西出戰。羅洗河是羅建文内弟子,久負“神童”盛名,這反倒激起劉亞峰少年人的勝負心。劉亞峰在布局擺出了恩師新授的飛刀,不明就裡的羅洗河果然中刀,形勢早早地倒向一邊。在後半盤劉亞峰發揮長處,處處給予最強應對,中盤拿下了比賽。遺憾的是條件有限,未能及時記錄那局棋譜,隻能憑當事人的叙述來窺想彼時激烈了。

驕兵易敗,劉亞峰在最後一輪嘗到苦果。開局他利用大雪崩定式,吃掉對手40多目,還構築起外勢。得意忘形的他在後半盤不斷“出勺”,連死三塊後心神大亂,在對手空裡走了三手廢棋,才發現對方是連通的。終局數棋,劉亞峰執白175子告負。賽後山西隊領隊劈頭蓋臉一頓訓斥後,劉亞峰才知道,此局失利,他滑落出小組前2名(共兩組),與大賽4強的成績失之交臂。

雖然最後功虧一篑,畢竟是戰勝了大名鼎鼎的羅洗河,張原生教練得知消息後沒有批評弟子,而是感到非常自豪。殊不知這局棋還打動了另一位名“伯樂”,那就是比賽時伫立一旁觀戰的羅建文七段。時值中國圍棋國家隊正在籌備建立第一屆國家圍棋少年集訓隊,總教練羅建文愛才心切,親赴太原找到張原生教練,最終上門找到了劉亞峰的父親,希望能讓這個孩子到國少隊去參訓。

出乎意料的是,劉亞峰的父親拒絕了這個提議。理由也很簡單,劉亞峰在學校的成績好,考大學相對于殘酷又狹窄的競技圍棋,顯然是更好的出路。于是學藝的五年光陰如轉瞬雲煙,劉亞峰在國小畢業後就告别了勝負場,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踏上茫茫升學路。

棋緣難了 終将重逢

在中學階段,劉亞峰僅有的圍棋經曆是參加了3屆太原市中、國小生圍棋比賽,拿了三個冠軍。劉亞峰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聯考不依賴任何加分考進了浙江大學。他自認為不是一個勤奮的學生,能保持成績完全是因為長期以來養成了高效的學習習慣,以及圍棋帶給他清晰缜密的思維能力。

畢業後劉亞峰順利進入外企工作,先後在三星、可口可樂等外企工作了十年。思路清晰,謀定後動;能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事後及時複盤反思,這些長處都是劉亞峰在圍棋中收獲的。圍棋思維為劉亞峰的人生開山鋪路,外面的世界也拓寬他的視野,他跳脫出競技争勝的唯一價值觀,思考普通人能從圍棋中得到什麼。“圍棋不是每個人都能下成高手的,但是下圍棋一定能提升很多方面的素質。我覺得,後者才是圍棋最大的價值。”這是劉亞峰思索的答案。

筆者問道,現在回過頭看,父親的選擇是否可惜?對于父親的決定,劉亞峰更多的是認同。雖然也有遺憾,畢竟成為一名職業棋手,去争奪世界冠軍,是多少學棋孩童的夢想。職業圍棋的道路十分艱難,人生也将失去更多的可能性。“沒有正常人生的棋手,總是脫離社會的群體”,職業棋手的生活就隻剩下一個“棋”字。“人生即棋”與“人生如棋”終歸是不同的。

中國圍棋人⑧劉亞峰:棋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參加第二屆弈客城市合夥人大會

被迫在學業與興趣之間抉擇,是許多人成長的煩惱,成年後還能重拾那份熱愛的人又有多少呢?2006年,劉亞峰從深圳回到太原。剛回來閑在家中,第一次在TOM等網絡平台上下棋,劉亞峰感到既親切又陌生。陌生的是時過境遷,南韓異軍突起稱霸棋壇,主導理念、流行風格都已經改變;親切的是,自己一身“内力”——紮實的基本功——還保持着,重新上手圍棋并不困難。劉亞峰在各個網絡平台不上9段誓不罷休,最終也都如願。

2016年7月30日,劉亞峰注冊了弈客圍棋的賬号,從此成為一位“骨灰級”弈客棋迷。得益于弈客的非即時模式——既可以利用零碎時間下棋,又可以極度認真地思考每一手——劉亞峰的棋力在2017年左右達到巅峰。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他一局一局地從7.5D打到最高9.2D,至今仍然是弈客山西等級分榜的第4名。往期“無盡之塔”的更新弈聞裡也常出現劉亞峰的名字,他總是最快通關的人之一。直到現在,他每天都會通關一遍“一命到底”,這已經成為雷打不動的習慣。

中國圍棋人⑧劉亞峰:棋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在2016年“金廈杯”山西業餘圍棋聯賽奪冠

除了網棋,劉亞峰也經常參與線下比賽。2009年他開始參加“金廈杯”山西省圍棋聯賽,一共獲得三屆冠軍;2019年他拿到“漢醬杯”名人組冠軍,笑稱是“人生巅峰”;去年他也出戰了“黃河杯”、“衡水杯”等業餘大賽。重心放在圍棋教學的他如今常常抽不出空來,隻要條件允許,還是很願意到業餘比賽去玩一玩的。

折節從弈時不晚 教棋育人道遠長

童年戰勝羅洗河,卻放棄入選國少隊的機會;正當壯年,他結束了異鄉外企的漂泊,回到圍棋教育,是命運幽默,也是圍棋值得。從可口可樂公司離職後,劉亞峰認真思考了兩個月,決定不再找企業的工作,因為他發現自己更喜歡教棋這樣一份工作。“沒有什麼比讓更多的孩子成長更有價值。”他說道。2013年劉亞峰全身心投入圍棋教育行業,如今更是把它當成事業。

初入圍棋教育,劉亞峰感到最大的困擾,是與同行們在教育理念上的分歧。所有從業者都認為圍棋是勝者為王的遊戲,這種觀念自然也會影響到家長。棋力強弱和紙面上的段位證并不是劉亞峰的教育目标,孩子從圍棋中得到鍛煉,素質和能力有提升,這才是他看重的。化用康德的一句名言:圍棋是手段而非目的,人是圍棋教育的目的。

劉亞峰很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目前功利的風氣,弱化競技的唯一指向性,可是又談何容易。為了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說服家長們改變觀念,劉亞峰開設了家長課堂,教家長下棋。在家長親身體驗圍棋魅力的過程中,劉亞峰給他們分析下圍棋能鍛煉的能力和會提升的素質,明白地告訴家長學棋的目的是什麼。強中更有強中手,你的孩子是有可能下不過别人,但是他提升了能力,超越了自己,這就是最重要的收獲,5段證書有什麼用呢?

下圍棋對孩子的幫助很大,但走圍棋專業的路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個“坑”。成長環境缺失了社會性,職業棋手的文化修養和底蘊往往不高。在圍棋上投入太多,以至于其它什麼都不懂,在劉亞峰看來是不值得的。業餘5段以上實力的棋手終歸是小衆的,但圍棋應該是大衆的。劉亞峰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業餘4、5段棋力的學生,他們散播到各行各業去,成為優秀的人才。“我願意培養十個4段的高材生,也不願意培養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職業棋手。”

中國圍棋人⑧劉亞峰:棋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中國圍棋人⑧劉亞峰:棋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劉亞峰為學生複盤指導

2019年,劉亞峰和姐姐劉娅莉創辦了“弈雲圍棋”品牌,在保證專業性的基礎上,倡導“授以棋藝,受益其外”的圍棋理念。劉亞峰要求自己所有的員工都學一點基礎圍棋知識,得到大家一緻認可,不論什麼崗位的員工,最後都主動把孩子送來學圍棋,有些員工還報名參加了升段賽。

現在劉亞峰把重心放在圍棋推廣和編寫教材上。圍棋教學的标準化是個大工程。目前他已經出版了入門教程和習題冊;初級教程、中級教程已經編寫好,尚待出版。劉亞峰正在和韓晔四段一起商讨如何編寫進階教程,畢竟在AI時代,圍棋知識有了天翻地覆的革新,需要更加慎重思考。

中國圍棋人⑧劉亞峰:棋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已經出版的兩套教材

如果隻是靠一群圍棋高手,作坊式地教棋,根本不能運作好一個項目。劉亞峰認為這個行業需要更多新鮮血液,比如專業教育、市場推廣、财務管理、營運、行政、人力資源等等方面的人才,大家各有所長,明确分工。他們不一定需要懂圍棋,劉亞峰也願意教會他們圍棋。廣納賢才,正是這個階段劉亞峰努力在做的事。

對于未來的圍棋教育,劉亞峰有自己的展望和抱負:“圍棋是我們中國留下來最好的财富,但是不能物盡其用,這就是我們圍棋人要努力改變的現狀,需要所有圍棋同行們共同努力。是我終生奮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