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作者: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可能很多小夥伴在看新聞的時候,都會對中國外交的各種用語非常好奇,一會大使,一會代辦,一會戰略夥伴,一會全面戰略夥伴,一會協作夥伴,一會合作夥伴,大家完全都被繞暈了,這麼多稱呼到底是咋回事?是随便說說還是意有所指?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其實吧,外交領域是非常講究用詞準确的,之是以用這麼多詞來給和外國的關系作定語,就是為了展現出遠近親疏,這樣的話,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時候,也可以針對不同的國家範圍分類施策,應對的時候采取不同态度。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那麼這種等級應該怎麼分呢?軍武菌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

首先,說到外交等級,就不能不說國際通用做法。

現代的國際外交準則,其實大都源于《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這個公約規範了各國的外交機構和模式,把各國外交關系統一為大使級、公使級、代辦級三種,代辦級之下又有聯絡處或代表處級别。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1975年,中國加入《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所有外交規則與國際接軌,中國外交關系也分為大使級、公使級、代辦級三種。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一般來說,大使級外交關系是最高外交關系,大使全稱是“特命全權大使”,由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有權代表本國進行一切外交活動。目前中國的建交國家,基本上都是大使級外交關系。

公使級外交關系比大使級要低一等,公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公使”或“全權公使”,由國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禮遇和特權僅次于大使。

公使級外交關系在中國比較罕見,一般是建交和大使級外交關系的一個過渡階段。比如1956年9月24日,中國同葉門建立公使級外交關系。1963年2月13日升格為大使級。

剩下的就是代辦級了,代辦全稱為“代為辦理”,和大使、公使由一國元首派給另一國元首不同,代辦是由一國外交部長向另一國外交部長派遣的,這一下子級别就低多了。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代辦及雖然也算外交關系,但在中國外交關系中非常少,一般作為剛建交時的過渡,或者作為表現中國憤怒的一種“懲罰”。

比如,中國與荷蘭于1954年11月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1972年5月升格為大使級。但是在1981年5月,因荷政府準許售台潛艇,中國把中荷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一直到1984年2月1日,才恢複大使級外交關系。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而最近的一次,則是2021年,立陶宛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複交涉,允許台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中國随即宣布決定将中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那麼這個代表處為啥會刺激得中國把立陶宛外交關系降級呢?

代表處,有時候也叫聯絡處或辦事處,這種機構雖然不算外交機構,其從業人員也沒有外交豁免權,但其本質上還是承擔了一定的外交職能,屬于一種準外交關系了。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你都和台灣建立“準外交”關系了,那和大陸的關系肯定要降級了,降為代辦級後,首先受到沖擊會是經濟和合作領域,涉及到兩國政府層面包括貿易、農産品檢驗檢疫等各個領域都會受到很大影響,導緻立陶宛的經濟受到了很大損失。

是以,立陶宛能不能恢複和中國的大使級外交關系,那麼就看立陶宛能不能像荷蘭那樣改過自新了,如果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仍舊一意孤行,不排除存在中立斷交的可能性。

那麼問題來了,在已建交的大使級外交關系國家中,如何分三六九等呢?

這個時候就充分展現出中華語言的博大精深了,外交部的人才硬是把一些表述玩出了花。

根據維基百科的總結,中國的外交關系親疏,一般分為血盟、傳統友好合作、夥伴以及單純建交四個等級,我們一個一個來解釋。

血盟,一般指的是北韓,不過這個詞其實中國并不用,中國用的詞是“鮮血凝成的友誼”,其實和血盟意思差不多。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之是以叫血盟,是因為兩國在革命戰争年代都為彼此流過血,後來兩國簽訂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這是中國簽訂的唯一一個帶有“共同防衛”性質的條約,是以北韓的“血盟”地位無人能比。

第二是傳統友好合作,一般适用于世界上目前僅有的且一直和中國關系穩定的幾個社會主義國家,比如寮國、古巴等。

第三就是夥伴關系了。一般來說,你看一個國家和中國關系怎麼樣,隻需要看有沒有“夥伴”倆字就行了。隻要有“夥伴”兩字,就說明雙方達到了一定友好程度,而且在重大問題上,是合作大于分歧的。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根據不完全統計,被中國稱為“夥伴”的,足足有好幾十個。而這些夥伴的前面的定語,也大有玄機。

比如“合作”,一般指的是經濟某些方面的合作,我們大家一起賺錢。

但要是“全面合作”,那就是經濟各個領域的全面合作了,一起賺錢的範圍很廣。

如果是“戰略合作”,那說明政治層次較高,不僅可以一起賺錢,還能在戰略上互相支援。

如果是“全方位戰略合作”,那就是雙方在戰略合作領域沒有禁區,一些敏感的話題比如軍事、安全等都可以合作,不僅一起貿易賺錢,甚至還可以出售軍火賺錢。

還有“戰略協作”,不僅包括經濟合作,還将在軍事、戰略、政治、外交方面協同合作,大家一起賺别人的錢。

這些合作關系系前面,有時候還會再加一些定語,比如“全天候”,那就說明雙方的關系穩固到無論對方政權如何更疊,都能保持良好關系。再比如“建設性”,意思是雙方本來關系不咋好,但是希望能夠通過合作,來謀取合作利益。

此外類似的定語還有很多,如果隻是解釋這些很難讓人搞清楚,我們不妨舉一些國家的例子:

最進階: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比如巴基斯坦、白俄羅斯等。

巴基斯坦自然不必說,在中國有“巴鐵”之稱,無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無論是誰當政,和中國的關系都不受影響。而白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也很不錯,隻要白俄羅斯不發生顔色革命,那麼中白兩國的共同戰略目标就不會發生變化,這就叫“全天候”。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第二級: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比如俄羅斯。

中俄關系也不用說,和俄羅斯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是1996年建立的,2011年,中國在表述前面加上了“全面”,以示合作領域多樣,現在又加上了“新時代”,顯示中俄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俄将繼續保持深入協作。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注意“合作”和“協作”的差別,合作一般指的是雙方,而“協作”一般是雙方共同推動一件事,來針對第三方。

中國在很多國際議題上和俄羅斯立場相同,還聯合搞了轟炸機巡航日本海、戰略轟炸機互降,計算機模拟飛彈防禦演習等等,戰略協作程度非常高。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第三級: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比如越南、英國、哈薩克斯坦等。

“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是依據國際、國内形勢和雙方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地理等因素确定的合作關系,合作範圍很廣,有共赢的意味,簡單來說就是:“你們跟着我混吧,有肉吃”。

當然,這種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中,也有不同等級。

比如永久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哈薩克斯坦,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國,對中國至關重要,兩國貿易往來也在不斷加深,關系越來越緊密。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比如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越南、泰國、緬甸、莫三鼻克、剛果(布)、塞拉利昂、塞内加爾等等,這些國家要麼就和中國有大量的經貿往來,要麼就是由中國需要的礦産資源和能源資源,對中國産業安全非常重要。

比如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意大利、秘魯、馬來西亞、西班牙、丹麥,這些國家和中國經貿關系密切,在外交上也沒什麼大的沖突和沖突。

這裡面值得一提的是沙特,近些年随着沙特走近中國,沙特的地位也明顯增高,2022年中沙簽訂了新時代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協定,協定内容牽涉到雙方的經貿、金融、能源、基建、環保、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合作,不僅對于中國的能源安全、金融優勢等意義重大,對于中國現階段地緣政治戰略更是意義非凡。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再聯系到最近網上說沙特要建立中東聯合海軍和外媒傳聞說的12艘052DL驅逐艦合同,沒準沙特很快就要再更新到“新時代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了。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第四級: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比如德國、南韓、印度等。

這類國家有個特點,和中國有一定戰略合作,但是吧,分歧也比較大,屬于勉強能合作的對象,但很多時候表現出來都是經貿和文化領域的合作,政治上的合作不太多。

同樣,這一級也有不同定語表述。

比如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德國。

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南韓、印度、斯裡蘭卡等。

戰略夥伴關系:土庫曼斯坦、加拿大等。

戰略合作關系:土耳其。

你看,這些國家和中國的關系都處于說好不好,說壞也不太壞的狀态。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第五級:合作夥伴關系,比如比利時、新加坡等。

這一級别基本上沒啥可說的,你不是敵人,咱們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就不合作,僅此而已。

這一級也有分不同的檔次,比如:

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新加坡。

友好戰略夥伴關系:奧地利。

創新全面夥伴關系:以色列。

除了血盟、傳統友好合作、夥伴之外,剩下的就是普通建交關系了,這裡面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和日本。

曾經,中美關系的定位,在1997年-2013年是“建設性戰略夥伴關系”,屬于夥伴第四檔,這說明中美合作前景非常大,但分歧同樣很大。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可是随着奧巴馬重返亞洲戰略和特朗普對華貿易戰,中美關系開始急轉直下,到現在已經接近于“外交當機”的狀态,而中國面對美國在南海、台海、東南亞等地區的咄咄逼人,也不慣着美國,直接把美國開除出了“夥伴”之列,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大國關系”的表述。

這個“新型大國關系”就很有意思了,大國關系有好有壞,到底是做夥伴,還是做敵人,全看美國的表現了。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還有日本,日本和中國建交後,在1998年與中國建立了“緻力于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系”。

可是後來日本一直拒不檢討曆史,參拜靖國神社,和中國搶釣魚島,還一直配合美國的亞太戰略遏制中國發展,導緻中日關系倒退,也被中國踢出了“夥伴”之列,取而代之的是“戰略互惠關系”,意思就是雙方做點生意就得了,别指望成為朋友了。

中國外交還分等級?沙特更新,立陶宛降級?

是以從美日的經曆來看,中國外交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考核和評判标準,想成為中國的“夥伴”,并不是阿貓阿狗都可以,而是必須本着負責友好的态度與中國發展關系。

這裡軍武菌想起了南韓,自從尹錫悅上台後,中韓關系急劇轉冷,南韓從在中美之間搖擺開始迅速倒向美國,不僅全面配合美國印太戰略,還企圖染指台海問題,最近在中國連續五次警告南韓的情況下,南韓仍然和美國簽訂了所謂的《華盛頓聯合聲明》,對中國發出了非常明顯的挑釁和針對性的行為。

按照中國的外交傳統,下一個被踢出“夥伴”名單的,會不會是南韓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