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雲:“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聽起來,我就很生氣

人工智能”這詞把人帶跑偏了,是以什麼是智能?

我挺喜歡“世界智能大會”這個詞,或者說叫做“智能”。

我們很快進入智能世界。對于中國有些詞的翻譯,我認為至少是翻譯得不對,“人工智能” 這幾個字聽起來,我就很生氣。我覺得這是不對,人把自己看得太高大,把自己過分的提升。“大資料”這個詞也有問題,很多人講這個“大”,誤解很大,人家以為大資料就是資料量很大,其實 “大資料”的 “大”是大計算的“大”,大計算加資料,稱之為大資料。

人工智能,我自己這麼覺得,我是這麼看,人是有智慧的,機器是講究智能的,動物是有本能的,這三個東西是不一樣的。要記住一點,蒸汽機釋放了人的體力,但并沒有要求蒸汽機去模仿人的臂力。計算機釋放了人的腦力,但并沒有讓計算機去按照大腦、人腦一樣去思考,機器必須要有自己的方式,人類必須要尊重、敬畏機器的智能。機器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這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如果我們把汽車去模仿人類的話,汽車應該是兩條腿走路,兩條腿走路的汽車永遠跑不快,人類在兩千年以前,人類就在思考,要是能飛就好,總是希望自己能夠長出翅膀來,但是沒有想過飛機取代了人的飛行。很多的問題,我們都要有不同的思考去看問題。

所謂的智能世界,我們不應該讓萬物像人一樣,而是萬物像人一樣去學習,如果萬物都學習人,麻煩就大了,應該是萬物要擁有像人一樣去學習的能力,機器是具備自己的智能、具備自己的學習的方式。

是以我自己覺得,人工智能這幾個詞,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這幾個詞翻譯過來總有一點誤解,使得所有人希望機器怎麼樣像人一樣去幹。

智能世界有三個最主要的要素:

第一、網際網路;

第二、大資料;

第三、雲計算;

網際網路,首先它是一個生産關系;大計算,計算能力,雲計算是一個生産力;而大資料是生産資料,有了生産資料,生産力和生産關系。

單獨的一台機器是不可能智能的,所有資料,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基于網際網路這一個生産關系,基于所有資料聯通,基于強大的計算能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進入到所謂的一個大的智能世界。智能世界是一個系統性思考,而不是單一的東西。

所謂人工智能,不是雲計算炒完以後炒這個概念。人類進入到智能世界,是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産生了大量資料,大量的資料逼迫我們必須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去進行處理,這是一個自然的結果。

今天我們對于人工智能的了解還是非常之幼稚,就像一百年以前,人類對電的了解非常幼稚,認為電那就是一個電燈泡,事實上他們沒有想到今天會有電鍋、洗衣機,有各種各樣,人類會離不開電。

今天我們對AI也好,還是MI也好,還是混合智能也好,都沒有清楚的定義。沒有清楚的定義很正常,有清楚的定義就很不正常了。對于未來來講,我們都是嬰幼兒。人類往往會高估自己,做事情成功的人,所謂有一點成就的人,特别容易高估自己,像我這樣的人往往以為我看清楚了,其實根本沒有看清楚。

這是我覺得第一個我想說明的,我們要明白,很多人工智能今天來談的很多概念、想法,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然後你要相信你自己的觀點,并且以此去堅持。就像我們做電子商務一樣,我們不是今天相信,我們十八年以前相信,堅持了十八年,才會走到今天,每個人的做法都可以不一樣。

智能時代到底為了什麼?别讓機器去模仿人

第二個,智能時代到底為了什麼?我的了解,智能時代是解決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及了解人不能了解的東西。機器做人能做的事情,我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機器要做人做不到的事情才了不起。剛才那個機器人,在我看來是很愚蠢的,把一個東西推推倒,把自己爬爬起來,我們兩歲的孩子都能做的,搞了半天,命也搞出,還是不如人的靈活。

我最近發現很多美國學者,特别是腦外科專家進入到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并且講出人腦怎麼樣,機器要像人腦一樣學習,我覺得這是一個悲哀。我們人類對大腦的了解不到5%,我們希望機器去學5%,那不是愚蠢嗎。

是以我個人覺得,不要讓機器去模仿人類,而讓機器去做人做不到的事情。

人是造不出另外一個人的,這一點放心,人是不可能把自己頭發拎起來,人不要造出人類一樣的東西,連蚯蚓都造不出來,我們應該讓機器做人類做不到的東西,讓機器去發展自己智能的力量、尊重機器、敬畏機器,一個巨大的系統的誕生,它會與衆不同的走出不一樣的東西。

其實資料最可怕的是我了解你,比你了解自己一樣,人類這麼多年來,尤其工業化的發展,工業化的發展到了頂點就是IT,就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讓自己越來越強大,IT讓人對外部的了解越來越多,我們人類的眼睛是往外看的,是以我們看到了月亮,我們看到了火星,我們天天在考慮是否到其它行星做一點事情,其實人類最不了解的還是自己。

而大資料有可能解決一個了解自己的東西,人了解自己,我們中國的佛家講究悟,而真正的大資料把人所有的Behavior,行為資料集聚起來以後,我們才開始對自己有一點點了解。

有一點是肯定的,未來的機器一定比你更了解自己,人類最後了解自己,是有可能通過機器來了解的,因為我們的眼睛是往外看的,IT往外看的,但是DT是往内看的,往内走才是有很大的一個差異。至于前段時間比較熱門的AIphaGo,人跟圍棋下,我在深圳網際網路大會上講了一下,我認為這是一個悲劇,圍棋是人類自己研究出來,自己玩的東西,人要跟機器去比圍棋誰下得好,我第一天就不會比,就跟人要跟汽車比誰跑步跑得快,那不是自己找沒趣嗎,它一定比你算得快。

圍棋是為人類的樂趣去學的,等對方下兩步臭棋,對方的電腦根據不會下臭棋,它的腦子算得比你快,記憶力比你好,而且不會有情緒,你怎麼搞得過它呢,道理是一樣,AlphaGo1.0跟G2.0比比才有意思,兩輛汽車比比誰快才更好,人跟機器比誰厲害,沒有意義。

圍棋的下法,東西方有很大的差異,西方比賽是國際象棋,我把你的王吃掉,後吃掉,你就輸掉了,一輸百輸,0跟1之間的遊戲,而中國圍棋的好處是共存,你最多比我赢了三分之目,四分之三目或者四分之一目,這是中間巨大的樂趣所在,中間的格局、布局、樂趣如果取消了,人将會失去自信。

我認為AlphaGo今天來看,從一百年以後來看,人類會為自己的天真和幼稚感到笑話,這些我覺得應該鼓鼓掌,很好,又怎麼樣呢,不解決什麼問題,隻是羞辱了一下人類的智商而已。其實人類自己在羞辱,幹嘛跟機器去比這些東西。盡管很多圍棋高手并不以為然,沒關系,允許不同的觀點。

包括有些像城市大腦,我自己覺得智慧城市首先要有一個城市大腦,城市大腦對城市的交通、安防、醫療、保險,所有這套東西,人腦是做不出來的,按照人腦設計一個城市大腦基本是瞎扯,是以一定是走不通的路,以原來的資料,系統和體系,能夠友善,更大的一種決策。

未來,智能社會的利與弊

第三,智能社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喜歡的人看起來都好,不喜歡的人看起來都是問題,這是我們人類的本性,我要喜歡他,我看他什麼都能接受,我要讨厭他,他哪怕笑一笑,我都很讨厭。人類進入智能社會也是一樣,有很多人特喜歡,也有很多人反對,反對的人總能提出很多的威脅的理論,支援的人也能找出各種還是理由,這是未來,這是趨勢。我認為這種東西你沒有辦法停止它,你隻能擁抱它,改變自己,适應它,我們不能改變未來,那就學會改變自己,我認為人工智能,你是改變不了的,這是一個巨大的趨勢,你隻能改變自己。

為未來來講,三十年也好、五十年也好,人類的沖擊一定會非常之大,而且一定會非常疼痛的,任何高科技帶來的問題,帶來好處也會帶來壞處,

有好一定帶來壞。網際網路帶來好處,也一定帶來社會治理的問題。現在我們天天想人活得長一點,我告訴大家,今後,由于大資料和計算能力的提升,人将活得越來越長。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知道。各位在座有很多專家,應該比我懂。

人均年齡20歲的時候,我們隻有七八億人口,年均年齡到30歲的時候,我們已經到了20億人口,現在我們人均年齡到了六七十歲的時候,人類人口已經到了76億人口。那麼,請問如果人均年齡我們到了100歲的話,這個世界會有多少人?我們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70億人的時候,我們已經覺得地球的資源不夠,那麼如果到了人均年齡100歲,出現兩百多億人口的時候,我們這個世界會往哪兒去,當然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個世界有一個程式設計,我們人類還不夠智慧,摸出這個程式設計,就是人活得長的時候,生育能力一定差,會打仗的民族人口一定少,它是有一個程式在裡邊的。

直接的影響就是很多工作就會沒有。我記得我小時候,我爸說馬雲你必須要有一技之長,我們要學會一技,可以防身,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剛好相反,我認為要啥都懂一點,啥不深,可能更好,我把邊上的東西都串起來,事實上一技之長二十年以後,可能無計可施,你不改變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幹什麼,就業的疊代,大批的就業沒有,很正常,早做準備,你今天認為的專業技能,三十年以後都不存在了。

大家講大資料很厲害,資料技術的分析師很重要,我告訴大家,大資料要靠人去分析,基本上也就完了,這個行業以後不會有,一定是計算機進行分析。剛剛開始出來鐵路的時候,人人讨厭,說把那些挑夫,挑擔子的人就業沒有了,但是鐵路出來以後,至少增加了兩百多萬的鐵路勞工,這些東西都是産業之間的變革。

另外一點,現在司機很多,無人機、無人汽車、無人駕駛出來以後,大批的司機可能就沒有了,不是說就業沒有了,但是每次技術革命都會誕生很多新的就業,隻是人類要去做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做人類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做機器要做的事情。過去的幾百年,工業的發展,人類讓工業做了很多人類做的事情,我們覺得很輕松,但是人類從來沒有找到什麼是自己可以做得最好、做得最舒服、做得應該是人要有的東西,我覺得對于就業要有新的價值的發現,對就業,對新的價值的判斷,這是要解決的。

有一點是肯定的,三十年以後的就業,五十年以後的就業,一定比今天多,工資一定比今天好,但是未必是你,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沒機會。是以我們這一代人還算比較運氣,但是我們的孩子如果不改變,麻煩就大,而改變孩子,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我們的父母還是有很大的決定權。

我經常講,過去的工業化,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的資料化,我們會把機器變成人,機器會越來越聰明,未來所謂的程式化的工作,技術化的工作,都會變得越來越麻煩,是以我這麼覺得,未來的社會應該想辦法讓人活得更像個人,機器更像機器,這樣才是我們應該要有的社會。

是以我自己覺得教育也一樣,我最近在搞一些教育的試點,不是一定要當第一名,教育裡面就做最好的自己,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成為最好的自己才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這樣大家擔心就業怎麼辦,我覺得三十年、五十年以内,出現每天工作四個小時,一個禮拜工作三天,非常正常,大家覺得那我怎麼活啊,沒怎麼活,你會适應,而且你會覺得一天工作四個小時,一個禮拜工作三天,你還是很忙,你覺得休假還不夠。就像我們爺爺是一天工作16個小時,在田裡面挖地,覺得很忙,我們現在一天工作8個小時,一個禮拜休息兩天,隻工作五天,我們總覺得不夠,我告訴你,一天工作四小時,那個時候,所謂智能汽車,無人駕駛,要重新思考人類永遠在Mobile,剛才李彥宏講的以後的Mobile的世界,這個Mobile是指資料的Mobile,人的Mobile,而不僅僅是手指頭的Mobile。

我覺得以前我們在工業時代、農業時代,我們一輩子可能隻去三個地方,到工業時代,我們一輩子去三十個地方,到了資料時代,我們一輩子可能去三百個地方甚至三千個地方,人永遠在路上。是以這個世界的變革和機會是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這些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不接受,反正講未來,你也沒法證明,隻能以後書上可以證明,說吧,想吧,沒有想象力,人跟機器有什麼差別呢。

人工智能是中國的巨大機會,談資料壟斷還為時過早

我覺得對于中國而言,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是巨大機會。我堅信 “換道超車”,我是不太相信“彎道超車”的,彎道超車,十超九翻車,而且前面那個人也不會讓你超。你以為彎道超車,你前面平道都落後了,你彎道還能超車啊,那種機率太低,别YY亂想,我們應該在不同的道上進行競争。

我們在不同的道上競争,才會有今天整個中國的網際網路的發展,中國的IT基礎設施太差,才會導緻中國的電話太差,傳統的電話實在太差,導緻以移動網際網路迅速崛起,中國傳統的IT基礎設施太差,才有可能進入網際網路和大資料,中國原來的商業零售環境太差,才有電子商務,中國原來的金融體系太不好,才會有網際網路金融。是以不好是一個機會,關鍵是你怎麼樣在不好的過程中尋找機會。

另外一個,機器智能和人工智能這個發展的前提是海量資料,這是中國獨特的國家優勢。我們以前的基礎設施的優勢反而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國還沒有出現大量所謂的資訊壟斷和資料壟斷,所謂的資訊壟斷現在都在政府機構裡面,因為它擁有你沒有的東西,而資訊是資料最大的敵人,因為資訊是讓我自己強,我有,你沒有,我才可以做得好,我才可以做得很強,是以IT Technology會造成壟斷,而DT Technology整個讓資訊流通起來,什麼東西隻要不流通的,就是資訊,什麼東西隻要是流通的,就是資料。

今天有人甚至提出來,中國要防範資料壟斷,資料壟斷那太幼稚了,今天的資料跟物聯網未來十年以後的資料來講,啥都不是。我一直覺得最大的麻煩是中國是最早發明四大發明的,但是我們四大發明的應用(就很不到位),我說了很多遍,唠唠叨叨有些東西還是不斷地講。

指南針是我們發明的,人家拿去做航海,我們去算命和看風水為主,火藥是我們發明的,我們做鞭炮,人家去做了槍炮,其實我認為航母也是我們最早想出來的,三國赤壁大戰把船連起來是最早的航母思想,一把火燒了以後,誰都不能再碰了。我覺得,犯錯誤、創新都很正常,但是我們不能把自己鎖在那兒。所謂的資料壟斷,在今天來提,為時過早,我們很多時候,我覺得今天,就是二十五年以前,大家能夠想象網際網路是今天這個樣子嗎,二十五年以前網際網路的定義跟今天是一樣的定義嗎,不是那麼回事情。

我自己覺得,資料的時代還剛剛開始,零頭都沒有到,中國是有機會走出一條獨特之路,我特别不喜歡很多今天的科技人員,特别是寫論文為主的科技人員講美國做了這個事情,是以我們必須做這個事情,我們這個填補了中國在科技領域裡面的空白,幹嘛要填補這些空白,應該填補未來的空白,我們中美之間的比較沒有多大意義,美國有了,我們必須有一個?是未來有,我們必須要有,我們要為未來定标準,而不是以雜志定标準,更不是以美國有了這個東西,我們必須得有。

是以其實多花一點時間在客戶上,在未來上,比多花點時間在競争對手上要來得重要,剛才李彥宏講貴州的事情,說他擔心我們兩個人吵架觀點不一樣,馬化騰出來打了個圓場,我根本就不知道李彥宏在那兒,我也不知道馬化騰(打圓場),我在媒體上聽馬化騰替我們打了一個圓場,我不知道李彥宏說了什麼,多花時間在客戶身上跟未來,這是我的看法,别在乎其它的,今天的時代是對未來的時代,今天大家都剛開始起跑,未來的競技,如果是一萬米跑步的話,大家都跑了十米左右,别看邊上的人是你的競争對手,跑三千米以後,才知道誰是競争對手,你看前面更高的高手,我不是看百度,也不是看騰訊,我們應該看看Google走到哪裡,IBM走到哪裡,看看世界,甚至最應該看的是未來、客戶,我們的孩子們會碰上什麼問題,我們去解決它。

我認為中國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擔當,中美之間對抗沒有意義,中美之間聯合起來解決問題才是有意義的,你如果說牛,跟Facebook,跟Google聯合起來解決一個聯合的問題,這才是我們這個世界應該去倡導的東西,而不是說他有,我必須有,我要把他幹倒,我覺得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如何迎接資料時代的到來

下一個問題,我們探讨一下如何做好準備,我們做好準備資料時代的到來,沖擊的是我們這幫人今天在座三十歲以上的人,你要改也有一點難度了,你的地位未來二三十年隻會搖晃、疼痛,但是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孩子失去一代,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進行教育的改革。壞事是這個沖擊一定會來,好事是孩子給我們留下了一點時間。

教育的準備

還有一個好事是我們大家面對的挑戰是一樣的,也沒有說他有這個挑戰,我沒有挑戰,全人類的挑戰都是這個挑戰,全人類的機會都是一樣的機會。是以我自己覺得,我們要重新認定、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方式。

剛才牛津大學的維克托講的,我非常同意,我們對教育得重新re-define一下,過去兩百年,人類追求科技、追求技術、追求科學的發展,相當之了不起,但是兩三百年以前,人類追求智的發展、文化的發展、價值觀的發展是相當了不起,追求科學技術的發展,讓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個人認為,也是反動的,科學不是真理,科學是用來證明真理的,對未來和對宇宙來講,今天的科學還是一個嬰幼兒,我們應該去思考未來,教育來講,過去兩三百年知識積累的教育,讓人類取得了巨大的紅利,但是未來知識會讓機器越來越聰明。

什麼是聰明,聰明就是記性比你好,算的比你快,它還體力比你強,這三樣東西,人類跟機器都沒法比,電腦一定比你算得快,記憶,它從來不會忘掉,它插上電,永遠不停止,你怎麼搞得過它,而且它的知識越來越結構化的情況下,我們的孩子今天的教育如果依然圍繞數學算得快,背書背得好,可能麻煩就來,但是不等于放棄,我沒有說放棄這個教學。

中國要思考教和育是兩回事,教讓人具備知識,育讓人成為真正的人,育讓我們以機器為主的這個知識和科技為主的力量有與衆不同,可以活得更好。是以未來的一百年是智慧的時代,而智慧的時代,我認為是體驗的時代,是服務的時代,機器将會取代我們過去兩百多年依賴的技術和科技為積累的一切的東西。

希望大家去思考一下,對我們的孩子,我們應該花一點什麼樣的精力和能力、時間,讓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學習,讓他們學習不同的東西。經常有孩子幾年前,孩子的父母來問我,馬雲啊,你看我們學這個科好不好,我孩子考大學了,學了這個以後,能找到工作嗎,以前能夠判斷四年以後這個行業行不行,現在根本很難判斷。我們原來的教育體制永遠希望你成為最好的學生,我認為我們要讓這些孩子做最好的人,人與機器之間,未來的競争就是人是有智慧的,機器隻能是智能。

另外教育,我希望我們不隻專注在教知識、教文化上,還要多花點在價值觀上面,因為像創意、創新、創造,這些東西,機器還是有很大的難度。

我堅定希望未來的孩子,多花在琴棋書畫上面,音樂讓孩子能夠産生智慧源泉,下棋讓孩子懂得格局、布局、舍和得,書詩歌懂得執着堅持,畫培養想象力,培養想象力、好奇心是我們這些孩子們未來生存的必須的條件,如果我們孩子們喪失了創新力、創造力、好奇心,那我們一定人類會輸給機器。我們最怕的不是機器學人,我們怕的是我們的教育讓我們人都開始學機器的時候,這個時代、這個世界才是真正的威脅。

創新機制的優化

另外一個問題,我想談的是關于創新。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我們說了很多年、很多遍了,剛才柳總的話,作為企業裡面,我是特别認同,我覺得今天所謂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前兩年我聽見,這是什麼詞啊,後來發現是學者提出這個詞。

就阿裡巴巴來講,我們做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應用已經十多年了,從支付寶第一天誕生的時候,我們就用機器去學習什麼是犯罪行為,因為支付寶裡面騙錢的人太多了,每天各種各樣詐騙的問題,還不講網站上抓假貨。

但是就從騙錢的角度來講,一個騙子,再聰明的騙子,想出十個騙的方法,這個人已經是頂尖騙子了,一般的人想出兩三個騙子方法,那已經也算不錯了,我們讓機器可以學會兩萬、三萬個騙術。我們請了一大批刑警、刑事專家,讓他們懂得什麼是詐騙犯,機器學得更牢、學更快,從來不忘記,而且24小時不下班,盯得非常牢,有人一上來,機器馬上發現,立刻抓住,如果發現機器上一次當,再學習,機器學會,十多年下來,支付寶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分錢的差錯,這是普通銀行不可能做得到的事情。

我們并沒有覺得這是多了不起的事情,到今天有人把它說得很了不起的時候,也許我們還真很了不起,我們不是因為科學需要這麼一個課題,而是因為我們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公司明天就關門了,這個是市場的需求,沒有市場這個需求,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最大的應用是防止犯罪。

大家知道嗎,你愛一個人是沒有邏輯的,我愛他,我喜歡他,我願意為他做任何事情,是沒有邏輯的,但是你恨一個人,你要想搞一個人,你一定是有邏輯的,為什麼恨他,該怎麼害他,一二三四,隻要有邏輯的事情,機器都會抓住你,這個就是巨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我認為在研究院裡面是很難搞出來的。

是以我呼籲今天很多院士,我們老工程院的院長、副院長也在這兒,給企業裡面的科學家有一些院士的身份,對中國科技進步是有幫助的。我們的院士不能都是在院所大學裡面,都很重要,但是作為第一線的士兵們,第一線的人,應該要有這樣的能力,我認為就像人工、資料這些東西,不是科研院所出來,盡管理論上推動,但是走得未來還是我們這些東西,是以請大家考慮一下,并且支援一下我這樣的建議和倡議,當然我是從來沒有想過當院士,自己家裡當當就蠻好了,我也當不上什麼院士。

最後我們應該做好這樣的準備,教育的準備、創新機制的準備,我們要重新定義聰明也很重要,如果我們的聰明是昨天的定義這樣的聰明,我告訴你,機器會徹底把你全部颠覆掉,人類會越來越沮喪,這個沮喪,就像一個圍棋Alpha Go把人類圍棋下敗,我認為都不值得沮喪的事情,搞得那麼多人沮喪,那麼這個沮喪才剛剛開始。

是以我們必須重新開始,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夠阻礙大資料、網際網路,就象一百年以前,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可以拔掉電一樣,這是一個社會趨勢,人類必須為這個做充分的心理準備,知識爆炸很厲害,但是我這麼覺得,兩千多年來,人類知識的疊加水準是超越了一切,但是人類的智慧并沒有增長。我現在看看我們的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我們佛家的釋迦牟尼,基督教的耶稣,這些智慧我們還是不如人家,覺得還是有道理,智慧兩千多年來并沒有巨大的進步。

人類在智慧上面,是靠體驗,知識是可以學來的,智慧一定是體驗。我認為教和育不一樣,學和習不一樣,學可以擷取知識,習可以讓你得到智慧,人隻有通過被電刺過以後才知道這個電還是很厲害的。

什麼叫做聰明和智慧,聰明的人知道自己要什麼,智慧的人知道自己不要什麼。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聰明人,我們在座絕大部分人問一下,你要什麼,你肯定說我要錢,我要房子,我要什麼,你都能說出來,但是不要什麼,你五分鐘之内答不清楚不要什麼,這是人類智慧的差異。

我們人類一定要明白,什麼事情是人類做到,機器做不到,什麼事情是機器做到,想明白這些東西,面向未來,才有可能,人類沒有必要害怕機器,機器是不可能取代人類的,說一百年以内,剛才有一條,西方雜志講,現在開始的一百年,機器将比人聰明,我告訴大家,人類還是太樂觀,機器現在已經比我們聰明,隻是你不肯承認這一點而已。

我們要的是,不要再重制紅旗法案這樣的事情,在任何會議上我都會呼籲,一個社會的進步不能出現紅旗法案。

什麼叫做紅旗法案,一八六幾年的時候,英國最早發明汽車,汽車出來的時候,首先去砸汽車的全是馬車夫,因為那時候的馬車夫是白領工作,那時候的馬車夫是社會的中等收入人群,他們覺得汽車出來,把我的活給砸掉了,首先去自,并且議會政府去抗議,把這個東西關了。最後政府出了一道紅旗法案,每一輛車必須有三個人,有一個人在五十米以前拿一個紅旗,汽車永遠速度不能超過馬車,前面要有一個人引道的,如果汽車的速度超過了馬車,汽車的牌照将會吊銷。

這三十年的紅旗法案,完全阻礙了整個英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德國追了上來,法國追上來,美國發現不錯以後,美國迅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美國既然是車輪上的國家,又把握另外一個,以石油為主的大的一次技術革命。

如果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網際網路上的國家,七八億人口在上面,我們如果出一個法案,每個人說我們要幫助網際網路,但是我們沒有把握網際網路特性,沒有把握住這些東西,很有可能自覺不自覺的出很多紅旗法案。而且這樣的東西,會越來越多,人類要有足夠的自信,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人類擁有信仰,機器永遠不可能有信仰,而人類失去信仰的時候,人類就不會創新,人類就沒有擔當,如果失去信仰以後,你一定比不過機器。是以我自己覺得,我們對文化的自信、信仰的自信隻要存在,這個世界還是會很有機會的。

是以最後一句,機器不應該成為人的對手,機器和人隻有合作在一起,才能解決未來,就像競争對手一樣,我們不應該聯合對抗,我們應該聯合起來對抗人類未來共同的問題,共同的麻煩,隻有這樣,競争隻是樂趣。商場如戰場,商場是你殺了他,不等于你能活好,如果天天打對手,你就變成一個職業殺手,你永遠做不了一個好人。我覺得我們這個國家科技各方面的發展一樣,面對未來、面對我們的孩子、面對我們共同的挑戰,去解決這些問題,才有可能,并且以不同的角度、深度和廣度對問題的看法,我們才有機會,謝謝大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