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作者:答案在這兒

你是否幻想過地球有一天會毀滅?要知道地球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有着45億年的曆史,它究竟還能存在多久?留給人類的時間或許不夠了!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地球并不會一直存在

地球的形成

約在50億年前,一個類似太陽的恒星在恒星雲中爆發,形成一個巨大的氣體環,稱為原始太陽星雲。

離太陽最近的區域最先被衛星聚合,構成火星、水星和金星等行星。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太陽系

而地球位于離太陽約1.5億千米的較遠位置,是以在行星形成的過程中,地球面對着一系列的冰冷、摩擦與能量的挑戰。

當那些較小的行星撞擊地球時,它們通過釋放能量使地球表面變得更加平滑和圓形,開始形成地球。

随之而來的是天氣變化和全球溫度的變化,當時地球在經曆重構材料的短暫時期和早期的伽馬射線,非常炎熱。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伽馬射線暴

此後逐漸開始形成外核,地球内部分為三個層次:地幔、外核和核心,經過自然熱力學的變化,對地球内部結構的深度和堆積方式變得固定化。

其中,核心是地球中心最深處的區域,它由金屬鐵和鎳構成,這種金屬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核心的形成是曆時最久、最困難的過程之一。

據統計,核心的成型時間約為45億年,經曆了漫長的演化,較小的隕石和彗星撞擊地球釋放出的能量已不足以對其産生影響。

約38億年前,地球的大氣開始形成,科學家們認為,大氣層是形成于植入進來的水和元素所産生的化學反應。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地球大氣層

随着時間的推移,地球表面上的大氣層又被一些強大的化學制劑重新建構,例如産生生命所必需的分子,包括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等。

這種形成方式僅僅是科學界證據最為充足的一種猜想,關于地球的形成原因還有很多,難以羅列。

既然從誕生之初到現在,已經有了45億年的曆史,那麼它的壽命究竟還剩下多久呢?

地球的壽命有多長?

針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決不能簡單地去得出一個答案,而是要從多方面進行探讨。

首先,地球的壽命與太陽的壽命有着密切的關系,在太陽的壽命中,未來40億年内,太陽的亮度将逐漸增加,射線照射溫度也将增高,溫度增加可能會導緻地球的海洋幹涸、大氣層薄弱或失去氧氣,使人類和生态系統處于威脅之中。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地球與太陽

電影《流浪地球》的背景就是因為太陽極速老化,正在膨脹為一顆紅巨星,人類才不得不提出流浪地球計劃。

但即使在未來太陽變得非常大,地球的壽命還是可以持續好幾十億年,而這取決于地球内部的能量和物質。

其次,地球的壽命還與地球内部的活動息息相關。

地球内部擁有巨大的熱能,導緻地殼的闆塊運動或火山爆發等地質災害時常會發生,然而這些變遷并不意味着地球壽命就會減少,而是在環境重建中,它仍然能夠維持整體的穩定狀态。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地球結構

是以,地球的壽命與它們所構成的能量和化學元素也有着密切聯系。

此外,地球的壽命還與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活動相關。

人類和其他生物數量的失衡,可能會導緻氣候變化、破壞海洋自然生态系統等惡劣事件的發生,進而縮短地球的生命壽命。

如果連續幾個平衡環節沒有得到恢複,那麼人類的文明可能會面臨風險。

不僅如此,如今國際局勢如此緊張,核威脅也是影響的重要因素。

為了應對人類帶來的危機,一些具有超前意識的企業家已經在着手星際移民工作。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馬斯克

比如,馬斯克就大力投資了航天企業,被稱為商用航天的先驅者。

總之,地球壽命短則隻有百萬年、上億年,長可能有幾十億年,然後“壽終正寝”。

行星生命周期的演化

和人類一樣,行星也會有一個生命周期,從出生到穩定再到衰老最後死亡。

出生時期不必多說,從穩定期開始行星的結構基本不再發生改變,它的化學和實體特性已被補充完整,内部溫度大緻可控。

以地球為例,在這個時期,行星體内有一個巨大的岩石核和一個相對較薄的表面,生命的出現和發展也與行星的特性密切相關。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地球結構

在這個時期的數十億年中,行星表面上的大氣逐漸形成,陸地上的山川崛起,海洋和大地上的生态系統規模化。

這個階段将持續數十億年,直到行星的内部熱力學演化徹底停止,将行星帶進下一階段。

在穩定狀态期之後,行星會進入一個叫做衰老期的階段。

在衰老期中,行星的内部溫度開始進一步下降,其征兆之一便是表層的岩石變得易脫落,這也就是地震、火山爆發、日地磁暴的原因。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火山結構

這些自然現象均與内部物質運動或者内部結構發生改變有關,同時,長時間的損耗影響着行星的表面,使其逐漸變薄變弱。

随着行星的内部熱量流失,岩漿活動的頻率減緩,岩石的本性也漸漸變得不穩定,内部結構易于發生變形。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岩漿

這樣,行星内的物質和能量将流失到外界,使得行星整體變得極其脆弱。

行星的死亡期通常發生在内部熱量流失并停止活動後。

在死亡期中,行星表面溫度逐漸降低,化學和實體特性都在變化,體積變小,行星物質逐漸溢出并散開,最終可能完全分解為塵埃或成為其他行星、衛星的一部分。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行星分解

通常,這一過程需要耗費數百億年的時間,隻有極少數的行星最終幸存下來。

不同類型的行星演變的過程可能會有所差異,比如木星就是一顆氣态行星,不會演化出固體表面,是以它在死亡之後可能會和其他星雲彙聚到一起,最終演化為一顆紅矮星。

也有一些行星在還未迎接自己死亡的時候,就被自己的主恒星無情吞噬。

有的小行星會在撞擊當中改變其狀态,有的會更早進入到老化階段。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小行星撞地球

總之行星演變的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就像人生一樣,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個會先來?

對此,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呢?

人類的能做的

不過,我們也不能太悲觀,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地球剩餘的壽命還是十分長久的,給予了我們充足的時間發展科技。

目前,人類能夠做得很少,但隻要潛心發展科技探索宇宙奧秘,就一定能夠在未來的某一天集體走出地球,不再依賴于母行星。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那麼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地球是家園也是牢籠

此外大家也要注意保護好地球的生态環境,正如之前所說的,地球的壽命和人類活動息息相關,這是我們目前能夠盡到的最大努力。

參考資料

Universe Today《What is Earth's Axial Tilt? - Universe Today 》

地球也有"脈搏". 《 黑龍江科學 》

Bowring S A , Housh T .《The Earth's early evolution》[J].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