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守護悠久曆史根脈 傳承燦爛中華文明

作者:央視網

視訊加載中...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曆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曆史文化滋養。要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今天(6月10日)是大陸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主題為“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自信自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曆史性成就,讓文物說話、讓曆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文物資源和文化遺産蘊含的創新創造基因被不斷激活。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守護悠久曆史根脈 傳承燦爛中華文明

曆史文化遺産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同雲岡石窟考察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時指出,這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要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三年來,當地強化曆史文化保護立法,對石窟、摩崖造像以及彩塑壁畫等加大預防性保護和修複的同時,還成立了大陸石窟保護領域第一個先進計算中心“數字雲岡”,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完成全部文物的數字化采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親自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産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把文物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是推動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内容。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守護悠久曆史根脈 傳承燦爛中華文明

在廣東潮州古城,總書記走進廣濟樓,觀看非遺項目傳承人現場制作示範,了解潮州傳統技藝傳承情況,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産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山西平遙古城,總書記指出,曆史文化遺産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要全面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産,統籌好旅遊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築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守護悠久曆史根脈 傳承燦爛中華文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幹意見》《“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劃》《“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關于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等相繼出台,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護法規頒布施行,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被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十年來,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等萬餘項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有效實施;55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啟動實施,良渚、石峁、二裡頭、三星堆等遺址考古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大陸已公布國家曆史文化名城140座、中國傳統村落6819個;大陸擁有56項世界遺産,居世界第二位;随着“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大陸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名冊)的項目增加至43個,持續位居世界第一。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守護悠久曆史根脈 傳承燦爛中華文明

就在上個月,“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上線,借助沉浸式、數字化的方式展現中華文明起源發展的曆程,讓大衆更加直覺、形象地體驗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明。

新時代中國,不斷從中華民族五年多年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展現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更強大的感召力。中華文化因融入偉大時代精神而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展現永恒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