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宇晨:忽悠者生存2.0

9年前,《南方周末》發表了一篇深度報道文章《忽悠者生存》,記者是潘曉淩和王小喬,實習生之一名叫孫宇晨。

孫宇晨:忽悠者生存2.0

不是同名同姓。這個孫宇晨就是今年以456.7888萬美元的曆史最高價,拍下巴菲特慈善午餐的孫宇晨。不過,在午餐約定日要到時,孫宇晨卻在微網誌宣布:因突發腎結石在醫院接受治療,不能參加巴菲特慈善午宴,接着孫宇晨旗下的波場基金會宣布“各方同意在各自的時間表可以容納時重新安排午餐時間”,再接着孫宇晨宣布一切都要先靜養,“取消午餐會,并不會延期舉辦”。

孫宇晨:忽悠者生存2.0

在孫宇晨前,一共有19人拍下巴菲特午餐會,其中段永平帶着後來的拼多多創始人黃峥赴會更是成為佳話。不過将巴菲特慈善午宴攪得滿城風雨的,孫宇晨是第一人。最終取消午餐會的,孫宇晨也是第一人,很多網友對孫宇晨的做法從圍觀變憤怒:失信于人,這簡直是在丢國人的臉。

9年前,相似的一幕在上演。當時,孫宇晨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競選北大學生會主席,同樣是先瘋狂造勢,同樣是在競選日消失。孫宇晨當時的理由不是生病,而是被校方“臨時控制”。

根據自媒體“猛哥”報道:

在競選失利後,孫宇晨于2010年去《南方周末》實習,并仿照胡适創辦《每周評論》,評論校内時政,每篇文章結尾多出一行落款:“孫宇晨于《南方周末》新聞部”,火爆北大。什麼吸引眼球他寫什麼,專門挑逗公衆情緒,如果擱在今天,妥妥都是十萬加。

在這期間,孫宇晨以實習生身份,參與了《忽悠者生存》一文。

忽悠者生存

《忽悠者生存》一文的主題是禹晉永以及當時“忽悠者”們的傑出代表。

禹晉永是誰?百度百科顯示他有一長串Title,凱愛資本(地産基金)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中國世代投資控股集團創始人、總裁。美國凱愛世界網絡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美國凱愛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

看完你大概還是不知道禹晉永是誰,其更受關注的身份是唐駿校友。唐駿是微軟中國前總裁,有“打工皇帝”之稱,是中國較早一批職業經理人,2010年因學曆造假門而備受關注,後淡出業界視野。唐駿學曆造假門所涉學校是美國西太平洋,禹晉永同樣畢業于此。

孫宇晨:忽悠者生存2.0

在唐駿深陷學曆門時,禹晉永在微網誌、鳳凰衛視、北京電視台等媒體上力挺唐駿,稱美國西太平洋大學是正規民辦大學,此舉将其自身放置在聚光燈下,網友和媒體查出,“除了性别,禹晉永的年齡、履曆、投資、慈善、學曆都存在疑點。”禹晉永對此召開了一場針對“外界謠言”的聲讨新聞釋出會,言之鑿鑿被無良媒體黑了,要讓無良媒體“生不如死”。

兩年後,2012年,禹晉永被拘留,并因合同詐騙罪一審獲刑11年。

在《忽悠者生存》中出現的還有被統稱為“西太平洋大學校友”的“忽悠”們,如“神醫”張悟本、售賣成功學書籍的21歲的美女總裁董思陽、道長李一……該文如此形容當時的“忽悠者”們:

他們遍布商業、醫療、宗教、教育各界乃至官場,無一例外都獲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他們或有炫目的學曆,或有神秘的師承;或有海外成功經曆,或号稱達官顯貴相助;或有絕技傍身,或有驚人功業。
今天,世界還是這個世界,“忽悠者”們卻有了新的生存法則。

孫宇晨在這篇文章創作中扮演的角色不得而知,但從今天的表現來看,或許是受到文章啟發,孫宇晨早已完成新的疊代,忽悠者們也有了新的生存法則。

孫宇晨式架構

相對禹晉永而言,孫宇晨的Title更多。

美國常青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北京大學學士。波場TRON創始人 。移動社交應用陪我APP創始人兼CEO,銳波創始人兼CEO,《财富自由革命之路》發起人,波場TRON基金會創始人。

此外孫宇晨還有如下榮譽:

  • “2011年亞洲周刊封面人物”
  • “2014年達沃斯論壇全球傑出青年”
  • “2015年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
  • “2015 CNTV中國網際網路年度新銳人物”
  • “2015年成為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首批學員中唯一90後學員”
  • “2017年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
  • “在2018年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中位列第29名”

百度百科詞條開頭還特别強調,孫宇晨生于1990年,“90後”總是跟其介紹一起出現,給衆多光環增彩添色。

孫宇晨的學曆、年齡、榮譽都是真的,波場TRON是真的,陪我App是真的,《财富自由革命之路》是真的。

僅僅是學曆、履曆、年齡造假已然變得低端。新一代忽悠手法,早已不是簡單直白地造假,孫宇晨們有一套新的系統架構。
孫宇晨:忽悠者生存2.0

科技從來都是割韭菜者慣用的鐮刀。

專坑老年人的保健品、火遍大江南北的氣功、水變油的緻富故事,無不科技加身,《智能氣功科學基礎-超常智能》,看書名以為是AI的,其實主題是氣功。今天,網際網路、AI、區塊鍊科技成為新的科技鐮刀。

孫宇晨斥巨資拍下巴菲特午餐的背後,就有一個不凡的科技故事。他是移動社交應用陪我APP創始人兼CEO,這個App籍籍無名,因為孫宇晨被關注後,因涉黃下架。孫宇晨主業是“波場TRON創始人,銳波創始人兼CEO,波場TRON基金會創始人”。

波場是什麼?看介紹十分唬人:

“以推動網際網路去中心化為己任,緻力于為去中心化網際網路搭建基礎設施。旗下的波場TRON協定是基于區塊鍊的去中心化應用作業系統協定之一。為協定上的去中心化應用運作提供高吞吐,高擴充,高可靠性的底層公鍊支援。有限的高計算性能節點被使用者選為網絡維護節點。”

看不懂?

核心商業模式是數字貨币。

根據燃财經報道,孫宇晨是“極緻聰明的收割者”,其波場項目白皮書漏洞百出,但從2017年12月中旬開始到2018年1月5日,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通過幾次拉升,就把波場币的價格從一兩分錢拉升到了2塊錢,暴漲100-200倍,而有報道稱,1月5日當天,孫宇晨抛售了60億個波場币,套現3億美元,約合20億元人民币,次日,價格暴跌20%。

對此,孫宇晨曾公開聲明,自己從未将波場币套現,不知捐給巴菲特慈善基金的錢和微網誌瘋狂撒出的币,從哪裡來的?

近日據區塊鍊媒體“币黑”報道,46 歲的夏女士在 28 日投入貸款資金購買TRX波場超級社群,僅僅兩天後便崩盤,由于無力承擔損失,沒辦法和借錢的朋友交待,其隻能含淚寫下遺書選擇自殺,對此,孫宇晨在第一時間撇清關系,稱這是波場不支援的純資金盤:

孫宇晨:忽悠者生存2.0

有不少區塊鍊信仰者堅定地認可數字貨币的價值,對此我表示尊重。不過,比特币等少數币種外的數字貨币,理論上一文不值,數字貨币本質是擊鼓傳花的遊戲,特别是被莊家控制的數字貨币,本質就是一個“局”。跟所有“局”一樣,會有少部分人賺到錢,但大多數人終會淪為韭菜。

真正懂科技的人不會上當。

比如馬雲說,“區塊鍊不是泡沫,但比特币有可能是泡沫”,事實上幾乎沒有科技大佬真正為數字貨币站台,如果有,就是莊家放出來的假消息;

再比如幾年前在一個節目中,搜狗CEO王小川直言孫宇晨是騙子,一定會失敗,搜狗核心戰略是人工智能,王小川是技術大牛。對于這次節目,孫宇晨耿耿于懷,在财務自由後狠狠踩上王小川一腳,前段時間孫宇晨在微網誌上宣布拿出1000萬義務幫助小鵬汽車車主維權。這麼多元權者為什麼偏偏支援小鵬汽車車主呢?因為此前何小鵬曾表态支援王小川。

孫宇晨:忽悠者生存2.0
當以科技為外衣包裝好項目後,接着就用造富神話獲客。

數字貨币這類的局,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不斷用大量且誇張的造富神話,來吸引投資者入場,本質上這是一次使用者的精準篩選,而造富神話,往往先從自己入手。

孫宇晨出了一本書《這世界既殘酷也溫柔》,講述的是“身家過億的北大學霸孫宇晨,從一無所有,到财富自由的勵志人生”的故事。與此同時,孫宇晨還在喜馬拉雅發起節目《财富自由革命之路》教人财務自由。

如何讓造富神話傳播出去?答案是炒作。

十年前,禹晉永們還要召開新聞釋出會來擷取注意力,今天是社交媒體時代,誰都可以走紅,炒作變得容易得多,比如碰瓷某位名人,比如像某位手撕衛哲的女士發發自己的性感照,實在不行還可以去釋出會上往名人頭上澆水。

論炒作,孫宇晨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他可以将巴菲特午餐搞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他可以今天踩王小川、明天撕王思聰、後天怼何小鵬;他可以“馬雲最年輕的門徒”自居,僅僅是因為參加了馬雲的創業者教育訓練營“湖畔大學”;他可以在微網誌上不斷撒币,高調宣布給某某捐款。而其區塊鍊項目的相關資訊,則會在微網誌資訊流中見縫插針地出現,堪稱内容營銷的頂級高手。有媒體說,孫宇晨是被币圈耽擱的演員,還有媒體說,孫宇晨整個就一戲精。

孫宇晨不是個例,很多人身上,都有孫宇晨的影子。

忽悠者生存2.0

對比九年前的《忽悠者生存》來看,今天的忽悠者們早已不是簡單造假,他們往往有着頂級名校、頂尖名企的身份,履曆完全經得起推敲,他們甚至還會有看上去很靠譜的項目,以及看上去十分性感的故事。

孫宇晨被一些媒體稱為“币圈賈躍亭”。賈躍亭今天還在美國造車,盡管在中國的項目遭遇全面潰敗,但他依然能夠不斷“忽悠”到頂級大佬的投資,今天還有很多人認為賈躍亭是真心想做事兒的,隻不過因為“資金鍊管理不善以及過度擴張”,出現了不可收拾的問題。

樂視的生态化反故事同樣是科技加持,先有真實項目,真實産品,真實創新,樂視電視更是智能電視産業的開創者,接着再通過眼花缭亂的資本運作,不斷拉漲停的股價表現,一年幾十次釋出會的瘋狂造勢,走向巅峰。然而最終卻在一夜之間,全面崩盤。

孫宇晨:忽悠者生存2.0
孫宇晨跟賈躍亭相同的都是以科技之名創業,都善于炒作造勢,都有看似不錯的履曆背景,都被業界認為善于“忽悠”,不同的是各自面向閱聽人不同,樂視影響的是股票市場和行業上下遊,币圈收割的則是普通大衆韭菜。

币圈類似于孫宇晨的創業者還有很多——堅挺至今的已寥寥無幾,大多數已完成收割離場上岸,深藏功與名。

在币圈外,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有不少“忽悠者”。P2P平台、交易所、外彙投資、消費返利、理财産品,就有一些非法玩家假借網際網路科技之名忽悠投資者,一些非法平台的負責人已經跑路或被繩之以法。

如果我們再放大到整個網際網路創業圈來看,“忽悠者”都不在少數,2015年,京東CEO劉強東曾在一起演講中表示,有一家交易量隻有兩輛的二手車應用竟值兩億美元,這兩輛還是員工自己買的,類似的to VC以及to 資本項目應該不隻存在于二手車賽道。

最近幾十年科技産業有着不少造富神話,并是以吸引大量熱錢,有的懂,有的不懂,不懂或者半懂的,就是被忽悠的對象,而忽悠的終極目的是收割,收割的方式則有許多種,有的在資本市場被收割,有的在消費市場被收割,有的在數字貨币盤上被收割。

科技對于很多人來說熟悉而又陌生:身邊處處有科技,科技造富故事耳濡目染,但很多人卻不懂技術本身。正是因為此,科技被一些人用于忽悠。

技術本無罪,科技是把雙刃劍,但一旦聰明的人不善良,就會用科技作惡,科技巨頭這些年都在提“科技向善”,就展現出對科技力量的敬畏。

今天的收割,跟《忽悠者生存》中的收割方式比,已有質變。

《忽悠者生存》中有靠賣成功學書籍《21歲當總裁》賺錢的董思陽,有因為虛榮心學曆造假卻能力不俗的職業經理,忽悠的結果都無傷大雅。今天忽悠的結果卻是,傾家蕩産的P2P投資者,血本無歸的空氣币投資者,拿出養老金買域名的大媽……他們有着統一的名字,叫韭菜。

基于新的收割模式,今天的忽悠者已不再擔心失敗,甚至反而可以财務自由顯得更加成功,進而去踩踏真正創業多年的王小川們。

當然,盡管忽悠者們實作了進化,但一些老的忽悠辦法依然有效。

《忽悠者生存》一文總結:

炫耀強大的人際關系網絡,以及與權力與資本資源掌控者的親密關系,是忽悠者生存手冊裡的“基本法”。

今天,不論是孫宇晨自诩為“馬雲最年輕的門徒”,還是不惜重金買下巴菲特午餐權,都是如出一轍的理念。

《忽悠者生存》最後總結:

對于忽悠們來說,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急躁的急社會中,人們的遺忘速度也很快,人們馬不停蹄地追神,趕成功。是以,忽悠們的最後一條生存法則是,在風口浪尖之際埋頭做鴕鳥,待風平浪靜之時再重出江湖。

孫宇晨雖曾親自參與《忽悠者生存》這篇文章,但卻忽視了這條“忽悠古訓”。在高調地将自己推到聚光燈下的同時,權威媒體《财新》報道孫宇晨已被邊控,互金整治辦已經建議公安機關對其立案。

孫宇晨今天淩晨在微網誌回應稱,“财新網的報道完全不實,我一切平安,待病情恢複好轉後,就會與外界見面。”同時,孫宇晨在推特上釋出了其在舊金山家中的圖檔和視訊,以證自由。

孫宇晨:忽悠者生存2.0

距離舊金山500公裡外是洛杉矶,賈躍亭正在這裡造車。而今天,距離賈躍亭2017年7月4日出國,已有兩年零20天。

遠走他鄉,成為忽悠者新的終極生存法則。

寫在最後:本文大篇幅引用了《南方周末》《忽悠者生存》一文,向當時的記者潘曉淩、王小喬和實習生雷磊、孫宇晨、錢小敏和龐桐緻敬。

歡迎添加 luochaozhuli (備注:進群)分享交流。

關注羅超頻道(luochaotmt),閱讀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