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為呂布部下猛将,為何曹操殺了高順,卻收了張遼首先,讨論這個問題,要分曆史和演義。在曆史上,高順不降才被殺,張遼投降才免死。完全符合邏輯《三國演義》中高順被殺,一是完全不給曹操機會,二是能力不如張遼,三是沒人求情。

作者:巴山夜雨涮鍋

東漢末年群雄混戰,呂布不僅個人武藝超群,而且手下頗有幾員名将,其中《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是“吳兒止啼”張遼,而在網廟十哲榜上有名的則是“陷陣都督”高順。高順同時也是穿越裝X三神之一。

198年呂布被曹操擒殺之際,高順死了,張遼則活了。為何兩位名将,命運如此不同?老巴為您道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首先,讨論這個問題,要分曆史和演義。</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在曆史上,高順不降才被殺,張遼投降才免死。完全符合邏輯</h1>

之是以許多人會問這個問題,很大程度在于,三國演義中張遼罵了曹操,不肯投降,最終卻得了活命。相比高順“一言不發”就被砍了,似乎是不太公平。不過,這和曆史并不吻合。

真正的曆史上,打仗後,被俘不投降的有,但不投降對方還能忍着,一再勸降不殺,真的很少。

大部分人被抓獲後,都是不投降就砍了,甚至有的被俘根本不勸降,不給投降機會,直接砍掉。還有呂布這種主動要求投降都被砍的。是以,張飛看嚴顔不投降,還能不殺他,真的難得(曆史上嚴顔并沒有如演義中被張飛感動,投降劉備軍,還幫張飛開路奪取西川)

曆史上的高順,也沒有逃脫這個怪圈。他的能力很出色,但是為人也非常忠直,即使呂布對他不夠信任,或者不喜歡他的直言,但高順依然忠于呂布。後來呂布兵敗,高順與陳宮都被叛變的侯成、魏續、宋憲等抓起來,交給曹操。他不肯投降曹操,是以被殺。

這在漢末三國亂世,也是家常便飯,沒啥稀奇。

布與宮、順等皆枭首送許,然後葬之。

英雄記曰: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順每谏布,……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内之親,悉奪順所将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将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同為呂布部下猛将,為何曹操殺了高順,卻收了張遼首先,讨論這個問題,要分曆史和演義。在曆史上,高順不降才被殺,張遼投降才免死。完全符合邏輯《三國演義》中高順被殺,一是完全不給曹操機會,二是能力不如張遼,三是沒人求情。

而張遼呢,他在曆史上,并沒有演義中那麼慷慨,被俘後大罵曹操。相反,張遼在投奔呂布之前,就是數易其主。他在呂布手下,呂布被擒殺時,他并沒有被曹操俘虜,而是直接帶着兵投降的曹操。對于這種帶着隊伍“起義”的良将,曹操自然樂見其成,收為股肱:

漢末,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将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将其衆降,拜中郎将,賜爵關内侯。

是以,高順因不降而死,張遼因主動投降而生,毫不奇怪。

下面說說三國演義中的事,因為演義中張遼也是不肯投降,還大罵曹操,卻被曹操收了,這才是一般朋友們問的重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三國演義》中高順被殺,一是完全不給曹操機會,二是能力不如張遼,三是沒人求情。</h1>

從表面上看,《三國演義》中高順被俘後是一言不發,張遼是大罵曹操,似乎張遼的情緒還要激動些,對曹操的負面情緒還要強些。結果,卻是張遼被收了,高順被殺了。為啥?曹操有受虐傾向麼?

并非如此。

其實,三國演義裡面有個特點,被俘後真正不想投降的,死志已決的,比如後來的沮授、張任這些人,一般來說都比較平和客氣。最多說我不投降,一般不會去和勝利者對罵,畢竟都被人綁起來了,你罵還有啥意思?

也就龐德稍微嚣張點,但他被俘後,最開始也隻是“睜眉怒目,立而不跪”。直到關羽勸降後,龐德為了對抗和回擊關羽這種勸降,才開始罵不絕口。

最眼前的例子,陳宮對曹操可以說深惡痛絕,但也隻是在曹操開口相問後,才捎帶着說出,因為曹操奸詐,是以自己甯可輔佐呂布。這個其實嚴格說都不算罵,而是客觀陳述回答了。

同為呂布部下猛将,為何曹操殺了高順,卻收了張遼首先,讨論這個問題,要分曆史和演義。在曆史上,高順不降才被殺,張遼投降才免死。完全符合邏輯《三國演義》中高順被殺,一是完全不給曹操機會,二是能力不如張遼,三是沒人求情。

而高順呢,他更絕,直接給曹操來個一言不發。不但一言不發,而且曹操問了都不回答:

須臾,衆擁 高順至。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

高順的“一言不發”,比陳宮的心平氣和還要更厲害。等于是完全無視曹操。這就屬于,不但曹操給他台階都不下,而且完全讓曹操下不來台階。他實際上是用這種沉默向曹操示威,也昭實自己絕不投降的決心。到了這一步,不殺是不可能了。對曹操來說,這種死硬派,沒有繼續蘑菇的價值了,再耗下去越發沒面子。

相對來說,張遼的表現呢?

忽一人大叫曰:“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衆視之,乃刀斧 手擁張遼至。……操指遼曰:“這人好生面善。”遼曰: “濮陽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卻?”操笑曰:“你原來也記得!”遼曰:“隻是可惜!”操 曰:“可惜甚的?”遼曰:“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

張遼的對話,聽起來氣勢洶洶,其實一句都沒說自己不降,而是在跟操哥面前掙表現。

先大喊呂布皮膚怕死,意思是提醒操哥,我是不怕死的好漢。

然後和操哥一問一答,跟說相聲一樣的。雖然指出了曹操被火燒濮陽吃癟的事兒,但說實話,對曹操這樣的人來說,這種濮陽火燒、九死一生的經曆不是短闆,而是光榮。張遼這麼一說,其實是在和曹操拉近關系。對曹操而言,剛剛經曆了陳宮和高順兩個沒趣的家夥,又和呂布這惡心家夥糾纏一陣,現在有個張遼來調劑,看似和自己對罵,其實是讓自己免得尴尬,真是舒服多了。

同為呂布部下猛将,為何曹操殺了高順,卻收了張遼首先,讨論這個問題,要分曆史和演義。在曆史上,高順不降才被殺,張遼投降才免死。完全符合邏輯《三國演義》中高順被殺,一是完全不給曹操機會,二是能力不如張遼,三是沒人求情。

這樣一來,曹操對張遼已經産生了好感。接下來的收降,也就順理成章:

擲劍笑曰:“我亦知文 遠忠義,故戲之耳。”乃親釋其縛,解衣衣之,延之上坐,遼感其意,遂降。

一出戲演完,曹操、張遼雙雙獲益。

老巴以為,演義中張遼或而高順死,主要原因就是他倆在曹操不同表現展示的不同決心。

除了這一點之外,還有兩個次要因素。

第二點是,高順在演義中的地位比曆史上高,能力卻遠不如曆史。他僅僅是個二流武将,武藝上四五十合就被夏侯惇壓制,統兵和智謀上也沒什麼出色表現(再次說明,這是指演義。曆史上高順是打得夏侯惇滿地找牙的),比演義的張遼差距很大。曹操是愛才之人,在曹操面前,能力越強的人越容易得到青睐。

第三點,在白門樓上,高順的人際關系也遠不如張遼。高順沒有劉備和關羽給他求情。要知道當初呂布偷襲徐州後,正是派高順去夾擊劉備,差點和紀靈兩個要了劉備的命。而張遼呢,他已經在被俘前和關羽眉來眼去過了。眼看曹操要殺張遼,關羽居然顧不得曹操也是未來敵人,前去拉住曹操,給張遼說情。要知道,曹操本來就是關羽的粉絲,劉備也是被曹操認為“天下英雄,使君與操”的靠譜哥們。關二爺和大耳賊說情,操哥當然非給面子不可了。

這麼幾方面下來,張遼活而高順死,也就毫無問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