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首大學張天成:民族體質健康研究的追夢人

張天成教授是吉首大學體育學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和“民族傳統體育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核心成員,入選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湖南省婦女兒童工作智庫專家。研究所學生期間師從中國國民體質研究領域創始人之一,北京體育大學邢文華教授。2001年被人才引進來到吉首大學,近20年春華秋實,他一直專注于民族體質健康研究,走遍了武陵山區30多個縣市,采集了詳實的體質資料。為體質學研究提供了多學科、多因素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為武陵民族地區政府制定體質健康促進宏觀決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對少數民族體質健康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吉首大學張天成:民族體質健康研究的追夢人

潛心科研成果豐碩

吉首大學地處武陵山區,被“十萬大山”環繞,山高、路險、林密。張天成教授就在這樣的條件下開始了民族體質健康研究。周末經常深入農村實地調查,有些村落地處偏遠,兩個村寨之間往往相隔幾十公裡,車子無法到達的地方,隻能步行。“遇到雨天坡陡路滑,山路泥濘,精疲力竭到達走訪村寨,晚上隻好借宿在老鄉家裡,數天的奔波勞累終于采集到第一手的體質資料,所有為此付出的辛勞,雖苦尤甜”他微笑着回憶。

“科學研究容不得半點馬虎”。這是張天成教授的口頭禅。在他的辦公桌上,整齊有序的擺放着厚厚的調查資料,每一本都詳實記錄着調查采集的資料和分析結果。隻要有空他就把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反複鑽研,認真思考着科研問題。

在外人看來,這些調研和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的工作十分枯燥乏味,但張天成教授每天沉浸于此,樂此不疲。在二十年如一日的漫長時光中,一份份滿意的答卷也接踵而至。

他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西部地區環境與少數民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湘鄂渝黔邊區土家族、苗族中國小生營養狀況及其社會環境影響因素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湘鄂渝黔邊區土家族、苗族青少年體質水準與健康危險行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武陵民族地區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聚集特征及幹預模式研究”等;出版專著《西部民族地區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研究》、《武陵民族地區青少年體質水準與健康危險行為研究》;第一作者撰寫的有關少數民族體質健康系列論文在《體育科學》《中國體育科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中華預防醫學雜志》《衛生研究》《中國公共衛生》等核心期刊(CSSCI,CSCD)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國家民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教書育人桃李芬芳

科學研究一絲不苟,講台上也毫不含糊。他先後獨立承擔體育科學學院大學生課程《體育測量評價》《運動生物力學》《體育科研方法》《學校體育學》《體育統計學》《中學體育教學設計》;碩士研究所學生課程《教學論》《體育科研方法》《實用體質學》的教學。在教學中積極引入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結合體育教學實踐,運用“案例分析法”“問題探究法”進行教學,把講解、讨論、練習、作業這一整套流程相融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啟發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讓課堂更生動,他每次上課都會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授課的方式方法。即使已經在講台上站了20多年,也始終堅持“認認真真備好每一節課,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

“習慣了,總是希望自己能講得更明白些”。一句平實簡單的話說出了張老師對待每一堂課的态度。

在學生們眼中,張天成老師的課講得非常有意思,他講課時的那股激情總會讓人不自覺地被吸引,每節課下來都能收獲良多,他的授課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越來越多的學生被張天成老師的精神所吸引,立志走上科研之路。體育科學學院2014級蘇星玲同學就是其中的代表,她在張天成老師的指導下開始進行民族體質健康的研究,現已順利考取上海體育學院研究所學生。他培養的研究所學生因學業優秀、科研能力突出,被擇優留校任教。

張天成教授深知,不管是科研的開展還是科研的普及,僅僅靠一個人是不夠的,需要擁有一支能吃苦、打硬仗的隊伍。是以,他很注重對學生科研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經常跟學生講“做學問是一件苦差事,要做到‘沉住氣,耐住寂寞,守住清貧’,科研創新更是一件費心勞神的事,要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要有‘乘風破浪會有時’的信心,相信‘天道酬勤,勤能補拙’。還經常帶領學生深入鄉村做調研,為了完成湘西州教育和體育局與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簽訂的“課間營養餐”技術服務協定有關任務,作為課題研究組的負責人先後6次帶領學生深入湘西州農村學校開展“課間營養餐”調研工作。他指導了大學生畢業論文96篇、碩士研究所學生畢業論文37篇;指導的學生獲校級及省級科研創新課題32項;指導學生連續5次獲湖南省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基礎理論知識一等獎、團體一等獎。他也被評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手”“吉首大學首屆教學奉獻獎教師”、吉首大學“十佳師德标兵”。

科研成果造福社會

在大城市看來,吉首大學或許是個遙遠的存在。但是在武陵山區卻是“民族體質健康研究的沃土”。張天成教授自從來到吉首大學就清楚地知道,民族體質健康的研究不能“等、靠、要”,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促進民族地區兒童青少年體質水準和健康行為的養成”。這是張天成教授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

20年來,張天成教授帶着從未改變的初心,始終堅持“人在吉大、心在吉大、紮根吉大、奉獻吉大”。曾經有發達地區的高校三次來“挖”他,給他承諾了優厚的待遇,他都一一拒絕了,他說:“我是吉首大學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吉首大學才是我施展才華的舞台”。

“科學研究最大的價值在于服務社會。”張天成教授如此說道。

他的研究成果《西部民族地區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研究》于2017年10月19日被吉首市人民政府采納,為吉首市人民政府制定《吉首市農村中國小“課間營養餐”實施方案》和進行《吉首市農村中國小“課間營養餐”實施效果評價》提供了科學依據;同年12月10日,研究成果《武陵民族地區青少年體質水準與健康危險行為研究》被湘西州教育和體育局采納,為湘西州教育和體育局制定《湘西州農村中國小、幼稚園課間營養餐實施方案》和《湘西州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與幹預對策》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預防和減少湘西州兒童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的發生、健康促進教育的開展、體質健康幹預措施的制定與實施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20年來,張天成教授專心做着一件事情:“促進民族地區兒童青少年體質水準和健康行為的養成”。在他的努力下,少數民族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内容日益豐富、研究體系逐漸完善,民族體質健康研究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張天成教授矢志不渝、初心不改長期紮根民族地區,潛心于民族體質健康研究,專心之志以事其業,令人感動、心生敬意!(張欣李洪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