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間的親密關系如何變得可控?

作者:洋蔥觀察

親密關系的定義通常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家庭成員之間産生的密切關系。自有人類文明開始,如何處理好這種關系就是一個持久的話題,親情、愛情、友情無不囊括于内。上述所有親密關系類型,實質的表現形式就是期望從某段感情中,擷取基于人類生理結構賦予的不同類型愉悅感。得到即為快樂、滿足,得不到即為失望、痛苦。

人類間的親密關系如何變得可控?

比如親子關系。孩子做作業不認真,很多小動作,原本半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二個小時都做不完。家長怒不可遏,覺得付出了許多卻換來了現在不可接受的結果,然後就是一系列經典的國粹輸出。

我們嘗試從心理學分析以上過程。先說理論,英國精神分析學家威爾弗雷德.比昂把人的情緒分為二種:可以忍受的(α阿爾法元素),不可以忍受的(β貝塔元素),可以忍受的情緒,我們可以用思維整理,語言表達或者意識控制的方式去處理。而不可忍受的情緒,會讓我們覺得難受,需要釋放出來,這是身體潛意識作出的反應,相當于自我保護機制自行啟動。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釋放β元素是希望對方來替我們消化,轉變成α阿爾法元素,成為舒服的感覺,再傳回給自己。

回到例子中來,孩子小動作多,是因為作業帶給他很多不可忍受的β元素,讓他難受,躁動不安,這時候他的潛意識就需要通過用小動作來釋放,這種情緒會轉移給陪寫作業的家長。這時候,一個成熟的家長應該說,寶寶,你是不是覺得作業很難寫,讓你覺得很煩呀,沒事,我陪你慢慢寫。這時候孩子的β元素被聚焦且被了解到了,他知道了自己内心的問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把孩子無法表達的感受、想法幫他表達了出來,并給予了安撫,這時候的孩子,感受到了被愛、被了解、被回應,難受就可以忍受了,情緒轉換成了α元素。

人類間的親密關系如何變得可控?

如果家長接收到了β元素無法消化,又會反向傳遞給孩子,會讓孩子的β元素更壓抑,更難受。 長此以來,孩子會失去将β元素轉換為α元素的能力,在他長大後,也隻會用挑剔、冷暴力、控制等方式去處理自己的β元素,希望通過立即轉移給别人,讓别人來消化。這就形成了代際傳遞,早年間沒有學會的,在親子關系中會複制。實際上這時候,是我們希望他人能替代父母做當年沒有做到的事,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原生家庭帶來的情感缺失。

不僅是親子關系,其他的親密關系都是如此,我們都期望在一段親密關系中獲得身心的愉悅感。如果一個人經常出現挑剔、控制、說狠話的行為,可能本意并不是為了傷害對方,而是一種β元素情緒的潛意識轉移,為什麼會産生不好的情緒,是需要我們要關注到的問題,但是那一刻,對方隻是需要得到一個主動的了解、回應和關心。明白情緒的轉換邏輯,在意識範圍内,一切都将變得可控。

古人雲,“人心叵測,險于山川”,其實真沒有那麼可怕,人類所有的情緒其實都是來源于得失之間,基因決定大腦對于外在的判斷,愉悅、痛苦或者平靜,都會刺激身體相應的激素分泌,讓我們更堅定的渴望得到美好的感覺。世間種種,不外如是,希望您懂,也祝福您永遠不懂。

人類間的親密關系如何變得可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