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系統模組化,需從系統的結構和行為兩個方面來描述,其中系統的行為是通過狀态圖、活動圖、序列圖和協作圖來描述的。針對行為圖,包括活動圖、狀态圖互動圖,而互動圖有分為順序圖、協作圖,理清了思路,我做了如下的導圖:

今天,我們來說說活動圖和狀态圖。
分說:
(一)活動圖
1、含義
接觸活動圖,我們最好的了解就是在以前學過的流程圖的基礎上了解,那什麼是流程圖了的?
流程圖常被用來建立算法模型,使用流程圖可以表示一個算法的執行序列、過程、判定點、分支和循環。之前我們畫過了流程圖,那麼
活動圖和流程圖很相似,但活動圖與流程圖的最大的差別,活動圖圖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支援并發活動。
2、包含要素
3、重要的概念
A 泳道
是将活動用線分成一些縱向區域,這些縱向區域稱為泳道。每個區域代表一個特定類,或者人,或者部門的責任區。
泳道技術是活動圖中引入的一種面向對象機制。可以提取類及分析各個對象之間的互動提供友善。
泳道聯想到現實中的泳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區域,不能越界,起到一個區域的作用。
B控制流
表示動作與其參與者和後繼動作之間以及動作和其輸入輸出之間的關系
C對象流
對象流是一種特殊的控制流,描述了動作狀态或活動狀态對對象的影響,表示動作使用對象以及動作對對象之間的影響。
4.有什麼作用?
A、描述一個操作的執行過程所完成的工作或者動作。
B、描述對象内部的工作
C、顯示如何執行一組相關的動作,以及這些動作如何影響周圍對象
D、描述用例的執行
E、處理多線程應用
(二)、狀态圖
1、定義
用來描述一個特定對象的所有可能的狀态以及由于各種事件的發生而引起的狀态之間的轉移。強調的是狀态。強調的是結果。
2、要素
狀态:
(同活動圖)
終點(同活動圖)
3、重要概念
狀态機
描述了一個對象或一個互動在生命期内響應事件所經曆的狀态序列
單個類或一組類之間協作的行為可以用狀态機來描述
一個狀态機涉及到一些其他元素:狀态、轉換、事件和活動
(三)、差別
附注
活動圖是内部事件驅動
外部事件參與
(四)、例子
活動圖:
狀态圖:
總結:
學習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在以後的學習中,期待會對這些圖有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