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機智能小結

作者:白駒聊人機

1.世界是由事實和價值共同組成的

1.1 事實由對象、事态及其聯系(如語言)構成

1.2 價值是事實在實踐中的作用和效果構成

1.3 事實中存在着決定論,價值裡包含有自由意志

1.3.1 事實反映有無,價值反映好壞

1.4 每一個事實都具有變價值,每一個價值都可以變事實

1.5 事實與決定相關,價值與自由相關

1.6 事實往往數學,而價值則需要部分數學、部分人學、部分文學……

1.7 事實與價值的內插補點會衍生出情感與可解釋性

2. 事實中的對象包括真實的對象,也可包括虛拟的對象

2.1 真實的對象涉及實體、生理等

2.2 虛拟的對象涉及數理、文理等

2.3 事态是兩個對象之間的關系

2.4 聯系涉及三個及其以上對象的關系,即多個事态構成

2.5 資訊也是一種對象,反映事實不确定的程度(通常用比特衡量其多少)

3. 價值是事實之間的作用及其影響,分為有向價值,無向價值,顯性價值,隐性價值

3.1 有向價值是持續利己的增量

3.2 無向價值是持續非利己的增量

3.3 顯性價值是目前利己的增量

3.4 隐性價值是非目前利己的增量

3.5 價值是事實互相作用的好壞程度(可用古德衡量其大小)

4. 計算與算計反映了秩序與自由

4.1 事實可以通過數理計算等方法反映各種秩序

4.1.1 計算邏輯通過操作符号和知識進行合格擷取:形和式

4.1.2 對數學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量化計算部分,而是非量化非計算部分

4.1.3數學起源于實體環境,其原始機理與實體規律相似就不足為奇了

4.1.4 “量子計算機”再快,也隻是計算,仍不可能解決“算計”的問題

4.2 價值可以通過人類算計等手段自由地反映各種計算所不能反映的關系

4.2.1 算計的邏輯通過操作關系和作用進行破格擷取:變與化

4.2.2 算計是人類(或靈長類動物)通過大腦思考而作出決策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包括了人的情感、價值觀等無法用數學模型來描述的元素,是以永遠無法用計算機算法的方式去說明各事物(或元素)之間的确定關系和沖突(因為他們本質上就是不确定的)

4.2.3 算計裡有哲學的透視邏輯和穿越洞察,算計不一定是每一步利益最大化(考慮全部最優),算計包含非邏輯及未發現的邏輯

4.3 計算的計是計數的計,算計的計是計策(謀)的計;計算的算是運算的算,算計的算是盤(廟)算的算

4.3.1算計是從0到1,‘計算’是從1到10、到N

4.3.2 計算是共性的,算計是個性的

4.3.3 計算的長處在封閉時空,算計的優勢在開放環境

4.3.4 計算處理可計算性部分,算計對付可判定性部分

4.3.5 在可計算領域,對于任何一個形式數學系統,都必然存在在該系統内無法被證明的真命題,而在可算計領域,常常可以通過強/弱等價等主客觀系統進行各種變換,進而實作某種必然存在在該系統内可以被證明的“真”命題

4.4 控制論中強調客觀事實的資料回報(比如高射炮打飛機),智能論裡的回報則主要是價值性的回報,能夠使用事實與價值混合回報

4.5 不空,不虛,不幻,不智能

4.6 秩序有自然與人為之分,自由也有自律與自縱之分

4.7 算法中的算,包括計算和算計兩部分

4.7.1計算是邏輯的理性結構,而邏輯就是推理

4.7.1.1 推理是有規則的

4.7.1.2 規則一般不會變化,但變化卻是一種規則

4.7.1.3規則是産生式的,屬于自動化範疇

4.7.1.4自動化的本質就是計算的邏輯規則推理,包括與、或、非及其各種組合

4.7.1.5人工智能的實體基礎就是數字化與、或、非邏輯及其各種組合計算(盡管也會涉及一些非線性統計機率計算)

4.7.1.6 人工智能是自動化領域的一部分

4.7.2算計是非邏輯的情理結構,而非邏輯不是推理

4.7.2.1非邏輯不按推理程式進行

4.7.2.2 算計穿透着各個推理領域的部分

4.7.2.3這種啟發式跨域的能力與感性有關

4.7.2.4感性是生産式的,屬于智能化範疇

4.7.2.5智能化的核心就是算計的非邏輯、非規則跨域性感覺,包括主要的與、或、非及其各種組合及其之外的洞察

4.7.2.6 自動化是智能化領域的一部分

4.8 算法中的法,是算計的算計

4.8.1法中包括具身性、反身性和離身性

4.8.1.1具身性使用耦合和湧現等概念解釋認知過程,而不必要假設一個“表征”的概念

4.8.1.2反身性即認識可以産生認識,行為可以生産行為

4.8.1.3 離身性即認識可以從外部産生認識

4.8.1.4畫裡的留白、話外的留白都是法,其他部分是算

4.8.2法不是計算

4.8.2.1 法不是計算的法則,是算計的法則

4.8.2.2 計算的法則有情境,算計的法則無情境

4.8.2.3 人工智能有封閉性,智能沒有封閉性

4.8.3算法中法大于算

4.8.3.1法不是事實,而是價值

4.8.3.2 事實适用于推算,價值适合覺察

4.8.3.3 法可以反事實推理,也可以反價值推理,還可以跨域(非)推理

4.8.3.4 算在下,自下而上,産生式,有理有據

4.8.3.5 法在上,自上而下,啟發式,通情達理

4.8.3.6法能看到遠處,算能看到近處

4.8.3.7 人擅長法,機優于算

4.8.3.8算法都是針對特定問題的,問題變了,算法就會随之變化

4.9 “計算計”與深度态勢感覺

4.9.1計算+ 算計生成“計算計”

4.9.1.1 計算用“是”,算計用“應”

4.9.1.2 計算有源,算計無本

4.9.1.3計算是科學,算計為藝術

4.9.1.4計算計就是深度态勢感覺

4.9.1.5 計算是已知條件,算計是未全知條件

4.9.2深度态勢感覺即洞察

4.9.2.1 态是計算,勢是算計,感是映射,知是聯系

4.9.2.2 态勢感覺就是用确定性計算計非确定性

4.9.2.3深度态勢感覺就是計算計事實、價值、責任

4.9.2.4計算一定要情境、場景、态勢化,算計則可以非情境、非場景、非态勢化

4.9.2.5 計算計過程中會衍生出自主機制,一種在計算與算計之間的恰當切換

4.9.2.6 計算計可以變易、不易、簡易,也可以同化、順應、平衡

4.10 “計算計”不是科學問題,而是複雜性問題

4.10 .1 “機”解決“複”問題,人解決“雜”問題

4.10 .2算計的關鍵之一就是:是 and 否(不是)

4.10 .3計算的特點之一就是:是 or 否(不是)

4.10 .4計算的“存在”與算計的“存在”不同,計算的“每一個”與算計的“每一個”不同,計算的邏輯量詞“存在…使得”、“每一個…有”與算計的邏輯量詞也不同

5. 人類與機器反映了自由與秩序

5.1 人機混合智能的本質就是數學決定論與人類自由意志的結合

5.2 人機混合智能中計算與算計的難點在于:a、何時計算與何時算計?(有無規則或機率時);b、何處計算與何處算計?(事實與價值處);c、何式計算與何式算計?(單一或組合)

5.2.1 算計出了計算,計算卻束縛了算計

5.3 東方智能常常強調一個事物模糊性(既是又不是)、系統性(大局整體觀)以保留決策的彈性和空間,而西方往往用“是或不是”決定論實作邏輯的嚴謹與精确性

5.3.1 “1+1=2”在數理域、實體域常常是正确的,但對于認知域、資訊域和博弈域而言,“1+1/=2”确是常态,如兩條資訊在一起的效用就可以大于或小于各自每一條的效用

5.4 人機之間最難解決的依然是定域與非定域的邏輯必然性與邏輯非必然性關系問題

5.4.1 人機問題的重點與難點在于:

a、輸入端:客觀資料與主觀資訊/知識之間的互相驗證、混序處理;

b、處理過程:基于規則/統計的推理計算過程與基于經驗/應變的非公理算計過程之間的有機協同、高效關聯;

c、輸出端:邏輯決策與直覺決策之間的快慢平衡、分寸拿捏;

d、回報過程:事實性回報與價值性回報之間的混合疊加、内在糾纏;

e、人機混合:态-勢-感-知與勢-态-知-感之間的雙向通暢、尺度彌聚;

f、測試評價:人智與機智之間的測試名額/評價标準建立、動态管理;

g、人機混合群體智能的關鍵在于三體以上的協同邏輯建構,而三體及以上邏輯的建構已超出了形式化計算邏輯的範圍,需要建立新的形式化算計邏輯體系。

5.4.2 人機互動有兩條邏輯:事實邏輯與價值邏輯,即義與利的邏輯

5.5 人機混合智能是情理結構,理性用與或非的組合,感性用是非中的組合。其中實體域是時空結構,認知域是态勢感覺結構,資訊域由實體域結構與認知域結構對應而成,即時空的态勢感覺行結果,人機環境及其關系用于解釋說明離身與具身關系的存在being),行為域反映互相作用的反身性should。意圖/動機結構包括感覺(有個東西,紅的圓的)、知覺(什麼東西,蘋果)、情感覺(是否符合我們的需求,開心與否)、直覺(事物發展變化的預感,從哪來到哪去,為什麼會出現蘋果等等)

5.6 人機混合智能的核心是解決有态無勢的問題,就是解決如何通過認知域(感覺)把實體域(态)轉化成資訊域(勢)的過程,即解決“資料豐富,資訊貧乏”的DRIP(Data Rich Information Poor)問題

5.7 一個智能體是否具有自主性,并不取決于選擇範圍的大小,而是取決于ta能否自己根據自己的意圖行事,或者說,别的智能體能否迫使ta按照其它的智能體意願,而不是ta自己的意圖來行事。

5.8 反智能涉及反人類智能、反人工智能、反人機環境系統智能

6.符号是被人類認知抽象出來的表征

6.1 符号是互動的産物

6.2 符号涉及實體符号、數理符号、心理符号等名稱

6.3 符号主義的思想可簡單的歸結為“認知即計算”(人工智能符号主義的實作基礎是紐威爾和西蒙提出的實體符号系統假設。該學派認為:人類認知和思維的基本單元是符号,而認知過程就是在符号表示上的一種運算。它認為人是一個實體符号系統,計算機也是一個實體符号系統,是以,我們就能夠用計算機來模拟人的智能行為,即用計算機的符号操作來模拟人的認知過程。這種方法的實質就是模拟人的左腦抽象邏輯思維,通過研究人類認知系統的功能機理,用某種符号來描述人類的認知過程,并把這種符号輸入到能處理符号的計算機中,就可以模拟人類的認知過程,進而實作人工智能。)

6.4 符号的本質與核心在于能否實作近似的等價或等效(如人類意向性問題的焦點是心智如何表征世界的問題,心智表征的内容與外在世界具有什麼關系,是否能用外在的實體世界來實作意向性,也就是對意向性進行自然化的問題。)

6.5 符号本身具有定域性和局限性,智能具有非定域性

6.6 符号比較容易表征事實,卻很難表征價值

7. 人類的認知是邏輯與非邏輯的混合

7.1 人類的認知是從具體的形象開始的

7.2 經過嬰幼兒時期,人類通過否定漸漸開始形成了具象的抽象

7.3人類的認知既是具身情境化的,又是離身非情境化的,同時還是反身且與世界互相作用的

7.4 人類的認知可以産生能量、資訊和溫度(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5 人類的認知是計算+算計的計算計系統

8.人類目前隻發現了部分邏輯

8.1 邏輯包括形式邏輯、數理邏輯、辯證邏輯等等

8.2 形式邏輯主要從形式結構上研究思維的形式和規律,具有明确的指稱、固定的範疇和嚴密的秩序

8.3 數理邏輯又稱符号邏輯,是用數學方法研究邏輯或形式邏輯的學科,其研究對象是對證明和計算這兩個直覺概念進行符号化以後的形式系統

8.4 辯證邏輯是以流動範疇建立起來的科學體系,表現為概念、判斷、推理的沖突運動,抽象和概括人類認識的發展、變化的連續方面,反映客觀對象間的辯證聯系

8.5 各種邏輯及其組合都存在着非定域性和不穩定性,而且常常互相糾纏、疊加

8.6 邏輯及其組合的不确定性常常是由确定的時間、空間、人機環系統之間的互相作用誘發出的

8.7 統計機率指将确切的測量結果描述為事實上沒有被執行(即假定存在未測量的值)是有效的

8.8 未來邏輯體系的發現與建立或許可以引發人機環境系統智能的巨大變革

8.9辯證思維是認知域的一種超決策機制,相當于實體域的因果關系

9 其他

9.1沒有比人更高的階,沒有比機更快的算,沒有比環境更強的平台

9.2智能是對各種态勢進行感覺及調整的能力

9.3所有的符号裡都包含着非符号,所有的計算裡都蘊藏着非計算

9.4東方智能的一多關系不僅涉及事實,而且還涉及價值;西方智能的一多主要涉及客觀事實

9.5計算使用參數模組化,算計創造參數模組化

9.6日常中的意外分為可計算部分和不可計算部分

9.7好的文學家像程式員一樣,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遊刃有餘地在你我他之間不停地切換

9.8全自主并不是完美的智能,完美的智能還應該包括它主和順應

9.9智能是人機環境生态系統互動所産生出的一種功能力(功能+能力)

9.10智能是科學與非科學的複雜系統,可以打破數理、實體規律

9.11智能的基礎不僅僅是現代的數學,需要新的數學體系出現

9.12好的智能不僅是大資料的,還是按需組網的小或無資料

9.13智能是事實與價值混合在一起的開放性計算計決策系統

9.14智能不是萬能的(如勇氣果敢等),智能裡包含反智能

9.15目前的人工智能大潮,并非基于智能機理認識上的重大突破,而隻是找到了一種較能利用大資料和計算機特長的強大方法——大資料深度學習

9.16計算态勢感覺與算計态勢感覺的差別:大時空尺度捕捉信号/資訊的能力

9.17很多因果之間的關系是有門檻值的,達到一定門檻值時,才聯通因果關系或相關關系

9.18資訊熵計算出了資訊量多少,但是并沒給出資訊價值大小的表征

9.19控制論的回報隻有客觀事實(如資料)的回報,沒有主觀價值(如意向)的回報

9.20 人機環境智能系統需要事實的表征,但還缺少價值的表征

9.21人機混合群體智能的關鍵在于三體以上的協同邏輯建構,而三體及以上邏輯的建構已超出了形式化計算邏輯的範圍,需要建立新的形式化計算-算計邏輯體系

人機智能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