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陽智能迷局:多項目屢屢延期,一項目募資四年進展僅3.57%

作者:網易清流工作室
明陽智能迷局:多項目屢屢延期,一項目募資四年進展僅3.57%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周淼 主編|趙妍

近日,風電龍頭明陽智能(601615.SH)披露了2023年一季報,該公司營收為27.2億元,同比下降61.84%;歸母淨虧損2.26億元,創下上市以來首次在第一季度虧損的記錄。

明陽智能對虧損的解釋是,因為報告期内風機銷售數量減少,導緻營業收入減少,進一步導緻歸母淨利潤虧損。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明陽智能海風裝機量僅為0.9GW,同比下降41%。

明陽智能成立于2006年,2019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主要産品為風電機組制造、電站開發營運及後市場業務。其中,風機及配件業務是明陽智能主營業務,一度貢獻收入比重超九成,其次則是風電場發電業務。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自上市以來,明陽智能頻頻定增,加碼擴産,一度在一年内啟動兩輪募資,累計金額超百億元。

不過,部分在2019年、2020年便募集資金的項目,截至2022年底并未如期完成,個别項目資金投入進度甚至不到5%。

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上,股東們似乎也在“用腳投票”。明陽智能自2022年7月股價創下35.98元/股的曆史高位後便一路走低,截至6月7日收盤,股價已達近半年低位16.65元/股。與此同時,明陽智能還遭到多名重要股東、高管也連續減持或清倉退出。

作為風電龍頭的明陽智能,到底怎麼了?

一項目募資4年進度3.57%,一項目開工後進度“不增反減”?

受政策影響,2020 年,陸上風電出現“搶裝潮”;2021 年,海上風電也出現“搶裝潮”。在此背景下,業内多家公司都宣布了擴張計劃,行業競争加劇,如電氣風電(688660.SH)、華電新能、三峽新能源等企業相繼啟動IPO,加碼陸上或海上風電項目。

據清流工作室梳理,明陽智能自2019年IPO後至今共完成3輪融資,包括在2019年12月發行可轉債募資17億元、2020年10月通過定增募資近60億元及2021年2月通過定增募資20億元,累計募資近97億元;加上IPO時募集的資金13億元,累計募資超過百億。

明陽智能當時稱,募投項目有利于公司補足産能短闆、豐富産品序列、提高海上風機技術領先程度、增強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等。

但是三四年的時間過去了,募集巨額資金的明陽智能,産能短闆補足了多少,産品序列豐富了多少呢?今年一季度出現虧損,至少“增強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的目标應該是沒有實作的。

按照明陽智能于2023年4月29日釋出的《關于2022年度募集資金存放與實際使用情況的專項報告》(下稱“2022年度募資專項公告”)披露,公司上市後募集的資金,累計投資了項目12個,主要分為2019年發行可轉債募資投資項目4個、2020年定增募資投資項目8個;

清流工作室發現,在12個項目裡,涉及海上風電項目有3個;奇怪的是,這3個海上風電項目無一例外均出現了進展緩慢、不斷延期的情況。除此之外,另有一個陸上風電項目也出現了延期。

明陽智能迷局:多項目屢屢延期,一項目募資四年進展僅3.57%

制圖:清流工作室

其中,值得關注的一個項目是MySE10MW 級海上風電整機及關鍵部件研制項目(下稱“MySE10MW 級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完成募資(資金到賬)是在2019年12月;但在2021年6月30日前,該項目一直未有動工,直至2021年12月31日才顯示有資金投入。也就是說,募集資金在賬上“趴”了2年,該項目才真正啟動。

而等到開工後,該項目也進展緩慢。據明陽智能曆年募資專項報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該項目資金投入進度為2.03%,截至2022年6月30日資金投入進度為2.56%,而截至到最近一次披露進展的2022年12月31日,該項目竟依然未見顯著進展,最新進度僅為3.57%。

明陽智能方面的公告,對這個項目的建設進度安排也是一改再改。在2020年6月明陽智能最初對上述MySE10MW 級海上風電項目進行規劃時,曾将其列為進度暫時性滞後的項目,并稱該項目根據公司内部研發計劃安排預計2020年7月正式開工;

但近幾年裡,該項目的完工日期卻一直未能确定。在之後釋出的一系列募資專項報告中,該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态的日期(下稱“預定完工日期”)自2022年9月30日延後至2023年3月31日,最終又延後至2023年12月31日。

但一個疑問是,截止2022年12月31日該項目進度僅為3.57%,能否在一年之後的2023年12月31日完工呢?

再看同為海上風電項目的10MW海上漂浮式風機研發項目、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陸豐)項目明陽智能海上風電産業園(下稱“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項目”)。

上述項目均是在2020年10月完成募資。其中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項目募資當年就已經開工了,而另一10MW海上漂浮式風機研發項目,則同樣也是在2021年6月30日前未顯示有資金投入。

與上述MySE10MW 級海上風電項目的情況相似,在開工之後,這些項目的進展也不如人意。

比如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項目,截至2021年12月31日,該項目的資金投入進度為36.08%,而過了1年之後,該項目的最新進度為37.8%,較上一年同期僅增長了不到2%;

而10MW海上漂浮式風機研發項目,截至2021年12月31日,該項目的資金投入進度為2.51%,時隔1年變為18.7%。

除了海上風電項目外,另一個陸上風機配套的混合塔架生産基地建設項目,也頗為異常。

混合塔架生産基地建設項目也是在2020年10月完成募資。但是同樣在截止2021年6月30日前均未顯示有資金投入。

更誇張的是,這個項目開工後,進度還出現了“不增反減”的情況。根據明陽智能的公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該項目的資金投入進度為4.59%,但到了截至2022年年底,該項目的進度變成了 3.59%,較上一年同期還降了1%。

不知道2022年這一年,這個“混合塔架生産基地建設項目”到底發生了什麼。因為除了進度“不增反減”外,該項目的兩版公告中的投資金額也出現了前後打架的情況。

據明陽智能2022年半年度募資專項公告,截至2022年6月30日,該項目實際投資總額2692.53萬元,而在2022年度募資專項公告中,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項目實際投資總額為1424.25萬元,較該半年前反而少了近半。

清流工作室未能查詢到,明陽智能對該項目“異常”情況的解釋。

與前述MySE10MW 級海上風電項目的情況類似,明陽智能對10MW海上漂浮式風機研發項目、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項目、混合塔架生産基地建設項目的進展披露,也是一改再改。

明陽智能曾在2021年7月的回報意見公告中稱上述三個項目均将在2022年年底完成(募集資金)投入;但在之後的一系列募資報告中,卻對上述項目的預定完工時間不斷變更:

比如10MW海上漂浮式風機研發項目的預定完工日期自最初的“不适用”變更為2023年9月30日,最終又變為“不适用”;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項目自最初的2023年6月30日延期至2024年12月31日;混合塔架建設項目自最初的2023年3月31日延期至同年12月31日。

據上交所相關規定,募投項目超過原定完成期限尚未完成,并拟延期繼續實施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披露未按期完成的具體原因,說明是否存在影響募資計劃正常進行的情形、預計完成時間、保障延期後按期完成的相關舉措等,并就募投項目延期履行相應的決策程式。

而對于項目延期的情況,直至最新披露的2022年年度募資專項報告中,明陽智能才對MySE10MW 級海上風電項目、混合塔架生産基地建設項目未達到計劃進度的原因作出簡要說明,理由是項目生産工藝、開發技術難度大等,但對于保障項目後續完成的舉措,卻并未提及。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已有思惠醫療、偉思醫療、和爾泰等上市公司因募投項目延期遭到監管問詢,要求說明項目延期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項目建設的内外部環境是否發生重大變化、是否存在其他應披露未披露的重大風險等。

業績下滑背後

據公開資料,明陽智能總部位于廣東中山,前身為廣東明陽風電産業集團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風機制造企業,2016年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之後2019年在A股上市後。

近年,明陽智能還定下了“千億目标”,并去年在倫交所上市。事實上,近年來,受益于行業景氣度影響,明陽智能的業績表現一直可觀,在2021年實作營收272.73億元,歸母淨利潤也一度翻倍達31.58億元,一年盈利已超過去5年之和。

不過在去年四季度,明陽智能卻突然虧損1.1億元,扣非淨利虧損1.8億元。今年一季度,明陽智能的虧損持續擴大。據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内,公司實作營業收入27.19億元,同比下降61.84%;淨利潤為虧損2.26億元,同比下降116.07%。

對此,明陽智能曾公開表示,公司2023年一季度海上風電确認收入較少,導緻一季度風機銷售綜合毛利率下降,使得公司2023年一季度整體淨利潤有所下滑。随着二季度開始公司海上風電項目陸續确認收入,公司風機銷售毛利率将逐漸回升。

關于明陽智能業績變臉,業内的解釋是搶裝紅利期已過,海上風電進入平價時代。

據華福證券相關研報顯示,從銷量來看,受2022 年,明陽智能全年風機銷量為 7.3GW,同比增長21.1%, 其中陸風銷量5.1GW,同比增長62.3%,海風銷量 2.2GW,同比降低 23.4%,主要系海風搶裝潮結束,行業需求下滑的影響。

從盈利上看,2022 年,明陽智能全年風機制造業務銷售毛利率18.6%,同比下降 0.5%,其中第四季度銷售毛利率為11.4%,同比/環比分别下降8.5%/5.6%,主要受風機價格下跌影響;2023年第一季度風機制造業務的毛利率為 5.0%,同比/環比分别下降 20.7%/6.4%;

其中2023年第一季度出貨基本為陸上風機, 預計第一二季度出貨結構将有所改善,盈利能力環比第一季度提升,但是風機價格仍在低位,盈利能力還将持續承壓。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海上風電市場降價趨勢明顯,海上風機裝置公開招标的平價中标價曾一度跌破3000元/千瓦。而陸上風電方面,按明陽智能2022年風機銷售情況來看,其整個風電機組第四季度均價不到1500元/kw,相比前三季度已出現腰斬。

另一方面,盡管在明陽智能近年加速搶奪市場資源,但其産品品質存隐憂。

據《風電财經眼》今年3月22日釋出的《登上海上風電鐵王座,千億明陽美夢即将達成》文章提到,“明陽智能前兩年主打的5MW海上機型已出現批量齒輪箱問題,包括進水、漏油,在珠海項目更是出現倒塔這樣的重大事故。”

據相關報道,更早在2018年7月,福建省能監辦印發《關于開展風力發電機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緊急通知》也提及,第8号超強台風“瑪莉亞”正面登陸福建,造成的兩起風力發電裝置事故;其中一起就是采用明陽風機的中閩(霞浦)風電有限公司大京風電場8号風機倒塔,23号風機葉片折斷、地基松動。

此前不久,明陽智能預中标的項目還遭到“重新招标”。去年年底,國家能源招标網釋出國華投資山東半島南U2場址600MW海上風電項目機組裝置采購項目的中标候選人公示公告,明陽智能曾作為第一候選人,報價為215820萬元,而同行中遠景能源則為第二候選人,報價為201000萬元。

但今年年初,在《國華投資山東國華時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半島南U2場址600MW海上風電項目風力發電機組裝置采購公開招标終止公告》中提到,在項目期間,由于風力發電機組淨空高度不能滿足當地政府最新下發的要求,因而終止該項目第001的招标工作。而新的中标候選人公示顯示,該訂單最終被遠景能源拿下,報價為216656.5萬元。

此外,明陽智能還有多起買賣合同訴訟與産品品質有關,訴訟内容大多為其采購的風電主軸、光伏支架等零部件在安裝完成後、日常運作中出現品質問題。

比如明陽智能曾因所售高倍聚光光伏裝置未達到承諾發電時長擔保量引發了一場長達3年的的訴訟糾紛,盡管明陽智能最終赢得了官司,但先期也賠付了2900萬元。

再如在與供應商望江工業的一則有關風力發電機組零部件買賣合同糾紛中,明陽智能因對方供應的風電齒輪箱頻繁出現嚴重故障、構成合同約定的批量品質問題拒付貨款,涉訴金額達1.5億元,最終雙方已調解結案,明陽智能仍需支付對方1.25億元貨款。

此前5月19日,重慶機電(02722.HK)釋出公告稱,其附屬公司成飛公司與其全資附屬公司及明陽智能及其全資附屬公司因加工承攬合同及産品品質事宜存在糾紛,重慶機電方作為原告已獲得勝訴,而明陽公司則被執行财産保全當機金額45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