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平二調”是什麼?毛主席為何反對?

作者:時運命位

大家好,我是時運命位。人民公社是中國共産黨實作農民共同富裕的偉大實踐,有些人卻在網上诋毀它、抹黑它。為了讓大家了解人民公社,我開一個系列客觀的介紹人民公社。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通過了《關于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适當地合并為大社的意見》。《決議》下達後,全國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熱潮。到10月底,全國74萬多個農業生産合作社改組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有1.2億戶,占全國總農戶的99%以上,全國農村基本上實作了人民公社化。

“一平二調”是人民公社初期出現的問題。

“一平二調”又是什麼?

“一平”主要是指人民公社初期實行的平均主義,即在公社内部搞貧富拉平,平均配置設定的做法。“二調”是指縣委和公社兩級政府,為了實作共産主義,無償調走生産大隊及部分社員的私人物品财産。

“一平二調”是什麼?毛主席為何反對?

“一平二調”是各級政府錯誤了解共産主義而導緻的。他們誤以為人民公社就是共産主義了。它完全違背社會主義的經濟原則,毛主席是堅決反對并給出明确訓示的。

“平調農民的勞動果實,比地主、資本家剝削還厲害,資本家還要花點代價,隻是不等價,平調卻什麼都不給。一定要堅決退賠,各部門、各行各業平調的東西都要堅決退賠。”

“一平二調”産生的根本原因

1959年2月27日,在第二次鄭州會議上毛主席講清楚“一平二調”産生的根本原因。

他們誤認為人民公社一成立,各生産隊的生産資料、人力、産品,就都可以由公社上司機構直接配置設定。

他們誤認社會主義為共産主義,誤認按勞配置設定為按需配置設定,誤認集體所有制為全民所有制。

他們在許多地方否認價值法則,否認等價交換。

三級核算,按勞配置設定是公社的方針

1959年3月1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同意了毛澤東的觀點,統一了思想。通過了14句話的整頓和建設人民公社的方針:“統一上司,隊為基礎;分級管理,權力下放;三級核算,各計盈虧;配置設定計劃,由社決定;适當積累,合理調劑;物資勞動,等價交換;按勞配置設定,承認差别。”

“一平二調”是什麼?毛主席為何反對?

人民公社這個集體所有制中包含公社、大隊、生産隊三級所有,三級中以生産隊為基礎,各級獨立核算,解決了縣委和公社兩級政府平調社員财産的問題。按勞配置設定打破了平均主義,激發了農民的生産動力。

上世紀六七時代的人對人民公社掙公分一定印象深刻,由于公分是配置設定一年勞動果實的重要依據。當時的人都十分熱衷于勞動掙工分,你的父母小時候放學回家估計還要去掙工分呢。

那又是如何按工分配置設定的呢?隊裡的糧食配置設定是按“人六勞四”或“人七勞三”配置設定的。所謂“人六勞四”或“人七勞三”,就是把生産隊生産的糧食,在交足國家公糧也稱“愛國糧”的基礎上,從剩餘的糧食中拿出60%或70%按人口分,另外的40%或30%按勞力即所掙的工分分。“人七”的原則是因為有些家庭勞力少孩子多,掙不了工分,即當時人們常說的“老缺戶”,如果加大勞力工分分糧的比重,勢必吃不飽。為照顧這部分人,采用了這一做法。“勞四”的原則是帶有激勵機制的配置設定方法,誰家勞力多工分多,分的糧食自然就多些。

年終決算時所有配置設定的糧物款項,均按每個工分的分值折算,掙分多的不僅分的糧多,而且分的錢也多,如果家庭無勞動力掙不到工分,還要拿錢買糧。

是以說網上有的人說人民公社“吃大鍋飯””養懶漢”是不對的。平均主義的共産風從1958年10月開始到1961年基本糾正,也不到三年。

毛主席從來都是反對平均主義的。

“一平二調”是什麼?毛主席為何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