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米哈遊找到了第二個“原神”,騰訊網易該緊張了?

作者:觀察者網

新遊上線後,米哈遊5月份又“殺瘋了”。

昨日(6月8日),三方機構Sensor Tower釋出最新報告稱,今年5月,《崩壞:星穹鐵道》(簡稱《星鐵》)收入為4月的3.4倍,成為米哈遊旗下收入最高的手遊産品。

報告稱,《星鐵》和《原神》分列5月全球手遊暢銷榜第2和第7名。這幫助米哈遊收入環比激增41%,創曆史新高,“标志着米哈遊從遊戲設計到使用者圈層全方位成功破圈。”

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沉寂後,遊戲版号恢複發放,國内遊戲企業似乎正在走出最為艱難的時刻。但兩年的時間裡,市場似乎正在變天,老牌大廠們不再高枕無憂。

圖源微信公衆号SensorTower

當“造遊新勢力”崛起,壓力不可避免地将來到騰訊網易們這邊。

《星鐵》破圈,米哈遊找到新“奶牛”?

與《原神》不同,作為一款銀河冒險政策遊戲,《星鐵》采用了回合制戰略的玩法。

和《原神》類似,玩家可以探索遊戲世界、開啟寶箱、獲得道具,養成角色。随着劇情推進,部分角色會加入玩家的“隊伍”,但是強力的角色和道具基本都需要“躍遷”(抽卡)獲得。

與《原神》基本一緻,《星鐵》内抽卡所需道具(“星瓊”)可以從遊戲内免費獲得,也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購買(160星瓊/次,約合16元人民币)——這也是遊戲中最主要的氪金點。

米哈遊找到了第二個“原神”,騰訊網易該緊張了?

遊戲内畫面截圖

理論上,遊戲提供的“白嫖”福利其實并不少。

今年4月,小紅書上曾有網友大緻估算過,從《星鐵》發行到6月8日更新前,玩家可以在遊戲中免費獲得約2萬的星瓊(約130抽左右)和逾140張“車票”。

但事實上,這些福利需要深度參與遊戲才可獲得,在遊戲時長等方面具有門檻。這意味着,大多數情況下,玩家想要快速獲得心儀的角色,還是得氪金。

《星鐵》5月流水表現超過4月,和遊戲的氪金模式有一定關系。

類似《原神》,在常駐卡池之外,《星鐵》每期會推出限時UP(機率提升)卡池供玩家抽取心儀角色。單抽五星目标的機率為0.6%,根據保底機制,90發中必出五星,但其中第一次“保底”有50%的機率“歪掉”,第二次“保底”(即180發)時才會必中當期角色。

每期五星角色或武器存在不同,玩家的氪金行為會是以呈現一定的波動性。

Sensor Tower報告稱,随着遊戲角色“景元”在5月17日卡池上線,《星鐵》當天流水達到上市以來的第2個峰值,5月收入為4月的3.4倍,《星鐵》成為米哈遊旗下收入最高的手遊産品。

遊戲内畫面截圖

從角色扮演到回合制戰略,玩法上的破圈已經實作。從《星鐵》首發的資料來看,米哈遊已經走出“原神”,找到了新的流水奶牛。

伽馬資料釋出的《2023年4月遊戲産業報告》顯示,《星鐵》正式上線前,全網預約人數超過3000萬,開啟預下載下傳後即登頂多國App Store免費榜。

5天後,《星鐵》進入當月伽馬資料移動遊戲流水測算榜TOP10,首月流水預估超12億元。結合Sensor Tower的預測,5月《星鐵》的收入還會再上一個台階。

米哈遊找到了第二個“原神”,騰訊網易該緊張了?

圖源微信公衆号“遊戲産業報告”

不過,考慮到遊戲剛剛發行,《星鐵》後續能否延續強勢表現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客觀來說,米哈遊老IP《崩壞》提供的世界觀架構和閱聽人群體,是《星鐵》取得現有成績的重要原因。《星鐵》的成功不全仰仗于“原神”開發和經營經驗的加持。

壓力依然存在。氪金之外,社交媒體上《星鐵》遊戲本身的一些問題已經引發網友争議。例如目前遊戲内容量太少、“長草期”太長:一些玩家隻需花很少的時間,就能完成理論上持續近半個月的版本活動内容等。

在競争方面,“二次元基因”也不是米哈遊獨有的。僅以上海為例,莉莉絲、鷹角等企業都有着不俗的表現。在二次元賽道,《星鐵》未來依然需要守擂。

騰訊網易的真正挑戰,是玩家願意買單的工業化研發模式?

《星鐵》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在米哈遊之外。

單看收入流水或者營收體量,《星鐵》和《原神》并不會對騰訊和網易等大廠帶來本質的威脅。

财報顯示,今年一季度,騰訊本土遊戲市場收入351億元,同比增長6%,止住了去年全年下降4%的頹勢;今年Q1,網易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淨收入為201億元,同比增加7.6%——據臨港集團官網資料,米哈遊2021年營收剛突破了200億元。

米哈遊找到了第二個“原神”,騰訊網易該緊張了?

包括遊戲在内的增值服務,為騰訊提供了5成以上的收入 财報截圖

在體量上,米哈遊離騰訊、網易尚有距離。但米哈遊的營收增速非常強勁。

據華鑫證券梳理,2017年上半年,米哈遊實作營業收入5.88億元,淨利潤4.47億元(出自招股書);2020年《原神》全球上線後,米哈遊當年營收為101.28億元(上海企聯);到了2021年,在高基數的前提下,米哈遊收入又翻了一番。

根據伽馬資料統計,今年Q1到4月份,全平台手遊流水TOP5的位次基本沒有變化。騰訊牢牢占據頭2席,米哈遊、網易,阿裡旗下的靈犀互娛位列其後。

如果《星鐵》後續能夠延續目前的表現,那麼它必将在TOP10的榜單中站穩一席之地。有人進場,自然有人要出局,甚至月流水TOP5重新“排座位”,也不是不可能。

米哈遊找到了第二個“原神”,騰訊網易該緊張了?

圖源微信公衆号“遊戲産業報告”

但流水和市場佔有率本身,并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如果《星鐵》複制了《原神》的成功,那麼米哈遊的收入将再跨一個台階。不過營收高增速隻是一種表象,真正需要騰訊和網易們緊張的是《星鐵》背後的“遊戲流水線”。

華鑫證券此前研報指出,《星鐵》的開發團隊超400人,與《原神》大緻相當。《原神》成功後,米哈遊收獲的最寶貴的财富是“一套高效成熟的、制作虛拟世界的方法論和生産線”。

如果可以複用過去的經驗來開發後續産品,去不同的垂類領域打造爆款,還能得到市場認可。那麼這意味着米哈遊等“中廠”能夠将遊戲産品流水線化,實作“可複制的成功”。這種工業化研發模式,才是對傳統大廠最根本的沖擊。

“無法複制爆款”,騰訊網易試圖克服阿喀琉斯之踵

時代更疊、老遊戲謝幕,這是大廠們需要承認的事實。

騰訊和網易家大業大,在數量上難免首當其沖。

這客觀上放大了米哈遊等新秀崛起帶來的壓力。

據時代财經統計,2022年年初至12月,國内至少有75款遊戲項目宣布解散或停運。在各大廠商之中,騰訊停運項目數量最多(26個),其次是網易(14個)、B站(10個)以及朝夕光年(4個)。其中不乏《QQ堂》等具備較長曆史,以及《秦時明月世界》等擁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品。

米哈遊找到了第二個“原神”,騰訊網易該緊張了?

2022年停運遊戲(局部) 時代财經報道截圖

難出現象級爆款,無法鞏固競争力,是騰訊和網易的阿喀琉斯之踵。

新遊戲乏力,過度依賴老遊戲是騰訊的主要問題。在《黎明覺醒》等新遊戲的投入上,騰訊說不上“吝啬”,但是從市場反響來看,乏善可陳,難言“爆款”。

從一季報來看,《金鏟鏟之戰》和《暗區突圍》雖然為騰訊帶來了增量流水,但是和《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這樣的老遊戲而言,新遊戲依然稚嫩。

騰訊今年加大了新遊的投入力度,并将1/3的“火力”留給了二次元。

在2022年的騰訊遊戲釋出會上,騰訊隻釋出了12款遊戲新品;但是今年騰訊則一口氣釋出了18款新遊,同比增長50%。其中共有6款二次元遊戲,包括在海外市場初戰告捷的《白夜極光》。

米哈遊找到了第二個“原神”,騰訊網易該緊張了?

圖源《白夜極光》微信公衆号

不過騰訊想要拿下“二次元”,擺在眼前的依然将是一場硬仗。

騰訊的6款二次元遊戲在玩法上涵蓋了政策連線、角色扮演和卡片政策,可謂種類全面。但是要想在二次元圈層重奪注意力和話題度,依然依賴爆款。本質上,騰訊新遊扮演的是一個“防禦者”的角色,将更多的遊戲使用者争取回來,讓本土遊戲繼續增長。

與騰訊存在稍許不同。網易目前流水奶牛《蛋仔派對》非常年輕,它的公測時間是2022年5月。整體上,它和網易老IP《夢幻西遊》共同形成了一老一新的布局。但是,網易也渴望新的爆款,考慮到網易“爆款”不少難以長線營運,壓力其實不小。

從公開資訊來看,今年夏天或将成為網易的關鍵節點。在Q1财報電話會議上,網易方面表示,《逆水寒》手遊将于6月30日釋出。網易為《逆水寒》手遊投入了數億成本,并搭載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術,頗有“背水一戰”的勢頭。

“讓MMO再次偉大”、“首先革自己的命,徹底鏟除‘氪金’頑疾”、“讓羊毛(營收)出在牛(品牌植入廣告)身上”……在宣傳上,《逆水寒》手遊非常高調,其官微甚至一度發表文章《我們從慶餘年手遊的暴死中學到了什麼》,引發業内外争議。

米哈遊找到了第二個“原神”,騰訊網易該緊張了?

《逆水寒》手遊高調宣傳 微信公衆号截圖

為了營銷甚至不惜得罪友商,《逆水寒》手遊可謂不遺餘力。剩下的懸念就是《逆水寒》的遊戲口碑和業績是否能扳回一局,如果口碑和業績雙輸,那麼代價将更為巨大。

據《逆水寒》手遊官方披露,該遊戲全網總預約數破3000萬人,底盤并不差。但如果逆水寒的表現不夠優異,恐怕網易輸掉的就不僅僅是市場排名這麼簡單了。

網易跟騰訊在體量和流量上有差距,但更明顯的差異是在海外業務上。

騰訊的遊戲出海表現優異。今年一季度,其國際市場貢獻的遊戲收入為132億元,同比增長25%,海外收入達本土市場遊戲收入的38%。但除了《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和《蛋仔派對》“出海”外,網易一季報幾乎沒有提及海外市場。

據《中國日報》今年5月報道,網易遊戲計劃未來海外市場将貢獻40-50%的收入,但目前其貢獻率大約在10%以上。據财報,2022年網易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淨收入為745.67億元。網易遊戲海外收入和騰訊不在一個量級。

遊戲出海,短期無法挑起網易增長的大梁。

米哈遊找到了第二個“原神”,騰訊網易該緊張了?

中國日報報道截圖

海外市場上,中國廠商百花齊放,競争壓力不小。

三七互娛2022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内,該公司實作營業收入164.06億元,其中境外營業收入59.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47%,再創新高;從非上市公司來看,米哈遊、莉莉絲都保持了不錯的增長态勢,網易未來的路并不好走。

近年來,米哈遊、莉莉絲等中廠保持着崛起态勢,這有利于市場進一步走向充分競争,倒逼老牌大廠改革創新。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好事。從商業模式角度來看,“工業化研發”邏輯一旦跑通,勢必也将對市場格局帶來沖擊,甚至會成為中國遊戲出海的新特點。

不過,市場上也需要不同聲音。希望會有更多産品和其他“中小廠”崛起,像米哈遊沖擊騰訊網易那樣,再次在遊戲市場上掀起波瀾。對老牌大廠“難以再出現象級産品”的困局,它們或許也将帶來更多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