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系型資料庫市場格局正在重塑 華為張平安:國内資料庫有很大的創新與領先機會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梁枭

“如果将整個軟體産業體系比喻成一棵參天大樹,那資料庫則處于其中最核心基礎部分,在其之上衍生和支撐着幾乎全部的軟體生态,進而支撐起整個數字中國各行各業核心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轉。是以,資料庫被稱為軟體産業的根技術。”6月7日,在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3上,華為常務董事、華為雲CEO張平安說道。

資料庫是信創産業的核心品類,但大陸資料庫市場長期被Oracle(甲骨文)等外資企業占據。近年來,随着國産資料庫力量崛起,中國關系型資料庫市場格局正在重塑。張平安認為,目前,中國資料庫産業迎來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尤其是面向未來的雲化、分布式等方向,中國資料庫有很大的創新與領先機會。會上,華為雲正式釋出新一代分布式資料庫高斯資料庫(GaussDB),并稱其實作了核心代碼全面創新。

“發展基礎軟體根技術,做大做強中國資料庫産業,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華為将堅定不移戰略投入GaussDB資料庫。”張平安說道。

“尊重基礎研究與根技術創新投入”

資料庫作為三大基礎軟體(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之一,是承載企業級使用者交易資料、客戶資訊、存貨庫存等海量資料的載體。實際上,人們熟悉的銀行存取款、出行購票、網上購物等活動,背後都有着資料庫技術的支撐。可以說,沒有資料庫,就難以建構數字化底座。

全球廠商中,Oracle、IBM等國外廠商憑借先發優勢在資料庫市場中占據了有利地位。近年,随着數字經濟和資料安全大潮到來,國産資料庫替代空間廣闊,目前包括達夢資料庫、南大通用、人大金倉以及華為GaussDB、阿裡OceanBase、騰訊TDSQL等在内的廠商開始在金融、網際網路、政務、電信等領域發起猛攻。

IDC日前釋出的《2022年下半年中國關系型資料庫軟體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關系型資料庫軟體市場規模為34.3億美元,同比增長23.9%。其中,公有雲關系型資料庫規模20.8億美元,同比增長34.8%;本地部署關系型資料庫規模14.6億美元,同比增長10.3%。IDC預測,到2027年,中國關系型資料庫軟體市場規模将達到102.7億美元,2022-2027的5年市場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24.5%。

IDC中國企業軟體市場研究經理王楠日前表示,中國關系型資料庫市場中,前五名本土廠商份額總計從2018年的27.1%上升到2022年的55.4%;反之,前五名國際廠商份額總計從2018年的57.3%下降到2022年的27.3%

王楠表示:“本土資料庫産品已經越來越廣泛地被使用到關鍵行業和企業核心系統中替換其他存量資料庫,在分布式、雲原生、HTAP等增量資料庫市場,本土資料庫品牌的優勢也愈發明顯。随着疫情防控的調整,資料庫廠商的業務開展步入正軌,企業資料庫建設項目廣泛開展,對于樹立市場新格局來講2023年将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不過,與老牌Oracle為代表的傳統集中式資料庫相比,國産資料庫仍需在技術及生态方面追趕。對此,張平安也給出了關于中國資料庫産業創新突破與健康良性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系型資料庫市場格局正在重塑 華為張平安:國内資料庫有很大的創新與領先機會

張平安 圖檔來源:主辦方供圖

首先,攻關典型場景,客戶開放更多場景;其次,優化産業環境,打造健康的資料庫商業模式;第三,打造繁榮生态,加速應用遷移;第四,培養關鍵人才,産教融合以及中國資料庫要走向全球市場。

具體到商業模式方面,張平安表示:“據信通院的調研資料,目前國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資料庫廠商,部分廠商研發人員平均隻有幾十人不等,也讓客戶選型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使用者選資料庫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選擇長期的資料庫戰略合作夥伴。隻有整個産業界包括資料庫的最終使用者,尊重基礎研究與根技術創新投入,認可基礎軟體應有的商業價值,共同推動市場形成合理的有序競争,才能讓廠商聚焦做好基礎軟體的研發,通過市場應用擷取合理的商業利潤,反哺研發持續創新,并為客戶提供更好的資料庫産品與服務。”

張平安進一步續稱:“可能做資料庫,我們的收入利潤都很小,都沒有多少,但是隻要是攻堅克難的場景,我們願意第一個上……但是,如果我們用了年薪數百萬的工程師們做的資料庫解決了難題,我們也希望客戶尊重我們的商業價值。”

金融數字化轉型面臨業務核心系統更新的挑戰

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是經濟發展新動力,而金融業則一直處于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梯隊,持續引領着産業數字化的程序,但在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最大挑戰來自業務核心系統的更新。

2018年10月,張家港農商銀行的企業客戶資訊系統(ECIF)資料庫被順利替換為騰訊分布式資料庫(TDSQL),成為大陸傳統商業銀行核心業務系統成功采用分布式國産資料庫替代國外資料庫的首個落地案例。而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各個國有大行都開啟了核心系統遷移的路程,其中資料庫是重中之重。

“華為早在2001年就開始了資料庫的研發,包括嵌入式資料庫、記憶體資料庫、分析型資料庫、交易型資料庫,這些資料庫廣泛應用于華為通信領域的各個産品中,進行通信領域可靠性的驗證。曆經20多年的技術積累,已在華為内部和銀行、保險、證券、能源等行業的核心業務系統得到廣泛應用。以華為内部IT系統為例,GaussDB已完成600多套資料庫的全面替換。”張平安在演講中介紹道。

實際上,作為金融等行業數字化轉型、數智融合創新的關鍵根技術之一,資料庫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具有良好的性能,直接關系到企業業務的安全高效運轉。這也是資料庫替換較為困難的原因之一。

關系型資料庫市場格局正在重塑 華為張平安:國内資料庫有很大的創新與領先機會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VCG41155285322

此外,資料遷移難度大,遷移過程中的相容性、資料安全、停機時間、資料校驗和性能保證等也是資料庫使用者常見的幾個難題。金融行業傳統資料庫存儲的過程代碼往往達到千萬行量級,如果僅靠人工進行文法改造,将存在非常大的風險不确定性。如何對Oracle、SAP等資料庫的平滑遷移是國産資料庫廠商的重點發力方向。

為此,GaussDB建構了一站式的遷移自動化工具鍊,通過自動文法轉換工具UGO、資料遷移工具DRS、流量回放模組化工具等,讓傳統資料庫更容易更平滑地遷移到GaussDB上,相比傳統作業模式,應用改造成本降低90%以上。張平安自信地稱:“通過這幾種方式的結合,我可以給大家一個信心,隻要客戶選擇(GaussDB),我們就可以把它幾百、上千套資料庫按照一個計劃已經确定的方式逐漸地搬(替代)過來。原來可能是一個擔憂、焦慮,現在就變成一個可控的過程。”

在銀行、保險、證券、能源等行業企業陸續向GaussDB開放核心業務系統場景後,張平安接下來的目标是千行百業的應用場景和市場藍海。“我們将從金融行業走向其他對資料庫有高要求的行業,從中國的創新場景走向全球客戶市場。”

此外,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也分享了她對數字化變革的思考:“今天,技術的奇點正在臨近,生成式AI、雲、物聯網等技術,正在快速融入金融的業務。大家通常看到的、體驗到的都是産品和應用,但在這些産品和應用的背後的基礎技術和根技術的研究,才是企業的一個核心競争力,也是我們得以持續競争的一個基石。”

關系型資料庫市場格局正在重塑 華為張平安:國内資料庫有很大的創新與領先機會

孟晚舟 圖檔來源:主辦方供圖

孟晚舟還表示:“過去的數十年來,華為深入通信與計算理論的本質研究,對數學與算法、化學與材料科學、實體與工程技術、标準與專利等領域,持續投入,不斷探索。在此基礎上,使我們可以在計算和聯接這兩大産業上建構出根技術優勢。我們相信,唯有圍繞着根技術的持續投入和壓強投入,才能讓我們的解決方案,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

封面圖檔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69014355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