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掀起“算力革命”:英偉達嘗到甜頭,AMD也要放大招

AI掀起“算力革命”:英偉達嘗到甜頭,AMD也要放大招

AI掀起“算力革命”:英偉達嘗到甜頭,AMD也要放大招
AI掀起“算力革命”:英偉達嘗到甜頭,AMD也要放大招

​“相輔相成的AMD和Lisa Su,能否再續傳奇?”

編譯|矽兔君

首圖來源:Twitter

① AI熱潮讓英偉達嘗到了甜頭,市值突破萬億美元。而英偉達的老對手AMD還在努力尋找突破口,AMD CEO蘇姿豐也毫不掩飾地表達了想要摘取 “英偉達AI王冠”的野心。

② 蘇姿豐執掌AMD九年,策劃了一次“鹹魚翻身”的偉大轉變,使這家瀕臨破産的半導體制造商扭轉乾坤,其股價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增長了近30倍。

③ 目前,蘇姿豐正在這場人工智能競賽中的秘密武器,是即将正式釋出的用于于人工智能模型訓練的晶片Instinct MI300,與英偉達争搶客戶。

AI掀起“算力革命”:英偉達嘗到甜頭,AMD也要放大招

「矽谷封面」系列聚焦矽谷科技大公司動态、科技大咖訪談、重磅研究報告等,旨在為科技資訊愛好者提供全球最前沿的深度好文。本期為矽谷封面第十期,由矽谷封面和矽兔賽跑聯合釋出,解讀AMD崛起史。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正文

随着生成式AI熱潮當道,顯示卡戰場競争依舊。英偉達嘗到了甜頭、市值一度突破1萬億美元。而作為英偉達的老對手,AMD還在努力尋找突破口。近十年間股價飙升了30倍的它,也想重制當年的逆風翻盤,在AI晶片領域分得一席之地。

在CES 2023展會上,AMD曾展出了一款最新的旗艦加速處理器Instinct MI300,可用于人工智能運算。這款産品封裝了多達13個小晶片,部分采用3D堆疊技術提高密度,總共約有1460億個半導體。在下周(6月13日),AMD将舉行釋出會,正式釋出MI300這款最新的處理器。

MI300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款在資料中心內建的CPU+GPU”,蘇姿豐稱,該晶片可以将推理模組化過程的時間從幾個月縮短至幾周。有行業人士表示,MI300的推出也是在針對一個由英偉達占據主導地位的市場,新款AI晶片的推出也看出AMD的“宣戰”:與英偉達搶客戶。

據MoneyDJ消息,随着釋出會臨近,美國機構的分析師紛紛對AMD表示看好。研究機構Piper Sandler的分析師Harsh Kumar也表示,他預計AMD Instinct MI300釋出後,有望在第四季度為AMD貢獻超過2億美元的營收。衆多投資者都在等待下周的這場釋出會,期待AMD和英偉達展開的又一輪對抗, 而在最近外媒的一次采訪中,蘇也毫不掩飾地表達了想要摘取 “英偉達AI王冠”的野心。

其實,AMD公司在矽谷曆史上策劃了一次“鹹魚翻身”的偉大轉變,使這家瀕臨破産的半導體制造商扭轉乾坤,其股價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增長了近30倍。接下來,她正為即将到來的人工智能革命做準備,并期望再續傳奇。

2014年,53歲的蘇姿豐接任AMD首席執行官時,這家晶片制造商正處于谷底之中。公司已經裁員約四分之一,股價徘徊在2美元左右。AMD前高管Patrick Moorhead回憶道,當時的情況隻能用“山窮水盡”來形容。彼時,英特爾開始由于生産延遲和蘋果決定不在iPhone上使用其晶片而陷入困境。蘇姿豐抓住了這次機會,憑借敏銳的戰略目光,利用競争對手的失誤,與筆記本電腦制造商聯想、遊戲巨頭索尼等以及谷歌、亞馬遜等達成協定。這兩家科技巨頭的龐大資料中心在去年為AMD創造了60億美元的銷售額。

其實,在蘇姿豐接管AMD後的九年裡,AMD從它的“矽谷鄰居”英特爾那裡搶走了伺服器晶片市場佔有率,并收購了半導體公司Xilinx,這些事情足足讓AMD的股價飙升了近30倍。現在,随着人工智能的主流化激起了對機器學習背後的晶片大腦需求,她正面臨着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機會和一個艱巨的挑戰:AMD能否生産出足夠強大的晶片,進而打破英偉達在即将到來的生成式AI浪潮中近乎壟斷的地位?

AI掀起“算力革命”:英偉達嘗到甜頭,AMD也要放大招

01

執掌九年,從拆分出售到重振AMD

過去九年裡,就像一個遊戲發燒友将處理器的性能設定到制造商制定的極限之外,蘇姿豐一直在對AMD進行“超頻”(指把一個電子配件的時脈速度提升至高于廠方所定的速度運作,進而提升性能的方法)。與許多科技高管截然不同,她是一位世界級的研究學者,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的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她将技術天賦、人際交往能力和商業頭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她成為标準普爾500指數裡薪酬最高的CEO之一(2022年的總薪酬為3020萬美元)。總而言之,她已經積累了7.4億美元的财富(主要是AMD的股票),名列福布斯年度美國最富有女商人排行榜上的第34位。

盡管公司虧損嚴重、債台高築,面臨潛在的破産,但成為晶片制造商AMD的首席執行官對蘇姿豐來說是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蘇向媒體表示:“我在半導體領域度過了我的職業生涯,并且是一家知名大型的美國半導體公司。我真的很興奮能成為CEO。”她喜歡可以在百思買(Best Buy)逛逛,挑選一台筆記本電腦,知道自己公司制造的微晶片或處理器正在為其提供動力。

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如此熱衷。當蘇2014年接任AMD的掌舵人時,該公司的股價正朝着曆史新低走去。但是,如今成為科技界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的蘇喜歡挑戰。她說這也是她最初成為工程師的原因。她必須進行大膽的押注——其中一些要五年才能見到回報——來扭轉AMD的局面。

這些技術在2020年占據主導地位。但蘇姿豐必須從2014年開始奠定基礎。蘇說:“需要這麼長時間的原因是因為它非常複雜。我們最新的資料中心晶片實際上有400億個半導體……你必須完全沒有錯誤,這就需要大量的工程工作。”

蘇在2014年晉升為AMD的高層時,分析師們都稱該公司“不值得投資”,其債務高達22億美元,其中一些重要資産甚至已經被拆分出售。其晶片制造廠(行業術語中的“晶圓廠”)在2009年被剝離出去,這對于AMD的聯合創始人Jerry Sanders所說“真正的男人都有晶圓廠”的吹噓來說是一個打擊。在2013年,AMD甚至不得不出售并租回其位于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公司園區,也就是蘇姿豐目前的基地。

更要命的問題是,AMD在執行方面上舉步維艱。它無法按時釋出産品,而英特爾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上除了低端市場外,還與英偉達、高通和三星一起主導着新的智能手機業務。蘇姿豐對此承認:“那時我們的技術沒有競争力。”

AMD并非一直讓投資者頭疼。Sanders在20世紀80年代為IBM制造晶片進入微處理器業務,但在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情況開始發生變化。一直是一個次要選手的AMD,通過制造處理速度超過英特爾的自研處理器,開始創造了破紀錄的利潤。

到2014年,那些輝煌的日子早已不複存在。就像在蘇姿豐的前任CEO Rory Read(Sanders在2002年辭去CEO職務)的上司下裁掉了大約四分之一員工一樣,AMD在現今240億美元的伺服器晶片市場上曾一度占據了約四分之一的份額。但在2014年,其份額降至2%。在她上任首席執行官的第二天,蘇在一次全員電話會議中站到麥克風前,向士氣低落的AMD員工傳達了一個資訊:“我相信我們能打造最好的産品,”她回憶起對員工說的話:“你們可能認為這是顯而易見的,但當時對公司來說并非如此。”

不過,與此同時,AMD的又一大對手——英偉達,已成為業内的佼佼者。除了在《賽博朋克2077》等遊戲中呈現出令人驚歎的圖像外,它的GPU已經成為OpenAI等人工智能公司的首選引擎,其聊天機器人ChatGPT用一座皆驚的拟人化語音回答問題和指令時,令公衆喜憂參半。

随着目前人工智能轉型的開場秀展開,比爾·蓋茨等人曾說,人工智能轉型将與網際網路的誕生一樣舉足輕重。市面上對驅動AI的GPU已經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曾有研究公司預測,在未來十年内,制造GPU的公司将獲得4000億美元的巨額利潤,但現在實際上隻有一家公司。「AI就是英偉達」,Forrester分析師Glenn O'Donnell說,"這一點已經根深蒂固,AMD必須真正提升其實力以克服這一點。"

2022年AMD的年收入236億美元,但比起英特爾的年收入為630億美元來說,仍然相形見绌。英特爾的陰影仍然籠罩在101号高速公路上。即使作為個人電腦的始祖,它也面臨着制造延遲、晶片缺陷和上司層變動等問題。

AMD高管Forrest Norrod表示:“AMD有很多優點,但不幸的是,我們有兩個世界級的競争對手。” Norrod曾幫助DELL建立了價值約100億美元(2014年營收)的資料中心業務,部分依靠的就是AMD的晶片,他還說,AMD從不認為其競争對手會讓問題持續存在。“我們總是認為英特爾會解決這些問題。”

這一鼓舞人心的号召也使她重振AMD旗鼓:打造出色産品,加深客戶信任,簡化公司運作。“這三件事,就是保持簡單,”她說。“因為如果是五個或十個,就太難了。”

蘇姿豐讓她的工程師們重新專注于打造超越英特爾的晶片,但晶片設計師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繪制出可行的最終藍圖。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辛勤工作的同時,AMD在伺服器市場上的份額進一步下降到了5%。“雖然當時公司每況愈下,但他們可正在從事業内最激動人心的設計工作,”她說。“工程師的動力來自于産品,我喜歡把這一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另外,蘇姿豐決定優先考慮一種名為Zen的新晶片架構,并在2017年最終推出。她自豪地說,“Zen的計算速度比該公司以前的設計晶片快50%以上,真的很好。” 更重要的是,它向業界發出了AMD轉危為安的信号。到2020年釋出的第三代Zen時,它在速度方面成為市場上司者。Zen架構支撐着AMD的所有處理器。

随着她的團隊引領新一代晶片的發展,蘇姿豐開始不厭其煩的向資料中心客戶推銷這些晶片。即使在AMD沒有晶片可賣的時候,她也已經花了數年時間建立關系網,曾經在德克薩斯州的冰雹中開車四個多小時去和惠普現任首席執行官Antonio Neri打好關系,“可以說,我對AMD的上一代産品不再抱有幻想,”Neri說。“但她向我展示了她堅持不懈的決心和信念。”

蘇姿豐的戰略中,有一個重要部分則是與科技巨頭簽訂新的合作協定,這些巨頭需要大量的CPU來支援他們爆炸式增長的雲業務。"對我們來說,實際上有英偉達、英特爾和AMD這三個微處理器合作夥伴。"谷歌雲的首席執行官Thomas Kurian說。"在我加入Google的時候,AMD根本不是我們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現在AMD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這是蘇姿豐的功勞。"

去年2月,當AMD的市值首次超過英特爾時,聯合創始人Sanders(現年86歲)欣喜若狂。"我給我認識的所有人都打了電話!"他說。"我當時神志不清。我唯一遺憾的是,Andy Grove不在身邊,那樣的話我就可以說'啊哈!沒想到吧!'" (Grove是英特爾的傳奇前首席執行官,于2016年去世)。

1969年,在桑德斯創立AMD公司的同一年,蘇姿豐出生于台灣台南,是一名數學家和一名會計師的女兒,她在3歲時與家人移民到紐約市并選擇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電氣工程,因為這似乎是最困難的專業。當時負責麻省理工學院納米結構實驗室的Hank Smith說,作為一個在技術天才,她也很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當同學之間發生分歧時,她會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

AI掀起“算力革命”:英偉達嘗到甜頭,AMD也要放大招

AMD聯合創始人Jerry Sanders(上圖攝于1979年),被稱為是矽谷早期的一名隻會吹牛的推銷員。Sanders說:“人們認為我隻是吹的厲害而沒有實際能力,如果這是真的,那麼AMD就不會持續這麼久。”

蘇姿豐在聽到自己被形容為「與人很好相處」時笑了起來。她開玩笑說:“好吧,那是相對于其他麻省理工學院的人來說。”她補充道:“我不認為有人會說我是一個外向的人,但溝通是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工作了一段時間後,1995年,她被聘為IBM的一名研究員,在那裡她協助設計了一種晶片,通過使用銅電路代替傳統的鋁電路,晶片的運作速度提高了20%。高層很快發現了她的才能:1999年,在銅技術推出一年後,IBM當時的首席執行官Lou Gerstner将她任命為他的技術助理。在20年後的第一次采訪中,Gerstner告訴福布斯,他最初擔心蘇姿豐的資曆太淺,但他的疑慮很快被打消。"事實證明,她是在我辦公室工作過的最傑出的員工之一。她從不循規蹈矩--她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不斷打破正常"。

這次任命讓蘇姿豐有機會親眼目睹一場企業轉型,這場轉型如今已成為商學院的經典案例之一 —— 轉型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依賴公司的規模并創造了一個專注于客戶的文化。在執掌IBM的近9年時間裡,Gerstner使停滞不前的IBM市值增長了近六倍。她還嘗到了做交易的滋味,幫助IBM在2001年與索尼和東芝簽署了一項聯合協定,将其晶片用于索尼的PlayStation 3。

早期,她有時會擔心自己沒有資格與商業巨頭們并排而坐,但蘇姿豐很快意識到,她所學到的技術知識使她在與高管級别的人相比更具優勢。她在2017年母校的畢業演講中表示:“我看到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在為哈佛商學院的MBA工作,而事實上,這對我來說完全沒有意義。”如今,哈佛的新納米技術實驗室也以她的名字命名。

2011年底,時任AMD董事會成員的Nick Donofrio打電話給蘇姿豐,兩人曾在IBM相識,當時蘇姿豐已經是晶片制造商Free-scale的進階副總裁(這家位于Austin的晶片制造商現已并入NXP半導體)。兩人共進晚餐,在一瓶Brunello葡萄酒的陪伴下,Nick Donofrio向蘇說:“加入AMD吧,這不僅是追求漸進式改進的機會,而且是重新創新和革新的機會,你和AMD具備實作這一目标的基礎。”

幾天後,蘇姿豐接受了AMD全球業務部門進階副總裁的職位。在她入職兩年後,她開始管理整個公司——這使她成為一家大型半導體公司的第一位女性首席執行官。

她回憶起自己早期從事工程師的日子時說:“即使我是一個25人房間中唯一的女性,我也會毫不猶豫的走進去。我非常鼓勵年輕的女工程師留在工程領域。”

當蘇姿豐剛接手時,她飛往比佛利山莊親自邀請AMD的Sanders先生與她的團隊交流。桑德斯回憶說,Su的邀請讓他很感動,但他婉拒了,并告訴她“現在不再是我的團隊,而是你的團隊。”不過,作為一個銷售員,他也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一旦公司連續兩年盈利,他會親自前來拜訪。2019年,正值公司50周年紀念,Sanders兌現了這個承諾。

半導體大佬Mark Papermaster在蘇姿豐的上司下,見證了AMD的驚人轉型。曾上司過蘋果的iPhone和iPod工程團隊的他幾乎與Su同時加入的AMD,并為另一位轉型“藝術家”Steve Jobs工作過,喬布斯使蘋果免于滅亡,并使其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從很多方面來說,Lisa的任務更加艱巨,”Papermaster說。“如果你不是創始人,你就必須建立自己的信譽和願景,并帶領整個公司、客戶和投資者一起前進。”

蘇姿豐在AMD的成功使她成為年輕工程師的榜樣,也受到投資者的推崇,這也使她成為了一個meme(網絡流行語,指模因)。幾年前,關于蘇使用AMD的Ryzen晶片變身超級英雄或從眼睛射出雷射的8位動畫在Twitter上瘋傳。在她的辦公室書架上,有一個以她的形象設計的身穿橙紅色盔甲、頭盔在身旁的小雕像,是E3遊戲展上一位粉絲送的禮物,非常顯眼。“這可能是我職業生涯中最有趣的時刻之一,”蘇說,“我雖然是Twitter和Reddit的忠實使用者,但并不‘熱衷于meme’。這不是我的菜。”

AI掀起“算力革命”:英偉達嘗到甜頭,AMD也要放大招

目前,蘇姿豐正在人工智能戰争中與Nvidia“對抗”。她的秘密武器是:Instinct MI300(如圖所示),這種晶片将傳統的CPU與經常用于遊戲的GPU處理器融合在一起。

02

與英偉達的競争

自90年代末以來,AMD與英偉達的戰争就一直沒有停止過。AMD是一家曆史更悠久的公司,其曆史可以追溯到50年代後期(成立日期是1959年5月1日)。而英偉達的競争大約隻有AMD的一,但這位新晉的玩家已經成為顯示卡行業的霸主。

蘇姿豐已經為AMD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專注于確定其在一個競争激烈市場中的未來。在她努力重建其業務的同時,英偉達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也正在努力使他的公司成為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的首選供應商。

黃仁勳是蘇的遠房親戚(據中國台灣媒體報道,蘇姿豐的外公與黃仁勳的媽媽是兄妹關系),他認為出售晶片來支援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是一個「金礦」。人工智能對晶片的需求已經将英偉達的股價推至接近曆史高點的水準,預期市盈率約為64倍,幾乎是AMD的兩倍。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表示:“這就是投資者關注AMD的原因。因為他們想要‘窮人版的Nvidia’,”伯恩斯坦的分析師斯泰西·拉斯貢說。“也許市場太大了,他們不需要互相競争。”

但蘇打算競争。她希望通過押注年度晶片更新來挑戰以人工智能為中心的Nvidia H100 GPU,以提升AMD的地位。在她的上司下,研發支出增加了近4倍,達到50億美元,幾乎相當于她接手AMD時的全部收入。

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一台新超級計算機是蘇的心血之作,該計算機在2022年完工時成為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這台突破性的機器是為了擁有每秒至少百萬億次計算的處理能力而建造的,是AMD人工智能晶片的一個展示視窗。她還吊了一下大家胃口:MI300晶片将于今年推出,該晶片将CPU和GPU融合在一起,以對抗Nvidia的新超級晶片。

行業人士認為,AMD并沒有逃避競争,而是基于自身的CPU優勢,選擇在APU上重點發力,與英偉達的核心産品A100/H100形成差異化競争。AMD的下一代産品MI300APU晶片內建了CPU和GPU,半導體數量達到了1460億個,還包含128GB顯存。

她還通過收購等手段對抗英偉達,例如在2022年以488億美元收購了Xilinx,這家公司生産的可程式設計處理器有助于加快視訊壓縮等任務的速度。作為交易的一部分,Xilinx的前首席執行官Victor Peng成為AMD的總裁兼人工智能戰略負責人。

除了英偉達之外,還存在其他新興威脅:一些AMD的客戶已經為了減少對半導體巨頭的依賴而開始進行自己的晶片開發。例如,亞馬遜在2018年為其AWS業務設計了一款伺服器晶片;谷歌花費了将近十年時間開發自己的人工智能晶片Tensor Processing Units,用于幫助“讀取”其流動街景相機捕捉到的标志名稱,并為公司的Bard聊天機器人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連Meta也計劃開發自己的人工智能硬體。

蘇對她的客戶有一天可能成為競争對手的擔憂不以為然。她說,随着公司尋求在營運中提高效率,想要開發自己的硬體是一種自然行為。但她認為,在沒有AMD幾十年建立起的技術專長的情況下,他們能做的事情有限。“我認為我們的任何一個客戶都不太可能複制整個生态系統。”

在人工智能晶片市場上,蘇占據了有利地位。但她深知轉機可能很快變為失敗。要確定AMD經久不衰,還有更多工作要做,她說:“我認為AMD還有另一個階段。我們必須證明自己是一家好公司,我認為我們已經做到了。至于如何再次證明自己的偉大,并為世界做出持久貢獻,這對我來說是有趣的問題。”

相關參考:

Lisa Su Saved AMD,Now She Wants Nvidia's AI Crown(Forbes)

文末互動:

你認為AMD在其不斷上升的市場佔有率的助力中能否比肩英偉達?

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