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考招生新風向 學校擴招、專業上新、試驗班更新

作者:王琦 785

編者按

2023年中國聯考啟幕,全國1291萬考生報名參考,再創曆史新高。在中國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過程中,聯考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年聯考招生調整透露了哪些新趨勢?高校如何革新育人觀念,提升育人品質?目前大陸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人才的内涵也将更加豐富。聯考更深層次的變革依然在探索中。

6月7日,2023年聯考開考。1291萬報名人數再創新高,不由讓考生擔心:今年的錄取率會不會下降,考進名校的競争會不會更激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今年高校招生計劃基本保持穩定,部分高校小幅擴招,尤其是向新校區、新專業傾斜。

大陸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階段,近年來錄取率保持在80%以上,對于絕大多數考生來說,讀大學已不再是夢想。但處于象牙塔塔尖的名牌大學,競争依然激烈。

聯考招生新風向 學校擴招、專業上新、試驗班更新

理性看待擴招

今年,多所高校已明确表示擴招。

南京大學2023年大學招生規模将增至3930人,招生總計劃繼續增加。2022年,南京大學新啟用的蘇州校區共錄取503人,今年蘇州校區繼續成為報考熱門。

西安交通大學今年的招生計劃将擴大到6100人,其中,高校專項計劃擴招40人以上,國家專項計劃擴招100人,為更多農村學子提供進入頂尖大學的機會。

南方科技大學2023年計劃面向全國24個省份招收大學生約1300人,均為理科生。相較于2022年擴招20人。

北京郵電大學計劃招生3830人,其中彙集該校計算機和電子資訊兩個優勢特色專業的未來學院“元班”,今年将擴招100人,并面向更多省份招生。北京林業大學招生計劃總數為3443人,将在部分省份增加招生計劃投放。北京中醫藥大學招生計劃為1900人,各省統招計劃與去年持平或有所增加。

一些地方高校也增加了招生計劃。南陽理工學院2023年在全國28個省(區、市)普通全日制大學招生計劃為5760人,比2022年增加了160人。但在河南省外隻安排大學招生計劃,維持去年的招生規模。

此外,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央财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名校都已官宣,今年招生規模總體保持穩定。

雖然有的高校總體招生計劃增加,但北京化工大學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鄒海燕提醒,要理性看待擴招。一般高校的擴招名額會分散到招生的大多數省份,是以具體到考生生源地,數量變化不會特别大。

“而且,增加的計劃多為熱門或優勢專業,報考人數也會相對較多。還有的專業擴招,其實隻是學院内部的人數調整,是此消彼長,而不是總體招生計劃的增加。是以,擴招不一定帶來錄取分數的降低。”鄒海燕說。

2022年,全國聯考報名人數增加115萬人,當年錄取率下降了7.85個百分點,今年報名人數繼續增加98萬人,錄取率會不會繼續下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認為,聯考報名人數增加并不會給聯考錄取帶來明顯壓力。

這是由考生構成決定的,原來的報名主要是普通高中的畢業生,而現在有應屆畢業生、往屆畢業生、複讀的學生,此外還有中專學校的畢業生,他們想要提升學曆,是以也報名參加聯考。

“相應地,這些新增的考生主要是在高職高專院校層面展開競争,一流大學的競争和往年不會有太大變化,普通大學高校的競争會有一定變化,但影響不大。”儲朝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是否應該追求新專業

新招生專業,往往是考生關注的熱點。

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此次備案、審批和調整的專業,列入相關高校2023年大學招生計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一些新增專業緊扣科技發展前沿和經濟社會熱門領域,或将受到考生歡迎。

大連理工大學今年瞄準未來科技前沿領域,打造人才特區,成立未來技術學院,新增人工智能(未來技術班)和人工智能(創新班),兩個專業均為首年招生。

其中,人工智能(未來技術班)采用“智能+工程”本研銜接培養。低年級人工智能通識培養,高年級按學生意願向人工智能、精細化工、智能車輛、智能建造、生物工程專業分流,均等設定保研名額,符合條件全員保研。人工智能(創新班)保研比例不低于50%。

西安交通大學今年創辦了醫工學專業,給國家解決高端醫療裝置卡脖子問題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該專業充分發揮醫學與工科優勢,引入科研院所、知名企業師資,組建醫理工融合的授課專家團隊,以PBL為主的采集式學習方式,培養具備深厚的數理基礎、工程技術理論和醫學知識,可進行高端醫療裝備研發的複合型創新人才。

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今年都新增加行星科學專業。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卿婧介紹,北大将該專業作為地質學大類下的一個大學分流方向,是研究太陽系起源與早期演化、行星系統有機物與生命演化的研究學科。

南京大學的行星科學專業則依托地質學和天文學兩大優勢學科,學生畢業後能到相關科研院所繼續深造或從事教學研究工作,也能到深空探測相關的科技機關從事科研、管理和生産等工作。

金融科技、數字經濟等新專業展現了傳統經濟學與新興數字技術的融合。2023年,華中科技大學新增8個專業,其中包括數字經濟、計算金融等。北京交通大學在經濟管理試驗班和理科試驗班招生項目中,新增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等6個專業,并于今年啟動招生。

南開大學教務部部長李月琳介紹,今年南開大學新增金融科技專業招生,結合金融學、投資學、網際網路金融等多方面知識背景,進行金融産品設計與營運、金融大資料分析與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培養。

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是傳統的法學學科的新動向。武漢大學增設了全國首個國際法大學專業。西安交通大學增設的國際經貿規則專業,立足“一帶一路與國際法治研究院”,在西安交通大學-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聯合首倡的“絲路涉外班”LLB+JD高端雙學位項目基礎上開辦。

據涉外法治學科相關專家介紹,目前國内設有法學一級學科的研究所學生培養機關中,有100多所高校自主設定了國際法學的二級學科。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規模還将繼續擴大,一些高校正在研究建設涉外法治學院。

對于新專業,考生是否應該追新求異去報考?

儲朝晖認為,很多新專業是随着新技術的發展而湧現,對考生的能力有很高要求,如果學生在新技術方面沒有足夠的優勢和潛能,在自己過去的學習體驗中沒有發現具備新專業的優勢,無法判斷自己是否适合新專業,無需盲目追新。

多學科深度交叉融通

為了服務國家戰略,也為了培養拔尖人才,近年來各名校推出了大量試驗班、特色班、基地班,這些精英項目集中于各校優勢的基礎學科或新工科,彙聚優質資源延攬高分考生。

湖南大學2023年開設8個特色培養實驗班,今年新增能源與動力工程(未來能源與動力創新實驗班),立足專業前沿,注重實踐訓練,志在培養專業領軍人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3年設定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卓越工程師班,通過制定單獨的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采取學校、企業“3+1”聯合培養模式,着力培養适應和引領葡萄酒産業發展的“懂技術、善管理、國際化”高素質複合型産業技術人才。

中國農業大學2023年新增理科試驗班(智能裝備),實施導師制與彈性學習年限。學生在第二學年或第三學年進行專業方向分流,可根據自身興趣與意願自由自主選擇專業與發展方向。

很多試驗班為了保證優秀生源,除了面向聯考考生招生,還在學生入校後進行二次選拔。

今年,中國農業大學的生命科學、資訊科學、智能裝備三個理科試驗班出現了招生變化,采用部分全國統一招生,部分校内選拔的模式。

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醫工交叉實驗班更新,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合作共建“協和醫班”,推進本博貫通的“4(大學)+4(直博)”培養模式,大學階段達到培養要求的畢業生可以推免直博至協和進入博士階段學習。

近年來,一些名校采取書院制模式,用來承載跨學科交叉人才培養。

6月5日,清華大學成立秀鐘書院,今年開始招收大學生90人,這是清華大學第九個書院,緻力于培養全球綠色發展的引領者,設定了能源與氣候變化、資源利用與循環、生态環境與健康、可持續城市與設施、綠色經濟與全球治理等5個多學科深度交叉融通的培養方向。

“秀鐘書院将有力推動可持續發展亟需的跨學科領域的交叉和融通,突破以專業為基礎的知識傳授模式,培養可以應對未來挑戰的新型人才。”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在秀鐘書院的成立儀式上說。

“書院制可以讓不同學科背景,但有共同興趣的學生在一起論學。在最早實行書院制的香港,書院更多是一個生活單元,内地大學的書院則更多是一個學習單元,定位和功能不一樣。内地大學更多是為了讓不同學科的學生互相交流,克服學科分割的弊端。”儲朝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