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歧視與猜忌,美國華人校長田長霖的記憶感受種族隔離中國佬政治态度的變化被情報部門盯上難以擺脫的刻闆印象

作者:知識分子
歧視與猜忌,美國華人校長田長霖的記憶感受種族隔離中國佬政治态度的變化被情報部門盯上難以擺脫的刻闆印象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第7任校長田昌軒。圖檔來源:berkeley.edu。攝影:John Blaustein

編者注

海外華人,或多或少都有那些"不愉快"的經曆。這些經曆屬于沉默的大多數,因為沒有留下任何資訊,一切都在曆史的塵埃中。少數中國精英,通過媒體或記憶,偶爾被提及。作為美國某著名大學的校長,田長軒無疑是中國人民的傑出代表。但即便如此,他完成職業生涯的美國也不能幸免,受到歧視和不公平對待。有時,正是他的名氣造成了更多的麻煩 - 美國情報界積累了400多頁關于他的材料。

在1997年至1999年接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口述曆史采訪時,他還談到了他在美國經曆的不愉快經曆,包括美國情報機構的騷擾和恐吓。這篇文章主要是根據他的口述改寫的,在原著看來是輕松的叙述,複雜的時代背景,個人命運隐藏着那沉重。

寫作|D.A.A.A

●  ●  ●

如果戰鬥機在一段時間内馬虎,田長軒的美國夢在開始之前可能還沒有結束。

1957年從台灣大學畢業後,獲得獎學金的田先生要去路易斯維爾大學報到。

路易斯維爾大學位于美國中部和東部的肯塔基州。由于沒有直飛航班,田先生和16名同學登上了一架DC-3飛機,途經沖繩、關島和西太平洋的阿拉斯加,最後降落在西雅圖。當飛機經過阿拉斯加時,由于低溫,它幾乎墜毀,并且太厚而無法當機,着陸和除冰,然後再飛行。

當時,阿拉斯加不是一個州,而是美國的領土。田長軒的飛機、飛行員和機組人員也是第一次飛往美國大陸,不知道要通知雷達或地面的大陸航空指揮部。結果,在他們毫無征兆地飛入雷達區域後,一架美國空軍戰鬥機緊随其後,準備迎頭攻擊。在最後一刻,飛行員看到所謂的"敵機"有飛虎隊标志和國家政府徽章,被叫停了。

當飛機抵達西雅圖時,在移位的那一刻,田長軒幾乎跪下來親吻地面,心中極度的興奮夾雜着幾分。美國,他想象中的自由之地,充滿了機遇、坎坷和意想不到的挑戰。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22">感受到種族隔離</h1>

在西雅圖機場,學生旅行,其中大多數直接連接配接到紐約,芝加哥,舊金山和其他地方。田長軒害羞,不得不乘坐灰狗巴士進行72小時的停車旅行。還好年輕的田長軒并沒有覺得太無聊,也趁機一路欣賞異國風光。

當巴士終于到達路易斯維爾站時,現場非常令人驚訝。

黑人和白人無論在哪裡看到他們,無論是在餐桌上,在水中,在浴室裡,在浴室裡,還是在黑人集中的地方,都會被"清楚地識别"出來。

1956年,肯塔基州處于梅森-迪克森線之下,吉姆·克勞法仍然存在。法律要求對非裔美國人進行隔離。

"總的來說,沒關系。即使在種族隔離的氣氛中,南方人實際上也非常熱情,對外國人和客人都很好。即使是他們稱之為黑人的黑人也是善良的,隻要他們了解自己的地位。對黑人來說,他們就像自己的狗。隻要這些人平安無事,主人和仆人之間還有感情,就像狗和主人的感情一樣。是以,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田長軒回憶道。

乍一看,作為一個窮學生,田長軒和同學們共用一間卧室;他從不去餐館或學校食堂(因為它太貴了),經常步行十個街區到黑色區域,吃便宜的,如"靈魂烹饪"。獎學金是每月75美元,租金15美元,洗衣,膳食和其他日常開支25美元,其餘20美元,他必須将其送回台灣的家中以償還貸款。

有趣的是,這是他第一次乘坐公共汽車去城裡——他不知道自己要坐在哪裡。公共汽車的前排座位屬于白人,黑人隻能坐在後面,田長軒試圖站在司機旁邊。司機親切地說,站在這裡太危險了,你一定要坐在它前面。

"因為我是客人。"但在那之後,我感到被侮辱了,"田說。我一整年都沒有坐過公共汽車,甚至沒有去市中心,部分原因是我不想再經曆一次,部分原因是我想節省我的車票。最後,我走了一個小時到城市,完成了,然後又走了一個小時。"

<h1類"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22">中文</h1>

在路易斯維爾的12個月裡,他遇到的絕大多數教授都是好的,但隻要有一個壞的,就足以讓你痛苦不堪。

田長軒,前教授的助教,坐在同一個辦公室的角落裡。這位教授年紀很大,來自南方,他無法改變自己的歧視态度。他們去世的前提是,田長軒不得不承認自己來自亞洲,天生低人一等。

教授還經常稱田長軒為"中國人"——他總是這樣稱呼它,好像沒事一樣。

"我是一名助教,他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有時半開玩笑地說,'這個中國小夥子,什麼都不懂,傻瓜就這樣。我是他學生的助手,他是在學生面前這麼說的。我很沮喪,但我不知道如何處理它。我甚至沒有意識到中國人是一個貶義詞,我愉快地接受了他們。田長軒回憶道。

周圍的人并不傻,在向他解釋了中國人的意思之後,田長軒明白了,但他還是很擔心。

如果他面對教授,他可能會失去獎學金,如果他不這樣做,他将不得不回家。但如果把教授留到床上,味道會很糟糕。考慮到自己的前途和命運,以及等待來到美國的未婚妻,田長軒兩天兩夜都睡不着覺。

"最後,我的很多朋友和技術人員,其他辦公室的秘書和助理都知道,事後他們告訴我你應該過去,教授說,不要再叫你中國人了。我說,為什麼,我來自中國,這個詞恰到好處,也許他喜歡我。他們說,不,這個詞很冒犯,一點也不好。"田長軒說。

就這樣,在周圍人的勸說下,田長軒鼓起勇氣走了過去,"教授,請不要叫我中國人。"

"這是怎麼回事?"教授用那南方的語氣問道。

"我知道這不是一個好詞,你應該用我的名字叫我。

"我已經這麼叫你兩個月了,不是很好嗎?"這樣的反問很有趣。在南方,隻要你知道自己的地位,你是二等和三等,他們似乎對你很好,但一旦你挑戰這種自卑程度,他們的态度就會發生劇變。

"以後我要叫你什麼?"教授問道。

"叫我C.L.或昌裕,或龍,或龍,或田。

"我怎麼會記得這麼亂的奇怪名字。叮咚,清沖,我不記得這麼奇怪的名字了。"

"教授,如果你不記得了,你可以,但以後不要叫我中國人。田長軒憤怒地說。說完這句話後,他轉身離開了。

這種面對面的"溝通"确實奏效了。在接下來的十個月裡,這位教授真的不再稱他為中國人,隻是不是中國人 - 他想保持他不會叫中國人的名字的立場。

而田長軒也保持了自己的尊嚴,沒有失去獎學金。他也像以前一樣與教授互動,但他小心翼翼地不冒犯他。當然,當犯錯誤時,他們仍然會受苦。

有這樣一段時光,讓田長璇回憶起人生的痛苦經曆。

當時,助教田長軒正在汽輪機實驗室。教授在開場白後說:"你想上去關上蒸汽閥嗎?"田長軒爬上梯子,關上閥門,下來時滑倒,不由自主地碰到了旁邊的管子。管子是一根高溫蒸氣管,田長軒的皮膚立刻被燙傷。

"我下來了,我流血了,我不能說,我知道如果我說了,他會在全班面前說,你這個白癡,什麼都不知道,你怎麼能碰那個管子?"我真的出汗了,顫抖着,還在流血。我把手放在口袋裡,等着他快點學完課。田長軒回憶道。

通常,教授講完後,田長璇就得保留下來,看着同學們進行實驗。這一次,教授離開的時候,田長軒立刻對同學們說:"我得離開五到十分鐘,做點重要的事情。這時,他已經空虛,滿頭大汗,急忙去診所做繃帶。

"那天晚上,我真的哭了,真的很難...這些經曆使你變得堅強。我覺得有時候要有耐心,即使有很大的痛苦,也要忍耐。我認為你必須考慮很多處理它的最佳方法是什麼;"田長軒說。

在路易斯維爾待了一年并獲得碩士學位後,他離開了。

他的下一站是更着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兩年後他在那裡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繼續加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工程系,三年後,1962年,26歲的他因其濃重的中國口音而獲得了學校的傑出教學獎。從那時起,他的職業生涯一直處于動蕩的浪潮中,兩年後,他在29歲時被提升為終身副教授。

<政治态度的變化>h1級"pgc-h-right-arrow"data-track""22"</h1>

在他任職之前,田先生幾乎沒有參與學校和部門活動,甚至在華人社群也沒有,除了教學和科學研究。現在,職業安全是安全的,言論自由運動在校園裡,他對社會和政治的興趣發生了變化,他的政治态度也發生了變化。

起初,用田長玄自己的話說,他很反共。他說,他的家人是共産主義革命運動的受害者,像難民一樣被趕到台灣。甚至在他去美國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在路易斯維爾、普林斯頓,還是伯克利,田長軒都是共産主義的堅定信徒。

"關于共産主義,我絕對反對任何人,"他說。是以,如果我是極右翼,就像美國說的那樣。由于我家人的遭遇,等等,我其實是對的。在64,65年的越南戰争中,我完全支援越南的戰鬥,支援美國軍隊,支援林登約翰遜總統的戰争等等。有一次,我站在最右邊。"

但當他成為一名學者并開始閱讀《紐約時報》或《華盛頓郵報》等報紙時,他的政治立場逐漸發生了變化。當他被授予終身教職時,他支援言論自由和使用越南軍隊,四年後當他成為正教授時,他成為反越南戰争,甚至極端反對。

當時,伯克利校園的學生組織了抗議活動,反對教授參與政府項目,特别是與軍事有關的項目,抗議教授得到空軍、海軍或國防部的支援。但政府也非常強大,說如果你不從國防部拿錢,就不要從Nhs,國家基金會或任何政府部門拿錢。這讓許多教授陷入了兩難境地。還好,田長軒不收防務相關錢也能住。

同時,也有他對中台關系的看法。

田先生的長子、香港大學工程系前系主任田國榮(Norman C. Tien)在2002年的一篇紀念文章中寫道。

"在他來到這裡(伯克利)後不久,就有了言論自由運動和越南戰争。這種氛圍質疑傳統思維,鼓勵異議。我記得我父親說,剛來美國時,他對中台關系有堅定的看法。他說,當時如果有人對台灣國民黨政府說了什麼壞話,他會反擊。但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對大陸和台灣事務的看法越來越廣闊,越來越接近海峽兩岸。這種了解部分源于他在東亞研究圖書館的時光,在那裡他每天閱讀中國大陸報紙和雜志。他告訴我,隻有你讀了整份報紙,你才能知道一件事的方方面面,然後你才能判斷自己。這些年使他成為一個更廣泛,更寬容,具有全球視野的人......"

政治态度的轉變,特别是對中國大陸的同情,為他随後的情報調查奠定了基礎。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22">情報部門的目标</h1>

田霖霖一直受到美國情報部門的監視,自1973年以來一直多次前往中國。

1973年6月,他與幾位中國教授一起通路了大陸一個月。1949年14歲時随父母來到台灣,在台灣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後,他前往美國深造。這是他24年來第一次回國。

在解密的聯邦調查局423頁材料中,中國之行被标記為代号105,這意味着它屬于反間諜類别。事實上,剩下的隻有105,除了他職業生涯後期所做的背景調查材料。田長軒基本上是被情報機構以間諜身份調查的。

情報機構收集了各種資料和個人證據,試圖證明田長玄參與了中國的統一戰線;

歧視與猜忌,美國華人校長田長霖的記憶感受種族隔離中國佬政治态度的變化被情報部門盯上難以擺脫的刻闆印象

在檔案中,FBI已經勾勒出他們關注田長軒的原因(XX是檔案被删除的部分)

1

1973年6月,田長軒聯系XX團隊通路中國大陸,田長璇是代表團團長。1973年6月18日至7月17日,田帶着妻子和兩個孩子去中國旅行,1973年7月,他與田家輝的老朋友XX交談,他也與中國其他共同的朋友交談。

2

1973年8月,XX。

3

1973年9月,XX。他告訴XX,他将在1974年1月主持美國航空航天學會的一次會議。他告訴XX,不會有台灣代表,他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派代表出席。他告訴XX,這将根據中國的情況做出一些調整。XX告訴他,細節已經送到了北京。

4

1974年2月,XX。XX報道說,在1973年3月至8月期間,XX通過電話聯系了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的Tiago Yu Tai活動家Tian。

5

1974年7月,XX。1974年8月26日至8月9日,田雯岚與妻子再次訪華。1974年10月1日,田在舊金山的因斯茅斯廣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日)的慶祝活動上發表講話,贊揚中國的成就。

6

1974年11月,田在伯克利國際會堂講述了他的中國之行。

7

1974年12月,田長璇出席了中國通路代表團XX舉辦的晚宴。

8

1975年1月23日,田璋璋還參加了XX上司人的晚宴,XX出席了晚宴。

9

從聯邦調查局舊金山分部的檔案來看,田女士沒有挑釁或輕蔑的資訊。她确實和丈夫一起去了兩次中國。

10

田雯珂通常被視為對中國的同情。

11

伯克利警察局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警察局的記錄顯示,田沒有被捕,也沒有表現出暴力傾向。

12

設計了對田長軒的采訪,希望能讓他說出美國和中國,并告訴他聯邦調查局在美國的XX。

經過幾年的秘密監視,情報部門決定親自審問田長軒,試圖證明他是"中國科學家計劃"的一部分。

1974年,在田先生已經是該部門的院長之後,聯邦調查局伯克利辦公室的首席情報官去他的辦公室親自與他交談。

"要小心,不要做支援中國、支援越南、反戰等事情。

"為什麼?"我是院長,我是美國公民。田長軒問道。

"伯克利辦公室是聯邦調查局特工最集中的地方,因為這裡的學生問題,以及其他一切。學生的麻煩比美國其他任何地方都多。我從香港調來加入伯克利辦公室,專注于中國學生和中國教授。"

"我們沒有很多中國教授,這是為什麼?"

"我熟悉中國文化,我可以說中國人,每個人都懂中文,經常聚在一起,有時是秘密的,就像一個地下社群。

"你從哪裡來,你的祖先在哪裡?"聽到這話,田長軒憤怒地問道。

知道經紀人是愛爾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田繼續說:"愛爾蘭人,我知道你也有同樣的問題。"

經紀人立即道歉并說:"我犯了一個錯誤,所有少數民族......"

"你匆匆離開我的辦公室,不要再來了。你願意把我放在你的材料裡,不管怎樣。我是美國公民,我有基本權利。我沒有做錯任何事,但不要試圖恐吓我并談論它。"

從解密檔案來看,在這次談話中,田長軒提到自己來自台灣,畢業于台灣大學,起初非常強烈地反對共産主義,但他開始覺得共産黨政府已經解決了一些社會問題,有效地動員了一些有利于社會的政策,并給出了獲得醫療的榜樣;克服困擾中國幾個世紀的問題。

但即使在受到田家寶的斥責之後,美國情報部門還是多次騷擾他。有一段時間,情報部門似乎對他失去了興趣,但從檔案來看,對他的調查直到1998年才完成。

1996年12月,就在田家寶辭去伯克利總統職務的幾個月前,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總統曾打算任命田先生為能源部長。但在最後一刻,白宮告訴他,他已被從候選人名單中删除。當時,一樁突如其來的捐款醜聞引發了全國恐慌,因為擔心中國幹涉了美國大選。田的任命立刻變得不可能了。他再次成為敏感中美關系的漣漪。

<>h1類"pgc-h-right-arrow"data-track"很難擺脫的刻闆印象。</h1>

有趣的是,在1998年的背景調查中,聯邦調查局采訪了"八個人,包括現任和前任導師和同僚,現任鄰居,同僚,學習者,熟人。他們對田的性格、職業、聲譽和忠誠給予了很好的評價。"

事實上,在聯邦調查局的檔案中,對田先生的贊美并不缺乏。

"田是我見過的最好的人之一。"田是一位偉大的學者和偉大的領袖。"所有教職員工都非常尊重田校長,特别是在國家支援被削減的困難時期,他能夠保持伯克利的高學術标準。

然而,盡管田先生欽佩學生和教師,但作為一個中國人,他偶爾會受到冒犯,不是因為個人,而是因為美國社會對亞洲人更深層次的偏見和刻闆印象。

這種冒犯甚至發生在日常聊天和茶中。

"馬丁·路德·金被殺時,我哭了,"田先生回憶道。我深受感動,因為我在路易斯維爾看到了吉姆·克勞(Jim Crow)的種族隔離法案。但當我們休息喝咖啡時,學校的一些教授直接說:"哦,我的上帝,他真的配得上。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馬丁·路德·金的反歧視運動是共産主義的陰謀,或者它與越共有關,當時的聯邦調查局特工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試圖将馬丁·路德·金貼上共産主義者的标簽。"

還有一次,一位教授從澳洲度假回來,在聊天中稱贊了澳洲,田長軒說他不喜歡澳洲,因為有白人澳洲的政策。教授聽着,"你說錯了,如果你讓亞洲人走了,整個地方都被毀了,他們來這裡搗亂,整個地方都結束了。田長軒提醒道:"你别忘了我是亞洲人,我是中國人,你不能這麼說。"

"他道歉并說,'對不起,我沒有意識到......我從不認為你是亞洲人,你們是非常親密的朋友,非常親密的同僚。我很抱歉說出這些話。這表明這種偏見是多麼根深蒂固。這種事情一直都在發生。"田長軒說。

即使後來成為院長和副校長,這種遭遇仍然存在。田長軒有一次和一個英國人吵架,教授說:"天哪,你不像一般的亞洲人。亞洲人很安靜,從不争吵,你說什麼就是什麼,他們都反而順從。"

"我不一樣,我更活潑,我喜歡争吵,我很自信,然後他看着我說,'不,我在贊美你。從充滿偏見和刻闆印象的角度贊美我。這種事情一直都在發生。另一方面,這也讓我覺得我必須堅持自己,我試圖糾正,改變事情。但我也開始明白,我不會以這種方式責怪這些人,因為我認為這是整個社會的症狀,而不是個人。田長軒回憶道。

1997年,田長軒正式辭去總裁職務。1999年,他被克林頓任命為國家科學委員會委員。2001年,他被診斷出患有腦癌,中風,并履行了所有責任。2002年,田長軒帶着這些黑暗的記憶在加州紅木城去世。

資源:

1. 田昌林,"四十年的傑出服務: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1990-1997年,研究副校長,機械工程教授,微尺度熱實體工程著名專家",由Harriet Nathan于1997-1999年進行的口述曆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班克羅夫特圖書館區域口述曆史辦公室,2004年。

2. https://www.documentcloud.org/documents/490414-chang-lin-tien-fbi-file.html

https://www.dailycal.org/2012/10/29/tracking-uc-berkeleys-former-chancellor-chang-lin-tie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