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作者:建方建築設計

#頭條文章養成計劃#

大學(高校)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科研、生活、交流的主要場所,它并不單純的被看作一個簡單的建築,而是一座微型城市。是以,在校園的設計當中,如何規劃設計各類建築空間、廣場、景觀綠地等來營造具有歸屬感的校園十分重要。

今天來分享大學校園規劃常見的幾種布局方式。

1

校園規劃設計理念

空間規劃因應以國際化、整合化、開放性與多元化為特征的學科發展新趨勢,并由此豐富和完善校園空間價值的可能途徑與方法。

整體化:校園規劃應充分考慮到未來的發展,使規劃結構多樣、協調、富有彈性,适應未來變化,滿足可持續發展。建築單體之間應互相協調、有機關聯,與周邊道路及外部空間形成整體。

人性化: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變化,學校規模的擴大,高校内強調各大功能進行分區,然而要使各功能區域之間互相交融、滲透,就必須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

地域化:在規劃中傳承學校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學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園環境。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 AST Studio

2

校園規劃常見的幾種布局方式

了解完大學校園規劃的理念要素之後,接下來我們來看常見的校園布局。

① 軸線式

以主入口為起點,形成一條明确的主軸線,貫穿整個校園。主體建築設定在軸線上,其餘各功能建築沿主軸線對稱或非對稱均衡布局,形成明确的空間主軸和結構中心。

在大學校園當中,軸線的安排可以是虛軸也可以是實軸,但是要有主軸和次軸的區分,也可以主軸是實軸,次軸是虛軸。特别是大學校園這種比較有禮儀性的場所,軸線的設定是必須的。

軸線的構成要有節點的安排。如果是實軸的話,節點可以是行政樓、圖書館、大學生活動中心、體育館等,一般選擇有代表性的建築,特别是圖書館;如果是虛軸的話,軸線可以是綠化帶、廣場、校園主幹道、水體、廊道等空間,節點可以是點式水體、廣場環島、花壇、雕塑等等的空間。

軸線的安排可以是直線交叉型,也可以是自由曲線型。圍繞軸線布置的空間可以是對稱式,也可以是魚骨式、也可以是點式、棋盤式。一般在入口處禮儀性比較強的地方都是對稱式的。

比如,江西理工大學三江校區(建立校區)基于“有機生長,團結共享”的理念,為學校設定大尺度的入口禮儀廣場,采用傳統的中軸對稱式布局模式,營造大氣恢弘的空間感受,有效提升校園形象。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一心引雙軸,曲水串五區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規劃結構

規劃沿用中國陽明書院的傳統布局形制,形成“一心、雙軸、五區”的規劃結構。

一心:公共教學核心

雙軸:自南向北的禮儀軸,自西向東的景觀軸

五區:公共教學區、院系教學區,宿舍生活區,運動休閑區、預留建設區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主入口及教學區

主入口位于南側,整個教學區靠近主入口布置,同時,靠近車都大道和星光路,有利于形成形象展示面和建構完整的教學區域,打造南北禮儀軸。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生活區

東側靠近綠帶和城市公園,環境優美,設定宿舍生活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活品質。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運動區

基地的東北側現狀都為公墓區域,考慮到對心理和視覺的影響,将運動區域設定在基地内部的東北側角區域,作為緩沖空間。同時,也與宿舍區緊密聯系,友善使用,建構了完整的生活區。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預留建設區

将地塊北側的集中用地用為預留建設用地,保障教學宿舍等功能建築在後期開發建設時,可以保持現有的規劃結構及校園空間肌理, 在預留建設用地的設計上,延續學校南北向的軸線。軸線西側作為教學區,設定教學實驗樓(預留)和食堂(預留),軸線東側作為宿舍區,設定學生宿舍(預留)。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整體鳥瞰圖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院系教學樓透視效果圖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教學組團透視效果圖

比如,東方理工大學(暫名)地塊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50萬平方米,以圖書館為中軸線,中央核心區囊括規劃理學、工學、資訊、商科四個學科群,同時承載公共科研中心、交叉研究中心、人文社科中心和行政功能;中軸左右兩翼則承載其他校園功能,在教學研和學生生活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校園設計鳥瞰圖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校園設計總體規劃

設計案通過創造一個橫向行人大道為枝幹而形成的公共空間網絡,強化了各學科區域的聯系和通達性,融合校園上各個功能區和學生生活設施,鞏固各個環境系統,并為東方理工大學(暫名)後續勇敢創新的校園建設打下基礎。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效果示意圖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理學院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資訊學院

中心區左翼(西側)規劃有主體育館、學術交流區、社團活動區和宿舍。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主體育館

中心區右翼(東側)規劃有綜合運動館、文博中心、校醫院和宿舍等。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學生宿舍區

多樣綜合的社交、生活、休閑設施等空間群組團,串聯起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滿足師生遠期的實際需求,在校園建設過程中踐行了統籌規劃,逐漸實施。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效果示意圖

再比如,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的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新校區占地面積約2256畝,地上總建築面積約135萬平方米。

在規劃上,設計團隊首先考慮如何解決現有用地的缺陷問題。在規劃上貫穿用地南北的明德街,猶如“一箭穿心”形成強烈的割裂感,是以方案首先不能強調這條軸線,并運用景觀水體進行柔化,達到以柔克剛的效果。地塊西側軸線長度708米,可以有效形成校園建築序列,成為近期規劃建設主要禮儀軸線。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傳承現狀校區規劃結構與華電文脈,建構以綠色生态為核心,南北向雙軸(教學禮儀軸、學術科研軸)左右并置,東西向生态景觀帶(綠色低碳和能源轉型示範主題)橫貫左右,與品字形三大中心(教學中心、科學中心、技術中心)相呼應,建構“兩軸一帶三核”的校園規劃布局,彰顯教學、科研和技術均衡發展的研究型大學特色。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規劃疊加向外發展的同心圓結構,以圈層效應激發環向關聯,形成外部效應。其中,三大校級中心以中央水景為核心,呈環伺布局,形成核心層。

圍繞三個中心,環形主幹道串聯不同規模的學科群落,其中産學研、生活、運動、學術交流等外向型功能布置在環路外圍,校園與城市在此充分交融,學科學院樓則布置在環路以内,實作學科交流發展、資源共享。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保定因水而城、以水為勝。規劃以綠色生态為基底,彙集具有華電特征和保定特色的景觀系統,順應地勢,将環城水系引入場地形成校園中央水體,營造景觀中心和生态活力帶。規劃以雙碳為目标,通過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洪管理、綠色建築、綠色交通、智慧運維等政策,打造綠色能源綜合利用基地。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景觀湖北岸鳥瞰圖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綜合科研樓及學科學院樓鳥瞰日景

新校區規劃設計緻力于沉澱華電精神。在規劃結構方面,延續了北京校區的縱橫雙軸規劃結構,在建築語彙選擇方面,傳承了北京校區建築莊重大氣、密柱式造型及現代主義的整體形式方向。新校園以淺色調與中國書院紅為主,注重幾何形體和空間的自由組合關系,做到簡潔而不失親和力。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校園圍繞校級共享核心,推行“産學研”一體化的圈層式布局:内圈為基礎學科教育訓練,中圈為各學科學院樓,外圈為産學研組團等,實作産學互通、城校融合,助力城市發展。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② 序列式

各功能區建築組合形成院落空間,用一條連貫的主序列将其串聯起來。主序列虛實對比、 收放有序,通過建築與環境的對話,控制整個校園的節奏。

比如,由海茵建築設計的杭州中法航空大學整體校園規劃位于浙江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項目概念的生成,源于幾千年前繁盛于這片土地上的良渚文化。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總平面圖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總體規劃

規劃面積約1500畝。其中1000畝為校園用地,500畝為科技園用地。校園總建築面積約61萬平方米,科技園總建築面積約75萬平米。場地條件先于建築建造,在水系與場地平整完成後。将分為三個階段自南向北完成校園建設。科技園遵循自北向南原則實施建設。

根據均好性原則,校園功能被細化為八個組團叢集:主體育運動組團、圖書館組團、學院組團、教師生活組團、學生生活組團、行政辦公組團、南科研組團、北科研組團。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兩軸雙核一園

南北産學研軸線連接配接了校區和南北科技園,以收分的院落、廣場、道路連接配接南北核心實驗室,成為校園南北禮儀軸線。景觀軸銜接城市西側綠廊與校園東西主入口,并延伸至東側山體,成為校園的主要景觀通廊。結合中心公園,使校園的核心區将成為一個充滿自然生态的共享學習中樞。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一園兩谷

通過旋轉對稱的主流線化解狹長場地的絕對對稱感。在南北中軸線上設計校園的中心花園空間以及南北兩條東西向的産業谷。以三個自然開放的空間做為三大區塊的活力核心。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水道分區

對應場地現存水系接口與脈絡,結合旋轉對稱的通而不暢的主幹道,将場地劃分為不同的功能組團區塊。同時保證了禮儀的對稱感和多樣化的功能組合。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旋轉向心

功能布局呼應良渚古城山體互成犄角之勢。在拉近學習距離的基礎上,增強學科交叉互動和向心性,并保證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功能犄角

學院組團呈對角線分布,共享中央花園景觀。宿舍區與運動休閑區南北分置激活校園周邊。路标公共建築沿主入口軸線布置,增強校門标志性。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依山就勢

規劃整體天際線為四角高中間低。以保證東西向景觀視覺通廊與山體的呼應。南北兩側科技園區在四個街角升高,以提升整體标志性。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景觀設計

設計将山川河谷的曲線、大地的褶皺放入場地東西軸。水景蔓延至場地,綠島從水流灘塗的縫隙驟然而起,整個景觀主軸如同一幅流動的山水畫。

對于另一條南北景觀軸,設計借鑒了傳統江南水街的布局,再現4000年前的良渚水街。水陸并行,由北至南水景串聯。依據建築功能的變化,景觀由北側非對稱的自由式布局,至南側中軸對稱的中法廣場作為視線收尾。中法廣場采用中軸對稱的景觀布局和序列樹陣,突出儀式感。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空間結構充分考量現行都市規劃,開放空間連結周邊建築與城市綠帶。南北兩區擁有各自的中央綠谷,並與校園中的中央花園形成連續的綠帶與視覺通廊。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③ 環狀式、核心式、放射式

由各種全校性公共設施構成校園核心,核心外圍各功能區呈放射狀向外擴散。該形式能保證校園在各個發展階段的完整性,布局緊湊。

比如,HPP設計的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以 “融合共生”為核心設計理念,開放和封閉空間的組合形式被靈活運用在建築中,充分激發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形成開放多元、充滿活力的學習型社群。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 © AST Studio

與傳統的核心式、線性式、分叉式結構相比,超大尺度環狀結構在保持自身連續性的同時,與周圍建築緊密相接,完整串聯起各個層級的功能空間,形成綜合而扁平化空間組合。同時圓環也界定了内外空間關系:外部空間面向城市,而内部空間則創造了一個桃花源般的校内世界,形成了清晰的内外對比。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太倉校區鳥瞰 © AST Studio

大圓環作為學習超市的主體,是一座360度不間斷的共享教學設施,其中包括了共享基礎教學設施、學習空間、行政辦公及輔助空間、公共文化空間、線上教育與資源服務平台。圍繞着學習超市,七大行業學院、五大融合式教育和創新平台以及體育館、餐廳、學生活動等校園公共設施均勻合理布局,共同構成了未來大學的總體架構。

在這個360度的學習超市中,學習空間無處不在,不僅包含各種功能教室、讨論室,也有許多舒适開放的靈活組合空間,供師生和企業交流讨論。學習空間不僅僅包含室内空間,同時也包括了戶外空間,尤其是二層景觀平台,是自由可達的室内學習空間的延伸。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太倉校區鳥瞰 © AST Studio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學院建築設計 © AST Studio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學院建築設計 © AST Studio

再比如,KPF設計的香港科技大學 (廣州校區),圍繞着一個活力的中央空間布局,以促進跨學科合作并打造出強大的社群。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中央樞紐及兩側呈放射形排布的研究大樓 © TAL曾天培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中央樞紐鳥瞰圖 © TAL曾天培

這個教學和學習中心是港科大(廣州)的心髒,生活學習和研究設定将圍繞該中心設定。八座研究及實驗室建築通過有遮蔽的帶狀拱廊連接配接,形成一個重要宏偉的城市空間,是東西和南北軸線上拓展開發的紐帶。這些建築連接配接了校園的多個功能業态,并提供了通往城市和河流的主要通道。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 TAL曾天培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 TAL曾天培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 TAL曾天培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 TAL曾天培

再比如,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宜賓校區,新校區規劃用地面積500畝,學生12000人,總建築面積約34萬平方米。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總平面規劃示意圖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攝影版權:章勇

項目中的創新平台将教學樓、禮堂、圖書館連接配接,形成一個“環”。“環内”自然成“園”,以瀛瀛湖面居中鋪開,建築圍繞水面呈放射狀排列,留白處采用堆山疊石、理水造池的設計手法,打造園林式的空間氛圍。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攝影版權:章勇

④ 網格式

以網格為基本單元控制整個校園的規劃設計,各功能建築在網格單元内進行組合和拼接,便于建設的彈性發展,也利于形成設計元素一緻的空間結構形式。

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網格式規劃,充分利用現有山脈、水系,挖掘南航和溧陽曆史文化資源,建構多層次、多元化的學術園林空間,達成科技、人文、自然和諧統一,現代氣息與江南水鄉和諧統一,展現出天目湖校區特有的航空、航天、民航特色。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規劃建設圖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南航天目湖校區近水内圈建築立面實景圖

比如,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設計重新梳理了校園内的機構布局,在調研各學院建設規模、充分預留發展空間的同時,提出學院機構組團化布局方式,将十餘個學院和教學、研究機構整合為醫學組團、藥學組團、人文組團、公共教學平台、國際教育等5個組團,組團内建築呈合院式布局,促進資源共享和師生交流。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鳥瞰圖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總平面圖

⑤ 自由式

建築結合地形特點和功能分區,在滿足規範要求的前提下自由布置,并通過外部環境設計将其統一成一個整體,校園規劃則更為“靈動”。

如何讓校園空間與周邊自然生态環境更為融合。這種融合不單隻是簡單地回避或保留自然環境,還包括修複、低碳、療愈、教育等多層次全方位建構與自然環境相融的校園。

比如,CAA建築事務所設計的青島校區進行的規劃與建築設計方案。該項目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南岸,擁有居于曠野,面向天際與碧海的獨特地理位置,同時與讓·努維爾設計的西海美術館等建築群體形成了整個西海岸藝術灣區。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概念生成GIF©CAA architects

CAA以一片“自由的海浪”為藍本,借用其富有律動的線條勾勒出建築輪廓,構築起這座有機生命體,與藝術灣區及更為廣闊的海洋産生對話,并在創作中保持對藝術自由性和理性的共存。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鳥瞰圖©CAA architects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總平面圖©CAA architects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功能分析圖©CAA architects

這座生命體特征的建築群從陸地丘陵中生長,如同追求更為廣闊世界的一片自由的海浪。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CAA architects

再比如,海茵建築設計的香港城大東莞校區,校園運用編織的設計語言,通過整體規劃結構,将被分割的兩側用地緊密結合,在空間氛圍和建築形式上相融合,但同時又各有側重。從城大一直秉承的“教研合一”理念出發,規劃功能布局。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 海茵建築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總平面圖

校園各功能組團順應山勢布置。依據“三核三軸”的布局,運用編織肌理,各個組團的排布應運而生。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入口核心利用依山傍水的優勢,形成校前組團和湖心組團,亦是聚氣之地。教研組團和生活組團依次由中心向兩側,向山中延伸。生活組團包含宿舍區、體育區和活動中心。教研組團位于校園的中心區域。公共服務組團緊鄰校園主入口,亦是校園各軸線的交會處。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合理布局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軸測圖

主要功能空間和輔助功能空間在水準方向上相鄰布置,生活空間相望而坐,形成了南北方向貫通的科研主軸線、實驗次軸線、生活再次軸線的三條主動脈,同時又在東西方向上有機連接配接。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三大軸線

在校園整體統一的機理中,會堂、活動中心、媒體中心等公共區域點綴其中,連接配接生活區、教研區、校前區和湖心區四大區域,猶如北鬥星辰,寓意學校的科研和發展猶如具有星光指引,靈動而生機勃勃。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 海茵建築

整體天際線依照山勢,臨山高,中心緩,形成擁抱自然的肌理。以南北雙核心實驗教學組團為中心,一片片現代輕盈的屋面順應山勢形成了優美的第五立面,統領整體校園建築的屋面,保證了高低錯落與風格統一。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 海茵建築

教研組團、校前區、湖新區、生活區四大區域的建築設計各具特色。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 海茵建築

© 海茵建築

大學校園:幾種布局方式

© 海茵建築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将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