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擠出泡沫、脫虛向實,AI大模型正在回歸價值投資?

作者:钛媒體APP
擠出泡沫、脫虛向實,AI大模型正在回歸價值投資?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港股研究社

商品推薦、交通管理、生成文章、代碼程式設計、電影特效制作……自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AIGC浪潮席卷全球,上下遊産業鍊也是以大放異彩。

市場行情的高景氣直覺反映在股價上,無論AI公司是否盈利,其股價多呈上升趨勢。一些與AI概念有所關聯的遊戲、傳媒等企業,股價也在普漲。不過階段性來看,近段時間個股的走勢開始分化,有的繼續狂歡,有的則出現回調,這是AI大模型回歸價值投資的前兆?還是市場進一步沖高前的短暫平靜?

AI概念股價“分道揚镳” 大漲與回調并存

人工智能已成為當下投資領域的熱門标的,外界對其未來發展普遍看好,是以,進入2023年,不少AI公司的股價開始“狂飙”。

美股市場上,5月30日收盤時,C3.ai漲幅超過33.4%,Bullfrog AI控股漲約18.5%。英偉達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超160%,一度突破萬億美元市值大關。而在A股市場,據不完全統計,AI晶片相關概念股今年最高點漲幅超22.3%,“AI+”概念相關闆塊漲幅均超50%,是以不少投資機構認為,AI闆塊将是今年拉動A股市場上漲的“主力軍”。

股價紛紛上漲之際,利好消息仍在頻出。首先是政策推動,“十四五”規劃已經将AI列為了前沿科技領域“最高優先級”來推動發展。其次是市場信心,騰訊CEO馬化騰在股東大會上表示:“AI是網際網路幾百年不遇的機會,類似發明電的工業革命一樣的機遇。”

就在一切似乎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之際,A股市場卻出現了态度分歧。4月20日晚間,寒武紀、萬興科技、上海電影、中科曙光、南方傳媒、電魂網絡等一批涉及AI概念的上市公司集中披露股票交易異常公告。進入5月,AI大模型企業股價亦出現波動,如科大訊飛盤中大幅跳水,寶蘭德、三六零、高偉達等紛紛跟跌,昆侖萬維、劍橋科技企業股價跌幅一度超5%。

近兩個月的資本動向或許表明,市場已出現泡沫警惕。正如中歐資本董事長張俊今年4月表示,資本作為AI行業發展重要的外界影響因素之一,應該回歸冷靜。

這使人想起AI大模型之前的另一大熱概念元宇宙,曾經受資本追捧的程度與今日的人工智能不分軒轾。臉書創始人紮克伯格甚至将公司更名為“元”,在其領銜下,元宇宙關注度和商業價值直線飙升。然而,好景不長。“谷歌趨勢”網站顯示,2022年元宇宙的搜尋流量下降約80%,微軟成立僅四個月的“工業元宇宙團隊”于今年2月解散,華特·迪士尼公司撤銷開發元宇宙戰略的小型部門……

對于元宇宙在短短幾年間“熄火”的原因,有分析師指出,這與其長期陷于概念炒作,消費者需求較為模糊有關。而目前人工智能實際上面臨同樣的情況,市場需求與前沿技術比對度不高,商業化探索仍在初始階段,警惕資本泡沫的出現,回歸價值投資視角是相當有必要的。

AI大模型回歸價值投資,長期成長性仍缺乏清晰标的

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公司的基本面和長期成長性是核心。目前,AI大模型賽道未來的高景氣度已經成為共識。不過聚焦到具體公司上可以發現,長期成長性仍缺乏清晰的投資标的。

擠出泡沫、脫虛向實,AI大模型正在回歸價值投資?

這與目前AI大模型細分賽道過多有一定關系。據悉,目前有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如OpenAI開發的GPT-4)、針對特定行業或領域的行業大模型(如谷歌開發專注醫療健康的Med-PaLM 2)、針對特定任務或場景的垂直大模型(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開發的圖像分割基礎模型Grounded-SAM)、進一步深度定制的專屬大模型四個類型。

衆多賽道下,企業紛紛加快布局,僅國内市場,截至目前已有30多款大模型,有業内人士指出,實際上參與研發大模型的企業數量已超過60家。

不過,雖然目前AI大模型公司衆多,但實際上各自的業務差異較大。有革新軟體生産力工具的,如針對搜尋領域的基于360GPT大模型開發的人工智能産品矩陣“360智腦”;有以引入插件的模式來創造AI生态的,如阿裡雲自研大模型“通義千問”,采取了OpenAI為ChatGPT引入插件同樣的邏輯。在遊戲領域,許多公司甚至提出“all in AI”,如英偉達推出為遊戲提供定制化AI模型服務的Avatar Cloud Engine (ACE) for Games,網易自研AI技術也應用于遊戲工業化全流程,關鍵環節的工作效率提升高達90%。不難看出,賽道之中的各個選手,很難在業務層面形成明确的對标關系,缺乏具體的估值錨。

其實,在行業長期處于上行期且格局尚未确定的背景下,以目前業務對應的估值衡量其投資價值存在一定的偏差,是以更需關注業務邊界拓展或新業務放量而産生的經營拐點,弱化其短期估值。

而經營拐點的出現,往往意味着公司商業模式的變化。換言之,一項新興技術要保持長期生命力,離不開商業化的廣泛落地,是以,從應用場景落地的角度來評判目前發展AI大模型企業的價值,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網易CEO丁磊也表示,未來在AI大模型競賽中,真正的勝者是能選擇好應用場景的企業。網易的首要任務是探索AI大模型在不同産品場景下的應用,并研發出更符合使用者體驗的優質産品。

這或許不僅是網易需要做的,也是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逐鹿萬億市場,應用場景鋪設邏輯浮現

AI大模型無疑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市場,根據IDC的報告顯示,全球AI市場規模将在2025年增長至2218.7億美元(約1.5萬億元),而中國作為全球人工智能重要市場,随着AI應用的不斷落地,預計2019-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産品規模将以26.8%的CAGR增長,帶動相關産業以27.8%的CAGR增長。創新工場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李開複在2023中關村論壇“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分論壇上就表示,AI大模型蘊含幾十萬億美元商機。

擠出泡沫、脫虛向實,AI大模型正在回歸價值投資?

不過想要逐鹿這片萬億市場,首先需要解決目前AI大模型廣泛應用困難的問題,不少業内專家認為,AI大模型落地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過程。缺乏标準化資料、高昂的算力成本,都制約着AI大模型實作商業化和規模化,如GPT-3訓練的算力成本就超過了400萬美元。而目前AI的技術前沿性與商業化落地之間仍未融合也意味着,誰家的AI能率先完成泛化應用,誰就能赢得這場賽跑。從目前市場的情況來看,應用場景鋪設邏輯逐漸浮現,一批有潛力的企業将加速釋放價值。

目前,AI的應用場景鋪設,主要是從四方面來進行,一是通過人工智能優化産品與服務,如美圖公司以AI為技術支撐,針對使用者真實變美需求推出美顔相機發型管家。二是提升使用者體驗,如淘寶推出的AI BUY,幫助消費者提高購物效率。三是降低營運成本,如順豐的AI ARGUS,提升了自動化作業能力,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四是創新商業模式,如維智科技推出的決策平台WAYZBANK提高了銀行等金融場景生态的決策效率。

場景鋪設的邏輯,實際上與AI大模型的本質不謀而合。李開複認為,AI大模型最容易賦能的是那些已有海量的資料,而且資料被結構化整合的行業,如遊戲、金融,而在制造、零售、健康、醫療等領域,資料彙總和落地基礎搭建并非一蹴而就,仍需要一定時間。

其中,遊戲素來被業内稱為“AI訓練場”,從AI大模型在遊戲行業的應用,或許能窺見其将來賦能其他行業的路徑。

一方面,目前AI大模型對于文字和圖像的處理能力已經成熟,根據開發者所提供的關鍵詞,AI大模型能快速生成大量素材,提升效率,優化開發成本。如網易2023年第一季度财報中淨收入250億元、淨利潤76億元的資料超出市場預期,就與其推出的數十款AI提效工具有關。另一方面,不少遊戲公司在遊戲中應用AI大模型生成對話技術,為玩家提供更好的互動感和遊戲體驗。如遊戲《九畿:岐風之旅》中的智能萌寵“玖玖”就是利用AI大模型設計的生成式對話智能精靈,能與玩家進行自然、個性、有趣的對話互動,提升了遊戲的趣味性。

而AI大模型能賦能遊戲發展,與其開發流程易标準化、資料累積和場景學習難度較小、容易規模化複用有關。基于此,為了實作AI大模型在更多行業的規模化複用,就需降低應用門檻以及邊際成本,開發預訓練大模型可以說是必要舉措。

在這一方面,目前許多企業已經開始相關布局,如網易承擔浙江省級尖兵項目“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雲平台”建設,華為近日釋出業界首個千億參數中文語言預訓練模型雲盤古NLP大模型,Meta開源了SAM模型,向視覺基礎模型縱深邁進。

可以預見,随着資料量和計算能力的增長,AI大模型的準确性和泛化能力會進一步增強,将不斷塑造新業态、新場景,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屬于AI行業的“iphone時刻”有望真正到來。但行業的長期發展需要擠出資産泡沫,近期AI概念股價出現部分回調或許意味着,資本正在從短期炒作轉向長期價值,這對AI大模型的發展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