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概念書店迎開業潮 與線上平台錯位競争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作者:中國青年網
新概念書店迎開業潮 與線上平台錯位競争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坐落于北京798藝術區内的旁觀書社是一家折扣書店,在庫存書裡淘金,讓老書重回書店,旁觀書社找到了應對價格挑戰的一條破局之路。旁觀書社的折扣始于2021年,主理人吳敏說:“許多好書在淡出大衆視野後,存量多且折扣力度大,這讓書店能充分發揮選品優勢,以現金結算、折扣售賣,來保證書店的品種快速更新、現金流暢通。”

雍和書庭于2019年12月19日開業,一個多月後,疫情就來了,3年多過去,書店依然在。“書店從一開始定位就很明确,是一家簽名本主題書店,這是國内第一家。”雍和書庭創始人彭明榜說,這個主題決定了書店要做大量線下的圖書分享會、新書釋出會,把作家們聚攏到書店現場,“3年我們做了100多場線下活動”。

今年3月,北京市委宣傳部組織“實體書店的春天”采訪團,實地走訪了位于北京密雲、順義、朝陽、海澱、東城、西城的書店,調研實體書店現狀。

近年來,實體書店在圖書銷售市場佔有率的占比不斷下降。中金易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釋出的《2022年年度圖書市場資料報告》顯示,近兩年短視訊電商碼洋(一本書的定價或一批書的總定價,其貨币額俗稱“碼洋”——記者注)同比增長42.73%,實體零售同比負增長14.16%;2022年圖書市場傳統電商碼洋占比61%,短視訊電商占比18%,實體零售占比9%。

與此同時,卻又出現了一波波新概念書店的開業熱潮。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認為,這是當下實體書店轉型成效的直覺展現,“這些舉措滿足了人們對文化生活新方式、精神生活新體驗的需求,實作了與線上平台的競争錯位”。

提供文化閱讀産品仍是實體書店的根本

雍和書庭的售書方式很特别,盡管是線下,但一般不是讀者到店購買,而是以社群營銷為主,讀者先線上上預訂,然後書店請作家簽名後銷售。“我們都是全價,不打折,平均每個月的銷售額在10萬(元)以上。”彭明榜認為,一家實體書店要生存,一方面要和線上書店有差別,不打“價格仗”,給讀者一個全價買書的理由;另一方面要和線下的其他書店有差別,給讀者一個買書的理由。

讓彭明榜高興的是,咖啡文創等很多實體書店賴以生存的收入來源,如今在雍和書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家書店實作了以“賣書”生存的“初心”,“銷售簽名本帶來的收入占到95%以上”。

無獨有偶,2022年,旁觀書社對閱讀空間進行更新改造,撤除了飲品區。“我們希望把重點放在擅長的圖書選品和銷售上。”吳敏說,由于折扣,書店的圖書銷量越來越多,餐飲僅占營收的10%,“撤掉餐飲反而有助于提升機關坪效(店鋪機關面積的銷售額——記者注)”。改造後的書店引來更多讀者,今年春節期間甚至有數萬人次到店。

如果你浏覽各地的網紅打卡地,有一家書店大機率會赫然在列,它就是PAGEONE。成立于1983年的PAGEONE,不僅僅是一個圖書賣場,更是一個開放多元的文化空間。PAGEONE書店總經理陳鵬表示,門店在整體設計時會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則,在延續該地區既有肌理的基礎上,将它與書店的商業氛圍有機整合,打造具有人文溫度的文化與商業綜合體。

陳鵬介紹,書店的營收較為多元,主要來自圖書、餐飲、文創、文化活動和空間租賃等店内收入;同時對外的品牌輸出,包括閱讀空間建設、選品服務、供應鍊服務等,都是重要的收入闆塊。其中,與圖書和内容生産有關的闆塊仍是主營業務,占50%以上。“PAGEONE目前經營狀況良好。”他透露,從一季度的銷售資料看,已經恢複到2019年的80%-90%。

在徐升國看來,實體書店的圖書銷售功能下降具有必然性,未來的核心方向應是向賣服務、賣體驗、賣場景、賣空間轉化。但他同樣認為,喪失自身特色與主體性的轉型,容易陷入“昙花一現”或“東施效颦”的境地,抛棄提供文化閱讀産品和服務的根本,實體書店不會有未來。

“線上書店幫人們省時省錢,實體空間的功能之一是幫人們把省下來的錢和時間‘浪費’在更美好的事物上。”談及實體書店的未來方向,徐升國認為,重點在于找到大衆需求與書店可供服務的交彙點,提供線上場景無法替代的服務。元宇宙、VR、沉浸式劇本殺……這些可以“武裝”實體書店,助推書店向銷售全真閱讀等高端文化、知識體驗轉型。

讀者是書店最寶貴的“資産”

每到一座新城市,90後女孩王迪都會第一時間“找書店”。在店裡點一杯飲品,找一本開封的書,便可以坐下享受閱讀時光了。王迪希望實體書店能為讀者提供相對安靜的閱讀環境,最好還能有些會員專享活動。過去,她常去廣州、武漢的西西弗書店,還辦了儲值卡,算下來已消費幾千元。相比線上,王迪更青睐去實體書店買書。她說,自己是“想看書就立馬要看到的人”,而且,實體書店能讓她對書的品質有更直接的了解與判斷。

與許多來書店進行場景消費、體驗消費的讀者不同,書迷李朋逛書店的主要目的是選書,希望買到“過去沒注意到的書”。但他其實更習慣網購——在網上浏覽圖書推薦後迅速選書下單,“省時省力”。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知識很‘博’就難免不夠‘淵’,書店不是同樣的道理嗎?”李朋認為,一家書店的面積有限、容書量也有限,若對各種門類的書都有所涉及,單一門類的深度便會受影響。他希望實體書店能更加專業化,“每家最好專注深耕2-3個門類的書籍”。

和讀者的溝通,一直為實體書店所關注。讀者需要什麼,讀者有什麼意見和建議,也成為很多實體書店的必修課。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旁觀書社來了一位手持三腳架和相機的特殊讀者。他曾因購買某展覽的照片和吳敏相識,想在這一特别的日子為書店記錄影像。半個月後,吳敏收到了照片,并發朋友圈表達了對讀者的感謝。

雍和書庭與讀者的交流并不隻是在辦活動時,而是在每一日。“讀者經常來店裡和我們面對面交流,讀者有什麼需求,我們都會盡量滿足。”彭明榜說。

“對于PAGEONE來說,讀者是最寶貴也最被珍視的‘資産’。除了日常在門店面對面的接觸,我們每天都會通過會員系統、社群、自媒體賬号,與讀者保持密切的溝通。從選品、店内陳列,甚至是咖啡區飲品的研發,都會聽取讀者的合理回報。”陳鵬說,PAGEONE也一直在書店的商業屬性和社會公益屬性之間、獨特的品牌定位與年輕人的文化趨勢之間尋找平衡點。

不僅是資金支援,還為行業帶來信心

在“實體書店的春天”座談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副處長湛伍良表示,北京市對實體書店的扶持政策已連續實施多年,目前仍在不斷探索過程中。總的方向是要支援真正開書店的經營者,把錢用在實體書店發展上。從2016年開始,北京對于實體書店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除了直接的資金扶持之外,更多的是對北京政策環境的扶持,真正讓好的政策提振行業信心,溫暖行業從業人員。

北京市政府、朝陽區政府以及書店所在的751D·Park時尚設計廣場,曾多次通過減免房租、房租補貼、更新改造補貼、示範書店政策獎勵等方式,在資金上對旁觀書社給予支援。吳敏認為,這些強有力的舉措讓大家看到了政府對于文化事業加大投入的決心,給書店經營者吃了一顆定心丸,“這些落實到位的各項資金,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經營成本帶給我們的壓力,同時也鼓勵我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大衆閱讀推廣的工作中去”。

PAGEONE每年均能得到北京市委宣傳部及各門店所在區委宣傳部和文旅局的資金補貼支援。“這類補貼不單單是給予我們實體書店最直接的資金支援,更通過這種扶持,來引導實體書店更加注重質的發展,還能引導公衆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關注,不斷培養公衆更高的文化需求和追求,進一步促進文化消費。”陳鵬說,這不僅能讓書店“更長久地活着”,還能讓書店不斷思考如何能“更好地活着”。

彭明榜說:“政府對雍和書庭有支援和補貼,雖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但對緩解現金流的不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營造了一種很好的社會環境,并在精神上給了我們一種穩定、踏實的感覺,讓我們更加有信心去開好這個書店。”

徐升國介紹,近年來,國家為實體書店行業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援與實際援助,如進行資金補貼,以較低價格甚至免費為實體書店提供場地,購買實體書店的公共文化服務等,“全國每年為實體書店提供的各類補貼總計可達幾十億元”。

今年4月27日,中央宣傳部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通知》,明确鼓勵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與公共文化機構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全民閱讀品牌。

徐升國介紹,為支援、引導實體書店轉型更新,各地政府還為實體書店請專家進行相關教育訓練,提供專項資金——包括書店改造專項資金、書店技術更新專項資金、實體書店轉型研究課題的專項資金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見習記者 李丹萍 實習生 周冀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