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hatGPT:打破推薦算法的“牢籠”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猜你喜歡”為什麼沒能猜中我們的喜好?因為現有的推薦算法是沒有「感覺力」的,隻能用類比的邏輯來分析我們可能想要什麼。而以ChatGPT為首的LLM(大型語言模型)可以了解人的語言,它更能 “看透” 一句話背後的真實意圖,即有更強的感覺能力,恰好可以彌補現有推薦算法的缺陷。
ChatGPT:打破推薦算法的“牢籠”

也許,目前的推薦算法還不是那麼智能、那麼“懂我”:

  • 系統總喜歡推薦熱門的商品,可“我”偏偏是個特立獨行、喜歡小衆商品的人;
  • 系統總喜歡根據曆史購買清單來推薦,可“我”不需要買重複或相似的商品;
  • 系統總需要輸入明确的商品需求,可“我”往往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啥;
  • 而宣稱自己智能的「猜你喜歡」,“我”又不是那麼喜歡。

比如,同一個使用者可能喜歡同類型的商品(愛看科幻片的使用者可能喜歡《三體》)、相似使用者可能喜歡同樣的商品(使用者A與使用者B喜好相近,使用者A喜歡的東西,可能使用者B也會喜歡),但這是一場關于機率的遊戲。

系統猜我大機率喜歡什麼 ≠ 我真的想要。

而以ChatGPT為首的LLM(大型語言模型)可以了解人的語言,它更能 “看透” 一句話背後的真實意圖,即有更強的感覺能力,恰好可以彌補現有推薦算法的缺陷。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ChatGPT推薦系統 vs 标準算法,優勢在哪裡?大家也可以在文末留言讨論,ChatGPT會替代現有的推薦算法嗎?

先抛個人觀點,大型語言模型(比如ChatGPT)會沖擊現有的推薦算法,尤其是在大模型内置于手機等智能終端後,消費者更傾向于通過提問來擷取推薦而非看 “猜你喜歡” 。但目前的主流推薦算法,仍可能作為一種推薦思路,内嵌于大模型中。

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的優勢在于,可以根據我們的特定要求進行推薦,例如推薦一個擁有極佳兒童遊泳池的酒店、最具Instagram風格的餐廳、最安靜的吸塵器等,更加能滿足我們的個性化需求。相比之下,現有的推薦算法通過「類比」來推薦,就顯得不那麼走心。

當然,ChatGPT也有它的缺點,不能保證100%的準确率。而且,有些需求是被「挖掘」出來的。使用者可能會有自己也意識不到的喜好,沒有跟ChatGPT溝通。而協同過濾——基于同類人的喜好進行推薦,是目前來看比較有效的一種思路。

是以,我們不是要用ChatGPT去 “掐死” 現有的标準算法,而是應該為更好的産品or技術去努力。

01 發現算法之外的“漏網好魚”

現有的标準算法,往往熱衷于推薦暢銷商品:

畢竟大家都認證過好的東西,也大機率會被“你”喜歡。

而ChatGPT的推薦體系,更有利于發現被忽視的「長尾品類」。

長尾品類,往往很難被原有算法所發現和推薦,因為它們銷量較低、缺乏足夠的使用者回報和評價。然而,這些品類也許恰好是某些消費者所感興趣的。

ChatGPT就能充當這雙 “慧眼” ,發現算法之外的 “漏網好魚” 。

假設你購買了一本關于人工智能的書籍,比如《人工智能簡史》。

在原有的推薦算法下,系統可能會繼續推薦其它同類型書籍,比如《人工智能導論》、《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等。這些書籍雖然與已購買的書籍有相似的主題和特征,但卻可能有着高度重合的内容,比如人工智能的緣起、自然語言的應用等重複章節,不一定能激發起你的閱讀興趣。

而ChatGPT可能推薦一些相關但不同類型的書籍,比如《人工智能與哲學》、《人工智能與藝術》、《人工智能與社會》等。這些書籍雖然比較小衆,但卻有着不同的視角和内容,可以幫助你拓展知識面和視野。

是以,ChatGPT可以突破現有推薦算法的局限,不僅僅依賴于消費者的行為資料或者商品的特征資料,而是講究商品之間的「邏輯」關聯性。

此外,ChatGPT還能進行跨品類推薦,比如根據 “人工智能” 這個主題,推薦相關的課程、講座、遊戲、商品等,提高現有算法的豐富度。

02 從簡單的“推薦”到有力的“說服”

ChatGPT可以讓推薦更加有理有據,在推薦的同時生成符合人類語言習慣、通俗易懂的推薦理由,進而實作從簡單的 “推薦” 到有力的 “說服” ,更好地幫助消費者完成決策。

比如我們想購買一本經濟學相關的書籍,我們在京東上輸入“經濟學”這個查詢詞,将會得到一整版的推薦清單,比如《經濟學原理》、《國富論》、《思考的快與慢》、《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等熱銷書籍。這些書籍通常都會打上“回頭客10萬+”等以熱度為排序依據的标簽。

當我們想進一步判斷哪本書更契合我們的興趣和閱讀水準,則需要點開每一本書的詳情頁,檢視它們的詳細介紹、目錄、評價等,甚至打開小紅書等其它軟體,綜合對比每本書的優缺點,才能做出決定。

而ChatGPT可以直接告訴我們選擇的理由,幫助我們自動完成對比、篩選的過程。

比如,ChatGPT可能會為《經濟學原理》寫這樣的推薦語:

這本書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經濟學教材,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裡高利·曼昆編寫,系統地介紹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用生動有趣的例子和案例來解釋經濟現象和政策。這本書适合有一定數學基礎,想要系統地學習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讀者。

再如,ChatGPT可能會為《國富論》寫這樣的推薦語:

這本書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由英國思想家亞當·斯密于1776年出版,深刻地分析了自由貿易、市場競争、勞動分工、貨币銀行等經濟問題,提出了“自然秩序”、“看不見的手”、“自由放任”等著名的理論觀點。這本書适合有一定曆史背景,想要了解經濟學發展史和經典思想的讀者。

這些推薦語,不隻是介紹書籍本身,更簡明扼要地說明适合哪些讀者。

此外,我們也可以向ChatGPT提出更多的問題,比如“哪本書更适合初學者?”、“哪本書更側重于實踐?”、“哪本書評價最高?”等,ChatGPT可以作出相應的回答。

03 從“明确需求”到“模糊需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