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過度神化的「萬億英偉達」

作者:搜狐汽車
被過度神化的「萬億英偉達」

出品丨搜狐汽車 · 汽車咖啡館

繼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之後,又一家企業擠進市值“萬億俱樂部”。

5月30日美股交易時段,英偉達市值沖破1萬億美元大關,一天内暴漲超2000億美元,創下曆史最大單日漲幅紀錄,成為美股首個市值過萬億美元的晶片公司。

一時間,業内玩起了文字遊戲,英偉達值兩個台積電、五個AMD、八個英特爾,甚至是市值超三個茅台、單日漲出一個中國石油……這足以看出英偉達當下盛景。

被過度神化的「萬億英偉達」

遠超預期的業績增長和指引,被認為是引燃其股價單日激增的火苗。

就在這一曆史時刻的前五天,英偉達釋出2024财年一季度财報,總營收71.9億美元,超市場預期6.7億美元;淨利潤20.43億美元,超預期5.5億美元。

英偉達将其業績歸功于雲計算提供商、大型消費網際網路公司、初創企業等對人工智能資料中心産品的需求激增。

“AI的iPhone時刻來臨”,繼加密貨币、元宇宙後,英偉達憑借AI晶片産品再次獲得了财富秘密。Vanda Research分析師Lucas Mantle指出,英偉達股價飙升來自于投資機構對AI的看好和支援。

不過,仍有不少投資機構對英偉達一周内3000億美元的市值增加額及每股400多美元的估值持懷疑态度,且聲量不斷擴大。

在技術層面,AI替代人力的“奇點”還很遙遠,英偉達估值是否過高?AI概念的“嬰兒期泡沫“散去,英偉達的成長溢價能否持續?——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01 AI技術領先優勢被瘋狂「貨币化」

ChatGPT引爆生成式AI,支援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的GPU晶片被推向風口,這正是英偉達的技術主場,“萬億英偉達”也由此而來。

H100是英偉達去年釋出的AI主力GPU晶片,售價1萬美元起,據悉4月中旬在海外電商平台被炒到4萬-6.5萬美元,中國特供版A100也從6萬元左右漲至12.5萬元,并且一卡難求。

AI初創公司Core Weave稱H100為“地球上最稀缺的工程資源之一”,而ChatGPT訓練和推理過程,要用到超過1萬枚英偉達A100 GPU晶片的AI計算叢集。

據此,花旗集團分析師Atif Malik預估,ChatGPT可以為英偉達在一年内帶來30億美元至110億美元的銷售額。

諸如此類的增長預估,讓不少投行上調了英偉達股價目标價,摩根大通、富國銀行等金融機構将英偉達目标價調至420-500美元不等。

以Matthew Ramsay為首的Cowen分析師這樣描述英偉達——“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術領先優勢正在被貨币化”。

英偉達也信心滿滿地對下一财季給出110億美元的營收指引,同比增長32.7%,上下浮動2%,比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期的71.8億美元高出了53.2%。

有人狂熱,有人冷靜。

著名投資估值專家阿斯沃斯·達摩達蘭指出,目前在25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晶片市場,英偉達市場佔有率占到80%;達摩達蘭按最樂觀情況估算,10年後該市場規模将達到3500億美元,即便英偉達份額按100%計算,其估值也要比近期股價低20%。

“我喜歡英偉達這家公司,但如果作為一項投資,我怎麼都得不出每股400多美元的估值”。

達摩達蘭投資英偉達已有六年之久,5月30日他将英偉達剔除出投資組合,因為無法承受一周内3000億美元市值的上漲——“這是在挑戰可持續價值的絕對極限”。

02 估值過高,由概念驅動的成長溢價?

“英偉達估值過高,已處于泡沫階段。”有着“女股神”之稱的華爾街明星基金經理“木頭姐”凱西伍德已經公開唱空。

對于上市公司估值,華爾街常用"遠期市盈率"這個名額,即股價和未來12個月内盈利預測值的比值。

有行業人士發現,在投資者大買特買之後,英偉達的市盈率卻出現了下滑,英偉達目前的遠期市盈率約為45倍,5月18日該值曾高達62倍,而同行企業AMD的遠期市盈率僅為38倍。

英偉達的遠期市盈率過高且遠高于頭部科技同行,該行業人士做出了“英偉達目前價格被高估”的判斷。

前沿科技為消費和生活帶來想象空間,一直是美股追逐對象。摩根大通資料顯示,以前零售投資者最喜歡交易的股票是特斯拉,現在成了英偉達。

但不可忽視的是,雖然科技公司的出色業績提高了市場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預期,但這些前沿科技很大程度上仍是概念階段,比如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英偉達的人工智能願景。

目前,行業普遍認為AI離超越人力的“奇點”還很遙遠,行業人士表示真正的AI需要晶片算力的革命性重塑,真正AI生态背後至少是量子計算機,而量子計算機商用化的前提是——新的晶片材料的誕生。

比如碳納米材料替代矽基材料後基礎硬體的算力将提高上萬倍,就此而言,目前英偉達隻是圖形編譯智能化,稱不上是真正的算力革命性颠覆。

研究咨詢公司TS Lombard更是認為從嚴格的哲學意義上講,目前這一代AI即不可靠也不值得信賴,并做出悲觀判斷:“無法保證該行業将繼續沿着‘指數曲線’發展通用人工智能(AGI),即可以完全取代人類各方面能力的機器”。

從一定程度上說,英偉達的高估值更多是被創新技術的概念驅動,回顧英偉達每一次的市值跨越,背後都能看到一個科技概念的騰空出世,熱浪一過,等待的是下一個浪潮,或是成長溢價的降低。

正如,“萬億時刻”不是英偉達市值唯一的“高光時刻”。

2017年,加密貨币熱潮下英偉達市值首次破千億美元;2020年,疫情催動資料中心業務增長,英偉達市值突破3000億美元;2021年,元宇宙興起、加密貨币回熱,英偉達市值突破8000億美元。

而2022年,英偉達市值從超8000億美元跌落不足3000億美元,這背後有着疫情紅利消失、元宇宙熱潮退去等原因。

成為“萬億英偉達“的三天後,截至6月2日美股收盤,英偉達股價報收393.27美元,市值達9726億美元,比5月30收盤價跌落2%。

03 來自未來競争者和最大市場的不确定性

據财聯社消息,“木頭姐”凱西伍德公司旗下的旗艦産品ARK Innovation ETF早在1月份就清倉了英偉達的股票,她預測繼英偉達之後,下一個搭上人工智能熱潮的将是“軟體供應商”。

凱西伍德表示:“英偉達每銷售1美元的硬體,軟體提供商、SaaS提供商将獲得8美元的收入”,她把籌碼押在了軟體股上,她預計這些股票最終會增長到英偉達的規模。

盡管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一直表示,公司的業務是銷售優化資料中心而非晶片群組件,也正是“軟硬結合”讓英偉達完成從遊戲硬體服務商到AI服務商的轉變。

但正如,差別于英特爾“晶片設計-制造”的垂直整合戰略,英偉達以“無工廠(fabless)”模式專注晶片設計,戰勝英特爾成為了美國市值最高的晶片制造商。

未來,專注做軟體的供應商是否會接過AI熱潮的接力棒,重新整理英偉達的“萬億時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而當下,英偉達要面臨更為棘手的問題——最大銷售市場可能存在流失風險。

2022年全年,英偉達47%的營收來自于中國市場。除了資料中心業務以外,英偉達在汽車領域仍有大量中國區業務,中國大部分高端車型都選擇了英偉達Orin晶片來布局汽車智能化。

但是,由于美國對出口中國的晶片技術實施嚴格限制和多輪制裁,将使英偉達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費市場的銷路受阻,英偉達未來可能遭受巨大損失。

"如果我們被剝奪了中國市場,我們沒有應急措施。因為世界上沒有其他中國,隻有一個中國。”黃仁勳曾表示。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面對晶片斷供風險,隻會加快國産替代的步伐,培育本土GPU企業;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也會抓住視窗期以最快速度吸收市場,黃仁勳已經有了危機感。

據日經亞洲,黃仁勳在台北國際電腦展期間的一場媒體圓桌會議上直言,英偉達必須跑得非常快,中國目前投入到晶片領域的資源數量非常龐大,不要低估中國在晶片領域的追趕能力。

黃仁勳正在展開對英偉達最大市場的保護。

近日,在接受英國媒體《金融時報》采訪時,他曾公開反對美方掀起對中國的“晶片戰”,讓美國公司遠離英偉達最大的市場之一。

據彭博報道,黃仁勳或将于6月前往中國會見騰訊、位元組跳動等企業高管。據悉他的中國行程接觸企業還包括理想汽車、比亞迪和小米。

毫無疑問,體量巨大、極富潛力的中國市場,英偉達不能失去。

但目前,在中國市場,也還缺少像英偉達、特斯拉這樣引領性、革命性的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