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艾迪芬奇的記憶》:死亡、荒誕、孤獨與愛

作者:往新緣99

在電影《尋夢環遊記》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遺忘,就是最大的死亡”,于是我相信“隻要記得,就會存在”,而這恰恰也是我在遊玩《艾迪芬奇的記憶》後最大的感受。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直面死亡;我希望,所有人都能被銘記。

有一本書叫《百年孤獨》,而《艾迪芬奇的記憶》就是遊戲版的《百年孤獨》,我相信每一位玩過的玩家都會對此有同樣的感覺。

簡介

《What Remains of Edith Finch》是一系列詭異的故事,講述了華盛頓州一個家族的種種怪談。玩家扮演的 Edith 将進入 Finch 家族的大宅調查家族曆史,試圖弄明白為什麼她是這個家族最後一個活着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又一個故事被揭開。這些故事的年代從遙遠的過去跨越至今,而且每個故事都以家族成員死亡收尾,頗有種看《死神來了》的感覺。遊戲始終不變的是第一人稱視角,而且都以死者視角來體驗死者逝去前夕的短暫曆程。重要的是遊戲以頗具藝術感的方式來向玩家展示過程是如何的迷幻與離奇,很有魔幻現實主義那味了。

小衆的步行模拟器遊戲

遊戲作為一種媒介,實質是在傳遞資訊,但其表達方式卻千變萬化。在《艾迪芬奇的記憶》中玩家不再能奔跑、蹲伏、跳躍,遊戲節奏緩慢,這種特點使該遊戲注定不能被期待高強度資訊與内容的主流玩家接受。

《艾迪芬奇的記憶》:死亡、荒誕、孤獨與愛

作為一款劇情類的叙事探索遊戲,玩家操縱“艾迪芬奇”隻能步行,沒有一點捷徑,這就迫使他們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優美的鋼琴曲、蘊含豐富内涵的旁白、美麗的風景之上。《艾迪芬奇的記憶》之類的步行模拟器實際上是對遊戲做了減法,這個減法降低了遊戲的可玩性,不過卻也“逼着”玩家去體悟遊戲的内涵,這種方法至少在這個遊戲裡成功了。

關于死亡,關于荒誕

遊戲全流程兩個多小時,恰如一部電影。如果你刻意去速通甚至可以通關後再退款。

芬奇家族最後一個活着的人——艾迪•芬奇,在母親離世之後順理成章地獲得了祖宅的繼承權,她帶着身孕獨自重返老宅,獨自探尋深藏在别墅中的家族成員的死因。

《艾迪芬奇的記憶》:死亡、荒誕、孤獨與愛

故事的開始,我們得知女主角艾迪芬奇的母親在不久前去世,而作為芬奇家族最後一位尚在人世的家族成員,艾迪順理成章地得到了家族财産——一棟有着百年曆史的老宅的繼承權。她決定回到那座既讓她感到恐懼又令她充滿懷念的故居,重新發掘和回憶自己家族成員的過往人生,用一個又一個生命逝去的故事向我們揭開橫亘在這個不幸家族頭頂、影響長達數代人的“詛咒”的秘密與真相。

嚴格來說,遊戲中各位家族成員的“死亡故事”基本都是互相獨立的,我們隻是借着艾迪芬奇的眼睛逐一去重新見證它們的發生,以家族樹的形式将這些獨立的事件再串聯在一起,由此感受芬奇家族死亡詛咒的不幸循環。然而在體驗過每段故事後,我們又不禁能從這些似乎并沒有太多因果聯系的故事中發現一種冥冥中的聯系:一種家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與秉性的傳達和展現。這裡我将把每位家族成員的人生境遇與死亡原因單獨總結羅列出來,以讓各位讀者窺見一二:(注意!這裡包含劇透内容。雖然枯燥的文字描述所能呈現的表現力遠不及遊戲中互動帶給人的體驗強烈,但若想在進行遊戲時能有一個最佳的情感上的沉浸式感受,還請暫時跳過這一部分,繼續閱讀後面的評測内容。)

曾祖母的長女:Molly(1937-1947)10歲

特點:總是覺得很餓,對母親有怨念(吃了鳥媽媽、兔子媽媽),愛幻想(貓→貓頭鷹→鲨魚→蛇,四肢越來越短,可能暗示 Molly 啃食自己的手腳)

死亡原因:吃了壞東西或者被蛇咬死(日記的記載可能是Molly的危險直覺)

曾祖母的雙胞胎兒子之一:Calvin(1950-1961)11歲

特點:固執,渴望飛翔、自由

死亡原因:受到 Barbar 的去世刺激,決定實作自己的夢想。在風的作用與爺爺的不相信下,固執、不停歇的蕩秋千,最終飛向大海獲得“自由”

曾祖母的父親:Odin(1880-1937)57歲

特點:迷信家族的詛咒

死亡原因:搬遷到自己新屋時遭遇海浪而死

曾祖母的次女:Barbara(1944-1960)16歲

特點:因尖叫有特色而成為童星,長大後星途暗淡渴望重回舞台

死亡原因:因父親手受傷父母趕去醫院,留在家中照顧弟弟 Walter 時遇到鐵鈎殺手竄逃到當地作案,擊倒鐵鈎殺手後卻被穿戴萬聖節服裝的食人暴徒殺害吃掉(她卻幻想成被粉絲吃掉);男朋友失蹤(估計也被吃掉)

曾祖母三子:Walter(1952-2005)53歲

特點:因姐姐Barbara之死變得膽小害怕死亡原因:因姐姐 Barbara 之死産生怪物幻覺,被母親鎖在地下室,依賴 12:00 火車準時經過而産生的震動過活,後因火車遲點等原因,連續一星期都沒有在 12:00 感覺到火車震動決定用錘子打破房間,直面所謂害死 Barbara 的怪物,被火車撞死

曾祖母的雙胞胎兒子之一,爺爺:Sam(1950-1983)33歲

特點:參過軍;對照相感到緊張;喜歡狩獵,鼓勵女兒嘗試新事物

死亡原因:在與家人狩獵時,女兒 Dawn 第一次狩獵射中的麋鹿沒死,在與戰利品合影時被鹿角推下山

曾祖母的孫子:Gregory(1976-1977)1歲

死亡原因:Kay 第二次折回時放掉水出口堵住,洗澡過程中幻想自己變成玩具青蛙,嬉戲時打開浴缸水龍頭,溺水身亡

曾祖母的孫子:Gus(1969-1982)13歲

特點:固執、愛獨處

死亡原因:因不願接受繼母而獨自一人在婚禮舉辦時放風筝,後被風吹翻的帳篷壓死

曾祖父:Sven(1915-1964)49歲

特點:熱愛做木工

死亡原因:在建造龍形梯時,崩塌身亡

前奶奶:Kay

特點:喜歡粉色

離異原因:Gregory 洗澡時,與爺爺打電話(夫妻此時可能已經感情不和)導緻溺水事故發生,最後倆人協定離婚

父親:Sanjay(生卒年不詳)

死亡原因:在地震中搶救傷員時不幸死亡(報紙有報道)

二哥:Milton(1992-?)

特點:熱愛繪畫,因主角所到之處都有 Milton 的畫作,可能 Milton 知道所有家族成員的經曆

失蹤原因:不明(Milton 畫了一扇門進去後沒再出來)

大哥:Lewis(1988-2010)22歲

特點:愛幻想,渴望航海出行;被心理醫生認為有精神疾病

患病原因:現實世界的單調、自身的碌碌無為

死亡原因:在幻想中獲得滿足感迷失自我,真假不分,另外心理醫生過失治療方法加劇了病情,最後在罐頭廠被鍘刀割下頭死亡

曾祖母:Edie(1917-2010)93歲

特點:迷信家族詛咒,曾經幻想過回到老屋子

死亡原因:猜測是在主角和母親離開老房子當晚最後一餐,飲酒與服用藥物發生不良反應逝世

母親:Dawn(1968-2016)48歲

特點:幾乎聽聞家庭所有成員的悲慘故事,丈夫死後對基督教信仰日增,兩個兒子先後失蹤、去世使她封掉家裡死亡成員房間的門,而崩潰帶剩下的女兒搬家

死亡原因:搬家後不久,生病離世

主角:Edith(1999-2017)18歲

特點:17歲懷孕,小時候喜歡鑽狗門進家,叛逆

死亡原因:難産

艾迪芬奇總共探尋了15位家庭成員的死因,也就是15個小故事,他們每一個人的死因都極其魔幻,可邏輯又顯得那麼正常。在這裡我想特别講述一下Lewis的故事。

他是一個印度人,一個罐頭廠勞工。他的桌上有很多書,但有一本書尤為顯眼——《The Red King’s Dream》(紅國王的夢),這也成為了後來lewis幻想的源泉。

《艾迪芬奇的記憶》:死亡、荒誕、孤獨與愛

故事從他寄給Dawn的信件開始,信件封面由兩個問号組成的兩個人頭組成,暗示了lewis對自己現實生活的質疑和具有雙重人格。

《艾迪芬奇的記憶》:死亡、荒誕、孤獨與愛

lewis一邊将魚放入閘刀,一邊向幻想世界靠近。随着他對幻想世界越來越着迷,他對現實世界就越來越厭惡,他切魚越來越熟練,母親卻越來越擔心他,lewis忘記了下班、忘記了休息。

《艾迪芬奇的記憶》:死亡、荒誕、孤獨與愛

在幻想的世界内他成為了國王,

我覺得,

這對于一個在現實世界裡從未獲得成功的人來說,

是無法抗拒的。

《艾迪芬奇的記憶》:死亡、荒誕、孤獨與愛

可是當他來到宮殿大門,發現自己仍隻能從邊上的小門進去,他的幻想瞬間破裂,他回到了罐頭廠。周圍不再是美妙的音樂,而是機器冷酷運轉的噪音。lewis仿佛看到了那在做着重複工作的自己,他不能再忍受自己了。頓時前方光芒萬丈,他又來到了宮殿,王後在等待着為他加冕,lewis終于加冕成王……

《艾迪芬奇的記憶》:死亡、荒誕、孤獨與愛

生命與死亡

關于生命和死亡的探讨,古今中外的文人學士都用過各種藝術或文學形式進行過深入的探讨。

例如東方的孔子,在社會轉型的特殊背景下,提出了人文情懷的生死觀。

“未知生,焉知死。”

莊子 “以死生為—條”,否定生與死的界限,甚至把死亡作為人生自由、幸福的最終實作。

在西方,古希臘的哲學家們也對生死在哲學層面上進行過數種探讨,蘇格拉底引入靈魂 的概念:

“我們認為死就是靈魂和肉體的分離;處于死的狀态就是肉體離開了靈魂而獨自存在,靈魂離開了肉體而獨自存在。”

在柏拉圖的著作《斐多》中,多次出現了“熱愛智慧”這個概念。古希臘哲學家們普遍認為,人生的終極追求是知識與智慧,隻有智慧是可以在死亡之際被靈魂帶走的。這些展現了西方古代哲學傳統的理性思維方式。

遊戲十三個角色死亡故事所表達的生死觀

許多朋友可能發現了,遊戲的叙事其實并不完善,直到結尾,是有很多坑沒有填上的,我個人認為,這并不是遊戲制作的失誤,而是制作者故意制造的一種像”斷臂的維納斯“的缺失美,雖然有些故事撲朔迷離,難以了解,那些在遊戲中都屬于邊緣次要的東西,但其故事的主旨是非常明确的,并不妨礙最後我們體會制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Molly吃壞東西去世,

Odin在搬去新房子時遭遇海浪身亡

Sven建造龍形滑梯時,滑梯崩塌身亡

Calvin不停歇的蕩秋千,最終飛向大海,

Barbara以尖叫聲聞名,故事模糊死因不詳

Walter長期生活在地下室,最終出去被火車撞死

Sam拍照的時候被鹿角推下山崖

Edie在主角和母親離開老房子的夜晚逝世

Gus在海邊放風筝,被風吹翻的帳篷壓死

Gregory,洗澡時被淹死,

Dawn搬離後病逝

Lewis幻想症最後在罐頭廠被鍘刀割下頭死亡

主角艾迪芬奇,難産而死。

關于Milton在遊戲中時比較神秘的,喜歡繪畫,失蹤,但我們可以肯定他知道真相。

整個故事看起來離奇、荒誕、詭異、不知所雲,最後感受到的卻是發自心底的憂傷與凄涼。

它并沒有嚴肅莊重地與玩家談論生死觀,隻是表明了一個觀點,你還擁有生命,就是一個莫大的幸運。

在故事的最後,Edith并沒有找到破解詛咒的方式,她自己也沒有逃脫”詛咒“的厄運,至于艾迪的孩子,最終是否會被詛咒波及我們也無從知曉了,或者說,詛咒到底是否真的存在也難以确定。

哪怕詛咒奪去家人的生命、奪去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死亡卻無法阻斷互相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感就是愛,愛可以穿越時空與生命的阻礙,抵達世間的每一個地方,即便是死亡也無法阻止愛的延續。詛咒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命,珍惜來之不易的情感,這才是遊戲要告訴我們的。

在這款遊戲裡玩家會經曆多次死亡,每一次死亡都會有很強的代入感,那些死亡像一首荒誕的詩篇,它們編織在一起向我們訴說“死亡是一個涼爽的夜晚。”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我都覺得人生漫長無味,說實話這不應該是一個年輕人該有的心境,面對現實的無奈和對自己的失望,我似乎隻有思考死亡了……

玩完這款遊戲後我明白了托馬斯那句詩的意思:“不要溫和的走進那個良夜。”

我的母親有過一個弟弟,對于那位舅舅我已經沒有任何記憶了,隻是偶然聽到母親和外婆說起曾經我很喜歡讓舅舅抱我……後來舅舅走進了那個良夜,是因為什麼已經不得而知了,我沒有去問,怕勾起母親還有外公外婆他們的回憶。

林宥嘉在《早開的晚霞》中唱過:“反正我比你更熟悉那黑暗。”,這首歌是以父親不舍女兒的口吻唱出來的,整首歌充滿了悲傷的氛圍。

曾經不止一次我也差點做了那早開的晚霞,像我的舅舅一樣,像我的大姑一樣,我差點就延續了我們這個家族的詛咒:兩個兒女總有一個會自殺。

在讀過托馬斯的詩後,在讀了其他文學大哲對死亡的思考後我豁然開朗了。

死亡确實不是一件大事,在時間和空間的尺度上它微乎其微,但對于自己和家人來說就不一樣了,死亡意味着永别,那之後的年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