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問中國經濟

作者:春河月亮
十問中國經濟

視訊加載...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始。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資料已經公布,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内外環境,我國經濟整體保持複蘇态勢,主要宏觀名額在合理區間内,在整體"穩定"的基礎上繼續向高品質發展"推進",為實作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但與此同時,經濟增長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全國各地的電力受到限制......全球疫情趨勢和經濟趨勢趨于複雜,新舊問題交織在一起,風險挑戰絲毫未減。

觀察中國經濟,要從全面辯證的長遠眼光看,才能認清短期波動的大趨勢,在壓力挑戰中探索深厚的動力,在亮點韌性中提振信心,為堅定不移地推動高品質發展拉力。

新華社記者近日梳理了社會十大關注點、國内外關注熱點問題,采訪了權威部門和權威機構作出回應。

十問中國經濟

(一)如何看待目前的經濟走勢,中國的經濟實力?

與今年前三季度相比,中國經濟同比增長9.8%,兩年均增長5.2%,第三季度同比增長放緩至4.9%。

前三個季度9.8%的增長率遠遠高于年初确定的"超過6%"的年度增長目标,也高于全球平均水準和主要經濟體的增長率。應該說,中國經濟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保持持續複蘇。

但與今年一季度18.3%的增速和今年二季度7.9%的增速相比,第三季度"突破5"的增速備受關注,甚至引發了一些擔憂。

季度增長放緩的原因是什麼?

基數效應是一個主要因素。-6.8%,3.2%,4.9%,6.5%,中國經濟近四個季度劃定的上行線,預示着中國今年經濟走勢必"高低",斜率更高。

短期因素也有一定的影響。下半年以來,國内疫情已部分分布,河南和山西先後遭受暴雨和洪澇災害,再加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大宗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經濟複蘇之路遇到困難。

在監管工具豐富的情況下,經濟增長不能快于還可以——面對經濟下行的挑戰,中央要保持戰略決心,堅決不搞"大水淹",采取持續努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減少對房地産和債務的依賴等舉措, 釋放粗放增長的老路,堅定不移地向高品質發展發出政策信号。

"從長遠來看,第三季度的放緩對中國經濟有利。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評論說,如果中國不進行這些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會更快,但中國經濟可能走在正确的軌道上。

要觀察經濟形勢,不僅要看短期,還要看長遠,看全局,才能蒙上雲彩,看趨勢。

在多重風險的挑戰下,中國經濟"穩定"的特點依然鮮明,亮點突出。

十問中國經濟

10月23日,一名畢業生(左)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100場比賽學校招聘"活動南昌大學主會場與一家招聘公司的員工交談。新華社記者 彭兆志

"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經濟名額顯示,中國經濟"基本面市場"依然穩固——

在前三個季度,經濟仍在合理區間内運作;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045萬個,全年目标的95%已實作;消費物價同比上漲0.6%,整體物價水準穩定;進口、出口和外國投資保持高位,外匯存底連續五個月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

十問中國經濟

6月8日,收割機在山東省臨沂市平義縣的一片麥田裡采收小麥。新華社(吳繼權)

生産形勢穩定良好,創新勢頭不斷增強——

秋季糧食産量已經敲定,全年糧食産量有望再創新高,前三季度,高新技術制造業産量和投資兩年均實作兩位數增長,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內建電路産量同比增長172.5%、57.8%、同比增長43.1%。...

十問中國經濟

7月1日,工業機器人在江蘇省南京市江甯區南京伊斯頓自動化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進行運作測試。新華社記者 李波

企業利潤穩步增長,經濟效益不斷上升

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9.5%,同比增長42.9%,而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回升總體平穩,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6.3%。

在多次測試下牢固地培養信心,穩定恢複需要保持清醒。

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國内和國外形勢比較複雜,第四季度和明年初,經濟增長仍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在四大宏觀經濟名額中,就業結構性沖突凸顯,CPI與PPI之間的"剪刀差距"正在擴大,在三駕馬車中,制約投資和消費需求的因素更多。

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堅信,雖然我國經濟面臨更加複雜的階段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但我們有辦法和能力穩定經濟持續複蘇,保持戰略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的内生力量。

面對壓力,信心比黃金更珍貴。

中國是一個韌性很強的超大國,這來自于近1.5億市場主體的競争力,來自于經濟體系的完整性,來自于超大型的國内市場,來自億萬人民通過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目前,國際機構普遍預測,今年中國經濟仍将增長8%左右。

縱觀大勢,我們完全有能力和資格實作今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标,中國的長期積極趨勢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必将走上高品質發展的軌道。

十問中國經濟

(2)消費和投資的強項是什麼,擴大内需的遊戲應該如何玩?

消費和投資是擴大内需的"雙引擎"。今年上半年,内需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超過80%。

消費正在回升。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057億元,同比增長16.4%,保持兩位數增長。9月份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4%,較上月增長1.9個百分點,銷售額進一步加快。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中國消費市場的韌性更加突出,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作用更加明顯。前三季度,最終消費者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增長3.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更新消費快速增長,線上消費持續升溫。

消費也出現了起伏。8月份,受疫情多點爆發影響,消費量同比僅增長2.5%,比上月下降6個百分點,為近一年來的最低水準;

十問中國經濟

10月2日,人們在上海豫園玩耍。新華社記者 王翔

投資也有亮點。前三季度,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7.3%,實作穩定增長。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5個百分點,高于總投資增速,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8.7%。

但還應注意的是,前三季度,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較上半年有所放緩。疫情多次對服務消費和接觸消費産生持續的負面影響,由于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以及疫情和形勢的影響,投資增速放緩。

鑒于目前動蕩的外部環境以及今後一段時期出口增長可能放緩,穩定和擴大内需更為重要。

未來的消費趨勢是什麼?從去年的基數因素來看,今年整體消費增速将呈現"高後低"的格局,10月及整個第四季度消費将繼續穩步回升态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達到44萬億元。

總體來看,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更新勢頭明顯,消費複蘇基礎依然健全。

十問中國經濟

10月7日,兩名年輕人在北京一家影院觀看電影《長津湖》的海報。新華社記者 李鑫

中國人的消費潛力是什麼?通過這組資料可以看出:國慶檔電影《長津湖》自上映以來,票房已突破52億元,超過1億人看了這部電影,外媒稱贊這是"好萊塢電影爆發無法比拟的驚人數字"。門票在北京世界旅遊度假區開幕當天迅速售罄。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票秒"反映了中國遊客的巨大消費熱情。

未來,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将繼續落地:進一步穩定和提振大宗消費,加快發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大農村市場開拓力度,促進食品飲料市場更快更好地複蘇,促進新消費加快發展......預計消費潛力将進一步釋放。

穩定的投資增長也得到了支援。近日,浙江、天津、湖南等重大項目相繼啟動。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制定了擴大有效投資的"路線圖",102個重大項目穩步推進。未來幾個月,更多擴大内需的措施出台有望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體系,進一步平滑内經濟周期,更有效地激發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

十問中國經濟

(三)外貿的"高光時刻"能否持續下去,如何穩定主體秩序?

外貿方面,在最新的三季度中國經濟報告中,可以說是衆多資料中表現非常亮眼的——

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8.3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7%,特别是出口異常強勁的9月份,同比增長28.1%,遠超市場預期,日益刺激國民經濟。

今年以來,一些外國機構和外國媒體多次注意到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強勁。路透社稱,中國的供應鍊韌性很難被低估。巴克萊(Barclays)的分析師表示,這反映了"全球對中國商品的持續需求"。

十問中國經濟

9月28日,"上海"中歐班輪從上海到德國漢堡首次亮相。新華社記者丁婷

在疫情沖擊下,全球貿易萎縮,但中國對外貿易連續16個月保持正增長,特别是今年以來保持兩位數增長:陸路運輸,以"鋼駱駝隊"為稱的中歐縱隊,累計4萬餘列,成為各國攜手抗擊疫情的"命運紐帶";

十問中國經濟

10月23日,一艘船停靠在唐山港京塘港的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外貿的"高光時刻"源于中國有效防控疫情的"紅利效應",也是中國長期良好基本面、外貿韌性和實力的展現。

全球商品貿易的最大不确定性來自疫情。中國率先控制疫情,有序恢複生産,為生産和出口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在明亮的資料背後,不乏擔憂。縱觀今年以來的外貿資料,從季度來看,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率在第一、二、三季度呈現逐漸下降。從月度來看,9月份進出口增長比8月份低3.5個百分點。

十問中國經濟

這是10月15日在廣東省廣州市拍攝的第130屆廣交會的場景。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考慮到去年下半年外貿基數走高等因素,今年外貿增速回落,整體"高後低"趨勢是高機率事件。特别是在近期部分地區疫情爆發和電力供應制約的情況下,也形成了定制出口。訂單激增、運力不足、運費高企、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币匯率升值壓力大的背後...有貨不能出去,有就沒有利潤,成為很多外貿企業的後顧之憂。

外貿的"高光時刻"能持續多久?

一方面,随着全球疫情逐漸得到控制,複産加速,外需增加,将進一步拉動我國出口,但另一方面,防疫物資等"一次性因素"出口量的急劇增加将逐漸消退。正反因素互相影響,外貿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小。

展望未來,雖然第四季度進出口增速或略有下降,但我們仍有理由有信心:中國長期良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外貿量穩定、按質增長的發展趨勢有較好的支撐,國内外雙周期互相促進, 我國外貿附加值和出口産品不斷提高,一系列穩定的外貿措施紛紛落地,有助于緩解外貿企業的擔憂。

據有關部門監測,到明年一季度甚至上半年,重點外貿企業的訂單仍然充足。可以預期,全年進出口仍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在我國經濟的拉動下,外貿将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十問中國經濟

(4)如何看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走好高品質發展的道路?

在目前中國經濟複雜動蕩的形勢下,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如何把握?

10月21日晚,國家發改委宣布,将重點重點産業重點重點産業逐漸實施和推進節能降碳,重點關注鋼鐵、電解鋁、水泥、平闆玻璃、煉油、乙烯、合成氨、電石等重點産業。

十問中國經濟

10月15日,勞工們在河北省任丘市河北新鐵虎石油機械有限公司檢查産品品質。新華社記者 穆宇

經濟發展壓力越大,問題背後的本質就越明顯,就越能突出高品質發展的決心和決心。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特點更加鮮明,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品質效益不斷提升,發展勢頭不斷增強。特别是産業産能使用率處于良好水準,企業資産負債率下降,教育、衛生等補充闆投資增長速度快于全部投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持續鞏固。

但與此同時,受國内經濟複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等因素影響,部分資源型産業再次呈現擴張态勢,"兩高"項目呈上升趨勢,上半年9個省區能源強度未同比下降。

分析人士警告稱,随着國外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主要經濟體的産能開始複蘇,并警惕出口回落導緻産能過剩問題上升。

這些現象突出表明,供給側仍然是目前和未來時期經濟工作的主要沖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而且仍将是經濟工作的主要方向。

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确堅決遏制了"兩高"工程盲目發展;從中央生态環保督察到專項檢查,不少地方被點名曝光;高耗能行業的用電量受到嚴格控制。堅持把房子是用來住的,不用來投機定位,不把房地産作為刺激經濟的短期手段,加快發展經濟适用房......

随着一系列務實措施陸地:9月份,粗鋼、鋼材、電解鋁等産量在上半年創下近年來新高,鋼材出口量也已從上半年高位跌至500萬噸以下。

"中國經濟放緩不足以阻止它推出一系列政策,将長期結構性改革置于短期增長之上。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上的一項分析,前三個季度9.8%的增長率遠高于超過6%的全年增長目标。這為中國擺脫傳統增長模式提供了一個"機會之窗"。

事實上,早在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要利用寶貴的時間視窗,着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品質發展為"十四五"規劃的良好開端。建構新的發展格局,第一步是看新氣象,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賴于改革創新。今年以來,從鞏固"三到一降"的成績,到推進高标準市場體系建設,從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到努力建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從支援浦東新區高層改革開放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先區域,再到努力建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加快海南保稅港建設改革創新繼續打下基礎,重點關注制約供需适應和要素流動的阻斷點。

半百英裡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把握穩中進的大基調,牢牢把握這條主線,堅定幹、大膽、紮實、精準,永不回頭,中國經濟必将迎來高品質發展的光明前景。

十問中國經濟

(五) 如何有效處理電力限制問題,如何確定今年冬明春安全穩定的能源供應?

9月中旬以來,國家電力供需緊張,部分地區已采取有序的用電措施,9月23日至26日,少數地區出現對電力的踩刹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十問中國經濟

安徽省策州市千英子煤礦勞工篩電煤10月 新華社記者韓旭

我國發電量中燃煤發電占比較高。電力限制反映了能源,特别是煤炭的供需緊張。

在全球範圍内,今年以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經濟逐漸複蘇,全球能源需求顯著增加;

國内,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導緻煤炭供需緊張,價格大幅上漲。發電企業的大規模虧損影響了發電能力和意願。

十問中國經濟

10月2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延能合肥發電有限公司,從業人員通過大螢幕監控發電運作的各個方面。新華社記者 劉俊喜

與此同時,一些省份經濟複蘇強勁,電力需求快速增長。從1月到9月,用電量增長率達到12.9%,在很多省份達到16%到20%。如此高的用電量增長給電力供應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特别是一些地方對高能耗、高排放産業的依賴性依然強,大量"兩高"項目,加劇了能源供需緊張。

此外,水電缺水和新能源的不穩定也影響了供電能力。

目前,北方地區已進入采暖季。據預測,今年冬季北部等地區的氣溫低于一年中同期,甚至可能是極端天氣。

今年冬天,中國能否確定能源供應安全穩定?

劍指煤炭價格非理性上漲——10月19日晚,國家發改委發表系列文章稱,将采取包括合法幹預煤炭價格在内的一系列必要措施,推動煤炭市場回歸理性,確定能源安全穩定供應。19日晚,動力煤期貨主合約在短時間内"鎖定"闆塊。現貨市場,煤炭價格接連下跌。

加快安全條件下煤炭産能釋放。9月底以來,新增一批煤礦獲批,日産量較9月增加120多萬噸,10月18日日産量突破1160萬噸,為今年最高水準。

十問中國經濟

這是10月11日拍攝的天津港煤炭碼頭夜間營運的景象。新華社記者 李然

國家能源局已經宣布,将積極推進新能源發電項目能夠做得越來越多,進一步提高供電能力。

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的浮動幅度不得超過目前上漲幅度的10%,浮動原則不得超過15%,原則上應擴大到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的市場交易價格不得以浮動價格的20%為限制。

此次改革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燃煤發電企業的經營困難,鼓勵企業加大電力供應力度,而且可以更充分地傳遞發電成本的上行壓力,遏制不合理的用電量,促進産業結構轉型更新。

這個冬春節,如何保證群衆平安溫暖?

國家有關部門近日發表多份聲明,充分保障今春兩季民生用電、用氣。

據統計,我國居民約占總用電量的15%,民生用氣占總用氣量的不到50%。為確定民生火電供應穩定、價格穩定,國家發改委推進煤炭發電合同、民生用氣中長期合同全覆寫。目前,絕大多數省份的合同簽訂率達到或接近100%,部分省份在中長期合同煤源已經實施銜接,正在緊緊推進簽約。

同時,有關部門引導地方和企業堅持民生優先,科學制定有序的能源利用方案,確定民生不受影響。

十問中國經濟

(6)中國如何在新一輪全球供應鍊重組中采取主動?

一些國家正在逆全球化,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對全球産業鍊的穩定和供應鍊的順暢流動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從防疫物資短缺、停産,到疫苗供應不足、制造"核心短缺",供應鍊風險在全球範圍内越來越突出。

目前的"晶片短缺"就是典型的情況。從手機、電視、電腦、汽車等行業,到5G、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很多都在遭受"工業食品"晶片的短缺。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供應鍊布局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在外部沖擊下,供應鍊越長,破損風險越大。在供應鍊方面,該行業的流行語已經從前幾年的"低成本"轉變為今天的"彈性"。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考慮平衡生産力和工業安全,全球供應鍊調整正在加速。

供應鍊本地化、區域化、去中心化的趨勢更為突出:美國、歐洲等經濟體紛紛加快出台制造業搬遷計劃,加速全球供應鍊向本土化邁進。在縮小全球供應鍊的同時,跨國公司正在進一步推動供應鍊與近鄰的融合,使全球采購多樣化和多樣化,包括增加中國以外的采購來源,以降低集中采購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供應鍊的調整是否會對中國産業鍊的安全構成挑戰?

就中國市場而言,國内确實有一些外資企業加快布局調整。特别是在疫情爆發後,偶爾有報道稱外國公司宣布關閉在中國的工廠,這一度引起了人們的擔憂。

但是,要看到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布局一直處于動态調整中,随着中國産業更新和生産要素比較優勢的變化,一些跨國企業會離開,一些新的企業會進入。但總體而言,外資企業進入更多、更少、更多、更少。對于一些中低端産業來說,走出去,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也符合我國高品質發展的趨勢。

這一次,中國控制了疫情,為産業鍊和供應鍊的正常運作提供了穩定和安全保障,增加了跨國公司布局的粘性。外媒報道稱,一批曾想離開中國的跨國公司正計劃盡快将東南亞的工廠遷回中國。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已成為"可靠的生産基地"。

中國對外資的"磁吸"正日益增加。調查顯示,在中國的外資企業中,90%以上主要針對中國市場。中國擁有14億人口和4億多中等收入人口,其規模和增長潛力無與倫比。加上行業完備、基礎設施完善、人力資源豐富等綜合優勢,已成為吸引外資的磁石。

商務部公布的資料也證明了這一趨勢:1-9月,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達8595.1億元,同比增長19.6%,持續兩位數增長,凸顯中國仍然是全球最佳投資目的地之一。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如何主動加快全球供應鍊調整?

在疫情的沖擊下,中國供應連結清單現出較強的韌性,但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未來關注産業鍊供應鍊斷點阻斷點,提高穩定性和競争力,是重要而緊迫的。

加強産業鍊科技創新和供應鍊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進應用研究,開展專項行動加強産業鍊,實施産業基礎再造項目,加快解決"卡脖子"問題,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特殊新"中小企業......中國正在努力加強這一鍊條。

值得注意的是,加強産業鍊供應鍊自主可控的能力,并不意味着走向封閉和内顧,而是在開放合作中提升開放水準,打造更強的綜合競争力。

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充分調動生産要素的活力和紅利,加大區域和全球的去中心化布局,形成多元度立體産業鍊和供應鍊體系,并發起更多擴大開放的舉措,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鍊重建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十問中國經濟

(7)如何看待"做大蛋糕"和"分蛋糕",實作共同富裕的基礎是什麼?

浙江省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亮相",中央财政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切實推進共同繁榮問題...

十問中國經濟

這是浙江省嘉善市耀莊鄉橫崗村(無人機照片),拍攝于7月12日。新華社記者 徐偉

今年以來,随着共同繁榮部署逐漸開始,社會關注持續升溫。同時,也有個别有偏見的聲音,将促進共同富裕誤讀為"吃鍋飯",平等主義,甚至"劫持富人和窮人"。

在目前的時代和曆史條件下,為什麼要把逐漸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呢?如何促進共同繁榮?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的共同期望。

十問中國經濟

9月22日,農民們參加了在浙江省建德市大同鎮舉行的稻田趣味運動會"采米接力"趣味比賽。新華社記者 徐偉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的新變化,把逐漸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打赢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現在,已經到了紮實推進共同繁榮的曆史階段。

我們正朝着第二個世紀的目标邁進,适應社會重大沖突的變化,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人民幸福的重點,不斷鞏固黨的長治之本。

促進共同繁榮也是中國發展的現實需要。目前,我國發展不平衡現象依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配置設定差距較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改革對就業和收入配置設定産生了深遠影響,包括一些需要有效處理和解決的負面影響。

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樣,全民共同富裕是一個整體理念。

綜合來看,共同富裕是14億人的繁榮,不是少數人的繁榮,不是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富裕,是實作人類全面發展和社會整體進步,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從差異來看,中國不同的地區、城鄉資源禀賦是不同的,每個人的能力和素質也存在差異。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區,所有人同時富裕,不同地區和人群也不能實作統一的收入和生活水準。

從階段性來看,實作共同富裕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要保持曆史的耐心,不超越實際發展階段,在經濟持續發展和财政資源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實作共同繁榮,"做大蛋糕",高品質發展是前提和必要條件。

共同繁榮不是支援懶惰的人,我們應該鼓勵勤奮創新緻富,為人民提高教育水準,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包容和公平的條件,防止社會階層固化,暢通向上流動的管道,為人們緻富創造更多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 以避免"内部體積""平放"。

共同富裕不是"吃大鍋飯",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共同發展各種所有制經濟,大力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繁榮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成長。要讓一些人先緻富,同時要強調先富,後富,後扶富,注重鼓勵勤奮,合法創業,敢于創業成為富強領袖。

實作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之一是通過收入配置設定改革"瓜分蛋糕"。

正确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建構初次配置設定、再配置設定、三次配置設定協調的基本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調整力度,提高準确性。其中,慈善等第三次配置設定是在自願的基礎上,起到完善配置設定結構的補充作用,不是強制性的,國家稅收政策給予适當的激勵,不能被誤解為"富人和窮人"。

在"瓜分蛋糕"的過程中,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整高收入,打擊非法收入,推動形成我國中大型、雙頭橄榄配置設定結構,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實作共同富裕将是伴随我國現代化建設程序的艱巨而長期的任務,我們必須腳踏實地,長期努力奮鬥,實作共同繁榮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看到和感受"的目标,激勵我們更加積極有效地為之奮鬥。

十問中國經濟

(八)如何規範部分行業發展,加強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會帶來什麼?

近來,有關部門對資本無序擴張、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出台了一系列監管措施。

整頓市場秩序,依法促進公平競争,是成熟市場經濟的表現。一系列針對"無序"的監管舉措強調"規範"。

近年來,在一些領域,資本無序擴張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迫使經營者"兩選一"和"銳利并購"等行為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損害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

面對市場混亂和部分行業發展趨勢,一系列監管措施是促進相關行業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切實行動和必要措施。

随着一些行業監管部門監管的加強,出現了一些"打壓民營經濟"的曲解和雜音,毫無根據。公平競争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加強反壟斷,進一步推動公平競争政策的實施,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内在要求。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釋出的《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20)》,"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争"案件數量在壟斷行為方面較高。從領域來看,涉及公用事業、醫藥等領域的反壟斷執法較多。

這充分證明,反壟斷是針對違法行為的,而不是針對特定所有權的企業,更不用說針對特定的所有權了。

資本是促進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經過幾十年的持續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積累了巨大的資本能量。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就是要通過引導和調節,使資本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在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争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而不是與社會貿易商争奪最後的"銅闆"。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嚴格的執法和完善的規則,社會上一些地區反映的強壟斷和競争無序行為得到了糾正,防止了資本無序擴張的初步結果,也得到了公衆和行業的廣泛認可。

資料顯示,在一系列政策引導下,資金流動正在悄然轉變,科技創新、新能源領域、高端制造、工業網際網路等已成為資本布局的新方向。

在規範的制定中,在規範的發展中,将有效促進創新,促進共同治理。中國被公認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領先國家之一,更需要通過規範化治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從建構國家新的競争優勢的戰略高度出發,堅持發展規範,更好地推動平台經濟高品質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服務。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我們應該彌補短闆,特别是圍繞平台經濟、科技創新、資訊安全、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加強研究,明确規則,劃定底線,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業務設定好"紅綠燈", 規範健康發展,提供公平、透明、可預測的良好競争環境。

十問中國經濟

(九)脫貧攻堅擴與鄉村振興如何有效銜接,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個好頭?

2021年,中國"三個農村"的重心曆史性轉移——扶貧勝利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何守住不大規模返貧、鄉村振興的底線又如何落下落,海内外對此都非常關注。

黨中央決定,對脫貧攻堅任務結束後,從消除貧困之日起脫貧的縣,實行五年過渡期。在過渡期間,主要扶持政策應保持總體穩定。

中國圍繞推動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了防止貧困回流的動态監測援助機制,對确定的弱勢貧困人口進行了精準救助和動态歸零。

做好政策、團隊、資金的銜接。為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上馬送車",繼續做好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目前,鄉村振興機構和團隊調整基本到位,30多項銜接政策已穩步推進,确定了160個全國鄉村振興重點扶持縣,出台了一批傾斜扶持政策,實施了"千萬企業興萬村"等行動。

過渡時期,我們将繼續堅持五級書記共同努力,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銜接和促進鄉村振興,繼續加強對農村的援助。截至8月底,全國已有17.2萬支村工作組,駐村幹部56.3萬人,其中村一等書記18.6萬人,在全國已滿的村幹部5.2萬人主動邀請他們繼續駐村。

截至今年9月底,約有500萬人被納入國家預防貧困監測。從監測的角度來看,應該說,在不大規模恢複貧困的情況下,有可能守住底線。

如果要振興國家,就必須振興農村。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和難度不亞于脫貧攻堅,頂層設計必須加強,以更有力的措施、更強的力量推動。

十問中國經濟

6月13日,農民在河北省衡水市翠佳寺鄉前磚門村的一片麥田裡采摘小麥。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布局的關鍵是要聚焦"兩個關鍵點"和"兩個好開端"——確定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確定不出現大規模脫貧攻堅;

前三季度,"三農村"工作呈現出"兩穩""兩步進"的勢頭:

"兩穩"方面,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和自然災害等困難,夏糧、早稻、秋糧整體增産,"糧籃"産品供應充足;

十問中國經濟

9月19日,一列高速列車駛過吉林公主嶺市的沃阿諾(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楠

在"雙向"方面,農業現代化抓住了種子和耕地的"兩個關鍵點",《種子産業振興行動計劃》通過采納并啟動種子資源調查,加快高标準農田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十問中國經濟

10月7日,遊客乘坐觀光列車,在河北省唐山市順化市山莊村欣賞稻田的秋景。新華社(攝影:劉曼倉)

打開的成績單顯示了下沉的重量:

糧食年産量将創曆史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生豬生産已完全恢複。

農村富民産業發展,農村休閑旅遊基本回歸2019年同水準,農産品網零售額保持兩位數增長。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2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2%。

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8%,醫療和養老教育等保障體系加快了農村治理效率的提高。

......

踏上解決發展不平衡不足問題的新征程,重點難點仍然是"三個農村",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促進全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重大的曆史任務。

十問中國經濟

(10)如何保持金融風險防範的底線,如何處理穩定增長與風險防範的關系?

下半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内外風險挑戰增大,個别企業存在債務風險,準确判斷目前金融風險形勢非常重要。

在黨中央的堅強上司下,經過幾年的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工作,這場鬥争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保持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但金融風險依然存在,并呈現出新的形勢特點。

一方面,銀行業不良資産處置大步推進,特許銀行等風險機構依法得到安全處置,所有P2P網絡借貸機構全部倒閉......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上升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高風險銀行總資産目前僅占銀行業總資産的1.4%,金融去變現、盲目擴張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

另一方面,目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隐患尚未消除,部分行業處于周期底部,個體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增加,中小金融機構主要集中在幾個省份,國際金融市場不确定性增加。

面對老問題與新形勢交織在一起,如何在不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情況下牢牢把握底線?

首先,要處理個别企業的風險問題。目前,個别房地産企業的債務違約問題是由于管理不善,未能根據市場情況的變化審慎經營,而是盲目的多元化和擴張,導緻經營和财務名額嚴重惡化。

需要注意的是,個别房地産企業違約是一個案例風險,金融業的溢出效應普遍是可控的。目前,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正在依法開展風險管理和處置工作。

同時,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産稅立法和改革,做好試點工作。就目前房地産市場而言,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風險總體可控,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整體形勢不會改變。

保持安全的底線,處理穩定增長與風險防範的關系。

今年下半年,國内有效需求不足的迹象正在出現,國際市場正面臨美聯儲等發達經濟體央行可能改變貨币政策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把握穩增長與防範風險之間的平衡,是對金融業的考驗。

從資料上看,9月底,廣義貨币(M2)8.3%的同比增長率和社會融資規模10%的同比增長率基本與名義經濟的增長率相當;

這是由于我國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币政策,注重靈活、精準、合理适度,既要支援實體經濟,又不搞"大水淹"。

目前,财務管理部門加強對國際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防範外部沖擊,同時做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協調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和防範風險,增強信貸總額增長的穩定性,確定經濟在合理區間内運作。

守好安全底線,要把各方責任壓緊,形成聯合力量。

防範金融風險,不僅需要财務管理部門鎖上制度的籠子,還需要地方政府承擔相應的責任。中央财政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要落實地方黨政的共同責任,強調各方責任。

目前,一些區域性金融風險依然存在。這些風險的處置和化解,要求地方政府壓實責任,防止地方金融風險、行業風險和區域經濟風險向金融風險轉移,重點改善地方信用環境和金融生态,幫助中小金融機構深化改革,增強内生力量。

經濟繁榮,金融繁榮;目前,中國經濟持續穩步複蘇,金融業穩步健康發展。中國有能力在沒有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情況下堅守底線,以高品質的經濟發展來化解金融風險,以金融活力幫助中國經濟穩步前進。

帶上風和海浪,乘船。

2021年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程序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盡管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戰略和百年未見的世界巨變,并采取堅定步驟建構新的發展格局,但中國經濟面臨許多挑戰,但機遇更大。

在黨中央的上司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在新的發展階段基礎上,完整、準确、全面地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建構新的發展格局,促進高品質發展,做自己的事情,堅持不懈地實作我們既定的目标,中國經濟大船一定能夠穩步前進,開拓更加光明的未來。

十問中國經濟

文字記者:趙成、張旭東、安偉、韓傑、于家新、趙曉輝、于文靜、高靜

海報設計:趙丹陽

新媒體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