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拆解“果鍊”新名單 蘋果調整背後有深意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佳岚 廣州報道

近日,蘋果公司在官網公布了其2022會計年度供應商名單,以地區劃分來看,新納入蘋果主要供應鍊(“果鍊”)的中國廠商有10家,同時,也剔除了13家中國廠商。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與此前兩年對外公布的名單相比,蘋果中國内地及香港背景的供應商陣容在小幅下修。從2020年的“十一進六出”,到2021年的“七進八出”,蘋果2022會計年度的中國内地及港資供應商名單,已是“五進八出”。

不過,受并購、爆雷、更名等原因影響,果鍊中供應商更替的原因不盡相同。

“五進”

與蘋果公布的2021會計年度供應商名單相比,2022中國内地及港資企業有5家新進入,8家廠商被移除,減少3家;中國台灣廠商則是新增5家廠商,另有5家廠商被移除,與上年總數持平。

具體來說,這次新納入蘋果供應鍊的中國内地及港資企業包括湖南泰嘉新材料(泰嘉股份002843.SZ)、Cathay Tat Ming (HK) Company Limited(國泰達鳴(香港)有限公司)、舜宇光學(300691.SZ)、珠海冠宇(688772.SH)及深圳墨力科技,被移出名單中國内地及港資企業包括CTM Holdings Limited(國泰達鳴控股有限公司)、Consumer HK HoldcoⅡLimited等8家。

中國台灣廠商方面,新加入的名單有聯詠、華邦電子、瑞儀、緻伸及白金科技。而遭剔除出名單的中國台灣企業則是奇鋐、英業達、景碩、科嘉及台耀科技,供應商的數量基本保持動态平衡。

在新增的中國内地廠商中,其中,舜宇光學名氣較大。此前,iPhone手機的絕大部分鏡頭由中國台灣企業大立光和玉晶光提供,舜宇光學作為全球第二大的智能手機相機鏡頭制造商進入蘋果供應鍊,不僅代表了中國内地廠商在光學鏡頭方面的突破,也反映了中國科技企業競争實力的提升。

而此前,中國内地廠商京東方的OLED面闆、立訊精密(002475.SZ)的組裝代工分得蘋果訂單都凸顯了中國供應鍊實力的提升,但同時也可以看到蘋果有意通過扶持新供應商,增強自己的議價能力。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曾指出,大立光廣角7P鏡頭的平均售價比舜宇光學要高15%~25%,舜宇光學将持續以價格優勢取得更多蘋果訂單,且提升産能使用率。

“廠商能進入果鍊展現了其技術實力,另外,蘋果一直在推行供應商多元化的政策也是新引入舜宇光學的原因。”産經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将對記者分析。

珠海冠宇及深圳墨力科技也是首次入圍果鍊名單的企業。前者為蘋果供應電池,後者主要産品為高精密金屬材料研發與生産解決方案。

記者注意到,新增的蘋果中國内地及港資供應商大多集中在攝像頭、電池、高精密金屬材料等領域。Counterpoint進階分析師林科宇對記者分析,這部分廠商在專屬領域已然有一定的行業優勢,産品、質控、産能甚至ESG理念都達到了蘋果的要求。

實際上,部分新出現的供應商與蘋果公司早就是合作關系,是以更名或被并購的方式重新列入果鍊名單。

生産高精密機械金屬加工,也為蘋果代工充電器的CTM Holdings Limited換成了Cathay Tat Ming (HK)Company Limited。天眼查、企查查均顯示,CTM Holdings Limited已告解散。

泰嘉股份能進入蘋果供應商主要是2022年成功并入了鉑泰電子。鉑泰電子旗下雅達電子(羅定)此前為蘋果生産手機充電器。

不過,因為深度綁定蘋果,鉑泰電子也曾因蘋果産品政策變化,業績受到影響。泰嘉股份在一份對深交所的問詢回複中提到了“鉑泰電子手機充電器主要境外客戶為客戶A(即蘋果公司),2020 年蘋果宣布其低功率充電器停産及部分型号産品不再配送充電器,導緻羅定雅達2021年訂單量減少”。不過,泰嘉股份也提到,鉑泰電子在 2022 年營收比2021年已經大幅回升,同時實作淨利潤2293.26 萬元。

“八出”

而新納入的泰嘉股份與被剔除的Consumer HK HoldcoⅡ Limited關系匪淺。

Consumer HK HoldcoⅡLimited曾100% 控股雅達電子(羅定)有限公司與雅達消費電子(深圳)有限公司。2021年7月,鉑泰電子代替Consumer HK HoldcoⅡLimited成為後者兩家公司的控股股東。

與上年相比,有8家中國内地及港資廠商被移出名單,包括Consumer HK HoldcoⅡLimited、Cathay Tat Ming (HK) Company Limited、富馳高科技、凱成科技、富誠達科技、深藍材料、正和集團、天馬微電子。

其中,國内頭部面闆供應商天馬微電子被剔除,中國台灣的驅動晶片廠商聯詠則首次進入。

麥吉洛咨詢(Magirror Research)釋出的報告顯示,深天馬A原本向蘋果MacBook Pro的Touch Bar獨供AMOLED,但是Touch Bar被使用者認為是雞肋的功能,使用者使用頻率低,自2022年7月31日起,首批配備Touch Bar的13英寸和15英寸MacBook Pro機型将被蘋果列為“過時”産品。

不過,麥吉洛咨詢還指出,蘋果計劃明年推出一款配備約7英寸面闆的全新HomePod,該面闆将由天馬微電子供應。這意味着天馬微電子将重新進入蘋果供應鍊。

此外,聯詠進入蘋果供應鍊之後,将向蘋果iPhone供應OLED驅動晶片,但是蘋果對新供應商趨于保守,聯詠明年供應蘋果iPhone 驅動晶片的數量可能有限。

除了天馬微電子之外,富誠達科技遭移除除自身原因外,也有其産品沒能再次搭上蘋果風口的因素。

富誠達科技作為蘋果公司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等終端産品的精密金屬結構件供應商之一,2017年被上市公司奮達科技(002681.SZ)并購,但随着金屬結構件行業競争加劇,iPhone後蓋采用玻璃機殼代替金屬機殼,消費電子行業景氣度下降,對蘋果的訂單量逐年下滑,亦使富誠達科技收入、毛利率持續下降,最終因未完成業績對賭、虧損被奮達科技于2021年年底剝離。

此外,被排除名單之外的還有凱成科技主要供應印刷包裝,廣東深藍材料主要生産高精度金屬異型線材、棒材,正和集團主要提供金屬精密加工。

在包材供應鍊方面,2021年度就有台資金箭印刷和日本帝國油墨被剔除出蘋果主要供應商名單,2022年又有凱成科技出局。

丁少将指出,“像包材産業的可替代性較強,市場競争較為激烈,也容易受到影響而被踢出果鍊主要名單。”

供應商工廠愈加分散

其實,不在蘋果披露的主要供應商名單中,也并不意味着不是蘋果的供應商,可能是供應比重較低,也有可能是間接出貨。

原本蘋果每年會公布其前200大供應商,但從2020會計年度開始,改為隻披露前98%在材料、制造與組裝的直接支出相關供應商。

對于提供金屬粉末注射成型MIM技術的富馳高科技被蘋果移除主要供應商名單,記者也就此緻電控股富馳高科技的東睦股份(600114.SH),該證券部門人士僅表示,“不友善透露,具體資訊需向下遊廠商确認。”不過,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東睦股份人士處了解到的情況是:“公司目前仍與蘋果進行合作,但合作占比在減少。”

而蘋果披露主要供應商名單的總數已從2020年的200家減至2021年的191家,此次又進一步減至2022年的188家,凸顯蘋果的主要供應商更加集中了。

林科宇分析,蘋果采取多頭供應政策,幾乎大部分子產品有多個供應商,同時部分供應商在成長過程中已多枝開花,不再做單一産品供應,比如立訊精密、瑞聲科技等供應商與蘋果合作的業務越來越多元化。

盡管主要供應商變得更加集中,但一個無法回避的情況是,蘋果在加速推進全球供應鍊多元化的政策,分散供應商工廠的集中度。

根據蘋果2020年的前200大供應商名單,在印度設廠的公司有9家,越南設廠的公司有21家。記者梳理注意到,從2022會計年度供應商名單來看,2022年,在印度設廠的公司已經增加到了14家,在越南設廠的公司已經增加到了25家。

記者梳理,目前中國内地蘋果供應鍊公司在越南投資設廠的就有立訊精密、歌爾股份(002241.SZ)、裕同科技(002831.SZ)、藍思科技(300433.SZ)、領益智造(002600.SZ)、美盈森(002303.SZ)、伯恩光學、比亞迪(002594.SZ)、上海工業控股等。

摩根大通預估,到2025年,包含iPhone、iPad、Apple Watch、AirPods在内的各種蘋果硬體産品,将有25%會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生産。根據各國媒體透露出來的消息,墨西哥、巴西也有可能生産iPhone。

林科宇指出,蘋果制造産業外移正在進行,但我們看到很多廠商也是基于自身業務發展角度,在積極全球重點區域産能布局。

盡管供應商每年都有所進退,但蘋果主要供應商中來自中國内地和香港的企業占比仍高。同時,在前188家供應商中,有151家在中國設有工廠,這個數量規模仍很龐大,意味着蘋果公司仍依賴于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