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作者: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提到熊貓

人人都會想到大熊貓

但在中國西南

其實還有另一種“熊貓”

小熊貓

(Ailurus)

它不是小時候的大熊貓

而是另一類截然不同的物種

紅黑配色加環紋大尾

它是森林裡最靓的仔

(“誰在叫我?”一隻小熊貓在樹上回眸,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它有尖牙利爪

卻和大熊貓一樣愛吃竹子

(竹子是小熊貓的主食,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它圓頭大耳

“笑容”可掬

(咧嘴的小熊貓仿佛在微笑,攝影師@嚴肅)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它生性膽小

但會“虛張聲勢”

(“怕不怕?我可比你大!”小熊貓站起來可以顯得更高大,進而威懾對方,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它不時發呆

似乎在思考什麼

(“今天有沒有甜甜的小點心吃呢?”一隻小熊貓托着腮,似乎在發呆,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小熊貓

一個人見人愛卻總被忽視的山野精靈

它的名字被大熊貓掩蓋

它的模樣常與浣熊混淆

(大熊貓、小熊貓、浣熊,傻傻分不清楚?圖檔來源@視覺中國,制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以緻于除了可愛

多數人對它幾乎一無所知

它與大熊貓、浣熊是什麼關系?

它曾經曆過怎樣的坎坷?

它的真實處境又如何?

今天

就讓小熊貓當一次主角

好好看看

小熊貓被忽視的一生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被混淆的名字

19世紀20年代

法國動物學家弗列德利克·居維葉

收到了一份來自東方的新奇标本

雖然隻有皮、爪子和殘缺的颌骨

但結合标本上的描述

他的腦海裡浮現出了這樣一種動物

體形如貓般優雅

皮毛紅豔似火

臉上白紋如雲

大尾有圈圈環紋

簡直就是

“世上最美的動物”

随着一篇名為“熊貓(panda)”的文章發表

小熊貓第一次正式亮相學界

(小熊貓的學名“Ailurus fulgens”就是居維葉在這篇文章中命名的,意為“鮮亮的貓”;文中小熊貓的俗名“panda”的最初來源尚有争議,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它來自尼泊爾當地人對小熊貓的稱呼,制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沒錯

人們熟知的“熊貓(panda)”

曾經是獨屬于小熊貓的大名

(1935年出版的《中華大字典》中,“熊貓”意為小熊貓,制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然而四十多年後

一個明星物種的登場改變了這一切

它就是大熊貓

西方人初識它時

它的名字還是“黑白熊”

後來

人們發現它與小熊貓頗為相似

相似的食譜

相似的寬圓萌臉

相似的前掌“第六指”——僞拇指

作用類似人類的大拇指

(大、小熊貓都有的僞拇指是腕部一塊增大的桡側籽骨,可以輔助抓握,制圖@張琪/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種種關聯

讓小熊貓和黑白熊成了“親戚”

由于體形更大

黑白熊被命名為“大熊貓(giant panda)”

而最初的“熊貓”則改稱為

“小熊貓(lesser panda)”

或“紅熊貓(red panda)”

随着大熊貓聲名愈發顯赫

“熊貓”如今成為“大熊貓”的同義詞

國寶光環下

小熊貓漸漸隐去

甚至被當成大熊貓幼崽

(“我是小大熊貓,不是小熊貓!”,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小熊貓不僅大名被“奪走”

混搭長相也常被誤解成其他動物

最常見的替身就是浣熊

事實上

除了花臉和環紋大尾相似

兩者有很多明顯的不同

小熊貓紅色系,浣熊灰色系

前者圓臉肉爪,性格相對溫和,老家亞洲

後者尖嘴細爪,外号“蒙面大盜”,遠在北美

(“别再把我當浣熊了!”浣熊科包含多個物種,小熊貓經常被誤認為是原産北美的浣熊(Procyon lotor),制圖@阿土&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在中國民間

小熊貓因為體形像貓

且尾帶環紋

被當成一種野貓

稱為“九節狸”

(小熊貓也被稱為“九節狸”或“九節狼”,“九”表示尾部環紋多,而未必是九個,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在西方

它因為紅毛、大尾像狐狸

被俗稱為“火狐”

火狐浏覽器正是得名于此

(一隻串場的狐狸,攝影師@邱會甯)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在知名動畫《功夫熊貓》中

小熊貓曾以功夫教練出鏡

卻常被觀衆當成狼或狐猴

(環尾狐猴和小熊貓的尾巴上都有環紋,但顔色、臉型等特征都有明顯差別,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不僅模樣容易被民間誤解

對科學家來說

小熊貓的身份同樣難以捉摸

以緻于過去一個多世紀

它已在動物家譜中數次搬家

它曾一度加入浣熊科

也曾與大熊貓并為熊貓科

最終在現代分子遺傳學的支援下

自成一科

小熊貓科與浣熊科關系較近

但與大熊貓所在的熊科關系甚遠

二者的祖先在4750萬年前早已分道揚镳

(現代分子遺傳學将小熊貓歸為浣熊所在的鼬總科,而大熊貓則歸為熊科,圖檔來源@視覺中國,制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盡管科學界對小熊貓的認識

早已更上一層樓

但媒體對小熊貓的宣傳

常常止步于可愛

卻忽視了這份可愛背後

是怎樣的坎坷曆史和艱難現實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被忽視的坎坷

千百萬年前歐洲的一片樹林中

一隻美洲獅大小的動物正在搜尋獵物

它有着犬類的頭骨和尖齒

名字叫做

短吻犬

(Simocyon)

它是小熊貓的遠古近親

覓食無果後,一個深坑突然出現

坑底躺着幾具動物屍體

一頓誘人的美餐就這樣送到眼前

它一躍入坑

飽食之後試圖爬出坑外

然而濕滑的坑壁卻将它永遠困在那裡

以化石的形式記錄下了這段坎坷

(這個位于今天西班牙的天然陷阱困住了許多動物,其中就包括已滅絕的小熊貓科短吻犬屬物種(Simocyon batalleri),制圖@張琪/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短吻犬是典型的食肉動物

與今天的小熊貓大相徑庭

但它們的前掌已演化出僞拇指

多了這“一指之力”

它在樹上如履平地

足迹廣布北半球

而小熊貓科的另一支

小熊貓亞科的體形開始縮小

轉向雜食或素食

這其中就包括現代小熊貓的祖先

千萬年山河巨變

小熊貓科的一個個演化分支

都走進了死胡同

獨留小熊貓屬一支

成為珍貴的活化石

(小熊貓科迄今共發現9屬,其中8屬已滅絕,包括短吻犬屬和小熊貓亞科的始小熊貓屬,制圖@張琪/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孤身奮戰的小熊貓家族經曆了數次酷寒冰期的重創如今退居一隅僅存兩種

臉像撲了粉一樣白的是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一帶的

喜馬拉雅小熊貓(Ailurus fulgens)

而面色棕紅、腦袋略大的是分布在橫斷山一帶的

中華小熊貓(Ailurus styani)

(過去認為小熊貓隻有一個物種,分兩個亞種,喜馬拉雅小熊貓對應指名亞種,中華小熊貓對應川西亞種;新分子遺傳學證據顯示,二者在22萬年前已經分化,基因差異足以分為不同物種,圖檔來源@視覺中國,制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二者以雅魯藏布江為界

喜馬拉雅小熊貓住江以西

中華小熊貓住江以東

互不相擾

(喜馬拉雅小熊貓分布在喜馬拉雅南麓的尼泊爾、印度、不丹以及中國西藏南部;中華小熊貓栖息于橫斷山一帶的中國四川、雲南、西藏東南部和緬甸北部等地,地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習慣獨來獨往的小熊貓種群分散

偏愛中高海拔的針闊混交林

最重要的是得有竹叢作為“食堂”

(四川瓦屋山是中國最容易見到野生小熊貓的地區之一,小熊貓的栖息地通常靠近水源,攝影師@楊建)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畢竟食肉祖先的腸胃還在

竹子的大部分營養小熊貓都無法消化

為填飽肚子

它們每天要花超過10小時

吃多達30%體重的竹子

相當于一個人一天吃下100碗米飯

和大熊貓連枝帶葉的粗放吃法不同

小熊貓隻吃竹葉和竹筍

(小熊貓吃起竹子比大熊貓更“斯文”,消化率也更高,但也隻有約30%,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但竹子提供的能量實在有限

小熊貓無法像棕熊那樣冬眠

即使到了寒冬臘月

也不得不踏雪尋竹

(“再冷也要幹飯!”小熊貓和大熊貓都不冬眠,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不過

竹子并非小熊貓唯一的食物

到夏秋季

小熊貓的菜單上還會增加“甜點”

例如花楸等薔薇科果實

(四川喇叭河自然保護區的小熊貓在薔薇科果樹上覓食;小熊貓不僅能嘗出天然甜味,還能嘗出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是目前唯一發現有此天賦的非靈長類動物,攝影師@何曉安)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偶爾饞起葷腥

用祖傳尖牙利爪捉隻小動物

或者去鳥窩“搗個蛋”

吃飽就躺

看似好不安逸

實為節能模式

畢竟幹飯不易

(小熊貓喜歡趴在樹幹上或樹杈間休息,攝影師@王金城)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樹枝再細

也能挂上枝杈

(“我隻是虛胖!”一隻小熊貓在細細的樹杈間休息,攝影師@方托馬斯)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豔陽高照

爬上山頭樹頂

曬着暖陽睡大覺

在四川被親切地稱為

“山門蹲”或“山悶墩兒”

(躺平的小熊貓或許在思考“獸生”,攝影師@李若漁)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可“獸生”哪有一帆風順

不能一直躺平

寒冬來臨還得

加厚“毛衣”

裹上“圍巾”

戴好“手套”

(小熊貓掌墊上的絨毛在雪上可以保暖防滑,大尾巴可以像圍巾一樣裹在身上保暖,攝影師@林森)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可一身華服

難熬夏日炎炎

小熊貓無法耐受過高的氣溫

(“好熱啊!扇扇我的小扇子”,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是以對它們來說

溫暖涼爽的山林最宜居

然而

這樣的好地方也是猛獸的“食堂”

雪豹、雲豹和鼬科動物都對它們虎視眈眈

(雪豹等大貓是小熊貓的天敵,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不好!前方天敵出沒

做個鬼臉萌死它們?

猛獸可不吃這一招

吐舌其實是在探測氣味

(和蛇的舌頭類似,小熊貓的舌頭上也有許多化學感受器,能夠感覺天敵或同類的氣味,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一旦覺察危險

便一改慵懶之态

瞬間如猴般矯捷

(“樹上可是我的天下!”,攝影師@何曉安)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為了逃到另一棵樹上

小短腿竟能跳起1.5米高

相當于其體長的3倍左右

(小熊貓從一棵樹跳向另一棵樹,它的體長約為40~60厘米(不含尾),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一身鮮亮皮毛

看似暴露行蹤

但從樹下天敵的視角看

小熊貓的腿腹皆黑

藏得相當隐蔽

(找找樹上有幾隻小熊貓?攝影師@黃穎)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可這在地面行不通

是以除非事關生存繁衍

比如吃飯、排洩、找對象

它們一般不輕易下樹

必須“下樓”時

小熊貓就會展現絕活

頭朝下爬樹

(小熊貓是少數能夠頭朝下爬樹的動物之一,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這是因為小熊貓的腳踝極其靈活

能夠扭轉180°

配合強抓握力的爪掌

便能來去自如

下到地面上的小熊貓

時刻保持着警惕

一切意外之物都會把它們

驚成“兩腳獸”

(“别吓我啊!”小熊貓會被突然出現的事物驚到立起,下圖僅作示意,圖檔來源@Mark Dumont/Flickr)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人類以為它們是被吓到了

在賣萌投降

其實是小熊貓想吓跑對方

立起身子、舉起前肢

都是為了顯得更高大威猛

還能随時撲向對方

(萌獸出擊!圖檔來源@Mark Dumont/Flickr)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畢竟孤身一獸

隻能靠自己

“社恐”小熊貓

慣用氣味傳訊

一個小夥兒循着氣味找到對象

(雌性小熊貓每年的發情期僅幾天,雄性需要把握機會,下圖僅作示意,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一場短暫相會後

雌性将獨自孕育新生命

(成長中的小熊貓幼崽逐漸“上色”,出生3個月後毛色才會變鮮豔;小熊貓媽媽一次通常生1~2隻幼崽,以樹洞或岩穴為育兒室,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一旦有天敵出沒

媽媽就會銜住幼崽“命運的後頸皮”

緊急轉移巢穴

(在人類的頻繁驚擾下,小熊貓媽媽甚至會一天數次搬家,這樣可能會傷到幼崽,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一年後

失去媽媽的庇護

它将獨自面對生存的殘酷

缺乏營養的食物

四處埋伏的天敵

繁衍後代的艱辛

(一隻小熊貓正準備跨過湍急的溪流,攝影師@黃耀華)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千萬年的生存考驗

家族能延續至今

它已無比幸運

沒想到

一場新的威脅來臨

它所擁有的一切

竟如此不堪一擊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被奪走的家園

在印度大吉嶺的一片森林中

一隻小熊貓如往常閑卧枝頭

曬着太陽打着盹兒

(小熊貓在白天和夜晚都會睡覺、活動,黎明和傍晚較活躍,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刺耳的鋸木聲突然響起

鋸開山林的平靜

一棵棵大樹轟然倒下

它猛然驚醒

家要沒了

不久之後

這片森林被開墾成大片梯田

(印度的梯田,栖息地喪失是小熊貓面臨的最大威脅,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無人在意和森林一起倒下的

是否還有以此為家的小熊貓

幸存者們隻能不斷搬家

退居更高、更深的高山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這一帶的山林是小熊貓的栖息地,攝影師@顔純期)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上個世紀

小熊貓的足迹曾遠達

中國貴州、甘肅、陝西和青海

如今在這些省份都已絕迹

本世紀以來

小熊貓全球栖息地已經減少了一半

本就獨居的它們

更難以遇到同類

(活動範圍受限會增加小熊貓近親繁殖的風險,不利于種群的健康,地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不僅家園被奪去

小熊貓自身也成了目标

入侵者帶着冰冷獵具

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一對“戀人”被拆散

一位“孕婦”被驚擾

一對母子被分離

一個孩子失去一生自由

在偏遠山區

它們溫暖亮麗的外皮被剝下

穿戴在人類身上

還被制成箭袋

裝捕殺它們的箭矢

(尼泊爾、印度和中國的一些少數民族都有使用小熊貓制品的傳統習俗,在中國主要是藏族和彜族,今天多已廢止,圖檔來源@Alamy)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在文明發達的城市裡

它們的可愛被販賣

成為展品

淪為寵物

(被圈養的小熊貓正望向窗外,僅作示意,攝影師@劉泉)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在利益面前

自由和生死都成了商品

1869年小熊貓首次在動物園中展出

3隻小熊貓從印度大吉嶺遠渡重洋來到倫敦

僅一隻頑強存活

6個多月後它也不幸客死他鄉

(1869年倫敦動物學會會刊上刊登的小熊貓畫像,制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随着小熊貓交易量不斷攀升

它們在野外的數量大幅下降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在1995年禁止所有野生小熊貓的商業交易

然而在暗處

非法交易從未停止

2022年

四川樂山警察局查獲一起特大盜獵案件

67隻小熊貓

在狹小的水果籃内無力掙紮

小熊貓生性敏感,易受刺激

先後死亡了20多隻

(小熊貓受到外界刺激時出現的不吃不喝等一系列反應被稱為“應激反應”,嚴重可緻死,制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這些僅僅是被看到的

而在我們忽視的地方

還有多少小熊貓在遭受傷害

我們不得而知

但資料觸目驚心

2015年全球小熊貓數量

在過去20年裡減少了一半

僅餘不足10000隻

同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将小熊貓從易危更新為瀕危

各國紛紛設立自然保護區

禁止非法捕獵和交易

(大熊貓國家公園也是小熊貓的栖息地,攝影師@趙永清)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在中國

小熊貓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自然保護區範圍覆寫其近半栖息地

大熊貓國家公園裡

曾經“奪走”它大名的大熊貓

化身保護傘庇護了鄰居小熊貓

(“小熊貓放心,有大哥我罩着你。”大熊貓是大熊貓國家公園中的傘護種,它的生境需求涵蓋了其他物種的生境需求,讓同生境的物種能夠得到庇護,攝影師@陳建偉)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中國還建立了

全球最大的人工圈養小熊貓種群

截至2021年6月

通過科學繁育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

小熊貓數量已達163隻

野化訓練将幫助它們回歸野外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小熊貓們正在補充營養;随着圈養小熊貓家族的壯大,繁育基地給小熊貓建立了“家譜”,避免近親繁殖,攝影師@何益)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在這裡

飼養員會與小熊貓保持适當距離

減少人為幹擾

同時營造豐富的環境

變換喂食方式

避免小熊貓因過于“無聊”

而出現重複動作的刻闆行為

(為了小熊貓的身心健康,繁育基地為小熊貓營造了豐富的環境,促進它們更多地展現自然行為,這種做法叫做“豐容”,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但比起被圈養的安逸

它們或許更向往

回歸山野的自由

2005年英國伯明翰最具影響力“人物”

出人意料地頒給了一隻動物

小熊貓巴布

它從伯明翰野生動物園的圍欄中出逃

管理者怎麼也沒想到

矮小的巴布竟如此有行動力

美食、溫床和加強的圍欄都沒能留住它

(在這次出逃不久前,小熊貓巴布就已經翻出過圍欄,管理者為此還加強了圍欄,圖檔來源@BPM Media/Mirrorpix)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這一出走便是四天

直到動員全城搜尋

才将其追捕回園

人類的鋼筋水泥森林

機械巨獸穿梭其間

巴布又怎能逃出這巨型牢籠?

但本能告訴它

它要回家

再次回到圍欄内

巴布成了“明星”

( 小熊貓被熱鬧的人群圍觀,下圖非小熊貓巴布,僅作示意,攝影師@于童)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然而在它可愛的臉上

遊客無法看出感傷或喜悅

“真可愛啊!”

巴布也聽不懂遊客的贊歎

它想回家

(人類還無法了解動物的想法,但它們有和人類一樣向往自由的本能,下圖非小熊貓巴布,僅作示意,圖檔來源@flowermaze/Pixabay)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故鄉的高山野林并不在乎

小熊貓可愛與否

卻能讓它展現出最可愛的一面

肆意奔跑

酣然入夢

“野生的造物

隻有在它們真正歸屬的地方

才算真正活着

離開那地方

它們或許會如舶來品般短暫地綻放光芒

但那雙眼會越過這光芒

永遠尋找着它們遺失的故土”

(引文出自約翰·亞曆克·貝克的《遊隼》;四川喇叭河自然保護區中的小熊貓似乎在凝視着什麼,攝影師@鄒滔)

被忽視的小熊貓的一生

本文創作團隊

撰文:鏡子

編輯:李冰糖

圖檔:周昫光 地圖:陳志浩

設計:張琪&阿土

審校:林萱文&吳昕恬

封面圖檔來源:何益&視覺中國

稽核專家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胡義波

【參考文獻】可上下滑動檢視

[1]Glatston, Angela R., ed.Red panda: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first panda. Academic Press, 2021.

[2]Hu, Yibo, et al. 2017. Comparative genomics reveals convergent evolution between the bamboo-eating giant and red pand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SA 114(5): 1081-1086.[3]Hu, Yibo, et al. 2020. Genomic evidence for two phylogenetic species and long-term population bottlenecks in red pandas. Science Advances 6(9): eaax5751.[4]Glatston, A., Wei, F., Than Zaw & Sherpa, A.2015. Ailurus fulgens (errata version published in 2017).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5:[5]Van Valkenburgh, B., & Wayne, R. K. (2010). Carnivores. Current Biology,20(21): R915–R919.[6]張澤鈞,李有緒,韋偉等.野生小熊貓營養生态學研究:現狀與前瞻[J].西華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8(01):1-5.[7]韓宗先,胡錦矗.小熊貓資源現狀與保護[J].生物學通報,2004(09):7-9.[8]修雲芳主編.小熊貓飼養管理指南[M].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9]徐玲,關婧.中國小熊貓市場研究結果[R].TRAFFIC,2018.[10]紀錄片《大吉嶺的小熊貓》(Cherub of the Mist),2007.[11]紀錄片《小熊貓: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Red Panda: World's Cutest Animal),2017.

轉載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