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一個曾經強悍的民族,一個曾經輝煌的王國,像風一樣消失在了曆史塵埃中,成為千古之謎,吸引着人們去探幽、去解讀、去揭曉。這個民族,就是黨項;這個王國,就是西夏。

4月中旬,在老家給父親過完90歲生日,我和夫人經蘭州來到“塞上江南”“西夏故都”——甯夏銀川旅遊,參觀了鎮北堡電影城、西夏王陵、西夏公園、寶湖公園、賀蘭山岩畫、韓美林紀念館、甯夏博物館等景區和場館,其中,西夏王陵、西夏公園景區與黨項、與西夏有關。在這裡,我們了解了黨項這個民族、西夏這個王國,感受了中華民族的多元交融、中華曆史的豐富多彩。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西夏,是大陸曆史上由黨項族在西北建立的一個少數民族地方割據政權,自稱“邦泥定國”或“大白高國”,因位于西北而得名。黨項族是大陸古代的一個西北族群,源自鮮卑拓跋氏族。鮮卑,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一個古代遊牧民族,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個遊牧民族。1038年建國,定都今銀川平原,名為“興慶府”,陪都在今甘肅武威,第一位皇帝是李元昊,1227年被蒙古所滅,存在了189年,曆經十朝帝王。可能有人會問,李元昊是少數民族,為啥姓氏是李呢?這是因為,李元昊先祖曾幫助唐朝平定過黃巢起義,被賜李姓。西夏前期與遼國和北宋形成三國鼎立局面,開創了中國第二個“三國時代”,後期與金朝并立。版圖範圍在今甯夏、甘肅、青海、陝西、内蒙古等部分地區,東到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甯夏同心),北控大漠,占地兩萬餘裡,轄22個州。西夏建立了較為完備穩固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等政權體系,曾經是一個比較強大的王國。西夏滅亡後,遺民到哪兒去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四散多地,融入四面八方的當地其他民族;另一種是:幾經遷徙輾轉,最後在今四川康定一帶定居下來,建立了一個小政權——“西吳王國”,後來為清朝康熙所滅。無論何種說法,在西夏滅亡之後,作為古老民族的黨項也就逐漸消亡了,融入其他民族,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在大陸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史上,曾經有許多民族登上過曆史舞台。這些民族經過誕育、分化、交融,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曆史、燦爛的中華文化。秦漢雄風、盛唐氣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輝煌。西夏雖然作為一個王國消亡了,黨項雖然作為一個民族也消亡了,但他們為我們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發展也作出了貢獻,在中華民族曆史上留下了屬于他們的一筆。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也許是為了平息多年戰亂,也許是為了釋懷鮮血仇恨,元朝曾取“夏地安甯”之意,在銀川設了“甯夏路”,也才有了後來的“甯夏”之名。

16日,我們遊覽了西夏王陵景區。從銀川市區到西夏王陵景區不遠,隻有40分鐘左右車程。導遊是個退役軍人,精幹利落,服務熱情,路上不停地給我們介紹西夏曆史。

西夏王陵景區位于賀蘭山東麓,主要包括西夏博物館和西夏王陵遺址兩個地方,範圍不大,可以步行遊覽,也可以乘坐擺渡車遊覽。

到了景區大門口,看到門上有四個大字,看起來像漢字,但卻無人認識。我問這是幾個什麼字,導遊說這是西夏文字,意為“大白高國”,也是西夏國名。

我們先參觀了西夏博物館。導遊說,先參觀博物館可以了解一下西夏曆史,這樣再參觀王陵就容易有心得了。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西夏博物館,是一座以西夏王陵為背景、全面反映西夏曆史的專題性博物館,坐東朝西,上下兩層,共有9個展廳。外牆為土黃色,外觀呈兩層亭台式,屋頂系八角攢尖頂,正面及兩側斜牆裝飾上下兩層淺龛,為佛塔密檐式建築,造型别緻,既有現代建築氣勢,又與王陵遺址相呼應,展現了濃郁的西夏建築風格。陳列主要由“黨項遷徙與西夏興起”“西夏政治法律軍事”“西夏社會經濟”“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西夏王陵”等六部分組成,展出了人像碑座、文臣頭像、小石馬、雕龍欄柱、迦陵頻伽(佛界裡的一種神鳥)、絹畫、泥塑佛像頭、羅漢頭、西夏文、漢文殘碑、佛經、西夏瓷器、官印、西夏錢币、西夏建築材料等700餘件文物,其中有不少是國家一級文物,并以沙盤模型、佛塔模型、微縮景觀、人物雕像、臨摹壁畫、圖檔表格、聲光影像等作為輔助手段,形象真實地展示了西夏王國的興衰曆史。到了這裡,可以領略西夏王國往日的燦爛輝煌與萬千氣象。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參觀中,博物館裡展示的西夏文字引起了我們的極大興趣。看到黨項文字的第一感覺就是像漢字,可仔細一看,發現一個字也不認識。導遊介紹,西夏文字是仿照漢字創造的,以漢字間架結構為基礎,但卻是一種不同于漢字的文字。西夏文字雖然仿照漢字,但又有其特點,譬如,斜筆較多,沒有豎鈎;單純字較少,合成字占絕大多數;兩個字合成一個字的居多,三個字或四個字合成一個字的較少;合成時一般隻用一個字的一部分,有時也用一個字的全部;有的字以另一個字的左右或上下兩部分互換構成等。西夏創造了5900多個文字,非常了不起。文字創造是一個民族文化發展到成熟階段的重要标志。能夠創造文字,說明西夏文明曾經相當昌盛。西夏滅亡後,西夏文字也就随之湮滅了。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在博物館,我們還觀看了一場3D電影《西夏情緣》,這是景區專門打造的西夏文化旅遊3D主題電影。劇情主要圍繞一個宋朝使臣與一個西夏大将軍之女之間的動人愛情故事展開,再現了北宋年間西夏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面貌,也展現了西夏與宋朝千絲萬縷的聯系。

參觀完西夏博物館,我們就去遊覽西夏王陵遺址。走進景點,但見遠處的賀蘭山巍然迤逦,猶如一條巨龍橫亘于天際,将一個個王陵攬在懷中。大大小小的諸多黃土陵墓,像一座座神秘城堡,星羅棋布地散布在綿延數公裡的緩山坡上,在廣闊湛藍的天空下顯得十分神奇。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西夏王陵,又稱西夏帝陵、西夏皇陵,建于11世紀初至13世紀初,占地面積58平方公裡,核心陵區20餘平方公裡,分布着9座王陵、250餘座陪葬墓,規模與北京明十三陵相當,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為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大陸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還是甯夏最重要的一處曆史遺産和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個文化景觀。在9座王陵中,有7座是李元昊等前七代皇帝的,還有兩座是李元昊祖父和父親的,後三代皇帝因故未能造陵。李元昊陵叫泰陵,也叫元昊陵,是王陵中最大的一座,也是遊客參觀最多的一座。王陵形狀與其它中國陵墓不一樣,呈倒扣的窩頭形,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王陵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都坐北向南、呈長方形,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建築群體。在建造風格上,西夏王陵借鑒了唐宋帝陵,以高大密檐塔狀陵台為中心,與賀蘭山、黃河等融為一體,形成一種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的和諧景象,在大陸陵園建築中别具一格,也展現了大陸自古以來多種文化交流交融的曆史史實。人們還驚奇地發現,9座王陵組成一個北鬥星圖案,陪葬墓也都是按星象布局排列,綻放着中華文化的璀璨之光。2006年,西夏王陵被列入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産預備名錄;2018年,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2021年,被評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在大陸諸多重點風景名勝中,西夏王陵是唯一以單一王陵構成的一個景區。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目前,隻有李元昊陵、裕陵、嘉陵這三個王陵可以實地遊覽。裕陵是李元昊祖父之陵,嘉陵是李元昊父親之陵。由于時間關系,我們隻是實地遊覽了李元昊陵,裕陵和嘉陵是乘車從外圍繞遊的,還車覽了其他王陵。

進了李元昊陵,隻見陵區尚有門阙、碑亭、陵台、神牆等建築,布局清晰可辨,特别是巨大的倒立半圓形陵墓矗立于戈壁荒漠之中,宛若頂天立地、氣宇軒昂的臨朝帝王。在陵區,我們過門阙、上陵台、觀碑亭,并繞陵走了一圈。遊覽中,看着眼前幽谧沉寂的李元昊陵,望着遠處溝壑縱橫的賀蘭山,内心頓生悲涼滄桑之感。“賀蘭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漚。道逢古老向我告,雲是昔時王與侯……”這首明代安塞王朱秩炅的《古冢謠》,是對西夏王陵的真實寫照,也是參觀西夏王陵時自己的内心感受。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17日,我們來到西夏公園遊覽。西夏公園以西夏文化為主題,湖水清澈,重宇疊樓,垂柳依依,百花吐豔,靈秀清幽,有點江南園林味道。園内有許多展現西夏文化特色的景點,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夏文化廣場,中央有一座高達12米的西夏牛頭銅像,象征着西夏黨項的勇敢和智慧。銅像周圍是一排排西夏曆史文化雕塑,不遠處還有一座仿古建築——西夏文化館,可以讓人們了解西夏獨特的曆史文化。遊覽時,這裡濃厚的西夏文化氛圍猶似一股清風,撲面而來。

西夏,一個隕落的王國

雖然西夏早已消逝在曆史長河中,但賀蘭山下那一座座巨大夯土王陵依然莊嚴肅穆,仿佛在訴說着一個王朝的曆史興衰、千年滄桑,也在迎接着各方遊人前來領略西夏文化、探尋西夏秘密。

離開銀川的前一天晚上,和轉業到銀川的幾個戰友小聚,在聊到西夏時,老戰友張明說,西夏當年把都城選在銀川,說明這裡是個好地方,希望我們多待幾天,在甯夏好好轉轉、好好看看。我說留點遺憾,以後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