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情懷變現有多難?7天義賣時間過半,重新開機天涯籌款不及目标5%

作者:大河報

大河報·豫視訊記者 杜倩雯

情懷變現有多難?試圖重新開機天涯的這撥70後、80後是感受到了。

義賣第五天,6月1日淩晨3點半,直播間才第一次收到了榜一大哥送的嘉年華,價值3000元。

活動發起人、前天涯社群執行總編輯宋铮發朋友圈,表示驚喜又為難。

喜的是第一次見到直播間“盛況”,難的是榜一大哥連線拷問天涯重新開機後的規劃。

他說:“我一般隻談‘重新開機’,不談未來。我能做的就是把天涯的爐火燒熱,天涯的未來完全取決于天涯社群創始人、董事長邢明。”

此時,已是天涯社群宣布關閉的第三十八天,也是宋铮公開表示計劃發起“七天七夜 重新開機天涯”直播義賣活動的第十七天。

宋铮的籌措目标是7天7夜拿到300萬元。眼下,收益剛剛超過10萬元。

時間過了大半,目标似乎遙不可及。

與此同時,直播間的評論區出現兩極分化,有人暗諷義賣活動讓“天涯氣節”染上“銅臭”,也有人高呼“天涯若比鄰”,果斷為情懷買單。

也許在每個人眼裡,這場義賣活動的意義都有所不同。

大河報·豫視訊《看見》記者分别采訪了該場活動的執行者、志願者和邀請嘉賓兼天涯早期寫手,他們各自講述了自己與天涯的十年情緣和對天涯能否重新開機的看法。

情懷變現有多難?7天義賣時間過半,重新開機天涯籌款不及目标5%
天涯前執行主編華子:不對天涯“唱衰”,其有獨特資料價值

“我接到老黑(即華子前上司、重新開機天涯活動發起人宋铮)電話的那一刻,還是很詫異的。我沒想到他竟然還有拯救天涯的想法和計劃。”華子說,他聽到這件事的第一反應就是懷疑其可行性。“讓一群從論壇文字時代過來的70後、80後去搞抖音直播,想想都覺得不可能。”

但宋铮還是以一句話勸服了華子,他說:“我們這群人如今在社會上混出來的成就,都和天涯脫不開關系,如今做這件事,既是對天涯的回報,也是想讓天涯體面地和網友告别。”

不圖利益,隻談情懷。就這樣,華子作為活動首批策劃者和執行者入了場,承擔起邀請直播嘉賓等宣發工作。華子說,對于70後、80後和部分90後的“天涯er”來說,“情懷”一詞的分量恐怕令當今的年輕人難以想象。

4月25日,天涯社群突然關閉,“天涯er”(天涯社群原網民對自己身份的代稱)無法再登入天涯的網頁和APP,這場突如其來的告别讓人猝不及防。

有的人惋惜,有的人痛罵,也有的人試圖開展一場挽救行動。

5月16日,宋铮公開表示,要發起一場“七天七夜 重新開機天涯”的直播義賣活動,讓天涯得以重新開機。5月28日晚8點,7×24小時直播義賣開始,宋铮穿着定制黑色短袖,站在了直播鏡頭前。

主播麥克風沒電、上商品連結不及時、直播連麥現場音嘈雜……直播第一天,宋铮和他的三十餘人小團隊不斷遇到麻煩,甚至有網友笑言,“這直播亂得我以為來到了傳銷組織”。

這是群以70後、80後為主的小團隊,純自願、無收入、靠情懷。他們從論壇文字時代而來,在視訊直播時代艱難行走。從商讨直播義賣活動,到落地實施,僅僅籌備了半個月。

截至6月1日早10點,直播獲得169.5萬點贊,已售商品4382件,抖音直播賬号粉絲增長到2.7萬。但因為觀衆數量日益下降、貨品種類雜且單價不高等原因,截至目前,這場直播的收益甚至并未超過目标收益的5%。

不過,華子告訴大河報·豫視訊《看見》記者,目前随着重新開機天涯活動知名度的提升,已經有企業和投資者與他接洽,讨論如何從中尋求嶄新商機,“我已經把這些人都推薦給天涯的現任上司了,具體要如何救天涯,是他們要所思所想的東西了”。

華子也表示,天涯社群要完全重新開機運作,不是僅僅靠義賣的300萬能解決的問題,他希望能有戰略投資者的介入,給天涯重添生機。

談起天涯的突然關閉,相比于其他受訪者認為是時代必然結果,華子卻未對天涯“唱衰”,他說:“我曾因喜愛天涯而放棄原高薪的财務經理職務,來到天涯任職,一幹就是十年,即使2015年離職,我也一直以天涯忠實使用者的身份常常通路天涯社群。在我看來,雖然微網誌、抖音等平台對天涯有着極大的沖擊,但天涯本身受訪者的體量仍是不容小觑,其包含的資料價值足以稱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活化石’。”華子直言,天涯的失敗和轉型過程的失誤有着必然聯系,其财務問題也是導緻天涯社群關閉的直接禍因,但天涯本身所含的資料仍有獨特的價值。

情懷變現有多難?7天義賣時間過半,重新開機天涯籌款不及目标5%
大學畢業進入天涯工作的米米果:英雄可以遲暮,但不能窩囊消失

5月12日,米米果也接到了前上司宋铮的電話,邀請她加入重新開機天涯的活動,“聽到這件事雖然詫異,但我仍是一口應下了。上司說,我就做,這是我們在天涯共事時的默契”。

2006年,剛從大學畢業的米米果就進入了天涯廣州分公司工作,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一直到2016年才從天涯離職。她說,即使離職了,她也一直認為自己是“天涯人”。

“在天涯的這十年,是我青春回憶裡最溫暖的時光。我從來沒把天涯當作一個職場,而是看成我的家,同僚們都是親人夥伴,之後我的任何一份工作經曆都無法替代天涯在我心裡的分量。”回憶往昔,米米果很感激過往在天涯的時光,她說,這段經曆改變了她原有的内向性格,讓她變得善于溝通愛交談,思維變得多元化,眼界也更加開闊。

懷揣着對天涯獨有的情感,在得知天涯關閉的消息時,米米果雖早有預料,但仍是心痛不已,“從移動網際網路興起時,就能預料到天涯将要面臨的挑戰。即使離職多年,我們這些天涯前同僚也常常在群裡分析天涯的現狀,以及讨論天涯應對衰落的應有舉措。”米米果笑着說,他們這群前同僚簡直比天涯的老闆還操心天涯的前程。

在得知宋铮有重新開機天涯的計劃時,米米果沒有猶豫地加入了,她比喻天涯是個“英雄”,英雄可以遲暮,但不能窩囊地消失。

米米果說,在宋铮這個重新開機天涯直播活動的團隊裡有30餘人,他們分散天南海北,沒有“陣地”,隻能依靠網線辦公。“我們都是兼職做着活動的志願者,沒有酬勞,不求回報,就靠着對天涯的情感‘為愛發電’。”

這群不熟悉現代網絡環境的70後、80後,基本都是第一次次接觸短視訊平台直播,因而隻能現學現賣,但留給他們的時間并不多,“天涯已經關閉一個多月了,再拖下去,裡面的資料就要沒有了,即使重新開機了也沒有意義了。”從5月14日開電話會議商議計劃,到5月28日“七天七夜 重新開機天涯”直播活動落地實施,僅僅半個月,這群“為愛發電”的前員工、前網友就這樣開啟了一場非天涯現職員工的自組織行動。“我想過這次活動最壞的結果,就是錢沒籌到,天涯重新開機不了。但沒關系,一次不行就再來一次,天涯人最不缺的就是執着的這股勁兒。”米米果說。

情懷變現有多難?7天義賣時間過半,重新開機天涯籌款不及目标5%
天涯早期寫手若峰:天涯上留存200萬字,是我的精神故鄉

“大概在2004年左右,我受身邊年輕人的影響,開始接觸天涯。”媒體人若峰在天涯輝煌時期,以“望福街”的ID名進入天涯開始寫作,這一寫就是十年,在天涯網站上留存了200萬字。

若峰把天涯形容為“精神故鄉”,“我曾經最瘋狂的時候一個月會寫近30篇文章,幾乎每天都在寫東西,我很享受這種創作狀态。”若峰很懷念曾經在天涯自由創作的時光,他說媒體人的工作往往是在既定架構下規範性寫作,但在天涯上他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寫的文章可長可短,可有錯别字,也可随意變換文體,不拘一格,“在天涯的我,不是為了當作家寫作,也不是為了出版社寫作,隻是為我自己而創作。”

媒體人若峰基本完整經曆了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遷。在新浪微網誌興起之前,曾有負責推廣新浪微網誌的從業人員來到成都約他見面,手把手教他注冊與使用,于是,若峰從天涯早期寫手過渡為一位微網誌達人,他說:“不得不承認,微網誌等平台商業化的推進模式更符合如今網際網路時代的節奏,而那時候的天涯更像是愛好者的小閣樓,但新浪微網誌已成長為繁華街道上的資訊沖浪者,有着天涯無法企及的廣度。”若峰坦言,天涯的深度沒有平台可以替代,但在碎片化和講求廣度的時代中,它的沒落也是時代的必然。

當得知天涯的前員工要籌備重新開機天涯活動時,若峰欣然接受邀約,成為了一位訪談嘉賓,在直播鏡頭前分享了自己在天涯的寫作經曆和對天涯的懷念之情。他說,這群活動的籌備者就像是“俠客”,為了守護自己的江湖而奔走,令人敬佩。但若峰也直言,現在的江湖不再是從前的江湖,天涯即使重新開機,但想要運作下去重制當年的輝煌,也是極其困難的。若峰說:“曾有好友給我留言,他說就算天涯重新開機了,也早就忘記登入密碼了。我當時也笑着回應他,‘我應該也是’。”

(華子、米米果、若峰皆為化名;部分圖檔來源于天涯前網友“根号13”自媒體賬号)

來源:大河報·豫視訊 編輯:劉惠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