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天内7人集體自殺,背後的“約死群”群主:看别人死,我快樂!

作者:法理随記

2023年4月4日,張家界有三男一女集體自殺。經過警方調查發現,這4人是在網絡認識後,相約一起自殺的。

而“張家界集體自殺”的案件還沒調查清楚,18天後的四川天鵝林場,又有三人服毒自殺。短短18天内,7人相約集體自殺,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18天内7人集體自殺,背後的“約死群”群主:看别人死,我快樂!

網上相識,相約跳崖

今年的4月4日,四名遊客一同進入了張家界天門山景區。與其他遊客觀光遊玩的目的不同,他們是來這裡自殺的。四人在景區選擇好自殺地點後,便拿出背包裡的毒藥,一口吞下後,便縱身一躍,跳下山崖。

四人的這一行為震驚了附近的遊客。有個遊客反應迅速,抓住了其中一個女孩,阻止了她跳崖。但可惜的是,她已經服下毒藥,不久後便毒發身亡了。

遊客們立即掏出手機報警。接到了報警電話,警察和景區從業人員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他們立即對四名跳崖人的身份展開調查。因為景區是實名認證買票進入的,是以四人的身份很快被調查了出來。

18天内7人集體自殺,背後的“約死群”群主:看别人死,我快樂!

四人最大的不過34歲,最小的才23歲。他們分别來自河南、河北、福建、四川。四個完全沒有交集的人,為何會相約一同自殺呢?警察們立即對四位死者的家庭情況和社交情況做了調查。

調查發現,四名死者家庭均是生活困難,家境複雜的情況。而四人也是經過一個名為“約死群”而相識的。群裡負面資訊滿滿,成員均是有輕生想法的人。

群裡的聊天内容,看似與有輕生念頭的人們共情,實際上卻是抹殺他們最後的希望。群裡滿屏的“死”字,都在督促着群成員們将自殺付諸行動。

四人輕生的念頭十分嚴重,于是便有人帶頭組了個群,相約一起自殺。而組群的群主,也是四名死者之一。

18天内7人集體自殺,背後的“約死群”群主:看别人死,我快樂!

至于他們為什麼自殺,或許是家庭負擔太重,讓人難以承受,才讓他們選擇了逃避現實。

四人都留下了遺書,遺書上的内容均稱自己自殺是自願的,與其他人無關。或許他們選擇在景區自殺,也是希望自己在離開之前看看世間的美好吧!

集體自殺案件頻發,背後的真相

四名死者的死因,警察已經調查清楚了。可那個誘導四人自殺的“約死群”是怎麼一回事兒呢?警察還在調查中。可這件事還沒調查出結果,又有3人相約自殺。

4月22日,四川天鵝林場的從業人員在林場深處發現了3具屍體。警局接到報案後,便前去調查。

18天内7人集體自殺,背後的“約死群”群主:看别人死,我快樂!

經過調查,三人是于4月20日下午,前往林場自殺的。而三人也是完全沒有交際,而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生活負擔過重。

與“張家界跳崖事件”相同的是,三人也是從不同地方趕來,相約一同自殺的。經過警方的追蹤調查發現,這三人也是在一個“約死群”内相識的。7人集體自殺,背後都隐透出“網絡約死”的行為。那麼,這個“約死群”到底是誰建立起來的呢?

其實早在2010年,“約死群”就出現了。為了防止有人在死前“臨陣脫逃”,群主還會給每個“約死小團體”安排一個“意志堅強”的求死者,以便達到推波助瀾的效果。

18天内7人集體自殺,背後的“約死群”群主:看别人死,我快樂!

群主甚至會提供給“求死者”麼死亡方法和死亡地點。而群主挑唆他人自殺的行為,雖然沒有直接殺人,卻已經有了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涉嫌故意殺人罪。

不要以為有自殺傾向的人很少,實際上,這個群體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據統計,大陸每5個中學生中,就有一個有自殺念頭。而有自殺念頭的人,會在網絡上尋找“同類人”,以尋求安慰:原來不止我有自殺念頭,你也有。

他們會在同類身上尋找所謂的溫暖。而“約死群”就是他們最後的稻草。是壓倒他們生的希望的稻草,是束縛者家長們的夢魇。是以家長們要多關心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多的壓力。

18天内7人集體自殺,背後的“約死群”群主:看别人死,我快樂!

群主的目的何在

胡明也曾遭受着“約死群”的迫害。2018年,胡明的兒子留下一封遺書後,便與其他幾人一同燒炭自殺。遺書中寫着:自殺是我自願的,與其他人無關。在胡明眼中,自己兒子性格開朗,怎麼會突然自殺呢?于是胡明開始登入兒子的社交賬号,尋找兒子自殺的真相。

胡明登入兒子QQ時,一個群聊吸引了胡明的注意。胡明一進群,就有人問:“你還沒死?”還有人問:“兄弟,約死嗎?”這些話讓胡明瞬間毛骨悚然。兒子究竟加了一個什麼群?

往上犯聊天記錄,胡明更是膽戰心驚。群裡滿是自殺視訊,視訊還配着極度讓人不适的音樂。胡明明白了,兒子就是受到群裡資訊的影響,才選擇自殺的。如果當時有人拉兒子一把,結果會不會變得不一樣呢?

18天内7人集體自殺,背後的“約死群”群主:看别人死,我快樂!

群裡的成員大多都是與兒子年齡相仿的孩子,他們遭受着學習或是家庭或是情感的折磨,聊天中也時滿滿的“死亡意圖”。

但胡明明白,這些孩子嘴上說着“死亡”,卻從沒喪失生的希望。他們發出了一個個“死”,都是對外求救的信号。

于是胡明開始添加這些自殺傾向嚴重的人,用言語安慰和鼓勵他們繼續生活。許多人在胡明的寬慰下,選擇繼續生活,退出群聊。

18天内7人集體自殺,背後的“約死群”群主:看别人死,我快樂!

胡明發現,群裡勸他人自殺的人,往往沒有自殺意圖。可他們這樣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于是他便加了其中一人的QQ,詢問原因。

可他卻得到了“看别人自殺,我開心”的回答,這讓胡明很是氣憤。但胡明不會放棄拯救那些有自殺傾向的人,他仍在為此努力着。

總結

面對有輕聲意向的人,我們要加以寬慰,讓他們燃起對生的希望。我們還要關注家人們的心理健康,即使為他們排憂解難。死都不怕,害怕什麼呢?讓我們攜手一起對抗網絡黑手,讓更多有輕生念頭的人,有面對生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