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11歲才會說話、30年9次科舉考試落榜,卻為何影響了整個明朝?

作者:向上的小霍

他是明朝時期與唐伯虎等人齊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精通詩文書畫,被稱為“四絕全才”。

他的小楷字型達到了登封造極的境界,堪稱“明朝第一”。

牛津大學教授柯律格更是評價說:他在中國明朝的影響力,相當于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米開朗琪羅。

但就是這樣一個厲害人物,在仕途上卻異常不順,30年間他參加了九次科舉考試,卻全部落榜。

他到底是誰?又是為何能夠在仕途如此凄慘的情況下,影響整個明朝呢?

他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中成就最大的一位—文徵明。

他名字中的第二個字“徵”,相信很多人乍一看都會不太認識,我在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也是網上查了查才知道,這個字與“征”同音,不念“徽”也不念“微”。

他11歲才會說話、30年9次科舉考試落榜,卻為何影響了整個明朝?

文徵明的前半生,可以說是充滿了不幸和挫折。

文徵明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母親就去世了,他隻能被外公外婆來撫養。

成化十三年,也就是1477年,文徵明8歲了,可是他竟然還不能流利的說話,人們都評價他是個白chi。

文徵明的父親是朝廷官員,卻認為自己的兒子絕對不會傻一輩子,必定會大器晚成。

他11歲才會說話、30年9次科舉考試落榜,卻為何影響了整個明朝?

說到這兒,我覺得應該得暫停一下。

相信肯定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有一個疑問:這文徵明原來是個官二代啊,為啥還考了三十年科舉都沒中呢?

這還要說一說文徵明的父親,文林的為官品格,文林做官一生清廉,徇私舞弊的事情,是斷然不會出現的。

不過有這麼一位父親,還是為文徵明後來成才鋪設了基礎,至于是什麼基礎,咱們慢慢道來。

文徵明在十一歲的時候,終于能夠像個正常的孩子一樣說話了,雖然早就過了開始上學讀書的年紀,他的父親文林依然還是送他去念書了,而且不管自己調任去哪裡做官,都會帶着文徵明,還請自己的同僚好友教文徵明習文作詩,練習書法繪畫。

他11歲才會說話、30年9次科舉考試落榜,卻為何影響了整個明朝?

沒錯,咱們上面提到的基礎,就是教育,就是這麼的樸實無華而又影響深遠。

有這麼一位偉大的父親,可以說是文徵明不幸的前半生中,最大的幸運了。

文徵明的書法水準,放眼整個明朝,乃至整個中國曆史,可以說都能排上名次。但是在剛開始的時候,文徵明的字寫的,甚至都不能叫做書法。

在文徵明18歲那年,他在蘇州參加一次考試,本來那次他是有希望能夠高中的,無奈卻因為字寫得太醜落榜了。

想想是不是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被人稱為大明書法三大家之一的文徵明,竟然因為字寫得醜落榜。

但也就是這次可以說是屈辱的經曆,深深的刺激到了文徵明。

他11歲才會說話、30年9次科舉考試落榜,卻為何影響了整個明朝?

他開始每天早上起來練字,堅持每天寫十遍《千字文》,後來又拜師學藝,融會貫通,憑借着文徵明無比堅毅的練習,到他80歲的時候,他還能工工整整的寫出一手蠅頭小楷。

并且文徵明在篆書、行書、隸書、草書方面也又很高的造詣,給後世留下了不少的傳世作品。

公元1499年,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因為病重,在溫州知府的職位上去世。

按照當時的做法,官員在任去世後,地方政府會出一筆喪葬費用,當地的大小官吏也都會分别出一筆錢當作赙儀(fù yí,向辦喪事的人家送的禮),多多少少的加起來能有數千兩的銀子。

按照常理來說,這筆合情合理的收入,文徵明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還可以緩解家裡窮困的窘境。畢竟文林為官一生清貧,雖官至知府,但日子過的也是十分的拮據。

他11歲才會說話、30年9次科舉考試落榜,卻為何影響了整個明朝?

文徵明卻做了一個常人難以了解的決定,謝絕了這幾千兩的銀子。還寫了一封答謝書,大概意思就是說,自己的父親一生清清白白,自己不能利用死去父親的名聲來給自己謀取私利,不能讓父親的名聲有了污點。

當地人一方面覺得文徵明實在是又笨又固執,但是另一方面又十分的佩服文徵明的為人,是以大家就用那些文徵明沒有要的銀子,在溫州當地修了一座亭子來表彰這對父子,亭子取名叫做“卻金亭”。

1524年,已經54歲的文徵明,仕途上終于迎來了轉機。

但是卻不是因為他科舉高中,而是相當于走了一次“後門”,進入了朝廷做官。

文徵明的父親當時已經去世了,那麼這個“後門”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當時朝廷中的工部尚書李充嗣非常欣賞文徵明的才華,便舉薦他到了翰林院就職,官職九品,沒錯就是咱們常說的九品芝麻官。

他11歲才會說話、30年9次科舉考試落榜,卻為何影響了整個明朝?

文徵明在這個職位上幹了不到四年的時間。

按照當今員工在一家公司就職來說,三年多不到四年的時間,可以說員工忠誠度比較高了。

但是文徵明能幹三年多的時間,卻實屬無奈。

文徵明在做官之後,很快便過了做官的新鮮勁兒,再加上他不善交際,對于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情況實在是難以應付。

同僚們更是對故意刁難文徵明說:“我衙門中不是畫院,乃容畫匠處此耶?”

他11歲才會說話、30年9次科舉考試落榜,卻為何影響了整個明朝?

文徵明不能忍受這些,便早早就向吏部提出了辭職,但是吏部始就是一直拖着沒有同意他的辭職申請。這一拖,就是三年多的時間,最後他終于如願以償,辭職申請得到了準許。

在離開京城那天,文徵明還作詩一首表達自己興奮的心情:

獨騎羸馬出楓宸,回首長安萬斛塵。

白發豈堪供世事?青山自古有閑人。

文徵明回到家鄉時,曾經的江南四大才子,就隻還剩下文徵明一個人在世上了,這一年,文徵明58歲,屬于他的時代,漸漸到來。

辭官歸隐的文徵明,與仕途徹底決裂,将自己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對詩文書畫的鑽研上,并且取得了很高的造詣,被稱為“四絕全才”,聲望極高。

然而即便已經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文徵明卻依然過的十厘清貧。

因為勢要和官場劃分界限,文徵明拒絕給王公貴族以及外國使者寫字作畫,也不要他們的任何禮物。

然而恰恰相反的是,對于親臨好友送來的各種土特産、日常普通的吃的用的東西,文徵明都欣然接受,并且為他們題字作畫。

他11歲才會說話、30年9次科舉考試落榜,卻為何影響了整個明朝?

不過這些普普通通的東西,怎能支撐文徵明基本的生活呢?

文徵明的生活經常是處在溫飽線之下,穿着破破爛爛的衣服,甚至有時候還要去向鄰居家借糧食來過活。

不同于其他一些藝術大家,要等去世之後作品才能具有很高的價值,文徵明在世時,他的書畫作品就已經具有很高的影響力了,以至于他人還活着,赝品就已經層出不窮了。

他11歲才會說話、30年9次科舉考試落榜,卻為何影響了整個明朝?

但是文徵明不僅不在意這些,還從來不打假,有人拿着作品找他本人鑒定時,他竟還都一概說是自己的真迹,甚至還把自己的一印章蓋在赝品上,就為了讓賣赝品的人能賣個好價錢。

如果你認為文徵明是為了從中謀取什麼私利,或者是故意蒙騙消費者的話,那可就真的曲解了他的本意了。

按照他的話說:凡是有能力收購字畫的,必然是家裡有餘财的富貴人家,而出賣字畫的,一定是因為家境困難,急需用錢。如果因為我一句話而導緻雙方無法成交,賣字畫的人家不是更要陷入困境了麼?

比起自己的名聲,文徵明更關心人間的疾苦,這聖人一般的心腸,豈是咱們這些凡人所能比拟的。

靜坐辭世

1559年,已經90歲高齡的文徵明,依然在為别人書寫墓志,寫完之後,他便靜靜的坐在座位上,與世長辭了,就像他的一生一樣,恬淡從容,直至生命的盡頭,仍是如此。

回望文徵明的一生,天生愚鈍,卻憑借着自己堅毅的努力,達到了江南四大才子中其他三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他11歲才會說話、30年9次科舉考試落榜,卻為何影響了整個明朝?

或許是上天對他的眷顧,給不夠聰明的他,多了幾十年的壽命,這也讓他有了更充足的時間去诠釋“勤能補拙”這四個字的含義。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文徵明與同樣是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比起來,似乎文徵明的名氣并不是很大,但是不可否認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文徵明那堅毅的精神和高尚的人品,值得每一個人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