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個月,華為天才少年打造出一家獨角獸,被vc搶瘋了

三個月,華為天才少年打造出一家獨角獸,被vc搶瘋了

導讀

THECAPITAL

三個月,華為天才少年打造出一家獨角獸,被vc搶瘋了

距離稚晖君離開華為才過去半年。

本文4216字,約6分鐘

作者 | 風信子  編輯 | 吾人

來源 | 融中财經

(ID:thecapital)

聽說投資人不喜歡大廠出來的創業者了,那得看夠不夠優秀,這不李彥宏就看上了“華為天才少年”稚晖君。

近日,稚晖君創業項目智元機器人被曝完成了第三輪融資,天眼查App顯示,本輪新增股東包括李彥宏旗下三亞百川緻新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及鼎晖、經緯、高榕等一線VC,注冊資本增至約4847.02萬元。

智元機器人關聯公司名為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2023年2月27日于上海臨港新片區成立,法定代表人為舒遠春,經營範圍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人工智能理論與算法軟體開發、人工智能硬體銷售、電子産品銷售等。

據悉,本輪智元機器人市場估值十幾億美元,這就意味着,這家成立僅僅3個月的企業已經正式跻身獨角獸的行列,還真是應了那句話,“有人出生就在羅馬”。

01

投身AI機器人

去年年底,曾以“天才少年”身份入職華為的部落客稚晖君在微網誌上表示,自己已從華為離職,接下來将開啟一段新事業,做“更有挑戰的事情”,而這個更有挑戰的事便是AI機器人。

機器人是“AI+機械+電子”共同進步的産物,ChatGPT誕生以來,AI技術有了質的變化,這給機器人帶來了無限的想象,通用機器人與大語言模型技術相結合成為機器人創業的一個重要機會。

大語言模型(LLM)是指使用大量文本資料訓練的深度學習模型,可以生成自然語言文本或了解語言文本的含義。大語言模型可以處理多種自然語言任務,如文本分類、問答、對話等,是通向人工智能的一條重要途徑。

目前了解智元機器人的重要管道便是稚晖君在B站釋出的内容。4月,稚晖君在B站釋出了他最新自制的機器人“neZHa”,該視訊是他離開華為後釋出的第一個視訊,主要是講解怎麼去設計機器人以及自己做的一些創新,他還預告該機器人在幾個月後将會正式釋出。

接下來,智元機器人開始緊鑼密鼓招兵買馬,4月5日關于智元機器人的招聘資訊在多個公衆号上貼出,招聘資訊的介紹道,智元機器人(Agibot)是一家專注于發展通用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的公司,緻力于以AI和機器人的深度融合,長期投入打造有競争力的機器人産品和生态。公司的願景是:創造具有高度智能和實用價值,可以在現實世界為人類提供勞動力服務的下一代量産型機器人産品。

在描述公司的吸引力時,招聘啟事寫道,激動人心的方向:人工智能正在迎來新一輪産業劇變,往AGI聖杯的方向加速邁進,LLM+Robotics的組合已是必然趨勢,機器人将在不久的未來迎來應用場景爆發的拐點。頂尖的專家團隊:目前團隊已有超多行業大牛,國内外一線大廠和科研院所相關領域的進階别專家,可以和優秀的人一起共事。有競争力的薪酬:科技競争就是人才競争,我們為優秀者提供超過一線網際網路大廠的豐厚月薪+年終+期權,更優秀者可面談,薪資上不封頂!

從智元機器人的招聘啟事中,相信很多讀者也能感受到這批創業者的激情,以及對AI機器人這一方向的堅定。

從具體招聘崗位來看,智元機器人招聘的崗位包括大模型LLM算法工程師,機器人運動控制算法工程師,硬體工程師,C++軟體開發工程師,嵌入式開發工程師等5個崗位,其中算法工程師均要求碩士及以上學曆,其他三個崗位都需要3年以上工作經驗。

關于稚晖君做AI機器人創業一事,在知乎有一個關于“如何看待稚晖君創業智元機器人,其前景如何?”的問題闆塊,不少專業人士對此事從态度和專業的角度分别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從感性的角度,不少人對此事持支援的态度,一個點贊最高的回答是:我非常希望我們國家也能有比肩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公司,或是實驗室,研究所。2020年起,我個人就以這個目标做着自己的努力。看到稚晖大佬創業是幹這個事情我真是感慨萬千,一是羨慕他有這樣的資源,二是感動于我們同為天真的理想主義者,三是敬佩他不破不立的勇氣。不管結果如何,祝君酣暢痛快!

三個月,華為天才少年打造出一家獨角獸,被vc搶瘋了

也有人認為,稚晖君的步子邁的太大了,有人說,從招聘資訊上能看出團隊的野心不小,把作業系統、運動控制算法、AI方向都囊括了。實際上,這其中每個方向都是一個不小的行業,如果是為了創業初期融資做的戰略規劃,那麼尚且可以了解。但如果真要開始幹了,還是專注一些更好。

從專業的角度,大家表達了相對一緻的擔憂,都認為AI機器人的研發需要的人力、财力都是難以估量的,攻克LLM、作業系統等任何一個環節都是非常困難的,而且考慮到市場的普及度,短期内很難落地。有人表示,做LLM是明顯趕風口的做法,感覺很不踏實。人形機器人還有很多沒解決的問題,從感覺到控制這些問題都要花很多錢和時間去做,還輪不到做LLM,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現在都沒有聲音了,更何況是稚晖君。

總結來看,稚晖君選擇AI機器人創業,方向是振奮人心的,難度也是難以想象的,這是屬于天才的遊戲。

02

野生鋼鐵俠

有本關于馬斯克的傳記,中文譯作《矽谷鋼鐵俠》,而稚晖君被網友們戲稱為“野生鋼鐵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稚晖君,原名彭志輝,1993年出生于江西吉安的一個普通工薪階層家庭,他從小就是人們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中學多次獲得實體學科的競賽大獎。

2015年,他拿到了電子科技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大學學位,因為一直自學計算機知識,研究所學生他轉向了資訊與通信系統專業。

2018年碩士畢業後,他去了OPPO研究院,當時他同時拿到了硬體崗和算法崗的兩個Offer。進入OPPO研究院後,他成為AI實驗室的算法工程師。

2020年,稚晖君經過包括3輪技術面試、專家面試、主管面試、技術副總面試、總裁面試的7輪面試,成為華為“天才少年”團隊的一員,年薪100多萬。

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019年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任正非曾經提及“天才少年”就應該“像‘泥鳅’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2019年,任正非簽發總裁辦電子郵件顯示,宣布對當年8位“天才少年”實行年薪制管理。最高年薪為182萬-201萬元;其次為140.5萬-156.5萬元;最後是89.6萬-100.8萬元。

2020-2021年,華為共招聘應屆畢業生約2.6萬人,有300多名是華為定義的“天才少年”。

2022年4月25日,華為面向全球釋出“天才少年”召集令,彼時華為介紹,華為招聘的“天才少年”不限學曆、不限學校,隻要可以在數學、計算機、實體、材料、晶片、智能制造、化學等領域有相關知識和技術能力就有機會加入。

任正非對天才少年的選拔标準是,允許一些‘怪異’的學生成長,最重要的是看他的破題能力,而不是他的綜合素質。

加入華為之後,稚晖君成為計算産品線昇騰部門的一員,華為給他的對外title是昇騰AI邊緣計算專家。

不過比起天才的遙不可及,稚晖君最“親民”的一面還是其在B站的UP主身份,目前B站“稚晖君”賬号共有243萬粉絲,共釋出59個視訊,這些視訊内容大多與機器人相關。

據他自己稱,最初隻是把B站當做視訊存儲伺服器,沒想到卻收獲了一批穩定的粉絲,于是開始轉型做up主。

2021年,稚晖君自制的自動駕駛自行車在網上走紅。這輛自行車配備了雷射雷達,能夠自行上路、避障、保持平衡,最終硬體成本尚不到一萬元。最終,這一視訊播放量将近500萬。這輛自動駕駛自行車還曾被任正非提及。

此外,他釋出的自制遊戲充電寶、鋼鐵俠機械臂、子產品化機械鍵盤等都有着不錯的播放量,由于視訊的出圈,2021年他還拿下了“年度百大UP主”,清一色硬體視訊内容,他也被網友們戲稱“野生鋼鐵俠”。

去年年底,這位深愛硬體DIY的“野生鋼鐵俠”告别了“華為天才少年”,投入到創業中去,然而他面對的又是一個什麼樣的行業呢?

03

強AI時代的機器人

機器人進入了強AI時代。

自1954年世界第一台可程式設計的機器人“尤尼梅特”誕生以來,機器人已經經曆了近70年的漫長探索,目前已經進入第三代機器人時代。

第一代機器人是遙控操作機器,不能離開人的控制獨自運動,這一代機器人具有記憶、存儲能力,按相應程式重複作業,但對周圍環境基本沒有感覺與回報控制能力,也被稱為示教再現型機器人。

第二代機器人是有感覺的機器人,這種帶感覺的機器人是類似人的某種功能的感覺,比如:力覺、觸覺、聽覺。第二代機器人靠感覺來判斷力的大小和滑動的情況,在機器人工作時,根據感覺器官(傳感器)獲得的資訊,靈活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态,以保證在适應環境的情況下完成工作。如:有觸覺的機械手可輕松自如地抓取雞蛋,具有嗅覺的機器人能分辨出不同飲料和酒類。

第三代機器人就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機器人”,它是是利用各種傳感器、測量器等來擷取環境資訊,然後利用智能技術進行識别、了解、推理最後作出規劃決策,能自主行動實作預定目标的進階機器人。它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有知覺、有思維、能與人對話。這代機器人已經具有了自主性,有自行學習、推理、決策、規劃等能力。

目前第四大機器人還處于概念設計階段,概念中的第四代機器人是具有學習、思考、情感的智能機器人。

第三代機器人在這些特征是建立在“AI+機械+電子”技術共同進步的基礎上的,這三者互相協同,共同實作機器人的功能,這三個方向也共同構成了目前機器人行業的上遊,其中AI部分包括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規劃與決策等技術;電子部分包括傳感器、執行器、控制系統、晶片等,負責将AI與機械部分連接配接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控制與響應系統;機械部分包括機器人的結構、運動器件、傳動裝置等,負責執行AI所做出的決策和指令。

機器人應用領域廣泛,如家庭服務、交通運輸與物流、工業制造、特種、醫療、農業、探險與科研、娛樂、教育等。

家庭服務中掃地機器人、割草機器人、泳池清潔機器人目前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增速較快,滲透率仍有較大的空間,以掃地機器人為例,根據Euromonitor資料,2022年全球與大陸掃地機器人零售量分别為1627萬台與467萬台,2010-2022年零售量CAGR分别為21%、37%。根據iRobot年報,2020年掃地機器人在歐美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的滲透率約為10-15%,在英國的滲透率約為1%~2%。據中金測算,2022年中國城鎮家庭掃地機器人滲透率僅接近10%。

目前比較有想象力的機器人是情感陪護機器人、家庭護理機器人、炒菜機器人、按摩機器人等,這些應用或需要強AI,或需要強算力,或都需要,以情感陪護機器人為例,情感陪護機器人的核心在于人機互動能力,在AIGC發展成熟之前,人機互動能力弱,無法提供情感陪護的基本功能;其次在于外觀設計和機械運動能力,如仿生機器人在情感陪護方面将具有更明顯的優勢。

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或可成為機器人的“大腦”,利用其語言了解和生成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來賦能機器人了解和執行自然語言指令,進而打破機器人的發展瓶頸,給機器人行業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然而,AI機器人的創業隻能說是星辰大海,想要它能夠實實在在地落地可能不是十年八年能夠實作的,這點李彥宏或許有着深刻的認識,那麼其他想“入坑”的投資人是否想清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