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作者:文學報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2017年,朱婧在《花城》雜志重新發表小說,闊别這個寫作場域十年,讓她看起來仿若一個新來者。事實上,她與許多“80後”作家的起點相似——于《萌芽》成名,2004至2007年間幾乎每月都有作品發表。2008年,她進入婚姻生活,讀博、工作,寫作暫停了十年。直到2017年,她重新傳回文學現場,與此前的青春文學寫作不同,她逐漸摸索出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文學嘗試,把自己作為方法,把家庭生活和親密關系當成寫作的主題。

評論家賀紹俊在為本報撰寫的文章中指出,朱婧并非直接承繼了現代文學中的家庭小說傳統,她不是要通過家庭去看社會,她看重的就是家庭本身,她要反映的問題恰恰就是家庭本身的問題。曾被贊譽為“大自然創造的傑作之一”的家庭,如今顯出一種将要坍塌的危機。朱婧對此表現出深深的擔憂,尤其令她憂思的是,那些對家庭充滿依賴的女性,她們面對家庭的危機該如何選擇自己的命運?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朱婧部分作品

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

——讀朱婧的小說

賀紹俊/文

刊于2023年5月25日《文學報》

讀朱婧的小說,仿佛看得最多的身影是一位優雅的主婦在潔淨溫馨的家室裡獨自徘徊,這個身影大概就是朱婧本人,她對家庭投入了太多的關注,她的小說主要以家庭為空間,我不由得想以家庭小說來命名朱婧的寫作。

但我發現,如果以家庭小說來命名,也許會有誤導讀者的嫌疑。家庭小說是一個很老的詞語了,有人就認為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的家庭小說。而在中國現代文學誕生之初,家庭小說就很發達了。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認識到:“家庭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見吳虞:《家庭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載《新青年》第2卷第6期,1917年2月1日)他們借助家庭小說展開對封建主義的批判,如魯迅的不少小說《狂人日記》《傷逝》《祝福》《幸福的家庭》《肥皂》等就是以家庭為批判陣地的。巴金從走上文壇起,一直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二十多年裡,可以說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家庭小說的創作上,通過家庭中各類人物的命運,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沖突沖突,表現了作者對封建制度的批判,表達了作者的人文理想。在家庭小說中,家庭成為映照社會動向的一面最好的鏡子。是以一般來說,家庭小說都是通過家庭反映社會問題的小說。朱婧的小說也是以家庭為主要空間,但我并不認為她是直接承繼了現代文學中的家庭小說傳統,她不是要通過家庭去看社會,她看重的就是家庭本身。是以不要一聽朱婧寫的是家庭小說,就一定要從小說中看她是如何反映社會問題的。朱婧要反映的問題恰恰就是家庭本身的問題。曾被贊譽為“大自然創造的傑作之一”的家庭,如今顯出一種将要坍塌的危機。朱婧對此表現出深深的擔憂,尤其令她憂思的是,那些對家庭充滿依賴的女性,她們面對家庭的危機該如何選擇自己的命運?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芬蘭】海倫·謝爾夫貝克/繪,下同

女人在獨立成人後,往往會要走進家庭的殿堂,她們在家庭裡最主要的身份便是妻子和母親。朱婧的擔憂就是從妻子和母親開始的。在《那般良夜》裡,朱婧以一個女兒的口吻寫到了一個很和諧的家庭和一位很賢惠的母親。母親将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窗明幾淨,她照顧着上班的丈夫和上學的女兒,就像鐘擺一樣地精确。朱婧寫了一位特别忠于職守的母親。有一個細節非常生動地表現了母親是如何忠于職守的。女兒在儲藏室裡發現了母親的大大小小的盒子,有的裝着母親做衣服用剩的邊角料,有的裝着顔色大小不同的紐扣,有的裝着長短不一織法不同的蕾絲花邊,“它們是母親的寶藏,那般平凡無奇的,那些隐秘的可憐的細小的快樂是她在家庭生活裡幾乎能擁有的唯一光亮。她用它們做了衣衫,她用它們做了窗簾,做了電視和冰箱的蓋布,這是她想象的家,這是她創造的家。”的确,往往一個完美的家主要是靠母親精心搭建起來的。但朱婧在這篇小說裡并非要為母親再寫一首頌歌,她在寫到母親的默默辛勞後,突然告訴人們,就是這位熱衷于創造自己所想象的家的母親,有一天不辭而别失蹤了,她的失蹤毫無預示,未知緣由,而父親竟然無動于衷,他覺得過一段時間她終究會回來的。母親失蹤了幾個月後确實回來了,回來後仿佛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為大家準備好了晚飯,一切照舊!朱婧的可貴之處是她不在小說中下結論,她是一個嚴肅的追問者,她将她所發現的疑問呈現出來。朱婧由此發問:“母親是一個家庭的什麼呢?”女兒在母親失蹤後認真想過這個問題,她找不到答案,她隻知道:“一個女性對家庭的奉獻應該是沉默的、完全的,所有的家庭都一樣,千百年來都一樣。男性需要更大的世界,女性的世界在這個家庭之中。隻是好的妻子就像空氣,無處不在卻感覺不到存在,好的母親,大概也是如此。”小說呈現了一位母親為家庭的精心,她卻把自己的内心封閉了起來。難道這就是母親在家庭中的必然歸宿?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危險的妻子》則是朱婧在追問妻子“是一個家庭的什麼”。小說中的“我”和昆是一對非常穩定和正常的夫妻,他們讀大學時在圖書館相識,畢業後“順其自然地建立家庭”。“我”也很享受家庭的生活。朱婧善于運用最日常化的細節來說話,比如寫到“我”對家庭生活既講究又懂得品嘗,便有這樣的細節:“裙擺間或碰到小腿觸感溫存,77%絲綢加23%的棉質的配比可着人心。”朱婧也詳細描寫到丈夫回家後一起生活的場景,丈夫在沙發上有固定的位置,妻子哄小孩睡覺,然後來陪丈夫看電視,這些雖然已經成為了一種程式化的家常和默默的溫馨,但“我”似乎對這樣的家庭生活十分滿足。小說同時還寫到另一對夫妻,“我”的閨蜜梨花與她的丈夫肖。梨花是一個與“我”完全不同類型的妻子,她懷疑丈夫不忠,以各種方式跟蹤丈夫出軌的行迹。但她并不在乎丈夫的不忠,而是更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生活。朱婧非常巧妙地将兩個不同類型的妻子放在一起來講述,然後她擺出一個“危險的妻子”的題目讓我們去揣摩,她們兩人到底誰是危險的妻子?我想朱婧是不會将梨花視為危險的妻子的,隻有梨花的丈夫會從妻子那裡感受到危險,但他連自己的妻子都不好好去愛,他還有資格說妻子危險嗎?其實朱婧将兩種不同類型的妻子放在一起講述,就是要讀者在比較中深思一個問題:像“我”這樣的妻子固然很适合家庭,但“我”是在完全切斷與外界的情景下去經營家庭的幸福的,如果“我”發現外界的複雜還能平靜地處理家庭事宜嗎?梨花為“我”提供了參照系,是以當“我”再一次聽到梨花說她查到丈夫出軌的又一條證據時,“我”吃蛋糕的姿勢都發生了變化,“我下定決心把勺子挖得果斷一點,将滿滿一勺子的抹茶千層送到嘴中,柔和滑膩,甘苦并濟。”顯然“我”是下定了決心不能再簡單地對待家庭了——這是一個覺悟了的妻子,覺悟了的妻子就是危險的妻子!這就是朱婧對妻子的追問。“我”看上去是一個很合格的妻子,這種合格就在于妻子隻能存在于家庭内部,當丈夫外出工作時,她隻能等待丈夫的回來,“我”預設了這種差別,“他從通勤開始就進入另一種生活,回來的時間才是屬于我們的。”“我好像在一場角力裡,和通勤時間争奪我的丈夫”。可是誰能保證丈夫在家庭以外的時間裡都是忠實于家庭的呢?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朱婧對于家庭中妻子與母親的憂思,正是一個時代的征兆。上個世紀的女性解放就是從走出家庭開始的。有的女性主義者幹脆把家庭視為女性受壓迫的根源,她們要進行一場家庭革命,強勢的女權主義者甚至要摧毀家庭。但女性主義發現走出家庭并不能帶來女性的徹底解放,她們又提出了“回歸家庭”的主張。當然,回歸家庭并不是回到傳統的家庭。也許得益于女性主義的努力,現代家庭無論從形式還是内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德國社會學家烏爾裡希認為,我們正處在一個“後家庭時代”。後家庭時代的家庭不同于傳統家庭,它更多的是一種選擇性親密關系,家庭中的男女兩性關系呈現出獨立與對等的特征。朱婧的家庭小說就帶有明顯的“後家庭時代”的特征,小說多半都是在圍繞着一個主題在叙述,這個主題即: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朱婧不是一名強勢的女性主義者,她不認為女性離開了家庭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但是她發現了家庭的種種問題,這些問題帶給女性的傷害最大,她的小說總有一種抹不去的憂思,這種憂思也許是一名女性作家的天然反應。《那般良夜》和《危險的妻子》可以說是兩篇有思想定位的作品,大緻上表達了她對妻子和母親這兩種女性身份的基本看法,從這一看法出發,她陸續寫了一些妻子或母親的故事。她也期待跳出家庭的樊籬去重新認識家庭中的女性。《光進來的地方》就是通過一個男人的眼光來重新認識妻子的價值的。這個男人的妻子在結婚六年後遭遇車禍去世,從此也沒有再娶,他一再地尋問妻子的意義。他本是一個不太願意結婚的男人,但妻子突然闖入了他的生活,婚後他又很少與妻子在一起,直到妻子去世,他才感覺到他們的婚姻生活太短暫,他多麼希望能與妻子哪怕通過一次心醉神迷的身體交流或者一次撕裂靈魂的争吵來達到彼此的坦白,他發現,這麼些年來他們隻是“活在作為夫妻的概念和身份裡”。他越來越覺得妻子的到來,是給他的人生打開了一道縫隙,妻子是從縫隙裡投入的一束光,可是他直到多年以後才了解到這一點。朱婧也許是要提醒所有的男人,不要忽略了妻子這一束光。《我的太太變成了鼠婦》同樣也是以一個男人的口吻在叙述的。男人的妻子從婚後就開始做全職太太,“她給了我舒适美麗的家”,“每日回家,開門迎接我的永遠是馨香輕盈、遊刃有餘的太太”,他以為妻子樂意做一個賢良妻子的角色,直到有次在儲藏室發現大量提供給超市的物件後,他才知道,妻子在家獨處時是“在無意義地消耗時間”,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男人雖然發現了自己根本不了解妻子内心世界,而他本人卻瞞着妻子在外面先後找了幾個情人。讓我驚異的是,朱婧為小說取了一個如此恐怖的題目,也許她是要以此讓所有滿足于“在婚姻裡造像”的妻子們驚醒。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朱婧的憂思中是帶着疑惑的,她看到了家庭的問題,但她不想徹底摧毀家庭,她疑惑的是,怎樣才能讓家庭更加完美,讓家庭真正成為女人們的歸宿。當她在一篇小說裡寫到家庭的問題被暴露時,用了一個十分貼切的比喻:“像風吹過了的瓷裂,生活展露的細小破綻,打破了完美,卻是真實的留痕。”朱婧的确就像是呵護着一件精美瓷器般地書寫着今天的家庭。

稿件責編:傅小平 ;新媒體編輯:李淩俊

圖檔來源:資料圖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賀紹俊:從朱婧創作中,追問後家庭時代的女性歸宿|新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