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得益于深度學習等算法的突破、算力的不斷提升以及海量資料的持續積累,人工智能逐漸從實驗室走向産業實踐,以算法、算力和資料為主旋律追求極緻創新方面不斷突破,為機器視覺實作更新疊代和提高應用價值的重要技術支撐。#人工智能##算力#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統計,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在2021年達到804億元,同比增長12.15%,預計在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1276億元,2022-2025年CAGR預計為13.2%。#機器視覺#
關注樂晴智庫,洞悉産業格局!
機器視覺行業概覽
機器視覺是人工智能領域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分支,即用機器代替人眼來做測量和判斷,是通過光學的裝置和非接觸的傳感器,自動接收和處理真實物體的圖像,以獲得所需資訊或用于控制機器人運動的裝置。
其指的是通過計算機、圖像傳感器及其他相關裝置模拟人類視覺功能的技術,以賦予機器“看”和“認知”的能力,是由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别等諸多領域合作完成的。
機器視覺結構圖譜:
目前AI+制造業轉型帶來增量市場,機器視覺為剛性需求。
工業是目前機器視覺應用中比重最大領域之一。
在工業智能制造程序中,機械憑借精準的分析能力和高效的資料搜集能力,正在逐漸實作對人工的替代。
而機器視覺作為智能制造裝備機器人的“眼睛”和“大腦”,同樣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精度和大規模的生産制造,對于生産控制系統的內建、資訊從生産現場到管理層的貫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過程中機器視覺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整體而言各個應用場景都可歸為四種基本功能:識别,測量,定位,檢測。實作難度依次遞增。
識别是對目标物體的特征進行抓取,例如顔色,形狀等,準确度與速度是衡量識别功能的主要名額。
測量是将識别得到的資訊轉換成常用的度量機關,然後在圖像中計算出目标物體的幾何尺寸,對于複雜形态物體的測量精度是衡量該功能的主要名額。
定位是擷取目标物體的位置資訊,定位精度與速度是衡量該功能的主要名額。
檢測一般指外觀檢測,例如檢測産品是否有劃痕,表面是否凹凸不平等。
由于檢測主要是針對細微損壞,是以對産品性能要求最高,在四個基本功能中技術門檻也最高。
機器視覺工作流程:
根據實作原理,機器視覺可以分為成像與圖像處理兩部分:
成像主要依賴光源、光源控制器、鏡頭和相機等硬體:将特定的光源照射在被識别目标上,通過吸收物體的反射光與透射光,在特定的光敏面上形成圖像,相當于人眼的晶狀體。
圖像處理主要依賴機器視覺系統等軟體:将成像階段的資訊進行分析處理,進一步實作特定功能,相當于人的大腦皮層。
機器視覺領域内CMOS圖像傳感器的應用主要可分為傳統上的工業機器視覺應用(主要包括産線檢測、不良品篩檢、條碼識别、自動化流水線運作等),以及消費級機器視覺應用(如無人機、掃地機器人、AR/VR等)。
機器視覺産業鍊上遊:光學材料和電子元器件
行行查 | 行業研究資料庫 資料顯示,在機器視覺産業鍊中,上遊主要為光學材料和電子元器件,包括光源、鏡頭、工業相機、圖像采集卡、機器視覺軟體等的提供商。
上遊硬體主要廠商包括奧普特/海康/大恒/中光學/舜宇/福光。
鏡頭、工業相機、光源以及軟體主要廠商有淩雲光/奧普特/福光股份/緯朗光電/海康/鼎捷等。
鏡頭在國際市場以及高端産品上,仍由CBC、KOWA與Moritex為代表的日本企業和施耐德等德國企業占據優勢。
在國内中低端市場,奧普特、福光股份和普密斯等正在加速推進國産化,機器視覺硬體中的中低端市場鏡頭國産化率已經接近80%。
光源及光源控制器中低端市場國産化率超過90%,在國内市場上已經湧現出奧普特、緯朗光電等優質本土企業,其中奧普特在中國市場市占率位居第一;但在國際市場以及國内高端産品上,仍由CCS、Moritex以及美國AI等外企主導。
機器視覺産業鍊上遊:系統內建商和裝備制造商
機器視覺産業鍊中遊主要為系統內建商和裝備制造商,系統內建商通常直接采購視覺軟體、傳感器、驅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
通過簡單的二次開發群組裝完成裝置生産,不具備自由機器視覺算法、軟體以及視覺傳感器和精密驅控等核心技術,通常不具備整台裝備的設計生産能力。
機器視覺産業鍊:
資料來源:高工機器人、天風證券
中遊成本集中在技術壁壘高築的工業相機以及軟體算法。
工業相機
工業相機市場主要由康耐視和基恩士兩大機器視覺一線巨頭占領。
目前國内的代表廠商為奧普特和海康威視旗下的海康機器人,主要以成本效益占據市場。
裝備制造/系統內建廠商還包括:天準科技/淩雲光/大恒/矩子/華興源創/精測電子等。
機器視覺成本主要集中在上遊,核心環節的國産替代化方興未艾。
圖像處理軟體&視覺控制器系統
在機器視覺軟體層面上,由康耐視、基恩士為代表的外企長期壟斷,通過深耕底層算法已經形成較高技術壁壘。
目前本土廠商中僅有奧普特、淩雲光等少數企業擁有自研算法庫;但奧普特、淩雲光以及天準科技、矩子科技等公司均在近年持續加大軟體領域研發投入,軟體國産化未來可期。
視覺控制系統為代表的軟體占據最高單品價值量,在機器視覺的單品價值中占據最高比重達到37%,遠高于光源、相機和鏡頭等硬體;是以實作軟體國産化是中國制造走向智能制造,獲得高價值的必由之路。
機器視覺部分代表廠商:
機器視覺市場格局
由于涉及到跨多個學科和技術的交叉應用,機器視覺具備較高的行業門檻,屬于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
全球機器視覺市場以康耐視(美國)、基恩士(日本)、巴斯勒(德國)為代表的企業占據全球>50%市場佔有率。
以康耐視和基恩士為代表的雙巨頭以入局早、紮實産品技術、廣泛應用場景經驗的優勢提前據市場優勢。
最早國内廠商主要代理國外廠商的機器視覺産品,随着技術與經驗的積累,部分國産廠商開始推出自主品牌的産品,且國内廠商能夠提供本地化的定制化服務,供貨周期較為靈活,市場佔有率逐年增長。#5月财經新勢力#
結語
機器視覺是工業自動化的基礎技術之一,通過搭載人工智能發展東風實作機器視覺的再一次疊代更新。
随着将智能制造推向新的高度,在政策端和企業端的共同發力下,機器視覺依托智能制造實作快速發展,目前在硬體中低端領域已經實作高度國産化。“中國制造”已經逐漸開始從中低端進軍高端市場,機器視覺行業迎來高速發展期。
關注樂晴智庫,洞悉産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