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天到來,@愛喝冰水的人,你是否也有這些疑惑→

作者:濟甯新聞網

天氣熱了

一杯冰水喝下去

透心的涼

何止一個爽字

但總有人在你身邊提醒:

“喝冰水對腸胃不好,要少喝”

“熱水暖胃還對身體好,要多喝”

冰水真的很傷胃嗎?

熱水又真的是“良藥”嗎?

大陸腸胃病高發

究竟和哪些因素有關?

冰水真的傷胃嗎?

很多人覺得,自己一喝冰水就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問題,是以将冰水看成是“洪水猛獸”。事實上,胃部不适并不能隻怪冰水。

涼的東西穿過口腔、食道,到胃裡時已經沒那麼冷了,特别是含在嘴裡慢慢吃或吃得很少的時候,一般不會達到傷害腸胃的地步。

而人又是恒溫動物,身體有一套嚴密的溫度調節機制,胃内溫度變化都會控制在0.3℃内——你喝冰水時身體會打顫,就是體溫中樞給身體發出信号,通過肌肉顫動産生更多熱量來恢複胃内溫度正常。

喝冰水不舒服的主要原因

對冷的東西敏感:不同人對于冷的反應和耐受程度不同,一喝冰水就不舒服,可能是因為消化道平滑肌對溫度相對更敏感,吃下的冰冷飲食讓胃腸道發生了痙攣。

水不幹淨:喝冰水有不适還可能與水不幹淨有關,水中若有一些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就可能導緻腹痛、腹瀉。

不适合喝冰水的人群

雖說冷水、熱水本質上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是以下這些人群,還是要多加注意:

本身胃腸道不好的人群

比如患有腸易激綜合征、腸胃消化功能不好、或者有胃腸疾病的人群。

冰水會刺激胃部血管出現短暫性的收縮以及腸道痙攣,導緻胃痛、腹瀉等。

有偏頭痛史的人群

這些人群在進食一些冰冷食物時,會使口腔黏膜受刺激,進而導緻頭部以及面部血管收縮,影響神經中樞,引發頭痛。雖然持續時間并不長,但十分不适。

剛結束運動的人

運動以後,胃腸的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此時喝冰水會刺激胃腸道血管、黏膜,使胃腸道血管、黏膜急劇收縮,導緻胃腸道痙攣,進而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症狀。

小貼士

熱水也并不是溫度越高就越好,過燙的水反而會損傷食管黏膜以及消化道黏膜等,增加罹患食管癌的可能,是以日常飲水、飲食以溫和為宜,不要超過65℃。

國人腸胃病高發主要有6個誘因

國人為何腸胃病高發?主要有以下6個誘因:

幽門螺旋杆菌感染

幽門螺旋杆菌是一種生活在胃部及十二指腸各區域的細菌,它可以引起胃黏膜輕度慢性發炎,甚至引發胃潰瘍和胃癌。

而大陸胃幽門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達59%,這主要與平時的一些習慣有關,比如餐具清潔不到位、一筷多用、給孩子喂食時喜歡口口相傳、喜歡用手直接抓取食品等。

是以,生活中需要嚴格地重視個人衛生,飯前飯後勤洗手、使用公筷、少吃生食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風險。

喝酒

酒精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乙醇。飲酒後,乙醇會在胃中儲留,可使胃黏膜變薄,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進而引發胃痛、反酸等慢性淺表性胃發炎狀。酒還是能不喝就不喝吧!

高鹽飲食

醬菜、臘肉鹹魚、腐乳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傳統食物,但這些食物的共性就是含鹽量過高。而長期高鹽飲食,會抑制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黏膜抵抗力,甚至導緻胃炎、胃潰瘍、胃穿孔等一系列胃腸道疾病。

并且,部分高鹽食物中還含有大量硝酸鹽,在胃内被還原後,可與食物中的胺結合,形成有緻癌作用的亞硝酸铵等N-亞硝基化合物,進而誘發細胞惡變。

是以每日的食鹽量要少于5克,腌制的、加工的食物要少吃,另外,購買包裝食品的時候最好看一下配料表,建議選擇低鹽的。

三餐不規律

饑一頓飽一頓是現代很多人的常态。而如果三餐不規律,胃酸分泌也沒有固定的時間,就容易打破正常的平衡狀态,造成胃酸分泌過多或過少,進而誘發消化不良、反酸燒心、胃糜爛、胃潰瘍等病症。

是以,平時要養成三餐定時定量的生活習慣,每餐隻吃七八分飽,有助于讓胃的運動起搏細胞、胃酸分泌都形成規律,使胃功能更協調。

情緒不穩定

胃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大腦”,是最容易受情緒影響的器官之一。資料顯示,57%~7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有情緒異常。

像焦慮、抑郁、恐懼等壓抑性情緒,常導緻胃腸道動力低下,易引發食欲不振、嗳氣、打嗝、早飽、飽脹等不适;

而憤怒、生氣等較為亢奮的情緒,可導緻胃腸高動力反應,引起胃酸分泌、胃腸蠕動增加,誘發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等。

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學會控制情緒,想生氣或者發怒的時候多做深呼吸、聽聽音樂、跑跑步,讓自己平靜下來;心情不好的時候别自己悶着,和朋友出去逛逛街、旅遊,放松一下!

熬夜

據美國洛杉矶醫學研究機構的研究發現,經常熬夜睡眠不足的人,其胃病發病率是一般人的3~4倍!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的胃裡缺乏TFF蛋白。

TFF蛋白能在胃黏膜上形成一種黏液膜,一方面能減少堅硬物質損傷胃黏膜;另一方面,其是弱堿性的,能有效阻止胃酸對胃黏膜的腐蝕作用。

而實驗資料顯示,夜間熟睡時分泌的TFF蛋白,相當于白天一天分泌的20~30倍。長期熬夜,TFF蛋白分泌減少,胃的保護、修複能力減弱,胃病自然就找上門了。

如何保護腸胃健康

均衡飲食

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養生之道,它對于腸道健康至關重要。正确的飲食習慣可以向我們的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物質和能量,緩解由于營養不足或過度攝入導緻的不良反應,同時也能幫助我們維持健康的體重和免疫系統。

要實作均衡的飲食,我們應該充分考慮膳食成分、食物種類和攝入量。我們應該盡量選擇新鮮健康的食物,例如五谷雜糧、蔬菜、水果、豆類和堅果。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有助于促進腸道健康。膳食纖維是我們飲食中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之一,它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有利于便便通暢排出,幫助我們預防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此外,膳食纖維也可以為我們的腸道菌群提供養料,幫助益生菌的繁殖,進而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提高免疫力和預防腸道疾病。

喝足夠的水

水不僅是腸道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生命的基本之源。事實上,人體的大多數組織和器官都需要水來保持正常的功能和活動。對于腸道來說,水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

水可以促進腸道蠕動。蠕動是腸道消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可以将食物通往下一段腸道,使消化過程順暢進行。缺乏水分時,腸道内的排洩物和廢物容易變得幹燥并粘連在一起,進而導緻疏通難度增加,容易引起便秘。

其次,水可以保持糞便的濕潤度。糞便的濕潤度對排便來說非常重要,它可以減少摩擦力,有效地減少痔瘡和肛裂等疾病的發生。如果身體缺乏水分,糞便就會變得幹燥、堅硬,容易造成肛門損傷。

遠離煙酒

煙草和酒精對腸道健康有着極為負面的影響。煙草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能夠損傷腸道上皮細胞,破壞腸道黏膜屏障,增加腸道感染的風險。而酒精則會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酸,損傷腸道黏膜屏障,導緻腸道發炎和潰瘍。是以,我們應該盡量遠離煙酒,保護腸道健康。

運動

适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廢物和毒素的排出,減輕便秘的症狀。此外,運動還可以增加腸道血液循環,促進腸道黏膜細胞的代謝和修複,提高腸道免疫能力。建議每天進行适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跑步、騎車等。

腸道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日常的關注和保護。通過均衡飲食、喝足夠的水、遠離煙酒、适當運動、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合理使用藥物等方式,可以保護腸道健康,減少腸道疾病的發生。此外,及時進行糞便檢查、腸鏡檢查和腸道菌群檢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腸道健康狀況,及時預防和治療腸道疾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