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SD白菜價,怎麼選?超級詳細!

作者:此生過半憶空城

固态硬碟價格一直下跌,很多人更新電腦首先要換一塊固态硬碟,作為#電腦硬體系列的第二篇,今天用大白話科普一下固态硬碟的一些基礎知識。

一、總線、協定、接口

首先來了解一個概念「總線」。電腦的各種硬體都插到主機闆上,各硬體之間通信的導線,可以簡單的了解為總線,更準确一點的定義是彙總起來的導線,即公共通信幹線。一般主要有:SATA總線、PCIe總線、SAS總線。假想一下水管,管子粗細決定了水流量大小,隻不過在總線這裡,叫做「帶寬」,它決定了傳輸資料的速度上限。通常SATA3.0、PCIe3.0、PCIe4.0、SAS3.0的最大理論傳輸速度依次為:600MB/s,1GB/s,2GB/s,1.2GB/s。

上面說的PCIe3.0單通道傳輸速度1GB/s,那麼4條通道就是4GB/s,即PCIe3.0x4帶寬為4GB/s。同理,PCIe4.0x4帶寬為8GB/s。PCIe4.0x16那就是32GB/s。目前PCIE第七代都有了,不過常見的為三代和四代。

如果把硬碟看成汽車,總線看成是高速公路,在公路限速的條件下,汽車具有再快的能力,是不是也必須減速。是以總線決定了資料傳輸速度的上限。

光有總線把裝置連接配接起來可不行,通信還得有「協定」,就是它們之間商量好的一些規定(比如電壓、時鐘、阻抗......),直白的了解就是,CPU說:天王蓋地虎,硬碟回:小雞炖蘑菇。比對成功!如果硬碟回:寶塔鎮河妖,顯然是沒對上,即協定不比對,沒法交流。是以說,如果這個協定的效率非常高,那麼二者交流起來就比較快。目前硬碟常見的協定有:AHCI、NVME協定。SCSI協定主要用于伺服器,IDE協定已被淘汰。

有了總線,協定,那我怎麼把硬碟接到主機闆上?那就需要一個插槽,也叫「接口」。主要接口有:PCIe、M.2、SATA、mSATA、SATA-E、U.2、SAS,我們看一下各種接口的實體形狀:

SSD白菜價,怎麼選?超級詳細!

主機闆上PCIe插槽(4通道/8通道/16通道),網圖

SSD白菜價,怎麼選?超級詳細!

主機闆上M.2插槽,網圖

SSD白菜價,怎麼選?超級詳細!

固态硬碟的不同類型接口,網圖

總結一句話:總線、協定、接口三者互相配合,才能讓硬碟發揮更大的性能。固态硬碟最常見的幾種形式,如下表。并不是M.2接口的速度就快...基本上都是取決于總線的帶寬。是以還要看主機闆是否支援...如果主機闆隻支援PCIe3.0,你即使買了支援PCIe4.0的固态,也不能滿血發揮。去掉損耗(和做工、用料也有關)之類的,下圖中4GB/s的最高速度能達到3500MB左右,8GB/s的最高能達到7500MB/s左右。

SSD白菜價,怎麼選?超級詳細!

二、固态硬碟組成

固态硬碟主要包括三個重要部分:主要晶片、閃存顆粒、緩存(有獨立緩存DRAM、模拟緩存SLC Cache)。

寫入時,資料經過主要晶片的處理後存放到閃存中,讀取時,主要從閃存讀取資料,然後通過M.2接口→PCIe總線發送給其他裝置。

SSD白菜價,怎麼選?超級詳細!

網圖

三、閃存晶片

如果把閃存顆粒拿放大鏡觀看,就像是一個密度超級大的魔方,每一個小方格(半導體)裡面可以存放不同數量的電子,閃存是通過電子來存儲資料。一個小方格如果隻能存儲1bit資料則為SLC,2bit則為MLC,3bit則為TLC,4bit則為QLC。即閃存顆粒主要有SLC、MLC、TLC、QLC。

SSD白菜價,怎麼選?超級詳細!

SLC速度最快,MLC、TLC、QLC依次遞減。原理也容易了解,1bit的資料隻有0和1兩種可能,2bit資料有00/01/10/11四種可能,每種可能性都代表一定量的電子數量。可能性越多,複雜程度更高,電壓的控制就要更精确,是以花費的時間就更長。另外,假設存儲20bit的資料,SLC需要20個小方格,MLC則僅需要10個,SLC處理速度雖然快了,但是體積也比較大,價格也美麗。

無論是速度、壽命、還是價格,SLC>MLC>TLC>QLC。QLC壽命較低。目前TLC是主流。盡量避開非主流~要麼貴要麼壽命低。

SSD白菜價,怎麼選?超級詳細!

可以生産閃存顆粒的廠家有:三星、西部資料(閃迪被西數收購)、海力士、铠俠(原東芝存儲,目前與東芝沒關系了)、鎂光(英睿達)、長江存儲(緻态)。這些有能力制造原廠閃存顆粒的廠家,制作流程是:晶圓制造→檢測→封裝,合格産品貼上标簽即為原廠顆粒(原片);不經過檢測直接賣給其他廠家去封測的,即為原廠第三方封測顆粒,這裡面有好的有不好的,理論上說肯定是自己生産自己檢測封裝的效果更好吧?是以這類閃存顆粒品控整體略差一些,不過也還行;還有一些淘汰掉的顆粒會進行技術處理,處理完成後再賣出去,這就是原廠降級片(大S顆粒),不進行技術處理直接賣出去的是黑片。前兩種還行,後面這兩種的話,慎重考慮吧。

電子産品再好的牌子也有一定故障率,機率上來說原廠原封的顆粒肯定要好很多,顆粒不好的壞起來可毫不含糊。顆粒有價,資料無價!

四、主要晶片

主要晶片是固态硬碟的大腦,它好不好,直接決定了整個硬碟好不好。主要晶片并不是誰都會生産,它主要來自兩大陣營:原廠(三星、西數、鎂光......)和主要廠商(慧榮、群聯、英韌、美滿、得一微......)。是以選的時候還是選擇比較有名的主要廠商比較好,直接影響硬碟的性能、壽命等等。

五、緩存

有外置的獨立緩存DRAM和模拟緩存SLC Cache,為了節省成本,并非所有的硬碟都有DRAM...

①DRAM主要有兩個作用:

存放FTL表:DRAM(外置的獨立緩存)中存放FTL表,可以了解為目錄,為了更友善快速的查找晶片中存放的檔案。

緩解寫放大:寫入資料前要擦除整個block區塊,寫入資料時一頁一頁的寫入,即使資料不滿一頁,也要寫一頁。當所有頁都沾滿後,下次存資料時,就要把不足一頁的資料先搬出來合并,再擦除block。這樣加速讀寫,容易降低壽命。是以每次寫入資料前,主要晶片會把要寫入的資料先放到DRAM中,存滿一頁後再往閃存中寫入。

SSD白菜價,怎麼選?超級詳細!

通常1GB閃存顆粒需要1MB的DRAM,如果控制成本縮減DRAM,那麼FTL表就存不全,隻能存放一些常用的,剩餘的部分FTL表就存放的閃存顆粒中,速度肯定就不如DRAM快。

閃存顆粒的讀寫速度遠遠小于DRAM,是以對于無緩存的固态來說,一般會借用記憶體的一部分空間存放FTL表(每次開機的時候,往記憶體寫入常用的FTL表,即HMB技術),速度同上。

②SLC Cache

對于主流的TLC固态硬碟,一個小方格存放3bit資料,也就是2³個狀态(每個狀态為不同的電子數量)。因為SLC速度快,如果人為的讓一部分硬碟空間,每次一個小方格隻寫1bit資料,那不就變成SLC了嗎?寫入資料時,首先往SLC區域寫入,等硬碟空閑了再轉入TLC區域,是以這種方法叫做模拟緩存。但這個SLC Cache區域設定多大,不同廠家的方案也不同。當SLC空間用完,那麼寫入速度就會直線降下來(掉速,緩内速度→緩外速度)。

那麼掉速掉到什麼程度?這就要看主要晶片的控制能力、閃存顆粒自身的能力了,是以不同牌子之間的細微差別就出來了。

SSD白菜價,怎麼選?超級詳細!

如果是上面介紹的大DRAM方案,基本不會出現掉速的情況。以上就是有緩和無緩的差別~

六、4K随機讀寫

4K随機讀寫性能是一項直接影響使用體驗的名額。代表了硬碟資料吞吐的能力(iops)。主要參考

下圖中的兩項名額,看看我這個怎麼樣?

SSD白菜價,怎麼選?超級詳細!

七、售後、質保

影響壽命的因素主要是擦寫次數,SLC Cache既有好處也有缺點,比如會增加擦寫次數降低壽命。一般硬碟簡介都會寫耐用度:500TBW、750TBW等等,1TB=1024GB,W是Write的意思,也就是說500TBW表示寫入硬碟500TB的資料,差不多硬碟就到頭了~自己算算能用多久?

最後

今天的内容把固态硬碟的基本知識都介紹完了,首先看主要和顆粒,其次再看速度等參數。是以你會選擇固态硬碟了嗎?

原文出處:https://mp.weixin.qq.com/s/AUTkwmSRMjCmsgkuGRY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