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銀變“垃圾”,留給孫正義的時間不多了

投資狂魔孫正義,又有了新目标,送ARM 去美國上市。

在ARM 沖刺美股IPO 期間,由孫正義一手創辦的軟銀遭遇新的考驗,标普将軟銀的長期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級”,這導緻軟銀股價下跌,而軟銀似乎隻能被動接受這個結果。

20 多年前投資阿裡巴巴的壯舉,讓軟銀賺得盆滿缽滿,也讓孫正義在全球投資市場直接封神。但在願景基金投資組合失利後,減持阿裡巴巴股票套現成為軟銀化解危機的“救命稻草”。

如今,孫正義寄望通過ARM 上市還清債務,同時幫助軟銀打赢一場“翻身仗”。不過,孫正義重金押注的ARM 能不能帶他和軟銀重回巅峰,還是一個未知數。

軟銀變“垃圾”,留給孫正義的時間不多了

标普與軟銀之間掀起一場口水戰,妥妥的高手對決,成功吸引了全球投資市場的目光。

事情的起因是,标普于近日下調了軟銀的長期信用評級,從原來的BB+下調一個級别到BB 。這兩個級别都屬于非投資級,外界把軟銀這一狀況稱為“在垃圾級區間進一步下調”。

标普表示,軟銀的信用風險正在上升,因為它正在出售阿裡巴巴等上市公司的資産,并增加對估值波動更大的私營初創企業的投資。

根據本月公布的最新财報,由于旗下願景基金出現投資損失,軟銀截至今年3 月底的2022 财年淨虧損約9700 億日元(約合人民币490 億元),這也是軟銀連續兩年出現淨虧損。

标普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軟銀投資組合中的資産風險上升幅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裡,該集團的流動性和信譽可能會繼續被大幅削弱。”

受此消息影響,軟銀股價次日收盤下跌2.36% ,其信用違約掉期(為軟銀債務提供保險的成本)則創下約一個月來的最大漲幅。

對于這個結果,軟銀顯然無法接受。 軟銀批評了标普下調其長期信用評級的決定,并辯稱該評級機構未能準确分析其情況。軟銀表示,出售阿裡巴巴等資産以換取現金顯然更有利于其資産負債表的穩定性。

軟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嚴格的防禦性财務管理使我們的财務狀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我們的财務健全性沒有得到适當的評估,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我們将繼續與标普進行對話。”

在被下調評級後,軟銀CFO 後藤芳光表示,評級下調不會影響軟銀的借貸成本,也不會影響其管理資産負債表的方式。他還表示,鑒于該集團擁有超過5 萬億日元的充足現金儲備,暫時不需要發行新債券。

後藤芳光表示,軟銀仍需要為出售給散戶投資者的價值約3500 億日元的債券進行再融資,這些債券将于明年第三季度到期。他表示,隻有時間才能知道屆時的收益率走勢,但 軟銀出售給散戶投資者的債券的票面利率與日本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挂鈎,而與标普的評級無關。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軟銀第一次與信用評級公司發生糾紛了。軟銀與穆迪已經争吵了數年,并且自2020 年3 月以來一直沒有向穆迪提供資訊。後藤芳光表示:“我們一直尊重标普。他們得出了如此不合理的結論,這太糟糕了。”

短時間來看,在這場高手對決中,軟銀似乎敗下陣來,隻能被動接受這個結果。而今後事态如何發展,目前還難以下定論,我們不妨邊走邊看。

軟銀如今的處境,與創始人孫正義息息相關。 多年來,孫正義一直以激進的投資風格聞名于世,被外界稱為“投資狂魔”。

孫正義自我評價稱:“我是一個好鬥的人,而不是防守的人。”馬雲也曾直言,孫正義是他見過投資領域膽子最大的人,隻要看準了方向他就敢all in 。

投資圈裡廣泛流傳着一則傳奇故事:2000 年左右,為了給阿裡巴巴融資,馬雲跑到北京見到了孫正義,兩人僅聊了6 分鐘,馬雲就拿到了2000 萬美元投資,阿裡巴巴活了下來。

十年後,阿裡巴巴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獲得全球資金瘋狂追捧,股價一路飙漲,這筆投資為孫正義帶來超3000 倍的回報,并且讓孫正義在全球投資圈直接封神。

或許是成功投資阿裡巴巴的經驗讓孫正義信心倍增,讓他科技領域初創企業格外偏愛。2017 年5 月,在孫正義的主導下,軟銀願景基金一期正式啟動,總規模高達1000 億美元,投資标的便是全球範圍内的科技領域獨角獸。

此後三年,軟銀願景基金共計投出約700 億美元,累計投資了88 家創業項目,幾乎橫掃全球各類科技獨角獸企業,其中包括滴滴出行、Uber 、OYO 、Wework 等諸多共享經濟領域的企業。

孫正義和他的願景基金,用金錢改變了遊戲規則,他們肯給高估值,敢給高估值,标的不給投就直接投其競争對手。如此彪悍的打法,讓孫正義和願景基金幾乎包攬了全球所有知名的科技領域獨角獸,同時也為日後變故埋下了伏筆。

在全球市場所向披靡的願景基金,正是導緻軟銀虧損的“罪魁禍首”。2021财年,軟銀淨虧損1.7 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币899 億元),願景基金虧損2.64 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币1397 億元),雙雙創下虧損紀錄。

軟銀變“垃圾”,留給孫正義的時間不多了

究其原因,是願景基金投資組合的股價/ 估值急劇下降,包括美國外賣公司Doordash 、東南亞網約車公司GoTo 、南韓版“阿裡巴巴”Coupang 、貝殼找房、Wework 、商湯科技等等。

孫正義直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我們所做的幾乎所有投資都沒有好的表現。”“上市股和未上市股接近全軍覆沒,願景基金也明顯受到打擊。”

由于軟銀在科技創業公司投資上的虧損不斷擴大,孫正義個人已虧欠軟銀近50 億美元。這導緻軟銀市值大幅縮水,幅度超過了過去20 年的任何一年。

之後,孫正義鄭重宣布,以後不再出席軟銀的财報會議,并将集團的日常管理工作移交給CFO 後藤芳光等高管。這是孫正義執掌軟銀曆史以來的第一次。

為了彌補虧損,軟銀開始了一系列的減持套現操作。2022年,軟銀累計出售約3.89 億阿裡巴巴股票,共計套現約29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2030 億元),這導緻其持有股份低于提名董事的15% ,孫正義是以退出了阿裡巴巴董事會。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年,軟銀出售阿裡巴巴股票的平均價格隻有每股92 美元,不僅遠低于阿裡巴巴每股319 美元的曆史高位,甚至不及阿裡巴巴2014 年上市當天的收盤價93.89 美元。

不久前,軟銀通過預付遠期合約的方式,再次出售了約72 億美元的阿裡巴巴股票。輪番抛售過後,軟銀從巅峰時期擁有阿裡巴巴35%股份大幅減少至3.8% ,軟銀以“清倉式減持”抛售了持有20 年的阿裡巴巴股票,可見是真的缺錢了。

退出軟銀之後,孫正義并沒有徹底告别投資舞台,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晶片公司ARM 的IPO 上,寄望通過ARM 的上市,不僅還上債務,還讓軟銀再次翻身。

提及ARM ,這是孫正義投資史上的又一次豪賭。2016 年7 月,在孫正義的主導下,軟銀豪擲243 億英鎊(約320 億美元)現金收購英國半導體晶片制造商ARM ,較ARM 前一收盤價溢價43% 。

為了籌集收購資金,順利拿下ARM ,軟銀不僅抛售了包括阿裡巴巴在内的多項優質資産,甚至不惜代價大舉負債。孫正義的大手筆操作,攪動了全球晶片市場,孫正義的冒險精神令同行不寒而栗,外界稱這一場收購為“絕命豪賭”。

能讓孫正義不計後果all in 的ARM ,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公開資料顯示,總部位于英國劍橋的ARM 為數以億計的遊戲機、家電,甚至銀行卡、手機卡、公交卡提供晶片設計方案,是全球最大晶片架構公司之一。

對比來看,在傳統的PC 及伺服器領域英特爾(Intel )風光無限,但在移動終端晶片領域則是ARM 獨領風騷。多年來,ARM 逐漸威脅到英特爾在晶片界的地位,是令英特爾最為頭痛的競争對手。

尤其在智能手機領域,ARM 堪稱獨霸天下。資料顯示,2015 年,采用ARM 架構的晶片出貨量達到150 億片,占整個晶片市場佔有率32% 。據市場估算,2015 年智能手機裡采用ARM 架構的處理器比例可能達到99% 。倘若沒有ARM ,智能手機可能無法生存。

彼時,有業内人士分析認為,孫正義主導軟銀重金買下ARM ,本意或許并非在目前極具優勢的手機市場,而是ARM 效率高、功耗低的架構,能在物聯網、智能穿戴、網絡基礎設施等新領域的市場,成為新的霸主。

不過,随着軟銀陷入虧損泥潭,一度希望以600億美金的價格将ARM 出手賣掉,以便回籠資金。2020 年9 月,英偉達同意以400 億美金收購ARM ,這有望成為全球晶片行業規模最大的一筆并購案。

但因ARM 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晶片IP 設計供應商,歸屬問題牽扯到全球半導體産業格局,包括高通和微軟在内的依賴ARM 晶片設計的大型科技公司均反對此次收購,最終出售方案因監管部門的反對而流産。

此後,軟銀啟動了ARM獨立IPO的準備工作,在與英國政府與監管部門進行幾個月的接觸後,軟銀與ARM決定,2023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這是最符合公司利益訴求的地點。同時,基本上排除在英國倫敦交易所雙重上市的可能性。

以上不難看出,孫正義和軟銀對ARM 上市寄予厚望。而孫正義重金押注的ARM 能不能帶他和軟銀重回巅峰,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