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想在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公報中增加對華強硬措辭,被歐盟外交官删除

作者: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繼七國集團(G7)在日本廣島舉行上司人峰會,炒作渲染“經濟脅迫”等針對中國的議題後,美歐又打算在經貿等多領域對中國采取“聯合行動”,老調重彈部分“對華關切”。

據路透社當地時間5月30日報道,30日至31日,為期兩天的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将在瑞典呂勒奧舉行,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韋斯塔格、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以及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都将參加。

報道稱,美歐除了讨論雙方之間的合作和分歧之外,“如何應對中國”也将是讨論重點,盡管在此次會議一份24頁的公報草案中,“中國”一詞隻出現了兩次。“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則披露,美歐雙方仍未能就一個棘手問題達成一緻,即跨大西洋關系中的最根本問題——如何對待中國。

報道透露,歐方起初在公報草案中限制“中國”的出現頻次,并以所謂“非市場經濟體”暗指中國,希望顯示出歐盟壓倒美國赢得了這一談判。美國随後則在其中反複提及“中國”并使用對華強硬措辭,這一措辭後來又被歐方官員删除,同時也讓美方官員倍感失望。

有美國智庫專家認為,與美國人所想象的不同,歐盟或許根本不願意制定“反華政策”;而歐盟智庫的專家則認為,TTC在貿易層面仍是一個“空殼”,沒有能力阻止或解決任何有實際意義的跨大西洋貿易問題。

美國想在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公報中增加對華強硬措辭,被歐盟外交官删除

路透社報道截圖

TTC起源于2021年6月的美國-歐盟峰會期間,美國總統拜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宣布成立TTC,宣稱要“通過增加跨大西洋貿易和對新興技術産品和服務的投資”,加強美歐在技術和工業方面的上司地位。

據報道,在此次TTC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美歐将讨論在人工智能等未來科技領域進行合作,歐盟還将對特朗普執政時期的關稅問題和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引發的綠色補貼問題的提出自己的不滿。

路透社稱,此次會議一份24頁的公報草案概述了會議的各項主題,美歐計劃為ChatGPT等生成時人工智能算法設定最低标準展開合作,以及在針對俄羅斯的出口管制和投資監控方面進行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報道稱,中國依舊将是這場會議的主要焦點,一些外交官員更是認為,華盛頓方面在這份公報草案中推動使用對華強硬措辭,以呼應此前G7上司人峰會上針對中國的一些論調。

與此同時,這場會議的召開,也正值歐盟委員會準備釋出一份新的“經濟安全戰略”,預計其中将提及歐中關系“複雜且重要”,一方面與中國脫鈎不符合歐洲利益,另一方面又将中國視為“競争對手”。

當地時間5月26日,“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道指出,美歐雙方此次會議仍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抗中國在各個領域的崛起,從全球貿易到半導體,再到最新的全球事業——生成式人工智能。盡管在兩天的會期中,美歐進階官員将宣布各項新計劃,包括在綠色發展方面進行更密切合作,但圍繞有關于中國的“緊張氣氛”也将無處不在。

美國想在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公報中增加對華強硬措辭,被歐盟外交官删除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道截圖

報道認為,在中國問題上的分歧,将重新點燃歐盟同美國之間關系的複雜化。據“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掌握的會議公報草案,美國極力希望其盟友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敦促歐盟簽署承諾,譴責中國所謂的“反競争”和“有害的非市場政策”等做法。

但是,歐盟委員會方面卻發現自己“進退兩難”。以歐盟委員會馮德萊恩在内的許多人,準備對華強硬,将中國視為“地緣政治和經濟威脅”,但包括法國等一些重量級歐盟成員國,卻不願意同重要貿易夥伴中國斷絕關系,還有一些國家,甚至對于美國的對華高壓政策感到憤怒,認為此舉讓美國企業比歐洲企業更加從中受益。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援引多達六名參與會談的外交官員披露,在TTC第四次部長級會議開始前,談判代表們對會議最終公報中有關中國的細節問題上争論不休,陷入内部争吵。

歐方早期公報草案中,将提及中國的地方限制在三處,且提到的是通過應對來自“非市場經濟體”的“經濟脅迫”來加強跨大西洋關系中的經濟安全合作,以此暗指中國。一名歐盟官員稱,這種方式類似在電腦鍵盤上搜尋單詞次數的“查找式外交法則”(Control+F diplomacy),可以通過查找公報中提及中國的次數,來判斷到底是美國還是歐盟赢得了這一輪談判。

然而,美方後來補充了公報草案内容,在外交表述中反複提及所謂“中國的反競争行為”,并概述了新的、正式的“美國-歐盟關系”,聲稱這是專門針對挫敗中國經濟實力的合作,這種合作可能會擴充至其他盟友。

此後,歐盟委員會的一名匿名官員表示,在上周的最後一輪談判中,歐盟外交官删除了這樣的措辭。另外三名同樣要求匿名的官員和外交官還表示,由于各國政府在歐中關系上缺乏共識,是以很難加入美國制定的“反華協定”。

美國想在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公報中增加對華強硬措辭,被歐盟外交官删除

2021年9月29日,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首次會議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舉行。圖自布林肯推特

對于歐方的态度,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表示,他們對歐盟官員删除公報草案中與馮德萊恩鷹派公開言論密切相關的對華表述感到失望,他們還質疑,如果沒有歐方強有力的承諾,馮德萊恩對華采取更強硬立場的目的是什麼?

“歐盟其實不願意制定‘反華政策’。”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貿易專家艾米麗·本森(Emily Benson)說:“美國人傾向于認為,歐洲正在支援他們的對華政策,是以我不知道是否會認同我的這種說法。”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在文末直言,對一些人來說,這次失敗,再加上大西洋兩岸在與中國的貿易關系上持續不斷發生摩擦,使美歐官員在瑞典呂勒奧舉行的這場會議變得暗淡。

比利時布魯蓋爾研究所(Bruegel)的貿易專家大衛·克萊曼(David Kleimann)則坦言,TTC在貿易層面仍是一個“空殼”,它既沒有能力阻止,也沒有能力解決任何有意義的跨大西洋貿易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為維護自身霸權,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對華出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此前曾應詢指出,美方打壓遏制的不僅是中國,而是要剝奪廣大開發中國家科技進步和正常發展的權利,将這些國家永遠壓制在産業鍊低端。這種自私自利的科技霸淩行徑不公平、不合規,破壞全球産供鍊穩定,不利于世界經濟發展,最終也将反噬自身。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