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術TL的基本功

技術TL的基本功

|0x00 從時間說起

時間是一個老生常談,卻又如何都談不完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刺殺小說家》中的李沐,之是以讓神燈這個APP獲得萬千人的歡呼,也正是因為承諾大家,這家公司解決了時間的問題,讓機關時間内大家能做的事情更多了。盡管我沒在電影中看到是怎麼做到的,但這個影響力還是擺在那裡的,也就不外乎李沐認為自己是“神”。

時間這麼寶貴,因為時間是“絕對的”,對于明天的1小時,或者是後天的1小時,它們都是等價的,過去就不會再回來。是以我們對于時間的焦慮,本質還是對于“絕對的時間觀”産生的,這也是伽利略和牛頓倡導的。但萊布尼茨、哥德爾和愛因斯坦,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時間“不過是一些因果關系鍊上先後發生的事件的次序”,前面一件事情改變了,後面的也會随之改變,是以時間是“相對的”。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有限的時間裡,我們總是想完成無限的事情,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可調和的沖突,是以我們對于“自省”、“反思”一類的詞彙,往往會嗤之以鼻,認為古人不缺少時間,而現代人不再需要這樣的改變。Wrong!反思自己是人類之是以戰勝了恐慌、焦慮與失敗感,最終得以成就自己的動力所在。

檢討自己,反思過錯,并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明白自己的得失,進而從容的為後面的工作“做減法”,讓“好鋼用在刀刃上”。

有些人想到時間管理,就非常推崇“效率”二字,本質沒錯,但一天能做的事情總歸是有限的,想做好“高品質”的工作,就要放棄一些“想做”的事情。

TL,本質就是四件事:招聘(組建團隊)、目标(引領方向)、溝通(統一思想)和文化(自我驅動)。而挑戰,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把這四件事做好平衡。

讓我們繼續說下去。

|0x01 招聘(組建團隊)

HR在鼓勵技術團隊進行自主招聘的時候,常用一句話來曉之以厲害:“我們是在招聘自己未來的同僚”。甯缺毋濫是大家比較統一的共識,但不好招人,尤其是招不到合格的同僚,卻又是一個非常難以逾越的大山。越是到最後,受制于招聘結果的壓力,很多人内心會産生波動,想着随便招幾個人,先把名額湊滿了再說,于是就會放水。但這是挺危險的一件事情,為了彌補招聘的問題,後續要花費成百上千倍的時間,來對招聘的結果糾偏,最終導緻團隊産生比較大的負面影響。

招聘一定是嚴格的,因為我們希望看到候選人如下的能力:

  • 代碼能力;
  • 團隊協作;
  • 溝通水準;
  • 精神狀态;
  • 文化認同;
  • 性格特點。

如果僅僅是在招聘的視窗期來考慮這些問題,那麼通過短短的一兩個小時,恐怕很難找到合适的候選人,更不要提雙方建立信任關系了。

反思、檢討、再想想。

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智慧,有一條便是“如果無法完成一件事情,那麼就想一想能不能延緩這件事情,我們總是在能和不能之間做選擇,殊不知第三種選擇是緩”。

是以,TL要有自己的産出,不管是參與開源項目,還是做自己的公衆号,或者是出版書籍,再就是參與技術大會進行演講,都是展示自己的一種機會,并且在這些機會中去認識更多的人。

這個“緩”字,用在的不是招聘後,而是用在了招聘前,作為技術TL,沒有一些個人影響力,也就少了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0x02 目标(引領方向)

人找到了,然後呢?

打遊戲的同學都知道一句名言:“這是個團隊遊戲,你再厲害,也不能一打五。”盡管極限翻盤是每個電競er的夢想,但少了團隊的支援,再厲害的個人能力,也不過是散兵遊勇,做不到互相協同,就産生不了巨大的價值。

團隊之是以為團隊,是因為這些人有共同的目标,而這個目标,技術TL是責無旁貸的。

定義團隊的目标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這個目标需要你回答很多很多的問題,包括但不局限于:

  • 你的業務是什麼,是否與使用者做了充分的溝通,是否了解了使用者真正痛點,我們能為他們提供怎樣的解決方案;
  • 我們的上下遊協作團隊有哪些,我們的日常工作會依賴于誰,這些人的目标是否與我們的一緻;
  • 團隊的核心競争力在哪裡,是否會因為業務的變化而遭到汰換,我們持續的技術競争力應該如何建構,而這些技術競争力是否能夠為自己的團隊吸引來優秀的人才?

幾乎件件都是靈魂拷問,但幾乎件件都需要踏踏實實的回答。尤其是技術團隊,還需要有一點的理想主義。

想清楚,接下來就是把團隊的目标分解為個人的目标,拆解總是要比想清楚問題簡單很多,因為本質上就是個“技術架構”的問題。例如我們做軟體架構,就會說“高内聚、低耦合”,劃清楚傳遞内容的邊界和團隊的邊界,開搞就是了。

|0x03 溝通(統一思想)

溝通是一個比較耗費時間,但又必須要做的事情。

吳軍在《矽谷來信》中提到過,他在每年團隊談績效的時候,往往時間會排的比較滿,如果某個溝通比原計劃多耗費了一些時間,那麼會通知秘書取消後續某個人的溝通,以保證與每個人溝通的品質。

下屬團隊是需要定期進行“1 on 1”回顧面談的,“1 on 1”是指談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就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内容,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直接溝通交流。盡管很多技術TL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因為除了管理職責外,還需要管很多的項目、技術工作,是以直到打績效的時候才做這件事情,時間上會變得匆忙,效果也不一定好。

工作還是要放在日常,如果有同學找你,那麼就盡可能的立即響應;如果白天的時間滿了,那麼就約晚上的時間,實在不行就周末找個咖啡館聊聊。而溝通的理想頻次,差不多是每個月一次。

在面談時,除了問題外,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傾聽”。其實很多時候,TL也無法為同學去做些什麼,但即便幫不上忙,也還是要認真的去聆聽一下他的困惑,無論這個困惑是沮喪的,還是迷茫的,甚至是熱情的,對于“傾聽”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0xFF 文化(自我驅動)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有一句幾乎人人都懂的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文化就是:“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自我沉淪。”

比如對于工程團隊,優秀的文化就是對自己的代碼負責,做好設計,做好測試,對其品質和細節有足夠的尊重。對于資料團隊,優秀的文化就是對資料有足夠的敏感性,清楚核心業務每天的變化,知道哪些可能是有問題的,及時排除風險。

對于團隊而言,隻有保證團隊的技術體系是足夠優秀的,才能保持産品的長期高效疊代。如果設計的非常淩亂,那麼逐漸的團隊精力就會耗費在無意義的“安全生産”問題與“代碼維護”問題上,進而導緻團隊戰鬥力的逐漸耗損,直到人員變動。

鼓勵大家做 Code Review,做知識分享,寫技術文章,跨團隊去溝通和交流,聽起來很容易,但在項目壓力下,很少有團隊能夠堅持下來。文化是一個技術團隊的根基,給成員以參考系,哪些是應該學習的,哪些是技術人的底線,遇到問題是怎麼樣的處理方法,而不是一直在溝通軟體中拉群,在項目室中一輪又一輪的開會……

隻有團隊有優秀的文化,才能吸引到優秀的人才,進而推動大家的整體進步。如果文化不是團隊的靈魂,大家認為工作隻是搬磚,那麼每個人的差別就隻有工資的高低不同,漸漸的這樣的團隊的技術人才會逐漸流失,剩下的人繼續用他們擅長的非技術技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