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纏論的核心要素-遞歸函數、級别、結合律、區間套(三)

作者:河邊纏翁财經

走勢的級别與K線圖的級别

1、走勢的級别:

這是按嚴格的遞歸方法來定義的分類,看中樞的級别來定義走勢的級别,也就是最标準的級别。我們在實戰中的區間套用的就是這種級别。在1分圖上分析走勢就是用這種級别。

2、K線圖的級别:

這是根據你打開的K線圖來說明的級别,你打開1分圖,可以說是1分級别,30分圖可以說是30分級别,隻要你一直按這樣的習慣來分析來說明來分析走勢,也是可以的,隻要你自己不亂就行。

在實戰中,這兩種級别是兩套工具,可以互用。走勢的級别對用在分析走勢的精确度,買點的精确度上。K圖的級别用在一眼看走勢的清晰度上,大資金上。

用纏師的話說:--------

有人問,在看進階别K線圖時,是應該把低級别圖上的分段轉過去還是重新分筆找線段?有時候這兩種做法的分段是不一緻的。

回答:為什麼要一緻?低級圖上用中樞、走勢類型。進階圖上用分型,線段,等于有兩套有用的工具去分析同一走勢,這是天大的好事。

你按K線圖的級别進行操作,也是可以的,隻是精确度差些(對于大資金就不是很在乎很準的精确度),如果你要提高資金的效率,那麼需要轉化到走勢的級别中,精确度就高了。我們常說的區間套就是此。

級别與次級别的關系可以分兩種情況:

1、在走勢級别上劃分,就是從遞歸圖上看:

比如,30F走勢的次級别是什麼,在實戰中你怎麼來确定30F中樞的3買即一個次級别走勢的回抽?那麼這個次級别就 是一個5F的走勢。一個5分走勢的次級别是什麼?是一個1F的走勢。一個1F走勢的次級别是什麼?是一個1分的線段,我看到有人說1F的走勢次級别不是線 段,那是什麼?這樣實戰劃分,是最簡單易行的。

2、在K線圖級别上劃分:

30分走勢的次級别是什麼?在30分圖上是30分的線段,而在次級别5 分圖上是為5分的一個走勢。

同理,5分走勢的次級别是什麼?是5分圖上是5分的線段,在1分圖上是1分的走勢。

1分的次級别是什麼,在1分圖上是1分的線段。因為1分圖是目前最小的圖,如果還有20秒的圖,那麼在20秒圖上是走勢來反映。

可見,這上面的兩種劃分在最小級别上都表現1分的線段,這就是在實戰中兩種方法可以融合的原因所在,隻是在精度上的不同而已,也就是顯微鏡倍數的不同而已。

級别和線段的關系

級别有兩種分類,我們分别來說明級别和線段的關系

遞歸的走勢的級别與線段關系:

比如在1F圖上遞歸為一個5F中樞,并突破中樞上漲,那麼着已經形成一個5分盤整走勢,這個走勢都是由1分線段遞歸而來,是以,在遞歸的走勢級别上,線段是最核心的構件,是構成走勢的最基礎的構件。30F、60F級别的中樞等都是由1分線段這樣遞歸構成的。這裡的級别和線段并不是必然的次級别的關系,隻有最小的1F走勢的次級别是1分線段。

K線圖級别與線段:

如30分級别走勢在K線圖上表現為含有1個以上30分中樞的走勢,這級别就是由30分的線段構成。這裡的走勢和線段的關系為次級别關系。

級别的實戰應用

兩種分類的方法都可以用

1、用遞歸的走勢的級别---

就是在1分圖上找中樞,實戰操作就要以中樞為核心進行,根據走勢的盤背和背馳确定買賣點。

2、 用K線圖的級别-----

比如,現在的下跌行情,你看5分圖,有5分線段構成的中樞嗎,沒有。那麼就不能說是5分走勢下跌,在5分圖上,我看到的隻是線段類的下跌,而不是走勢類的下跌。

那麼你要操作這個級别,也就是隻有5分線段的級别,用同級别分解操作,即比較線段間的盤背情況和看線段内部的盤背和背馳情況決定操作點。

------------------------------------------------------------------------------

多義性,是站在一個嚴格、精确的理論基礎上,用同一理論的不同視角對同一現象進行分析。例如對于走勢類型的連接配接,同樣有運算的結合性,也就是走勢類型的連接配接符合結合律,即A+B+C=(A+B)+C=A+(B+C),A、B、C的走勢類型級别可以不同。

是以,站在多義性的角度,根據該結合律,就不難知道,任何一段走勢,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釋義。

下面具體分析這種不同釋義的幾種簡單應用:

1、一個最簡單的釋義角度,就是級别。

任何一段走勢,都可以根據不同的級别進行分解,不妨用An-m的形式表示根據n級别對A段進行分解的第m段。

有 A=A1-1+A1-2+A1-3+…+A1-m1=A5-1+A5-2+A5-3+…+A5-m5=A30-1+A30-2+A30-3+…+A30-m30= A日-1+A日-2+A日-3+…+A日-m日等等,顯然這些分解都符合纏學理論。

而根據某級别進行操作,站在純理論的角度,無非等價于選擇該等式列中某個子式子進行操作。

2、關于走勢的當下判斷。

當下判斷,其基礎在于采取的分解方式。例如,一個按5分鐘分解的操作角度與一個按30分鐘分解的操作角度,在同一時間看到的走勢意義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在5分鐘分解中完成的走勢,在30分鐘卻不一定完成。

例如A+B,A、B都是5分鐘的走勢類型,那麼A+B走勢,對于30分鐘的分解就是未完成的。根據走勢必須完美的原則,未完成的走勢必完成,也就是,在不同的分解角度,可以在當下看到不同級别的未完成走勢根據走勢必完美原則産生的運動。

3、重新組合走勢,使得走勢更加清晰。

很多人一看走勢就暈,最主要是不了解走勢連接配接的結合性。任何的走勢,在結合律上,都可以重新組合,使得走勢顯示明顯的規律性。假 設A+B+C+D+E+F,A、C、E是5分鐘級别的,B、D、F是30分鐘級别的,其中還有延伸等複雜情況。這時候,就可以把這些走勢按5分鐘級别重新分解,然後按中樞的定義重新組合走勢,按結合律的方法,把原來的分解變成A`+B`+C`+D`+E`+F`,使得A`、B`、C`、D`、E`都是标準 的隻是30分鐘級别,而最後的F`變成在30分鐘意義上未完成的走勢,這樣進行分析,就會很明晰了。

當然,具體的組合有很多可能,如何根據當下的走勢選擇 一種最有利指導操作的,就是考功夫的事情。

這種根據結合律的最佳組合,是根據市場當下的走勢随時變化的,而所有的變化,都符合理論要求且不會影響實際操作,是對實際操作起着更有力的幫助。

注意,這種重新組合,不涉及任何預測性,任何組合的反映都是有意義的,對這些組合意義的全面把握,就是一個工夫上的長進了。

此外,組合的一個要點在于,盡量避繁就簡,因為中樞擴充比較複雜,如果有組合使得不出現擴充,當然就采取該種組合更有意義。有人可能要問,那麼中樞擴充的定義是否不适用?當然适用,中樞擴充的定義是在兩個中樞都完全走出來的情況下定義的,而實際操作中,往往第二個中樞還沒有走完,還在繼續延伸中,是以,除非出現明确的、符合理論定義的破壞,就可以根據有利于判斷、操作的原則,對走勢進行當下的組合。但必須強調的是,當下采取什麼組合,就要按該種組合的具體圖形意義來判斷、操作。

4、在中樞的震蕩中的重要應用。

圍繞中樞的震蕩,不一定都是次級别的,例如,一個日線中樞,圍繞它的震蕩,完全可以是30分鐘以下的任意級别,甚至是一個跳空缺口,例如有些股票,完全可以今天一字漲停,明天一字跌停,跳來跳去的。一般這種走勢,一般人看着就暈了。但如果明白走勢連接配接的結合性,就知道,無論怎麼跳,最終都要形成更大級别的,隻要不脫離這日線中樞,最後都至少會形成30分鐘級别的走勢。任何圍繞日線級别的震蕩,最終都必然可以按如下方式進行分解:A30-1+A30-2+A30-3+…+A30-m30+a,a是未完成的30分鐘走勢類型,至少a依然圍繞日線中樞繼續震蕩,那a一定最終會完成 30分鐘的走勢類型。

不過,更有實際意義的是,上面的a如果不再圍繞日線震蕩,例如,假設a是一個5分鐘級别的,而其後一個5分鐘級别的反抽也不回到中樞裡,按照日線中樞,這并不構成第三類買賣點,但對于A30-m30,可能就構成30分鐘的第三類買賣點。由于走勢都是從未完成到完成,都是從小級别不斷積累而來,是以,對于真正的日線第三類買賣點來說,這A30-m30的第三類買賣點,肯定在時間上要早出現,對于A30-m30,這絕對安全,但對日線卻不一定,因為這A30- m30的第三類買賣點後完成的30分鐘走勢,可以用一個30分鐘走勢又重新回到日線中樞裡繼續中樞震蕩。但這個A30-m30的第三類買賣點依然有參與的價值,因為如果其後的30分鐘出現趨勢,最後如果真出現日線的第三類買賣點,往往就在30分鐘的第二個中樞附近就形成了,根本回不到這A30-m30的第三類買賣點位置,是以,這樣的買賣點,即使不符合你的操作級别.

例如,如果你是日線級别操作的,但一旦這樣的A30-m30的第三類買賣出現,至少要引起你充分的重視,完全可以适量參與了,一旦其後出現趨勢走勢,就要嚴重注意了。

不應該對走勢進行任何的預測,但所有已走出來的走勢,卻可以根據級别與結合律等随意組合,無論任何組合,在該組合下,都必然符合纏學理論,而任何最終的走勢,都在所有組合中完全符合理論,這也是纏學的神奇之處。 無論你怎麼組合,都不會出現違反理論的情況。但能否找到最合适的組合以适應操作,以及根據不同的組合,對走勢進行綜合分析,這就和經驗有關了。

這些最适合 的分解,都是有相應答案的,關鍵是你能否看出來,而這根本不涉及任何的預測,隻是對已有走勢的分解,與對理論的把握與圖形的熟悉度相關。而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夫,但必須在當下的走勢中不斷磨練,才能真正把握這些最基本的當下走勢的最佳組合以及用不同組合進行綜合分析。

實戰當中------

嚴格的判定要遞歸,要以1分鐘作為最小分析級别,然後遞歸出來1分鐘、5分鐘、30分鐘三個級别。不過在盤中的時候快速浏覽下各個級别判定也沒什麼大問題。走勢圖,要不同級别多切換着看、、、

纏論的核心要素-遞歸函數、級别、結合律、區間套(三)
纏論的核心要素-遞歸函數、級别、結合律、區間套(三)

上面這張圖表達了一個清晰的概念-------次級别的波動重疊造成中樞的擴張,一樣處理為更新為進階别,例如B中樞的形成過程、、、、雖然處理成為5f之後并未展現出5f的重疊,但是1f的波動重疊,最終一樣歸結為更新成為了5f的中樞B、、、、、

中樞演變生長的三種方式:延續(完全重疊)、擴張(瞬間波動有重疊)、新生(出現新中樞)

實戰當中,緊緊盯住最後的一個中樞,觀察後面走勢的發展對對中樞3種生長方式的選擇,看到級别的生長過程,級别充當的就是一個将目前的走勢從前面的走勢當中分解出來的工具。

中樞有三種命運:延伸、擴張、新生

中樞的延續、擴充、新生之間的差別是很細微的,必須嚴重認真地研究三者對應的數學公式,那是最精确的。

在新的中樞形成之前,中樞的這三種可能性都不可能完全從邏輯上排除,而第三類的買賣點的精妙之處,在于不依賴于這種不可确定性而确定了,裡面的細微之處請好好了解。

走勢必完美是第一原理,搞不清這一點,其他都很難搞清楚。

纏論的核心要素-遞歸函數、級别、結合律、區間套(三)

-----------------------------------------------------------------------------------------

看懂了下面這段話-----

1.能明了中樞歸遞性問題;

2.能深刻明了級别的問題.

“本ID關于中樞等的定義,其實一直沒有改變過,因為中樞定義 的關鍵,在于定義的遞歸性。一般的遞歸定義,由兩部分組成,一、f1(a0)=a1;二、f2(an)=an+1;關于第二條的中樞過程規則,是一直沒有 任何改變的,而關于第一條,其實,可以随意設定任何的,都不會改變中樞定義的遞歸性。而且,任何有點數學常識的都知道,f1(a0)=a1之前是不需要再 有什麼遞歸性的,也就是,一和二之間的f1、f2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函數。

有些人一直還搞不清楚中樞,就是一直都搞不清楚這點。例如,可以用分型、線段這樣的函數關系去構造最低級别的中樞、走勢類型,也就是一中的a1,而在二 中,也就是最低級别以上,可以用另一套規則去定義,也就是有着和f1完全不同的f2。這個問題其實太簡單了,有點數學常識都不會有疑問,是以這問題,以後就不再說了。”

那麼我們來看纏論中的遞歸函數的意義。

走勢是以中樞為基本單元,通過級别聯立構成立體的、層次分明的系統。相鄰級别間,遵循同一個遞歸的标準,即:本級别中樞為次級别三個走勢類型的重疊。

級别的界定:通常我們所使用的1-5-30-60-日-周……級别界定方式,隻是為了看盤友善而使用而已,并非是天然生長的級别。天然的級别,根據最底層的至少5K線構成一筆這個數理邏輯,那麼應該是5進制比較合适,相應的級别應該是1-5-25-125-625……但這樣定義不但不符合軟體顯示層次, 也不太符合現有的交易時間序列習慣,故有前者選擇。

遞歸函數的建構基本條件是對本身的引用,那麼一個終止處理條件是函數運算的前提,否則可能無法運算或陷入死循環。這個條件不是假設的,是標明的,而且是必要的,否則函數無法建構。

具體到纏論上,就是第一單交易,這是個絕對的起始點。

那麼,如何去選擇初始分析級别(即通常所言的最低級别)?這是個令大多數纏論學習者迷惑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如果了解了上述的遞歸函數建構的終止(若遞推叫起始)原則,就不存在了。

為了直覺的、容易的了解一些,還是來具體說說。

初始級别,即遞歸函數的起始點。

首先初始級别是取出來的。初始中樞,是所選最低級别三個線段重合部分。線段隻跟最低級别有關。如果你在某級别定義線段,那麼就認定它是最低級别了,為避免混淆,我們稱之為初始級别。

線段,被人為認定為初始級别的次級别走勢類型。

而分型,筆,都是線段建構的條件,分型隻跟筆發生直接關系,筆隻跟線段發生直接關系。比如你選擇5F為初始級别,那麼5F的線段,即認定為次級别走勢類型,不管它是否符合1F的實際走勢類型。

同理,比如你選擇30F為初始級别,那麼30F的線段,即認定為次級别走勢類型,不管它是否符合5F的實際走勢類型,而圖上可以看到的1F基本就不用考察了。即是說,當你標明了某個級别作為分析的初始級别以後,其次級别以下的波動就可以全部忽略掉了。

 而在實際應用中,通常為了兼顧精确與簡便,選操作級别為初始級别,用次級别确定精度,高一級别觀察中期方向,高二級别觀察長期方向。

初始級别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幾個條件:技術熟練度、投機性質、看盤時間、資金量、标的活躍度、友善性等。這一點原文說的很清楚,不明白的去看65課。精度的選擇,除了跟操作級别相關聯外,還需要考慮本期計劃交易量,标的交易量可承受範圍。區間套是精度逐級确定的方法。區間套操作的終極意義是追蹤節點。從高到低一級級背馳下去,一直追蹤到某一單成交為止。這個概念就好比在某個區域搜尋一個人,先去定哪個區,然後哪棟樓,然後哪間房,然後哪個座位。以上了解的出發點是從交易友善性出發,而并非純理論的推導。這一點是需要明确的。

---------------------------------------------------------------------------------

這一組函數的遞歸定義,由兩部分組成,

一、f1(a0)=a1;

二、f2(an)=an+1;

關于第二條的中樞過程規則,是一直沒有任何改變的,而關于第一條,其實,可以随意設定任何的,都不會改變中樞定義的遞歸性。而且,任何有點數學常識的都知道,f1(a0)=a1之前是不需要再什麼遞歸性的,也就是,一和二之間的f1、f2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函數。

例如,可以用分型、線段這樣的函數關系去構造最低級别的中樞、走勢類型,也就是一中的a1,而在二中,也就是最低級别以上,可以用另一套規則去定義,也就是有着和f1完全不同的f2。

一、f1(a0)=a1。

這部分是說如何構造最低級别的中樞,

f1指分型筆線段構成最低分析級别中樞走勢類型的規則

(a0指分型筆線段)=a1指最低分析級别中樞,走勢類型;

在纏論中,纏師給出的程式是這樣的,分型-筆-線段-最低級别中樞。這個程式就是指f1,程式的起始位置是分型。

我們在構築最低級别中樞的時候,最開始的一步就是找分型,雖然纏師在解盤中找分型大部分在1分圖示記,但也在上海的月線圖上标過,是以需要明白,找分型的周期圖并不僅僅限于1分鐘周期圖,可以在任意周期圖上,比如5分,15分……。不論在哪個周期圖上找,隻要确定了,就相當于把該周期上的分型當成了你構築走勢的起始位置,然後根據“分型-筆-線段-最低級别中樞”這樣的程式形成最低級别中樞。

纏師從1分圖上标記,是因為1分圖是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低周期的圖,不用再傳回頭去更小周期上糾纏。

為了解釋更明白一點,我們不用1分圖,改用5分周期圖,這也是我自己平常用的,按照f0的程式,即“分型-筆-線段-最低級别中樞”的順序,先找分型,再畫筆,接着線段,然後由線段形成中樞,再根據中樞看走勢,一個5分走勢就完成了。

請注意,這裡叫5分級别的走勢,僅僅是因為在5分圖上畫出來的,是為了稱呼的友善,并不是說在該5分走勢下面還存在一個1分的走勢,那樣認為是不對的。這裡畫出來的中樞就是最低級别的中樞,也就是公式中的a1。

是以一定要明白,從分型開始,一步步找出來的中樞永遠是“最低級别的中樞”,永遠是公式中的a1。

二、f2(an)=an+1。

f2指低級别走勢類型構成進階别走勢類型的規則

(an指低級别走勢類型)=an+1指進階别中樞,走勢類型;從上一步得出了最低級别中樞,然後根據中樞的定義不斷向更大一級找就是了。

是以纏師說,這個程式從來都沒變過。也就是第一步可以變,可以用不同的辦法形成最低級别中樞,但最低級别中樞一旦形成,永遠都是按照第二步的程式組合更大一級中樞。

三、有時候從1分周期圖上遞歸,比較麻煩,而很多人,喜歡從15分,30分,或日線段圖,甚至周線圖上去找分型,然後再去小級别上看内部走勢,做是這樣做了,但需要明白這已經是另一套觀察走勢的方法了,而不是課文中講的纏論的程式。如果熟練了,兩種辦法結合會更好,而如果不熟練,或者分不清,了解不透,往往會越攪越亂,因為從大到小和從小到大之間看到的走勢會有所不同。

經過以上分析就可以知道,纏論的級别是如何生長的:-------------先按照一套規則構造一個最低分析級别的中樞,走勢類型,然後按照另一套規則生長出進階别中樞,走勢類型。

這兩個不同的規則就是f1 ,f2.一個是從分型筆線段開始,一個是從走勢類型開始。

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選擇在1分種圖上引入分型筆線段構成最低級别中樞走勢類型,把他叫1分級别走勢類型。然後根據遞歸第二個公式來定義5分級别,30分級别。

也可以選擇在5分種圖上引入分型筆線段構成最低級别中樞走勢類型,把他叫1分級别走勢類型。 然後根據遞歸第二個公式來定義5分級别,30分級别。

這兩種不同的方法隻是觀察走勢的顯微鏡不同。

纏師曾經在課文中提到60分圖的1分中樞,了解了上面遞歸的規則也就明白了走勢是如何從最開始的分型一步一步生長到進階别的走勢了。而到了最後所遞歸出來的走勢結構就是自同構性結構,市場就是在按照這種自同構性結構不斷的絕對性的重複複制着 ,這樣我們就可以依據走勢必完美對走勢結構類型完美的邊界條件進行相應的操作。

--------------------------------------------------------------------------

纏論的第102課《再說走勢必完美》是數學性比較強的一章。這裡給出了最牛的一個性質:“最完美的系統,肯定是自然數了”。為什麼?想過沒有,纏師給出了其解釋,就是自然是有着多種唯一分解。最明顯的表示就是計數法、2進制、10進制這些。

對于自然數,兩個任意的自然數之間有多少間隔的自然數是完全清楚的,比如1和52之間隔着50個不同的自然數,而對于實數、複數、有這種性質麼?沒有!

是以唯一分解的含義-----------就是對于一個集合的兩個元素之間必然有着可以完全列清楚的該集合的元素,也就是完全可以數的出來,列的清楚的。

唯一分解定義展現在股票上的含義是什麼呢?

由于股票價格形成的走勢也是完全列的清楚的,按照時間順序。兩段時間内發生的每個交易也是完全清楚的,交易了多少次也是完全數的清楚的,是以,交易的時間和自然數之間可以建立單射。那麼交易走勢的可數性可以帶來什麼良好的性質呢?就是兩個交易價格之間走勢的級别,隻要定義好最低的級别。那麼,兩個時間點上的交易價格之間的走勢的最進階别就是确定的,是完全給的出來的,雖然不一定一眼能看的出來,但是其絕對是确定的。

這就是唯一分解定理帶給我們的最優美性質。纏師沒把這層意思明确的說出來。

自然數的可數性帶來了其任意兩者之間間隔元素數量的絕對确定性;

市場走勢價格的可數性帶來了任意兩個時間點成交價格之間走勢的最大級别的确定性。

當然了,其實兩個自然數的差給出的是兩者之間最大的模等價類。再進一步解釋就是模等價類是對自然數進行完全分類的系統,每個模等價類都可以對自然數進行完全分類。而任意兩個自然數之間有多個模等價類可以将他們區分為不同的類别中的元素,這兩個自然數的差給出的就是那個最大的能夠區分這兩者差别的模等價類的模。

對于走勢一樣,任何兩個時刻的交易價格之間,必然有一段走勢,這段走勢的級别你可以說成某級别走勢類型的上漲、下跌、盤整的連接配接。所有這些級别的最大的那個就可以用來刻劃這兩個交易點之間的關系,這就和兩個自然數之間用最大模等價類來說明兩者之間距離是一個道理。

兩個自然數之間距離是一個數,兩個交易點之間走勢的最大級别也是一個數,說明這兩個交易點之間的某個度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