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哥燕王造反的時候,朱元璋其他活着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什麼态度?

前言: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四月十三日,荊州湘王府被官軍圍了個水洩不通。朝廷以造反為由,準備将湘王朱柏押回京師南京問罪。朱柏文武雙全,素來心高氣傲,如何能忍受如此莫須有的罪名。

此前被削爵的幾位親王都已經成為了階下囚,湘王不打算步他們後塵。在整理了衣冠之後,朱柏點燃宮殿,然後躍馬而入熊熊烈火之中以死明志。包括湘王妃吳氏,以及王府宮人在内大多以死相殉。

王仰天歎曰: “嗟乎,吾觀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将诏獄下吏便自引決。身親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賓天,疾不及視,塟不及會。抱茲沉痛,有何樂于世?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因複痛哭,灑地沾濕,繼之以血,具衣冠赴火死,阖宮皆從之。—《湘獻王神道碑文》
四哥燕王造反的時候,朱元璋其他活着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什麼态度?

湘王朱柏劇照

消息傳到北平,燕王朱棣又驚又懼。六年前的皇太孫冊封大典,他和十二弟朱柏是全程見證流程的親王代表。從湘王死後被賜予惡谥“戾”來看,朝廷毫無悔意,而自己顯然就是下一個目标。

當年七月,被刀架到脖子上的朱棣不得不起兵造反。建文帝朱允炆一面下旨将他這位四叔廢為庶人,一面迅速調動三十萬大軍北上平叛。朝廷對宗室如此嚴苛,那麼在三年的靖難戰争之中,朱棣其他還在世的兄弟姐妹是什麼态度?他們在戰後又有什麼樣的境遇呢?

靖難之中:各自站隊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初十日,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遺诏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這位深受江南地主文人集團裹挾的皇帝登基以後,立刻施行所謂的“建文新政”,對皇親武勳進行打擊。

四哥燕王造反的時候,朱元璋其他活着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什麼态度?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太祖皇帝去世不足百日,他生前溺愛的嫡幼子周王朱橚就被廢為庶人,全家發配雲南充軍。進入建文紀年,皇帝的七叔齊王朱榑、十三叔代王朱桂、十八叔岷王朱楩相繼被廢。而十二叔湘王朱柏的自焚,徹底撕下了建文朝廷假仁假義的面具。燕王朱棣起兵之初,就對朝廷的倒行逆施提出了強烈批評:

信任奸邪,悉更祖法,諸王小過便見削奪。未及期年,削奪五王,湘王被迫阖宮自焚。我守藩以來,一心敬慎,奉法守分,不敢違越。比用讒邪之言,無故輙見疑忌。昨遣人奏事,執付獄吏,備極苦楚,迫其招認反謀。餙無為有,必欲加害。天地、宗廟、神靈在上,爾曹衆耳目在下,吾果有此心乎?已聞調天下軍馬四集,吾父子一家之命危在朝暮。—《明太宗實錄卷二》

俗話說得好,兔死狐悲,唇亡齒寒,這麼多的兄弟要麼被廢,要麼自盡,要麼造反,朱元璋其他的子女就能無動于衷嗎?聊這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靖難戰争開始之時,活着的親王和公主都有哪些。

明初實行的是“親王戍邊”的國策,皇子們成年之後就要到封國就藩,為朝廷戍守邊疆。諸王擁有實力強大的三護衛官兵,被稱為“塞王”。當時已經就藩的親王明細如下:

第六子楚王朱桢,封國武昌。第十一子蜀王朱椿,封國成都。第十四子肅王朱楧,封國甘州。第十五子遼王朱植,封國廣甯。第十六子慶王朱栴,封國甯夏。第十七子甯王朱權,封國大甯。第十九子谷王朱橞,封國宣府。
四哥燕王造反的時候,朱元璋其他活着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什麼态度?

燕王朱棣劇照

此外開封的周王、青州的齊王、大同的代王和雲南的岷王已經被廢,荊州的湘王已死。西安的秦王朱尚炳和太原的晉王朱濟熺則是二代親王,和皇帝朱允炆之間是堂兄弟的關系。除此之外,在京尚未就藩的親王還有這幾位:

第二十子韓王朱松、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棟以及第二十五子伊王朱㰘。

和後世的吉祥物形象不同,建文年間的太祖系公主、驸馬,在靖難戰争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先來看下當時有封号,且在世的公主和驸馬都有哪些:

長女臨安公主,次女甯國公主、驸馬梅殷,第六女懷慶公主、驸馬王甯,第七女大名公主、公主李堅,第八女福清公主,第十一女南康公主、驸馬胡觀,第十二女永嘉公主,第十四女含山公主、驸馬尹清,第十五女汝陽公主、驸馬謝達。
  • 站隊燕王

和後世的臆想不同,建文帝的削藩手段其實非常成熟而老辣。朱棣起兵之初環顧四周,發現能給他提供支援的齊王、代王都已經被廢,能夠争取的隻有遼王、甯王以及谷王。結果遼王和谷王一個由海道傳回京師,一個親自率領護衛軍放棄宣府南下。唯有甯王抗旨不遵,被軟禁在了大甯。

四哥燕王造反的時候,朱元璋其他活着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什麼态度?

甯王朱權劇照

在幾位塞王之中,甯王“以善謀稱”,手下的護衛軍骁勇善戰,更是讓燕王垂涎不已,認為“取邊騎助戰,大事濟矣”。其實燕王自己手下的燕山三護衛極為精銳,遠比被吹上天的朵顔三衛強大得多,畢竟洪武末年燕王就三件事:吃飯、睡覺、玩朵顔三衛。

但是這裡不得不說到朱元璋的政治智慧,親王護衛雖然戰鬥力強悍,但也有一個弱點:人數不足。幾萬人的軍隊打打朵顔三衛是沒問題,可是面對要百萬之衆的朝廷就太吃力了。是以朱棣雖然在八月份擊敗了長興侯耿炳文率領的大軍,卻隻能回師北平,就是這個道理。

此時曹國公李景隆接替了耿炳文的指揮權,朝廷再次進行了軍事動員,大軍即将對北平發起總攻。為了解決兵源不足的難題,朱棣留下世子朱高熾守城,自己率領精銳騎兵見縫插針北上偷襲大甯,不但将弟弟甯王救了出來,還将甯王護衛予以了收編。燕甯合兵,是靖難戰争最終獲勝的決定性因素。

權入燕軍,時時為燕王草檄。燕王謂權,事成,當中分天下。—明史卷一百十七·列傳第五》
四哥燕王造反的時候,朱元璋其他活着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什麼态度?

燕王朱棣劇照

除了甯王朱權,其他支援四哥燕王的,就隻有懷慶公主及其驸馬王甯。

這位王驸馬在洪武末年出掌後軍都督府事,主管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燕山三護衛和太原三護衛,是以和朱棣之間多有交集。靖難戰争開始後,王甯多次向燕軍傳遞情報,被朱允炆發覺後不但其本人被打入大牢,連懷慶公主的家産也被全部抄沒。

建文中,嘗洩中朝事于燕,籍其家,系錦衣衛獄。—《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
  • 站隊朝廷

由于建文帝對付宗室的手段極其兇殘,事實上并沒有人真正支援朝廷。遼王奉旨回京,谷王棄國南下,隻不過是不想惹禍上身而已。

其他手握重兵的親王,無論是叔父輩的楚王、蜀王,還是堂兄弟輩的秦王、晉王,都在三年靖難戰争中保持沉默,沒有給朝廷提供一兵一卒的支援。其實建文朝監察禦史康郁曾經向朝廷上奏,希望請楚王和蜀王出山輔政,讓他們勸說燕王罷兵。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自然不會得到皇帝的采納。

伏願興滅繼絕,釋齊王之囚,封湘王之墓,還周王于京師,迎楚、蜀為周公,俾其各命世子持書勸燕,以罷幹戈,以敦親戚,天下不勝幸甚!—《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
四哥燕王造反的時候,朱元璋其他活着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什麼态度?

甯國公主與馬皇後劇照

然而相對于親王們來說,除了懷慶公主,其他太祖系公主和驸馬都用實際行動在支援朱允炆。

甯國公主,燕王朱棣一母同胞的親妹妹,但她在靖難伊始便寫信對哥哥進行斥責,而驸馬梅殷更是朱元璋標明的托孤大臣。建文三年年底,梅驸馬奉旨率領大軍鎮守淮安,讓南下的朱棣始終有芒刺在背的感覺。

而大名公主驸馬李堅,是長興侯耿炳文伐燕之時的左副将軍,并且因功進封栾城侯。南康公主驸馬胡觀,則是曹國公李景隆伐燕之時的主力将領,曾遭到過朱棣氣急敗壞的破口大罵。

乙卯,上谕諸将曰: “李九江志大而無謀,喜專而違衆。郭英老邁退縮,平安愎而自用。胡觀驕縱不治,吳傑懦而無斷。數子皆匹夫,徒恃其衆耳。衆豈可恃?衆而無紀律則易亂。且擊前,後或不知。擊左而右不相應,徒多何益?”—《明太宗實錄卷六》
四哥燕王造反的時候,朱元璋其他活着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什麼态度?

曹國公李景隆劇照

永嘉公主驸馬郭鎮雖在建文元年正月去世,但她的老公公武定侯郭英,是朝廷方面對抗燕王的核心将領之一。而她的小叔子遼王府典寶郭銘,更是在燕軍南下之時自盡殉國。

靖難之後:賞罰分明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五月,燕軍兵臨長江北岸,驚慌失措的朱允炆讓在京叔父和姑母給朱棣寫信,勸他退兵北返。

朱老四收到信以後差點都氣樂了,随即給諸弟諸妹回信,表示退兵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我這次來,就是要“誅讨奸惡,扶持宗社”,你們趕緊搬出城外,省得到時候玉石俱焚。

六月初三日,燕軍渡過長江,于初六日進駐距離京師咫尺之遙的龍潭。十一日,在京諸王奉旨出城,來到燕軍大營議和。朱允炆的目的是為了拖延時間,争取各地勤王大軍能夠及時趕到,将燕軍圍殲于南京城下。朱棣則将計就計,趁這個機會策反了谷王朱橞。

四哥燕王造反的時候,朱元璋其他活着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什麼态度?

朱棣劇照

六月十三日,谷王朱橞和曹國公李景隆按照約定,打開了金川門,将燕軍放進城内。猝不及防之下,建文帝朱允炆走投無路,隻能在皇宮奉天殿自焚,湘王的在天之靈也算是無憾了。力主削藩的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欽定的“奸臣”,則被悉數處決。

十七日,朱棣登基稱帝,成為了大明王朝第三位皇帝。那麼他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們呢?我們來看一看。

  • 親王們的結局

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全部複爵并重回各自的封國。

改谥湘王朱柏曰“獻”,稱湘獻王,同時在荊州為其重建衣冠冢。谥法“聰明睿智、向惠内德”曰獻,是一個美谥。

谷王朱橞以獻金川門之功,歲增祿米三千石,封國由宣府改為長沙。谷王護衛軍獲封賞者五百八十七人。之是以會策反谷王,就是因為他是帶着護衛軍南逃,有足夠的兵力控制金川門的防務。

四哥燕王造反的時候,朱元璋其他活着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什麼态度?

曹國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劇照

甯王朱權雖有大功,但朱棣并未兌現與其中分天下的承諾,僅僅将其封國從大甯改遷南昌。

遼王朱植得罪四哥,封國由遼東改遷荊州。此後更是被削去護衛,郁郁終生。

  • 公主們的結局

朱棣即位後,王甯不但重獲自由,拿回了被朱允炆抄沒的家産,還被封為永春侯。至于其他那些驸馬,運氣可就沒這麼好了。

甯國公主驸馬梅殷,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三月的時候,被前軍都督佥事譚深和錦衣衛指揮趙曦聯手擠入河中淹死。甯國公主認定此事是四哥主使,然而又能怎麼樣呢?

四哥燕王造反的時候,朱元璋其他活着的兒子和女兒都是什麼态度?

甯國公主劇照

大名公主驸馬李堅,真定之戰中被燕軍俘虜,卻在押赴北平途中莫名其妙死去。朱棣攻入京師之後,列了一份奸臣名單,李堅的名字赫然在列。大名公主恐懼之下,特意進宮找到四哥,表示願意上繳栾城侯的世券,隻求四哥能放過自己的兒子李莊。

南康公主驸馬胡觀,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以“黨比李景隆”的罪名被打入大牢,最後同樣也是不明不白死于獄中。

至于永嘉公主,老公公郭英死後,其世襲的武定侯爵位就被削除。

結語:靖難戰争的本質,是一場江南地主和宗室以及武勳之間的權力争奪戰。這一點無論是楚王、蜀王,還是二代的秦王和晉王都看得很清楚,故而他們全都在這場戰争中保持沉默,并未支援朝廷。同時由于朝廷一直處于下風,是以也無暇顧及這些親王。

但是為什麼沒人幫朱棣呢?道理也很簡單,皇帝寶座隻有一張,難道還能平分不成?上了賊船的甯王戰後是何下場,無疑證明了諸王的判斷。說實話,若是燕王敗了,這些親王們隻怕也會被朝廷秋後算賬。但萬一朝廷和燕王兩敗俱傷,自己不就有機會了麼?

然而公主們的态度很有意思,驸馬們身為外戚,幾乎全都站到了皇帝這一邊。可能在宗室和武勳的聯合壓力之下,文官地主們隻能給以驸馬為核心的外戚讓利,以取得他們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