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與死的考驗——征服珠峰之路

作者:自在酒歌

數千萬年以來,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的碰撞擠壓形成了我們這個藍色星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音譯“大地之母”。

生與死的考驗——征服珠峰之路

▲珠穆朗瑪峰

從1852年以來,人類測量珠峰努力了171年,經過了無數次、無數人的努力和修正。在2020年,中國組織了第7次珠峰測繪,錄得珠峰海拔8848.86米,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而且,由于兩個大陸闆塊持續擠壓,珠峰仍然在以每年約4.4毫米的速度“長高”。

作為地球之巅,從來不缺乏人類的關注,自19世紀以來,吸引了無數科學家和探險者的目光。

對珠穆朗瑪峰的攀登活動,開始于上世紀之初,第一次正式攀登珠峰的是1921年的英國隊。但直到1938年為止,英國登山隊先後八次試圖從珠峰北坡中國西藏境内進行攀登,都告失敗。 1939年到1946年間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整個喜馬拉雅山高山登山活動,處于停頓狀态。 1947年以後,珠峰的登山活動才又恢複起來。

1953年5月29日,人類首次登上珠峰,紐西蘭登山運動員——埃德蒙·希拉裡以及他的尼泊爾夏巴人向導——坦辛,成為首次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人。他們從珠穆朗瑪南坡攜手登上頂峰,完成了人類登上地球之巅的夢想,完成人類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首登。

生與死的考驗——征服珠峰之路

▲埃德蒙·希拉裡(左)

1960年5月24日,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總指揮韓複東,隊長史占春),在突擊組長王富洲的率領下,首次從北坡中國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突擊隊4名成員:北京地質學院畢業的王富洲、解放軍戰士貢布、來自重慶的伐木勞工屈銀華以及哈爾濱電機廠文書劉連滿從海拔85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從号稱“鳥都過不去、不可能成功的北坡”,于25日淩晨4時20分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站在了世界之巅。在2019年9月30日,電影《攀登者》上映,就是基于1960和1975年中國隊兩次登頂的曆史改編而成。

生與死的考驗——征服珠峰之路

1978年,在攀登了兩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後,34歲的梅斯納爾一個人,沒有攜帶任何供氧裝置成功登頂珠峰,寫下了人類登山史上的第一次。

生與死的考驗——征服珠峰之路

▲梅斯納爾

無數登山運動員不畏艱險,勇攀地球之巅,譜寫了一場場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凱歌。

據斯洛文尼亞Amigo探險機構資料統計,截至2022年,已有6098人登頂珠穆朗瑪峰,不排除一人多次的情況記錄,總共登頂約11346次。

生與死的考驗——征服珠峰之路

▲攀登珠峰

攀登珠穆朗瑪峰是很多登山愛好者夢寐以求的挑戰之一,既考驗着身體素質,也考驗着意志品質和團隊合作精神。在這座雄偉壯觀的山峰上,也有無數人為榮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顯而易見,巨大風險一直伴随着[登山者]:這是生存與死亡的考驗…為了赢得成為首位登頂山峰之人的遊戲 - 但同時,他必須安全傳回。困難越多且挑戰越大,他的勝利也就顯得越發偉大。”

- George Mallory,1924年

雖然技術和裝備的發展讓普通人群也有機會去往高海拔山峰進行嘗試,但是,現實依然提醒着人們,這些山峰依然是狂野之地。

曆史上,攀登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瑪峰曾是世界上一代又一代頂尖登山者的終極夢想。而随着山峰的不斷商業化,這裡也成為缺乏經驗探險者的樂園。每年,來自世界的數百位野心勃勃的客戶嘗試征服這座世界海拔最高峰。然而,面對極端環境、高海拔缺氧等極具挑戰性的條件,需要極強的體能和毅力。遺憾的是,天氣突變、缺氧、高山病等原因極度容易導緻意外事件發生,由于天氣狀況,高海拔影響,及個人原因等,人們并非總能得償所願。

攀爬珠穆朗瑪峰讓登山者的體能和心理能力得到極限測試,是以,過程絕非易事。一個錯誤或可能導緻身處山壁的人們喪生。

最近,2023年春季登山季,珠穆朗瑪峰南坡路繩鋪設至山峰頂部,雖然首輪沖頂嘗試剛剛出現,但已經有六人在山壁喪生:

-4月12日早晨,三名來自明瑪G的探險公司,Imagine Nepal的從業人員,達赤仁夏爾巴,拉巴騰迪夏爾巴和拉巴日塔夏爾巴通過Khumbu/昆布冰川,向山峰1号營地運送物資期間,道路冰塔崩塌,掩埋了三人。

-5月1日,來自美國,69歲的退休醫生,Jonathan Sugarman在珠穆朗瑪峰南坡2号營地死亡,很有可能是因為出現高海拔病症。

-5月16日晚,清理珠峰地區廢棄物的尼泊爾軍隊登山隊中的一名尼泊爾登山向導在從峰頂下撤途中死亡。

-5月17日,一名摩爾多瓦登山者17日上午在珠穆朗瑪峰南坡死亡。

2021年和2022年,随着疫情期間的旅行限制和其他原因,珠穆朗瑪峰的遇難人員數量分别為4人和2人。

2019年春季,沖頂數日時間裡便有11名登山者在珠穆朗瑪峰喪生。11人在珠穆朗瑪峰喪生的消息鋪天蓋地出現在主流媒體頭條。這是山峰曆史上最為緻命的攀登季之一。2014年,Khumbu/昆布冰川的冰塔崩塌,導緻16名夏爾巴和尼泊爾山峰從業人員死亡,2015年裡氏7.8級的地震使大學營22人喪生。此外,珠穆朗瑪峰還有許多登山者遭遇恐怖山難的事件。

2019年,珠穆朗瑪峰登山曆史上最為混亂的攀登季期間,電影制作人,來自加拿大的Elia Saikaly在登頂山峰後在Instagram網頁上寫到,“死亡。屠戮。混亂。列隊。攀爬線路的屍體。”

根據喜馬拉雅資料庫(HDB)網站

(喜馬拉雅資料庫:生活在加德滿都的記者伊麗莎白·霍利(Elizabeth Hawley)女士工作的延續,她把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于收集整理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攀登資訊)

公布的資料顯示,自上世紀二十年代(1920s)珠穆朗瑪峰最初的嘗試起,即1922年-2022年之間,珠穆朗瑪峰兩側有310人在攀爬期間遇難。部分遺體被找到,一些并被帶離山峰,但是依然有一些人的屍體從未被發現,依然留在山峰某處。

生與死的考驗——征服珠峰之路

▲喜馬拉雅資料庫

1924年至2021年年末,305人在珠穆朗瑪峰的嘗試過程中遇難,死亡率為2.9%。其中登山者的死亡人數為186人,山峰南坡100人,北坡,86人,占遇難人數的61%,作為對應,山峰兩側從業人員的遇難情況,南坡,95人,北坡,24人,比率為39%。自1921年山峰首次嘗試起,山峰年平均死亡人數為4人。不過,2011年至2021年年間,死亡者數量上升至年平均6.5人。通過更為深入的分析,1953年至1999年間,由于嘗試全新線路和夏爾巴主要進行物資運輸,此時,攀爬者的遇難人數遠高于從業人員,期間,157人喪生,97名登山者,60位夏爾巴。

另外:

-有167人在嘗試不使用輔助氧氣攀登期間喪生

-305名遇難登山者中,113人在下撤過程中死亡,占總人數的37%

- 截止2021年12月,山峰尼泊爾一側共有7,023人次登頂,195人在攀登過程中喪生,或2.9%,比率為1.16。其中不借助輔助氧氣的人員數量為119人,或是61%

- 至于山峰中國西藏自治區一側,同一時期,成功攀登的數字為3,633人次,或3.0%,比率為1.09。48人在不使用輔助氧氣的攀爬過程中喪生

- 山峰兩側導緻死亡的主要原因為雪崩77人,滑墜71人,高海拔病症6人及暴露26人

- 所有探險團隊之中約62%至少有一名隊員站在頂峰

- 1922年至1999年 ,170人在珠穆朗瑪峰遇難,期間,登頂數字為1,169人次,死亡 vs 登頂率為14.5%

根據現在流行的說法,珠穆朗瑪峰死亡率很高的主要原因是過度擁堵和大量經驗不足的客戶來到這裡進行嘗試。近些年,山峰死亡人數有所下降,不過,多具遺體依然留在山峰。部分沒有移動的遺體在極寒的天氣條件下得以儲存。一些屍體甚至作為其他登山者的明顯路标,此外,一些遺骨被發現。随着氣候變化,大量雪崩和冰面融化,這些遺體最終暴露在外。

生與死的考驗——征服珠峰之路

▲珠峰遇難者

當一名攀爬者在嘗試珠穆朗瑪峰期間死亡,從實際角度來說,從高海拔區域運送屍體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不僅花費昂貴,而且或導緻從業人員喪生,1984年,兩位登山者在珠穆朗瑪峰搜尋一名遇難者時死亡。

大量登山者遺體依然留在山峰,不過,中國和尼泊爾兩國分别把攀登線路眼目所及範圍内的部分屍體移開。

但是有時,由于艱難的環境狀況,或是掩埋在雪層和冰面之中,搜尋過程極其危險、耗時。遺體的所在位置難以鎖定;或是分布在山脊,或是掉入冰裂縫,就此消失不見。

當然,珠穆朗瑪峰也有一些成功發現遇難登山者屍體的案例,其中之一便是一名夏爾巴試圖尋找Goutam Ghosh遺體的過程。公司,政府和親人集資支付任務花費。

部分攀爬者在生前表示如果離世,他們并不希望自己的屍體被帶離山峰,願意就此把自己的遺體留在原處。是以,還有一些情況,登山者的家人選擇尊重逝者的意願。

攀登珠穆朗瑪峰是一項非常艱巨的挑戰,需要極強的體能和毅力,同時也需要充足的準備和裝備。攀登珠峰不僅考驗着人的身體素質,更考驗着人的意志品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珠穆朗瑪峰的每一具遺體都曾一度屬于一位敢于突破自己的個體,這個事實或能讓人平靜下來。

每個登山者都擁有無與倫比的體能和毅力,挑戰自我信心和挑戰自我極限的勇氣,探索未知的領域和挑戰人類極限的精神。他們為了攀登珠峰的最高榮譽敢于拼搏奮鬥,雖死無憾。這些精神都值得我們認可和尊重,并從其中感受到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