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浙大、北理工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如何做的?

作者:澎湃新聞
北大、浙大、北理工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如何做的?

2021年高等院校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和技術開發、咨詢、服務6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總合同金額1086.1億元,同比增長31.6%。

根據《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2(高等院校篇)》,截至2021年底,越來越多的高校成立了适合自身特點的技術轉移機構、組建了專職的技術轉移人才隊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不斷趨向專業化。5月28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的世界知名高校技術轉移發展大會上,科技部以及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一批知名高校的相關負責人分享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踐與經驗。

在分享經驗的同時也提到目前中國科技成果交易效率仍偏低,成果轉化專業人員不足,科技成果轉化在部分高校院所考核評價體系中權重偏低,成果轉化導向不突出,對中試等中間環節投入不足,限制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面鋪開。

2021年高校轉化科技成果總合同金額同比增三成

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副總評估師楊雲釋出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2(高等院校篇)》顯示,2021年高等院校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和技術開發、咨詢、服務6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總合同金額1086.1億元,同比增長31.6%。其中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合同總金額為129.8億元,同比增長13.6%;技術開發、咨詢、服務合同金額為956.3億元,同比增長34.5%。近四成科技成果轉化至制造業領域。

2021年,近六成科技成果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在本地實作轉化,促進本地經濟發展,本地轉化總合同金額排名前三的是上海(19.6億元)、北京(8.9億元)、江蘇(8.8億元)。在異地轉化方面,浙江、江蘇、廣東、山東隊其他地方産出的科技成果吸引能力強,承接金額最高。上海和北京高等院校衆多、科研能力強,輸出到其他地方的成果多,輻射能力強。

“各高校在推進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試點以及完善成果轉化評價體系方面,都在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轉化模式。”楊雲介紹,以浙江大學為例,浙江大學強化科研誠信機制建設,制定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負面清單7項;通過專家論證方式來确定學校和發明人是否持股,通過調查驗證和專家評估相結合的方式界定入職前後專利交叉的情況;同時優化轉讓、許可類成果轉化項目審批流程,優化程式預計縮短50%左右的審批時間。

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部長姚衛浩介紹了北京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踐。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作為一個商業化的技術轉移部門,把科技成果轉化全鍊條業務進行部署和整合,設立了成果轉化工作上司小組。科技開發部和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依照學校的具體情況,圍繞知識産權的創造、保護、管理、運用來制定相關政策。學校還專門開發了一套知識産權管理資訊系統,保證讓科學家能夠第一時間成果披露、評估專利、擷取授權,實作完全資訊化,讓科學家少跑路,讓資訊多跑路。

姚衛浩表示,北京大學産生的知識産權有三個流向:一是和行業領軍企業開展合作;二是沿着概念驗證、小試、中試、工程化、産品化的路徑,在異地科研機構裡形成技術孵化和轉化;三是和北大建立的元培基金以及有合作關系的外部投資機構等成。立新的衍生公司在新成立的衍生公司裡,科技開發公司持有學校股權,在合适時機适當退出,獲得股權收益回報。

轉化第一公裡缺錢、缺人、缺專業服務

根據《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2(高等院校篇)》,截至2021年底,越來越多的高校成立了适合自身特點的技術轉移機構、組建了專職的技術轉移人才隊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不斷趨向專業化。592家高等院校自建了技術轉移機構,占高等院校總數的40.1%。560家高等院校與市場化轉移機構合作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占高等院校總數的37.9%。864家高等院校具有專職從事科技轉化從業人員,占高等院校總數的58.5%。

北京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陳柏強表示,各個學校在建設各自的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時,要考慮到自身實際情況,“中國有中國的國情,每個學校也有每個學校的實際情況,沒有固定的答案,适合自己的可能才是最好的。”

為推動科技金融的融合發展,北京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組建成立,基金規模約10億元人民币,重點解決在成果轉化第一公裡時缺錢、缺人、缺專業服務的現狀。“北大這幾年投決會裡投資成立了一些企業,有北京大學老師的項目,也有個别校友的項目,目前10個億已經投出了6個多億。”姚衛浩表示,北大的經驗是一定要關注原始創新和早期成果轉化,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原始創新的功能定位。

北大、浙大、北理工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如何做的?

成果轉化工作涉及多項法律法規,高校應當建立相關制度,確定轉化過程合規零風險。

同時,成果轉化工作涉及多項法律法規,高校應當建立相關制度,確定轉化過程合規零風險。“我們已經看到這個問題,處理大量的曆史遺留問題,這也是我們這個部門面臨的很大挑戰。高校的評價考核機制也要進一步優化,很多檔案都寫了,制度也有了,但真正怎麼落地,各個高校還要有相應的機制來保障。”姚衛浩表示。此外要逐漸形成符合學校自身特點的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等協同發展的成果轉化生态。

北大、浙大、北理工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如何做的?

目前中國科技成果交易效率偏低,成果轉化專業人員不足,科技成果轉化在部分高校院所考核評價體系中權重偏低,成果轉化導向不突出。

“目前中國科技成果轉化面臨着科技成果交易整體效率偏低,高校考核體系中成果轉化導向不夠,成果中試資源不足與配置設定不均,企業參與的動力不足以及成果轉化專業人員不夠的問題。”楊雲表示,《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2(高等院校篇)》建議加快推進改革試點,形成有效的成果評價方法體系,推動建立符合成果轉化特點的績效考核體系,推動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構覆寫創新全鍊條的公共研發支撐體系,探索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訓練相結合的技術經理人隊伍培育體系,打造具備知識産權營運、法律、财務、企業管理、商業談判能力的複合型成果轉化人才隊伍。

北大、浙大、北理工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如何做的?

強化專業化人才核心資源,建立人才激勵機制。

陳柏強表示,專業化技術轉移人才很重要,這不是靠聽兩次講座、做幾次教育訓練就能培養出高水準的技術轉移人才。“高校一定要搭建練兵場,讓大家在實踐中成長。讓這些最優秀的人願意來幹這個事兒,就要有一些激勵機制創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