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記者新京報記者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翻譯家、戲劇評論家童道明于2019年6月27日.m 9點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2歲。
新京報記者首先聯系了劇場導演林兆華、劇作家/銀行館長,以紀念老朋友,而餘渝也于27日下午發來慰問信。

新京報記者秦斌于2014年拍攝。
林兆華:他支援我演的每一場戲,如果我需要,我會随叫随到。
當新京報記者聯系劇場導演林兆華向童道明通報他的死訊時,林兆華一直很急切地詢問童道明的死因,然後感歎道:"他其實很年輕啊!佟道明是現實生活中的戲劇理論家,從《絕對信号》一開始,他和林川就一直支援我做戲,我來看每一部戲,然後他和老師也聯系了很多,他們都非常支援我。在那之後,如果有追悼會,我會随叫随到。"
的确,正如林兆華所說,童TD一直支援他的發揮,兩人在1980年代相遇,多年來一直遺憾不已。與俞炳炳共同撰寫《我知道光在哪裡》的童道明寫道,他和林兆華屬于"君子如水一樣輕"的類型:"林兆華的《絕對信号》上演後,我寫了一篇名為《絕對信号》的劇本評論,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人民的藝術劇評論。然後我寫了一篇關于Absolute Signal的藝術創新的長篇文章。"
林兆華(左一)和童道明(右二)在2011年林兆華劇院邀請賽的新聞釋出會上。多年來,林兆華的作品釋出、戲劇論壇等TD兒童活動都将在場支援。
然後兩人經常合作,劇院的老朋友一起,林兆華執導的《櫻桃園》《伊萬諾夫》譯本被選為兒童TD譯本,其中俄羅斯作家林兆華的作品将尋求童道明的研究支援,而林兆華的童作TD也會去觀看,看完作品後寫一篇評論, 林兆華的藝術創新性很強,林兆華曾經說過:"三姐妹等着戈多",多年後,童TD是為數不多的一直在思考這部劇的人之一,他多次告訴我,他可以再排隊了。"而童道明一生曾對餘志永說過,'林兆華是個老人,懂得感恩。"
路人:佟先生是個紳士
在得知童道明的死訊後,劇作家石石銀行告訴新京報,"佟先生是個紳士,他總是給人一種非常溫柔、謙遜、彬彬有禮的感覺,他的談話充滿了詩意,這是一個純潔的人。我以前和佟先生接觸過,很早就知道他似乎患有嚴重的脊髓炎,這麼多年來一直身體不好,但他對戲劇的熱愛,延長了他一生的長度和廣度。他真的很喜歡戲劇,像他這樣的純潔的人越來越少。"
影響書籍的存放
在很多人眼裡,童道明是一位睿智優雅的老人,他也幫助很多戲劇人成長。演員于雙軒27日發來悼詞:"看到佟先生去世的消息,沉默了一會兒。有多少人受到這位真正的學者的影響,我是在他的指導下,以兩本書為主導,他是第一作者。"童道明謙遜的性格可能源于他對契诃夫的終生了解,他覺得契诃夫在哲學上接近謙卑,從不認為自己是先知或導師。在劇作家的後代眼中,童道明一直在踐行這個角色。
餘先生與童道明先生談話 攝影:石春陽
曾與童TD合作過的人透露,每當有活動或邀請他到劇院看戲時,佟道明都會拒絕團隊為他安排專車接送,雖然他的身體動作不好稍微不友善,但他還是堅持要打車去, 不要給任何人帶來麻煩。
2018年,由Tong TD翻譯的Elijah Erenburg的作品《重讀契诃夫》終于出版,童TD不僅沒有從出版社獲得任何報酬,還自費買了一千本書,當出版社決定再給他500本作為稿費時,童TD選擇将這1500本書的簽名送給普通讀者, 他隻是想用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契诃夫。那一年,佟道明坐在劇院大廳裡為每位觀衆簽名,他細心地詢問每一位不知道名字的觀衆,名字就寫在了書的頭版上。
通通網站詢問讀者姓名,逐一寫下簽名。
佟先生,一路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