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人為什麼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作者:日日悅讀

日本民族善于吸收外來文化,早在一二千年前就受中國文化影響。日本曆史在中國先秦成書的《山海經·海内北經》已有涉及,記載為倭國。《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時倭國與漢朝有往來。三國時,倭國四次遣使來魏國。到大化改新時,日本以唐朝為藍本,充分引進儒家文化,建立了封建制度。至今,日本的語言、習俗、制度都可以追溯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日本人提倡忠于國君,孝敬父母,對人誠信,勤儉持家,這些都受到中國傳統道德的影響。日本人對中國的孔子、杜甫、朱熹、王陽明很熟悉,不亞于現代中國人對孔子等人的了解,并且崇敬之至。日本的東京仿照中國的洛陽城修建,京都仿照中國的長安城修建。日本的佛教是從中國傳入的。

日本人為什麼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日本儲存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現已消失的一些文化習俗往往可以在日本現存的文化中被發現,如為男子加冕的成年禮節在中國先秦時期就有了,傳入日本以後,日本每年1月15日都要為年滿20歲的青年舉行慶祝活動,而中國已不成為禮節。

按照文化學觀點,中國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文化,日本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子文化。從事實而言,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确有一種戀母情結。日本正在籌建大型中國文化公園,就是這種情結的具體展現。據《日本工業新聞》1997年2月7日報道:日本企業正在山梨縣一宮町建設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龐大的中心公園。它将成為融娛樂和保健為一體的綜合設施,這裡既有名勝古迹的微縮造型,又有針灸等保健服務,中國政府也将協助這一事業。中心公園占地面積為100萬平方米左右,總事業費為820億日元(約合8.2億美元),将于2000年破土動工,計劃在2003年以前開始營業。推進這一事業的是一家風險企業——中國文化村,藤田、世嘉、凸版印刷、劄幌啤酒、高島屋、日東工業等約七十家公司将同中國文化村一起進行共同研究,以便制訂出具體的計劃。據中國文化村估計,參與的公司将達100~150家。根據計劃,将在這裡設立“微縮公園區”(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設立以治療為主旋律的“康複中心”,還将設立日中商業交流會館和“中國城”等設施。在微縮公園區,将精雕細刻地再現萬裡長城、紫禁城等中國的名勝古迹。在康複中心,設有針灸、氣功等東方醫學。估計每年将有350萬人來這裡參觀。

不僅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着日本,而且中國現代文化也影響着日本。據報道,日本在最近幾年出現了中華流行文化的熱潮,特别是香港文化。日本稱“醉心于中國的流行文化”為“拍譜”(POPS)。有人認為,1995年、1996年是日本的“中華拍譜”年。

香港導演王家衛的兩部電影《戀愛星球(日譯)》《天使之淚》在日本造成了轟動,光是《天使之淚》在東京地區就有7萬人看過,重新整理了日本電影上映的紀錄。數年前,香港的僵屍、鬼怪片當道,也曾經在日本有過一陣風光時刻,可是還不如這兩部電影所造成的心靈震動。電影所描述的是居住在大都會裡孤獨的年輕男女那種虛無追尋的影像,在香港、在台北、在東京深深地打動了年輕人的内心深處。

在香港的張國榮告别歌壇6年後複歸的演唱會上,許多日本人趕到香港去捧場,張國榮的《霸王别姬》使他成為日本年輕人心目中知名的國際明星。

自稱是“香港仔”的下村康雄,本職是日本大學的職員,因為對香港的喜愛,兼為日本的雜志寫有關香港流行文化的動向。他所組成的“香港仔俱樂部”,最初隻有30名會員,到1996年一舉增加到了550人,其中九成是25歲到35歲的女性,在日本像這樣的香港歌迷俱樂部據說有三個。

日本人為什麼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日本人對中華拍譜的認識,數十年來有很大的轉變。最初是鄧麗君,然後是陳美齡,接着是歐陽菲菲所組成的“歌謠時代”。進入90年代演變成為香港、台灣的拍譜,幾乎與日、歐、美的流行文化并駕齊驅。

在日本擁有許多歌迷的搖滾樂團“暴風”,其當家鼓手方基末吉在其1996年7月所出版的《亞洲鼓魂》音樂中,就沒有一曲是日本歌,全部都是北京語、蒙古語、南韓語的歌曲。伴他出版這張專輯的音樂人,都是“黑豹”“唐朝”等北京、香港出身的搖滾歌手。“暴風”在1982年以特殊風格首度在日本登場,立刻登上了日本搖滾樂的頂點。

日本有一批平劇業餘愛好者。在千葉縣由中國平劇演員魯大鳴辦了一個平劇教室,日本人每周都去排練,并且在東京和北京進行了公演,獲得成功。

日本人好讀中國古典章回小說《三國志》《三遊記》《水浒傳》《紅樓夢》,從這些書了解中國文化。大多數人都知道關羽、孫悟空、宋江、賈寶玉的故事。日本還出現金庸迷。日本的德間書局有計劃地出版金庸武俠專輯,諸如《書劍恩仇錄》《倚天屠龍記》《鹿鼎記》等書正在使日本人着迷。

日本人為什麼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街是橫濱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到這裡觀光的遊客達1800萬人次。180家獨具特色的中華料理店鱗次栉比,北京、上海、廣州和台灣等各地的風味菜應有盡有。中華街擁有一百三十餘年的曆史,按照中國的風水觀念,在其東面建有朝陽門,西面建有延平門,南面建有朱雀門,北面建有玄武門。此外在關帝廟大街還有天長和地久門,在中華大街還有善鄰門。關帝廟是中國的傳統建築,它祭祀的人物是《三國演義》中家喻戶曉的關羽。據說關羽雖身為武将,但重信義且善于理财,還發明了賬簿,是以被奉為經商之神。日本人在每年春節前夜,從深夜零時開始,在關帝廟進行舞獅子和倒記時讀秒活動。此外,中華街的節日活動還有5月3日的橫濱國際化裝遊行、6月1日的賽龍舟、7月份的關帝生日、9月份的中秋節和1月1日的元旦等等。

日本人學習英語很艱難,這也許是語系差别很大的緣故。日本文字是由漢字演變而成的,至今報刊上仍以方塊漢字為主,意思也很相近。但是,漢字與日本假名的讀音、文法截然不同,日本人學習漢語也很難。然而日本人熱衷于學漢語,由于生源充足,僅東京就有200多所學校教授漢語。日本的許多大學生選修漢語課、中國通史課、中國文化課。據說,有的大學正在開辦中國學專業。武漢大學的馮天瑜教授等人已受聘任教,我的師兄趙軍、沈潔伉俪已在日本教了十幾年中國近代史。可以預測,願意學習中國漢字和文化的日本人将會越來越多,因為中國是日本最大的鄰國,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有巨大影響,中國的市場可為日本經濟發展提供無限機會。

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興起風水熱,日本學者絲毫不認為風水是迷信,而把風水當作一種文化、一種環境藝術。日本文部省設有專項基金支援研究風水,筆者的至交民俗學家渡邊欣雄教授最近幾年專門研究風水,經常到中國大陸、港台考察,還深入到農村,把中國的風水思想與日本風水思想進行比較,寫了不少著作,在中日有較大影響。迄今為止,日本的風水研究會已召開了十幾次學術讨論會。有的大學開設風水課,有的學生以風水為題目做學位論文,如金子敏枝的大學論文是《風水思想與環境問題》,黃永融在日本做的博士論文是《古代都市與風水關系》。

日本人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喜歡到中國旅遊,甚至考察曆史遺迹。許多日本人到中國西北的絲綢之路探險。1997年9月19日,一名叫岡崎溪子的51歲的日本女性到三仙洞探訪。三仙洞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以北大約20公裡一處高35米的絕壁的中間。要想進入洞中,隻有從地面向上爬将近20米或者從頂上往下降将近20米才行。而且,懸崖屬于土質,非常脆弱,是以,來訪的客人隻能駐足望洋興歎一番,然後就不得不原路傳回。據有關資料,1892年俄國駐喀什的總領事彼得羅夫斯基調查過三仙洞,其後15年,法國的佩裡奧進過洞。岡崎溪子在當地四個維吾爾族男子的幫助下,在身上拴上保險繩,從崖頂慢慢下到洞口,然後系着保險繩進入洞中。她看到洞中牆壁上畫的佛像已經大部分剝落,圖案的顔色也已褪去,但是,波斯文化特有的那種葡萄蔓草花紋和天青石琉璃色還仍然存在。在中間那個洞中已經沒有佛像,隻留下了佛像的台座。右邊那個洞裡堆着一些坍塌下來的土,在失去佛像頭的座像的上方牆壁上用漢字寫着一些字。岡崎說,三個洞很大,洞頂呈拱形,進到裡面後感到三個洞像是一個房間。類似這樣的旅遊探險,令日本人興趣盎然。

中國的儒家思想對現代化有沒有作用?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曾持反對意見,認為儒家思想不利于工業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而日本的很多學者認為不可否認儒家思想在日本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1982年,森島通夫寫了《日本為什麼成功》一書,對儒家的理智、理性、節儉思想作了充分肯定。1987年,文部省資助的東亞比較研究成果認定:儒教在支配日本人從事現代化的過程中是有作用的。研究者之一的源了圓說:“日本的發展,有賴于體制變革之處甚多。但在良好地形成個人與社會的平衡方面,儒教倫理發揮了某種作用。”儒家思想的倫理觀、價值觀在日本文化中深深地積澱,影響着人們的道德和心理。日本人主張把民主主義、自由主義與孔子的教導調和起來。

日本人最喜愛的一本書是《論語加算盤》,該書作者澀澤榮一(1840~1931)主張“道德經濟合一論”,他認為搞現代化企業與堅持儒家理念不存在沖突。他早年建立了第一勸業銀行,一直用儒家思想熏陶職員,在事業上卓有成效。至今,日本的許多企業家仍以澀澤榮一為楷模,堅持義利并舉之道。《論語加算盤》成了企業家案頭的必備之書,可見儒家思想對日本的現代化是有一定作用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