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habek Wuhebhatti是新疆福海縣七幹地第鄉Bolekktobe村的一名村民,他想做生意以改善家人的生活,但不懂技術。縣醫安局在Bolektobe村"走訪惠居"專責小組了解村民創業需求,組織村民觀察養殖基地,參加養殖技術教育訓練班,發展綠色畜牧業。
今年4月底,哈貝克向惠民申請貸款,飼養16頭奶牛,僅銷售鮮奶,每天淨收入就超過100元。
黨史學習教育發展以來,新疆阿勒泰地區進一步推進學習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的引領作用,以"我為群衆辦實事"的實踐活動為契機,着力解決基層群衆"急困望"問題, 切實把實事放進人心,為人民群衆做實事的鬥争打下了基礎。
阿爾泰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什麼都不做"的反思視窗,着力解決企業和群衆反映的困難任務。
阿爾泰區行政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陳立祥說:"行政服務中心要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推進政務服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從群衆最困擾的問題出發,用心解決工作中的難題, 讓群衆不白跑,不累,要找人幫忙。"
到目前為止,"什麼都做不了"的反思視窗收到了五條建議,全部被提升為解決。
如何使黨史學習教育深深紮根于人民心中,阿爾泰地區2468個黨支部、50803名黨員幹部創新運用"冬不拉"小班組、馬背使命、紅書屋、挑戰人民等不同形式,将黨的号角吹到阿爾泰草原的角落。
"北京的金山照耀四方,毛主席是金色的太陽......"在福雲縣庫爾特鄉的Daraawuzi村,村民們被"馬丁别克"布道隊的輕冬不拉表演所吸引,前來聆聽。
退休幹部馬丁貝克·穆拉蒂漢是全國"基層理論講道先進個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他喜歡玩冬天不拉,建立"馬丁别克"使命,他帶領團員參加定期訓練,用阿康唱歌、唱紅歌、講故事的方式,深入鄉鎮、企業、學校和牧區開展宣傳, 群衆親切地稱他們為"沒有螢幕電視,可以對着收音機說話"。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黨賜予的,我們要讓農牧民和群衆從我們的講道中了解黨的100年曆史,真正認識到中國共産黨的偉大,了解共産黨人獻身于人民的信仰。"馬丁貝克·穆拉蒂漢說。
據了解,共有117支"寒冬不拉"隊伍,531名隊員,共講課3440場,聽衆達到23.9萬人。
清河縣阿傑勒鎮布赫巴村牧民黨員查利·阿布雷哈斯穆(Chali Abrehasmu)是一位收藏家,從14歲起就開始收集報紙和雜志:1953年成立國大的第一版,1958年毛主席接待庫爾班叔叔的照片, 以及1963年蘭心鐵路開通的海報...房子裡到處都是大木箱。
清河縣政府幫助老人查理更新書屋。今天,書屋可以清楚地展示黨的百年曆史。這位80歲的老人步履蹒跚,但每次來訪者來時,他都會自己解釋。
從5月8日起,阿爾泰地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聯盟杯""1萬名黨員學習黨史,學習挑戰"活動,通過"以撒促學,以點面子",縣鄉四級黨組織開展了110多次的黨史知識累積大賽、答題、演講大賽等活動, 檢驗黨史學習和教育成果。
"作為一名黨的活動家,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堅定了加入黨的決心。5月21日,單身漢之星挑戰賽活動團隊獲得第二名,Meek Bahatibek說。
"需要趕上一流的,超越先進的能量和勇氣。在本次大賽中榮獲"最佳演說家"稱号的阿爾泰土地委員會組織官員梁夢霞說:"講述紅色故事,讓我們對老一輩革命家和建設者對黨的忠誠和無私奉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了解。學習曆史,學習曆史信,研究崇德曆史,研究曆史,把這種熱情帶給群衆,真正為人民服務。"
記者張玉如趙江澤,中國青年報,中慶網記者 王學瑩 來源:中國青年報(2021年6月15日第1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